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不废长江万古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长江治理与保护纪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松平
出版社 长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填补了长江治水题材在长篇报告文学上的空白。在内容上,作者以明快的笔触、生动的人物、翔实的史料,全景式记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长江、保护长江,让昔日洪患频仍的长江蜕变为洪行其道、造福人民的安澜巨川的辉煌历程和精彩故事,展示了民族复兴征程上一段波澜壮阔的治水画卷。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感受到我们党领导人民治江的阔步前行,从而了解治江事业的伟大、治水人的可爱,以及治江成就的得之不易。
作者简介
陈松平,中国水利作协副秘书长,人民长江报社副社长。著有《长江之子郑守仁》(合著),《中国梦长江情》《行者无疆》等;担任“人文长江”丛书副主编,组织编撰出版《历代长江词曲赏析》《历代长江名胜楹联赏析》。作品曾获“荆楚十佳图书”、湖北新闻奖等奖项;个人曾获中国作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先进个人,长江水利委员会“十大杰出青年”“十大最美一线职工”等荣誉。
目录
序章
第一章 长江新纪元
一、四野南下工作团秘书长放下枪来治江
二、新中国向长江水患宣战的第一役
三、旧中国“长江水力兴国梦”折戟沉沙
四、毛主席与“长江王”纵论治江兴水
第二章 丰碑云水间
一、给长江流域绘一张蓝图
二、地图上从此有了丹江口
三、陆水河上筑起了三峡试验坝
四、南津关外崛起了长江第一坝
第三章 三峡新地标
一、中国人民的选择
二、“全球一号水利工程”的建设交响
三、“大国重器”背后的科技支撑
四、壮哉三峡,惠泽神州
第四章 南水润北方
一、浪漫主义的伟大构想——从南方借点水给北方
二、筚路蓝缕,只为划定这条“生命水线”
三、中国智慧筑成“人间天河”
四、南北共饮长江水
第五章 巨川今安澜
一、长江抗洪壮歌
二、“硬牌”“底牌”“王牌”拱卫“伏洪圈”
三、联合调度打造“最强防洪军团”
第六章 潮涌大江流
一、一江碧水将绿绕
二、两岸葱茏送青来
三、护砂猎人在江上
四、生生不息翔浅底
五、泓泓清流唤乡愁
尾章
主要参考文献
序言
滔滔长江,浩荡东去
,流淌着中华文明的血脉
,见证着中华儿女奋斗的
步伐。
书写长江,无疑对任
何写作者都是一个巨大的
诱惑。作为中华民族的母
亲河,万古奔流的长江是
一条壮美的巨川,她从雪
山走来,出世界屋脊,跨
峻岭险滩,纳百水千湖,
浩浩汤汤向东海奔去,如
一条横贯东西的轴线,连
接起锦绣如画的神州大地
,滋养了灿烂辉煌的华夏
文明,承载着中华民族的
福祉期盼。
的确,无论从自然造
化、人文风貌,还是就战
略地位而言,长江都是一
条值得大书特书的河。摆
在我案头的《不废长江万
古流——中国共产党领导
下的长江治理与保护纪事
》这部书稿,可以说就是
在书写长江的“诱惑”之下
,接受挑战的文学作品,
作者陈松平是我去年在深
圳召开的中国作协“深入
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
践经验交流会上结识的新
文友。当时,他在会议发
言中历数中国共产党领导
人民治理长江、保护长江
的丰功伟绩,并谈到了这
部为献礼建党100周年而
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给
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
对他的作品有所期待。
前不久,松平给我寄
来了书稿,邀我作序,并
告知这部作品已从数十个
项目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成为湖北省申报国家出版
基金“回望建党百年”专项
的5个项目之一。我认真
阅读书稿后,也想结合与
长江的缘分和对长江的认
知,谈点感受与体会。
我16岁时从天山脚下
来到长江之滨,在武汉大
学中文系求学4年,其间
多次在江畔见识“不尽长
江滚滚来”的气势、感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
风流人物”的豪迈。毕业
后又因新闻采访和文学创
作等工作关系,无数次造
访长江沿岸,也对长江有
了更深入的了解。长江流
域水资源丰沛,为两岸百
姓提供了饮灌之源、舟楫
之利和鱼米之裕,使这里
自古以来因水而优,成为
我国著名的富庶之地、安
栖之所、庇佑之处。历史
上,每逢灾荒战乱,都会
有大量人口从北方向南迁
移,是长江以博大的胸怀
、温暖的怀抱、丰饶的物
产接纳了这些来自四面八
方的游子,形成了“国家
财赋,仰给江南”的局面
,赢得了“苏湖熟,天下
足”的关誉。到了近代,
长江流域又得风气之先,
在西学东渐、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乃至革命斗争
中走在了全国前列。直到
