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荷戟独彷徨--方幼璇传略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李苏鸣 |
出版社 | 海峡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辛亥革命后追随孙中山参加护法运动。北伐时任陈铭枢师参谋,因作战勇敢,屡立战功,晋升师参谋长。1929年在粤桂战争中罹难。本书以方幼璇将军的生平为经,缕述他的戎马一生,管窥辛亥年前后二十年间中国社会政坛、军届的风云变幻,彰显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真理。 作者简介 李苏鸣,武警少将,军事学硕士。曾任武警部队司令部海勤部部长、武警指挥学院副院长、武警山东总队司令员等职。长期业余研究军事语言学,先后出版《毛泽东的语言观》《中国现代应用写作大辞典·军事写作编》《武警公文处理实用知识》《军事语言研究》《军语导论》《武警军语编纂工作理论与实践》《军事语言学概论》《台湾警察》《知识经济时代》《武警战略论》等专著,发表学术文章百余篇。独立完成2项、主持或参与完成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军事学项目。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夏体井方宅弄璋 塔影楼书斋求学 一、岐黄之期 二、戎马先世 三、名门望族 四、训蒙启智 五、名师高足 第二章 新学堂启程军旅 古刹寺结缘终生 一、初习兵戎 二、姻佛两缘 三、江宁锻造 四、保定淬火 五、辛亥冲浪 第三章 赴镇江人列新军 返闽垣受缚军阀 一、光复镇江 二、攻克江宁 三、教练新兵 四、重返保定 五、闽垣受羁 第四章 进陆大摆脱羁绊随滇军征闽作战 一、考取陆大 二、暑期省亲 三、弃学赴粤 四、随军征闽 五、方门受难 第五章 待机遇隐忍申沪 驱李贼重整民军 一、韬晦华亭 二、潜闽说吴 三、驱李功毕 四、辅佐展云 五、重整民军 第六章 人粤军南下广东 练新兵东征叛逆 一、离榕赴粤 二、入列雄师 三、战前练兵 四、东征讨陈 五、歼灭林刘 第七章 保国府回师羊城 定南路再讨叛军 一、平定杨刘 二、中山剿匪 三、南征伐邓 四、乘胜追击 五、北海驻防 第八章 征两湖北伐先锋 战江西功建铁军 一、首途入湘 二、血战汀泗 三、勇夺贺胜 四、攻克武昌 五、进击江西 第九章 陷迷茫挂冠回榕返旧部说卢驱谭 一、政治漩涡 二、故里和风 三、借道闽北 四、突袭谭部 五、主事兵工 第十章 驻钦廉已生去意驰白坭却成赴死 一、“三同”聚首 二、铁军相残 三、坐镇钦廉 四、去意已定 五、血战白坭 尾声 一、魂归故里 二、众口评说 三、身后家事 附录一:方幼璇年表 附录二:方幼璇遗作选 附录三:纪念方幼璇题词、诗文、挽联选 序言 李苏鸣将军以新著《荷 戟独彷徨》飨我,并邀作序 。此著以方幼璇将军的生平 为经,缕述他戎马一生的历 程,让人从一斑窥全豹,概 览辛亥年前后二十年间中国 社会政坛、军界的风云变幻 ,读者阅此自会有思考与判 断。作者以一个人的经历反 映民国初建时的一段历史是 有意义的,也是有意味的。 方幼璇(1891-1929), 生于医家,幼受国学教育, 1906年入福建陆军小学堂 ,1908年入南京第四陆军 中学堂。1911年夏进保定 陆军军官学校入伍生队,同 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参加 镇江起义,嗣后又参加攻打 南京天堡城战役。后回闽参 加训练福建学生北伐军。 1912年10月,重回保定陆 军官校,1914年10月毕业 ,回福建在省都督府任职, 受军阀李厚基冷落。1917 年考上北平陆军大学,暑假 间又弃学赴粤,投入孙中山 领导的“护法运动”,参加援 闽粤军作战,直指福建军阀 李厚基的统治。