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2020年1月,本书作者戴亚楠带着孩子们到美国过寒假、看朋友,并受邀在一所创新学校教授中国水墨艺术。结果,一场疫情改变了整个世界的节奏。在惶恐不安和焦灼无助中,亚楠与家人度过了一年的隔离生活。 这一年却也让亚楠有了很多意外的收获:前几年和她学画画的妈妈们组成了一个“光明正大爱上美育”的妈妈群,疫情严重的时候,大家每天在群里发出记录生活的小画,情绪就变得舒缓而明媚;这些画画的时间,让每个人去认识平时从未仔细观察的新世界,看到更多事物的细节。 亚楠发现,绘画能够帮助妈妈们平静下来,内观自省,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命状态,诚实地面对自己。这本书记录了她带着妈妈们学习家庭美育的过程,从欣赏艺术到提升审美,从学会画画到践行美育,从认识一根线条开始,慢慢变成周日艺术家。 至暗时刻,艺术就是一种力量。让我们在庞杂的世界中不仅求得生计,也获得丰富的、有意义的生活。 作者简介 戴亚楠,著有畅销书《生命合伙人———美育从妈妈开始》,荣誉参选“2017最受大众欢迎的五十种图书”被誉为“家庭美育第一人”。 跨界外企高管、留学、创业之后,她创办“戴亚楠家庭美育工作室”、将全部精力投入中国家庭的美育启蒙。通过全国巡回讲座和一系列线上线下的课程,带动中国新生代父母开启美和艺术的教育。 她是两个男孩的妈妈,目前居住在北京。专注美育研究、写作和艺术创作。 她的水墨作品空灵优美,淡中出奇,对生活一往情深。 目录 序言 我终于走进了艺术之门 自序 妈妈是个艺术家 导读 你就是孩子的教育资源 第一章 就从一根线条开始 1.1 为什么要画画? 1.2 线条是什么? 1.3 线条和我有什么关系? 1.4 什么是好的线条? 1.5 如何从一根线条开始? 1.6 不如“立画为据” 1.7 不可一日无画(1) 第二章 用眼睛随时画画 2.1 学会用眼睛画画 2.2 弗洛伊德也画过儿童画 2.3 可以边吃边画? 2.4 不可一日无画(2) 第三章 深情地凝视一朵花 3.1 论状态的重要性 3.2 自学成才的艺术家们 3.3 找到你的学习方式 3.4 从凝视到分析 3.5 不可一日无画(3) 第四章 为自己读一首诗 4.1 你和艺术就是一首诗的距离 4.2 一点关键问题 4.3 诗与中国画 4.4 寻常烟火都是诗 4.5 不可一日无画(4) 第五章 你今天的样子 5.1 一切都要经营,你和艺术都是如此 5.2 关于构图不得不知的8个原则 5.3 经营位置,作品大不同 5.4 不可一日无画(5) 第六章 万物皆可入画 6.1 画什么,是所有艺术家的疑问 6.2 夜半厨房里的模特 6.3 给自己第 25 个小时 6.4 不可一日无画(6) 第七章 女人都是色彩大师 7.1 关于颜色,你知道的都错了 7.2 艺术?科学? 7.3 女人都是色彩大师 7.4 不可一日无画(7) 第八章 给记忆涂上颜色 8.1 色彩的三个属性 8.2 我的色彩宣言 8.3 用色彩模式网格分析一切 8.4 不可一日无画(8) 第九章 在闹市中画画 9.1 借用一点工笔渲染 9.2 找到你的风格 9.3 像艺术家一样写字 9.4 不可一日无画(9) 第十章 画出对生活的一往情深 10.1 无处不在的老师 10.2 方法还是智慧? 10.3 认识一个全新的你 10.4 不可一日无画(10) 结语 就这样对生活一往情深 附章 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后记 至暗时刻,相信艺术的力量 附录1 书单一:了解西方艺术史,与艺术家直接对话 附录2 书单二:从零开始了解中国画,回归你本就属于的伟大传统 序言 我终于走进了艺术之 门 如果在半年前,亚楠 让我给她的讲艺术的书写 序,我是万万不敢的。 