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聚焦促成中国向心力绵延不断的原因,通过考察几个重要历史节点和时期——殷周之变、周秦之变、唐宋之变,由元而清以及古今之变——梳理了历代促进薪火传承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最终得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依靠的是超强的抗压力、极大的包容性和务实的灵活度,是不断应对挑战、寻找解决方案的集体意志、决心和能力。这些品质也体现在当代中国的行为准则上,包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作者简介 李勇刚,1981年12月生,四川阆中人,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博士毕业。现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中华文化教研部中国传统文化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儒家政治哲学、新时代文化自信以及统战文化等。主讲《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中华文化要义:大一统》)、《中华文明经典导读》等课程,主持“如何给统战干部讲清楚中华文化”等统战高端智库课题。近年来在《人民日报》、《学习时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等报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著作、译著多部。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中西文明:同心圆与拼图的差异 一、一个对比:分与合 二、西方:海洋与离心力 三、中华:农耕与向心力 四、同心圆vs拼图 第二章 从殷商到周代:上帝的退隐与“德”的凸显 一、殷商:一个强者的迅速灭亡 二、上帝:殷商天命的源泉 三、德性:周人的发现 四、民本:德治的本质 五、宗法制:维系政治共同体的稳定 六、封建制:大型国家的初步建构 七、天下体系与礼乐文明 八、一个对比:周代天下体系与希腊城邦政治 第三章 从周朝到秦汉:封建的失灵与郡县的确立 一、封建秩序的全面崩溃 二、百家争鸣的背景:集权与战争的升级 三、孔子(上):拯救礼乐,教化士人 四、孔子(下):仁爱的同心圆结构 五、墨子:平等之爱与组织建设 六、老子:权力的自我节制 七、法家:严苛的“绩效管理” 八、秦朝:第一个统一的郡县制国家 九、“大一统”是一项系统工程 十、汉朝:董仲舒与儒家的“上位” 十一、教化的展开与风俗的养成 十二、一个对比:秦汉与罗马的整合程度 第四章 唐宋之间的变化:豪族社会的终结与平民社会的兴起 一、豪族社会的兴起及其影响 二、魏晋南北朝:大分裂时代 三、隋唐:融合草原与农耕 四、豪族社会的“终结者”:科举制 五、“士大夫与君主共治天下” 六、一个参照:来自“他者”的对科举制的观察 七、宋代理学与平民社会的再组织 八、早期现代世界体系下的明代心学 第五章 从元朝到清朝:迈向“大中国”时代 一、 南北关系:农耕与游牧 二、游牧民族的巨大贡献 三、元朝:“大中国”时代的全面开启 四、明朝:“大中国”格局的维护和深化 五、清朝:“大中国”格局的全面整合 六、一个对比:清朝与同期两个帝国的不同命运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本书是中国历史文化通识读本,通过中西文明:同心圆与拼图的差异、从殷商到周代:上帝的退隐与“德”的凸显、从周朝到秦汉:封建的失灵与郡县的确立、唐宋之间的变化:豪族社会的终结与平民社会的兴起、从元朝到清朝:迈向“大中国”时代五章,系统梳理了中国历代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内容深入简出,有趣味有分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