1918年11 月,北洋军阀政府与广州孙 中山军政府“南北议和”,护 法运动失败。方幼璇避居上 海自隐养晦,同时化名参加 在沪的福建自治运动,追随 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理想 ,为推翻军阀统治而努力。 他协助黄展云等人最终于 1922年11月驱逐了李厚基 ,但因福建政局混沌,军阀 和民军争夺地盘,反复无常 ,方幼璇协助整顿民军的愿 望落空。 1924年4月,方幼璇借战 友到广州,投奔孙中山领导 的革命政府,在新组建的粤 军第一师第一团任团附,协 助团长蒋光鼐在肇庆指导驻 军训练,讲授三民主义理论 ,为东征作准备。东征中, 统率仅训练三个月的新兵, 歼灭号称善战之叛军。首次 与共产党人合作战斗,体会 到共产党人的勇敢战斗精神 和发动群众的显著成效。 1926年,广东政局纷乱 ,叛变和反动事件频发,匪 患猖獗。方幼璇投身粤军第 一师,以顽强战斗力参加第 二次东征,接连开展平叛、 剿匪活动。在驻防北海期间 ,一方面继续撰写《三民主 义之研究》论著,一方面参 与组织粤南各地农民运动, 指导农会建设,帮助改善民 生,实践三民主义宗旨。 方幼璇经历了战火洗礼 ,接受严酷的战争考验和实 战锤炼,成长为成熟的作战 指挥员和军事谋略家。北代 开始后,随第四军第十师陈 铭枢所部北进,一路势如破 竹,横扫吴佩孚部众,攻克 长沙,占领平江,与叶挺独 立团联合血战汀泗桥,攻下 入鄂天险门户,接着,又攻 下第二道防线,勇夺贺胜桥 。吴佩孚军全线溃败,退守 武汉三镇。北伐军激战攻城 ,最终以困城逼降吴军,北 伐军第四军第十师荣膺“铁 军”称号,方幼璇晋升为师 参谋长。紧接着,又参加了 江西征战。 在北伐战争的激烈进行 中,戎马倥偬,方幼璇仍然 思考着三民主义的实践,对 之进行深入研究,坚持写作 ,精神十分可贵。 1927年是不平凡的一年 。“宁汉分裂”,国共分途, 蒋介石发动政变,共产党武 装起义。面对野心家的背叛 与反动,革命者奋起抗击, 方幼璇陷入苦闷彷徨之中, 面临两难选择。他真诚信仰 三民主义,也亲眼看到共产 党人的革命风骨,无法理解 标榜“革命”的国民党新军阀 的倒行逆施,其处境正如鲁 迅先生所言,“两间余一卒 ,荷戟独彷徨”。因迷惘而 彷徨,在彷徨中他曾想逃避 ,却又无法割舍革命理想与 袍泽情谊,终被说动回归十 一军任军部高级参谋。他随 军在粤北五华县与自己先前 的北伐铁军战友遭遇作战。 新军阀的混战,导致同室操 戈、兄弟阅墙,令方幼璇情 何以堪。 在钦廉军伍之中,方幼 璇终于完成《三民主义之研 究》写作,他在书稿中指出 ,“中国提倡民权,可以鉴 欧美,不可效欧美”,“应按 照中国的社会情形,迎合世 界潮流,简略一种办法,社 会才会有改良,国家才会有 进步”。在此他虽未提出简 明的办法为何,但已显示出 他的真知灼见。这时他已厌 倦了国民党新军阀的内斗, 不满蒋介石的独裁,1929 年5月,决心辞职返乡,追 随黄展云,探索实践三民主 义理想。可惜未曾成行即又 被召回最后的战场,踏上不 归路。 本书作者李苏鸣与他的 外伯公方幼璇一样,也是一 位资深军人,他爱好写作, 发表过多部著述。出于相同 的军旅情怀与对先辈的敬重 ,在多年间,他检索和披阅 了大量历史资料,从浩繁的 载籍中披沙淘金,撷取有关 方幼璇的文字记载,哪怕只 言片语也不放过。全然因于 作者的勤劬努力与深入挖掘 ,始能在传主隐没90余年之 后,重新以文字形式呈现在 读者面前。 世事沧桑,改变的不仅 是社会面貌,更有评价历史 人物的价值标准和方法角度 。今日人们已然共识,“没 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 ,这是百年探索的结论,也 是百年实践的证明。不知有 多少先哲名贤为此付出了终 身的努力和高昂的代价。方 幼璇先生也是其中的一员。 