今天,长江经济带仍是我
国的社会经济版图中最重
要、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长江不仅以丰沛的水资源
为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
展提供不竭动力,还通过
南水北调等跨世纪工程,
源源北上,滋润京津,在
我国水资源战略配置中,
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不过,长江两岸优于
水的同时也“忧”于水。自
古以来,长江水患就是中
华民族的心腹之患,长江
两岸人民与洪水的斗争也
持续了数千年,不仅留下
了无数的洪水题刻、碑记
和众多水工程遗产,也留
下了让人不忍卒读的水灾
文献记录。在20世纪90年
代,我就亲身经历了多次
长江大洪水,那时每到汛
期,沿江百姓与解放军武
警官兵就要上堤查险堵漏
,那些“泥巴裹满裤腿、
汗水湿透衣背”的身影,
让我对长江的洪灾有了直
观了解。这些都在三峡工
程建成投运、沿江堤防培
厚加固后有了彻底的改变
,如今到了汛期,荆州、
武汉、芜湖、镇江等地的
市民,都可以在江滩公园
“闲庭信步看惊涛”。
中华文明始于治水。
一部长江文明史,最动人
的篇章就是治水史——通
过除水害、兴水利,让长
江更好地滋养哺育两岸人
民。古代如此,近现代更
是如此。《不废长江万古
流》这部报告文学,就是
从治水兴利的视角,记录
长江变迁,讲述长江故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长江治理与保护取得了
举世瞩目的成就。从毛泽
东主席到习近平总书记,
历届党中央领导人心系民
生福祉,肩负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对水利建设十分重视,对
长江保护十分关切,多次
临江实地考察,作出重要
批示指示,传承中国共产
党人一心为民的初心使命
;从林一山、郑守仁到无
数名不见经传的工程师,
一代又一代治江人牢记党
和人民的重托,以长江治
理开发与保护为己任,筚
路蓝缕、栉风沐雨,情系
安澜与家国,以平凡之躯
毅赴伟业;从兴建荆江分
洪工程打响新中国向长江
水患宣战的第一役,到巍
巍大坝矗立峡江成为复兴
地标,再到清清南水北上
润京华,长江已作别旧中
国水患频仍的局面,在万
里云水之间铸起座座不朽
的历史丰碑。
今日之长江,漾影着
世界瞩目的大国重器,不
仅岁岁安澜,更利益南北
;今日之长江,高坝起、
平湖阔,水网通、生态美
,焕发的勃勃生机为助推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
供重要支撑。
丰碑无言,山河见证
。大江巨变背后,有着太
多长江治理与保护的壮举
和长江治水人无私奉献的
故事,值得去记录和书写
。然而,长期以来,由水
利人书写治水事业的优秀
文学作品少之又少,全面
和全过程反映治江事业的
文学作品更是几近于无。
松平的这部作品,填
补了长江治水题材在长篇
报告文学上的空
导语
中华文明始于治水。一部长江文明史,最动人的篇章就是治水史——通过除水害、兴水利,让长江更好地滋养哺育两岸人民。古代如此,近现代更是如此。《不废长江万古流》这部报告文学,就是从治水兴利的视角,记录长江变迁,讲述长江故事。
后记
1
2020年夏秋之交,一
个普通的清晨。
长江中游重镇武汉,
汉口江滩。一轮新日喷薄
而出,田曙光停下慢跑的
脚步,看着滚滚长江朝太
阳升起的地方奔腾而去。
“从小喝着江水长大,
工作后又在江上摸爬滚打
,一辈子爱着长江……”68
岁的田曙光是长江航运管
理局退休职工,家住武汉
长江北岸边的三阳金城,
退休后,只要不是天气特
别恶劣,他“每天都要至
少早晚各一次来看长江”

与此同时,青海的唐
古拉山镇已是冰天雪地,
沱沱河边,长江源水生态
保护站工作人员才仁,正
在进行日常水环境监测。
“数值稳定,水质尚佳。”
即使是意料之中的结果,
依然让才仁嘴角噙起微笑
,这意味着从此处往东流
淌了6300余千米的长江,
水质在源头得到了保障。
而长江下游南岸的升
金湖,此时正是“日产鱼
货价值升金”的水美鱼肥
之际,引来水鸟翔集。升
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
理局科研救护中心工作人
员丁浩,正与同事们有条
不紊地做着一应准备,为
即将大批南归越冬的候鸟
,在长江之滨构筑更加良
好的栖息地。
这是田曙光、才仁、
丁浩等众多江畔儿女看长
江的视角——对生生不息
的母亲河充满依恋和热爱
,想要更好地保护她。
2
大江奔腾,岁月流金
。盛世治江,人水和谐。
长江治理与保护,是
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历史征程上,一朵耀
眼的浪花——70多年如歌
的岁月中,万里长江上一
座座“长虹”凌空飞跃、一
条条“巨龙”逶迤向前、一
片片绿洲奇迹般诞生、一
项项民生工程润泽山峁…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长江流域发生了亘古未
有的巨变,以不到全国
1/5的国土面积,生产了
全国1/3的粮食,创造了
全国1/3的GDP,养育了
全国1/3的人口,旧中国
长江水患频仍的局面得到
彻底改观,大江两岸焕发
出勃勃生机。
这是彪炳史册的辉煌
成就!
