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观象(精)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
作者 | 刘东黎 |
出版社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观象》一书,由“说象”“观象”构成。“说象”是一种叙述,“观象”则是对亚洲象存在境况和出路的思考。全书深刻表达了以大地为依归、唇齿相依、环环相扣的生命反思,并以谈天说地的亲切笔触,刻画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明背景下亚洲象的生存面相,学术资料的佐证与绵密细腻的文字风格相益得彰,吸引读者走向雨林的更深处。静观亚洲象历史上的南退与现实中的北上,静观它们的前世今生,那里隐藏着人类的来路与归途,家园与启示。人与亚洲象的关系,显现于充满关怀的文学书写、以及充满智性的历史思考中,使我们对大象、雨林、大自然的认识都得以深化。 目录 【说象】 元江老桥 大地巨子 大象家族 大象退却 大象家园 大象的秘密 象在云南 【观象】 随心所“象” 一位汉学家的思想迷局 “技术锁定”与“环境内卷” 荒野上的“环境史” 当大象折返南归 大象走过漫漫长路 神秘的迁徙 “树挪死,象挪生” “长者” 记忆的地图 足如“封印” 迁移路上 被扰乱的交流 长路不绝 丛林法则与“人类时刻” 大象“一家亲” 交流与感应 在一头母象缄默的记忆里 渐行渐远 前寻:在历史云烟的深处 一路退却 交融 亚洲象:历史记忆与自然关怀 灵兽 “道”者,道也 佚闻与传奇 回望 “大生命”需要“大舞台” 流转的因果 发展与保护 国家公园 寻归家园 秋意深沉 导语 一道被“北渡南归”的大象牵引的目光,弥散在历史、空间、文化、生态等多个维度里,最终凝聚成对人类与亚洲象关系的深远思量,也蕴涵着人类对家园梦想、对人类历史与未来走向的领悟与追问。《观象(精)》主要包括了“说象”和“观象”两大部分的内容。 精彩页 华夏大地曾经是珍禽异兽的乐园。历史上,中国是亚洲象的重要分布地,中原地区也曾经遍布这种闲庭信步的长鼻精灵。根据相关考古发掘和历史文献记载,亚洲象在中国大陆地区分布的最北界限,甚至一直延伸到河北省的北部。但是受气候不断转冷以及人类开发活动的影响,亚洲野象在我国的分布界限不断南移。 伊懋可以大象一个动物种群的扩散轨迹,就收拢起广袤中国沧海桑田般的造化史。中国四千年来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与气候、矿藏、土壤、河流、水利之间既互利共生又竞争冲突的关系,由大象渐渐远去的背影徐徐串起,好似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中国环境史也就此走下的万千风景。 青瓦粉墙隐现在阡陌桑梓间,田畴垅亩里承载了古老凝固的文明,以及轮回的世代繁衍。诗人在曲径幽深的花园里觥筹交错、含英咀华,雅趣也能足至十分;之后回到陈设古雅、采光深沉的书房里醉卧安眠。真实的自然、呼啸的荒野对他们而言,实际上是无从想象的世界。伊懋可认为,中国人认识环境是一回事,改变环境是另一回事——文人墨客只是悠然自得地站在“亭台楼阁之上欣赏自然”,物我两忘,天人合一,心里便是一片性灵的山野,关于虎狼、雀鸟、花草树木的诗词歌赋也难以胜数;然而,他们的思考与创作,其实并不具有广阔的自然愿景与鲜活的生命力,也不能整合到一代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之中。 中国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胡先辅也曾表达过类似的感受,他觉得中国诗人欣赏的自然,是精致的人工美,且“闲适有余,然稍欠崇拜自然之热诚。如英诗人威至威斯之‘最微末之花皆能动泪’之精神,在陶韦诸贤人集中未尝一见也……皆静胜有余,玄鹜不足。且时为人事所牵率,未能摆落一切,冥心孤往也。” 《大象的退却》最后一章,实际上已经离开了大象流徙千里的历史图景,转而考察中国历史上的生态观念、士大夫情感、知识和权力以及“天人感应”思想,试图探讨中国文化的内在逻辑。作者仿佛是另有所思,只是借由一条神秘的“象道”,开启了奔赴东方的漫长行旅。 当所有的优雅与热情,都仅仅释放到文字的快感里,包括中国文化里一些好的人格、人伦、社会理想、精神资源,都已被漫不经心地无视。一点可算是自然哲学的东西,也并没有得到系统的发挥。于是也就看不到革命性增长的发展轨迹.以及由此演变催生的现代之花。 疏篱茅舍之外,绿水长桥,环绕四周,桑麻绵亘,渔樵唱答,这样的美缺乏力量,使得风雅中栽下了迷醉溃烂的种子。一场中华大地上时空浩大的人象之争,在中国诗人微醺的注视里,早就实现了和解。伊懋可其实是想发问:在这片土地上,学问和情怀为什么不能形成时代风尚?社会精英把领悟自然的智慧用于何处?天人合一为什么不能深化为精神动力? 显然,伊懋可和他们那一代汉学家一样,在其斑驳陆离的思想光谱里,有着某种共同的暗影。大象南撤、森林破坏、战争、水利系统影响环境的背后,是后殖民语境下“东方主义”,诸如冲击和回应、东林士子、公安竟陵、利玛窦带来的天主像、几何学和自鸣钟……西班牙“无敌舰队”“地理大发现”后的白银时代、达·芬奇、马基雅弗里、《波斯人信札》、耶稣会士的东方书简……在中西交通以前,中国社会只能拥有一部发展十分缓漫、几乎是原地踏步自我循环的历史。如伊懋可本人在书中说:“历史资料是一面镜子,它们不仅仅能照出我们自己的脸庞,还能照出我们的偏见,甚至照出我们自身的反面。” 伊懋可的研究对中国古代诗词、经史子集文献的运用,也受到了部分学者关于其真实性的质疑,其实公允地讲,《大象的退却》作为中国环境史研究综合性论著中的佳作,应是实至名归。但多少还是偏离了环境史的论述,欧洲的迷思撞上东方的幻象,双双落入“中国环境”与西方想象的巢窠,也让伊懋可绘制出的整个中国古代环境变迁的走向图,多少变得有些令人疑窦横生。 P152-15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