作为热血青年、理想才俊, 独具深沉的家国情怀,身受 系统的军事教育,亲历长期 的军旅生涯,坚执孙中山先 生的三民主义宗旨,精研笃 行,锲而不舍。他以生命的 代价,献身于自己并不了悟 的政治时局与时代潮流 导语 方将军戎马一生,最终大愿难偿,抱恨终天。正如作者所说:“他笃信三民主义,又是一个传统的旧军人,他一生的追求和彷徨,尤其是他悲剧性的人生结局,是一代旧民主人士的生动缩影。”方将军苦心孤诣写作三民主义研究未能发表确为憾事,其实即使面世也于事无补,因为当时的中国需要更加正确主义的引领和彻底革命的实践。抚今思昔,让人在叹惜方将军遭时不偶的同时,更珍惜今日来之不易的盛世明时。古人有“盖棺论定”之说,又有“知人论世”之则,方将军身受敬重,死尽哀荣,其人已有定论,但若“论世”应有所待。阅读本书,料想仁者会有自身的感悟。 精彩页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延绵不绝的人类历史长河中,有多少陈年往事沉落于波翻浪涌之中,湮没于淤泥积沙之下,最终在时代湍流的裹挟中付诸东逝、无踪迹。然而,发端于19世纪20年代的摄影技术,却使如梭岁月中诸多故景旧观和匆匆过客得以定格于某一瞬间,以光影成像留下了历史文化的一幅幅真实写照。 2008年11月9日,《广州日报》在“认照片寻故地”栏目中刊登了一幅摄于1947年的老照片。据该报介绍,这幅照片由澳门历史学者陈树荣先生捐赠,现为广州博物馆藏品。 本期《广州日报》上有一篇与这幅照片相关的文章,题为《越秀山上石碑因何而建》,文中写道:“从这张照片上可以看到,当时的仲元图书馆(现越秀公园内,广州博物馆美术馆展区)的左下方是有一座亭子和一座石碑的,如今这座亭子依然在越秀公园内的同一位置,是不少游客歇脚的地方,但旁边这座碑却早已不见了踪影。‘这座碑以前是做什么的,究竟什么时候不见的,怎么不见的,我们目前也还不是很清楚,希望老百姓能为我们多提供一些线索。’广州博物馆馆长程存洁表示。”① 摄影技术固然可以真实记录过往的历史景观,但在自然演进的鬼斧神工和社会变革的暴风骤雨中,许多物化的或文化的形态都可能澌灭得无影无踪,无论曾经是伟岸的还是渺小的。如同当年越秀山那座曾与雄劲、孤高的刺柏比肩而立的纪念碑,早已沉寂于历史的尘封之中,甚至茹古涵今、稽远钩沉的当代博物馆也一时难溯其源、难考其据。 仲元图书馆及其西南侧原有的纪念碑、现存的纪念亭,位于越秀公园镇海路旁,共同构成一个纪念性、标志性的建筑群,是越秀山的一隅典型景观。不同年代的一些摄影家曾从不同角度将这一坐落于越秀绿荫中的建筑群创制成精美的摄影艺术作品,并通过一些媒体和介质保存下来。比如,1936年广东省银行拟发行的20分面值纸币就采用了这样一幅纪念性建筑群的照片。 当然,这些画面大都是以仲元图书馆为主体的。仲元图书馆系为纪念曾任粤军总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的邓仲元(1886—1922)而建,落成于1930年。也正是因为纪念碑和纪念亭位于仲元图书馆一侧,与图书馆在环境布局上构成同一群落,在建筑形态上相得益彰,既有各自的独立性,又恰到好处地衬托和补益了仲元图书馆中西合璧的特色、庄重内敛的风格,因而使得它们有了与主体建筑进入同一个取景框的更多机会,也因此留下了一些珍贵的传世影像资料。 这个纪念性建筑群的照片还曾出现在民国时期《旅行杂志》(中国旅行社印行)1948年10月号(第22卷)的封面上,照片的作者是摄影家陈其英。当年这份杂志是经中华邮政登记的第一类新闻纸类刊物,在上海出版发行,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本期《旅行杂志》目录显示,这幅照片的题名为《越秀山一角》,但是,照片未附任何说明性文字当然也没有关于纪念碑、纪念亭于何时、据何事、为何人而建的记述。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