江还是那条江,但她
已从灾难之河,变成造福
民生、支撑中国经济社会
高质量发展的安澜巨川。
江还是那条江,但她
比任何时候都流得欢畅,
浩荡江水化作耀眼的电花
照亮大半个中国,万吨江
轮编组可直上重庆、通江
达海。
江还是那条江,但她
滋润的不只是大江两岸,
南水北调构建的大水网,
让清洁的江水千里迢迢奔
流北上,滋润祖国的北方

江还是那条江,但她
的战略地位已今非昔比,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
共识,正转变为“共抓大
保护”的生动实践,长江
经济带已成为我国经济社
会发展重要的增长极。
……
大江两岸千百万人民
不会忘记这一切,滚滚东
去的滔滔江水默默见证着
这一切。
举目远眺,那粼粼长
波里,剪影着大国崛起的
万千气象。
侧耳倾听,那浪咏水
吟间,回荡着民族复兴的
如雷步伐。
精彩页
长江新纪元
或静流如歌,或汹涌狂暴。
长江和世界上的许多文明大河一样,也有着不同的状态和表情。
充满活力的大江,亿万年来生生不息,用甘甜乳汁养育着炎黄子孙,用滔滔急流雕刻着如画山川;桀骜不驯的大江,则带来滔滔洪水和滚滚浊流,摧毁美丽家园和无数生灵,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既孕育文明、滋养万民,也带来灾难、摧毁家园。长江,就这样同时扮演着两种角色,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上演着一幕幕悲喜剧。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一唱雄鸡天下白。”新中国的诞生犹如磅礴的日出,一扫旧中国的沉沉黑暗,照亮了民族复兴的崭新征程。
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亘古长江迎来了新纪元。
一首首波澜壮阔的治江史诗开始书写,—个个鲜活明亮的兴水故事逐渐呈现。
一、四野南下工作团秘书长放下枪来治江
1
1949年8月,新中国成立在即,“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的歌声飘扬在中原大地,直透云霄。
一支由军人混合着干部、学生的队伍,从千年古都开封出发,由北向南疾行。
队伍的指挥员是一位精瘦的中年人,身着军装,头戴军帽,打着绑腿,英姿勃发。
一路向南,披星戴月。
过了大别山,目的地武汉在望。精瘦的指挥员在马上提了提缰绳,又习惯性地抬手去摸军装上别着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突然,当年与日寇战斗时负伤的右胳膊肘传来一阵隐隐的刺痛。
“南方下雨了!”他皱起眉头轻声说了一句后,继续纵马前行。
这位精瘦的指挥员,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秘书长林一山,此时他正率四野南下工作团第三分团前往武汉。将这批干部送至中共中央中南局后,他还将继续南下,前往广西。不久前中央已经下达任命,由他担任广西省政府第一副主席,给张云逸同志做副手。
当时,林一山并不知道,他通过胳膊肘的隐疼所预测到的这场降雨,对他意味着什么。
林一山1911年出生于山东文登县林村,学生时代即加入党组织从事革命活动,任北平师范大学中共地下党支部书记,组织领导该校爱国青年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抗战爆发后,他受命到山东组织抗日武装起义,创建胶东抗日根据地,曾任胶东抗日部队司令员,积极组织反扫荡斗争,多次率部粉碎日寇对根据地的围剿;抗战胜利后,他被调往东北创建辽南根据地,任辽南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辽宁省委副书记兼军区副政委,在东北解放中再立新功。1949年初率部入关后,他奉命参与组建四野南下工作团,担任秘书长,负责培训干部和进步学生,并组织分批护送南下参加国家建设。
1949年夏末与南方旷日持久的强降雨遭遇,成为林一山一生的重要转折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了林一山后半生的命运——从此他放下枪,脱下戎装,投身新中国治水事业,并成功地由叱咤风云的将军转型为当代水利事业家、长江流域综合治理与保护的重要奠基人。直到1994年83岁离休,他再也没有离开过水利岗位,后半生与长江结缘,毛泽东主席亲切风趣地称他为“长江王”。
1949年入夏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及长江上中游出现长时间霪雨天气。虽然没有遇上特大洪水,但由于旧中国水利严重失修,江汉、洞庭湖、赣、皖、鄱阳湖、华阳河水系以及江淮、太湖水系均发生了严重的洪水灾害,自云贵川湘至鄂赣皖苏,沿江各地均遭受不同程度洪涝灾害。
P13-1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2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