因为力有不逮——用孩 子的话说,有力气也逮不 住。 有两个东西我到中年 也没有入门,一个是艺术 ,一个是历史。 一方面我明白它们很 重要——对自己很重要, 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要;另 一方面,这些领域又给人 一种高冷的压迫感——博 大精深,浩如烟海,非凡 人可入。一方面似乎到处 都有材料,有课程,有老 师,家里也买了很多书, 也上过各种课;另一方面 ,每次学点东西,感觉只 是从大海里舀起一瓢水, 眼前的一瓢看得懂,但是 哪怕看了五瓢十瓢,和大 海似乎也没什么关系。大 海还是在那里,无边,高 冷,神秘,陌生,无门可 入。这种学法,也让人感 到沮丧。 过去半年里,很神奇 的,这两个东西我都摸到 了门。 历史之门,以后有机 会再和大家分享,摸到艺 术之门,是因为亚楠。 和我们这代的很多人 一样,我小时候“学”过一 点画画,当时觉得这是一 项技能,自己没有什么过 人的天赋,也不算艺术爱 好者。后来大概在2013年 ,我开始理解艺术就是表 达,于是重新开始画画。 那时候工作很忙,我出差 时都带个小本子,得闲的 时候就画自己看到的小东 西。那时候算是“敢”画, 但是不“会”画。几年前, 亚楠搬到北京郊区的乡下 住,我觉得真是酷极了, 于是周末常常带孩子去亚 楠在乡下租的小院,孩子 们有的玩,我就蹭艺术家 同学的免费的材料画画。 亚楠其实不是个称职的老 师,从来也不“教”我什么 ,只是说“你随便画吧”。 后来新冠疫情暴发, 我们都在美国,很是颠沛 流离,她一个人带俩孩子 ,住在俄勒冈的小镇,中 途搬家,遇到山火,孩子 踢球骨折,同是妈妈,我 想想都头大。但是看亚楠 的朋友圈,还是天天有画 ,我们开玩笑说,这岁月 静好装得可真不错。 今年冬天的时候,亚 楠来我家,和孩子们一起 画画,她问孩子们什么最 难画,孩子们讨论一番之 后说,水最难画,然后特 别神奇的,亚楠从我家书 架上拿下来一本南宋马远 的《水图》。对,我一直 有这本书,不知道什么时 候附庸风雅买的,放在书 架上自己都不记得了,也 从来没看过!她和孩子们 打开画册,一幅一幅地看 里面的十二水图,我也一 起凑热闹。江河湖海的水 ,平静的,汹涌的,通通 可以用简单的毛笔线条勾 勒出来,而且那水似乎是 活的,让人感叹需要多少 观察和尝试,才能这样用 纸和笔,用简单的线条展 现这自然的奇景,真是叹 为观止!也就是在那一瞬 间,我感受到了艺术的魅 力,千年前的画作,在今 天来看没有一点距离感, 当年的江河湖海,当年的 那个瞬间,似乎就在眼前 。 也是从《水图》起, 我开始理解线条,于是跟 着亚楠一起从线条开始, 重新观察,从写生植物开 始,重新画画。 如果大家写生过植物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植 物的那种不可言说的天然 的结构美。我记得之后的 一个周末,我带孩子们去 爬我们常去的一座小山, 中间休息的时候,我抬头 看两旁伸展上去的树枝, 看那交叉的枝权,突然似 乎看到了以前从没有看到 的美。本来只是野外随便 的一棵树,但是当你好好 去观察,就会发现哪怕是 最普通的一棵树,每根枝 干、每片叶子的安排,都 恰到好处,那或舒展、或 折起来的叶子,顺着它们 的每一个线条看去,都那 么灵动,真是美不胜收。 我很兴奋地给亚楠发 消息,说我今天看植物, 如此这般,真是太美了, 她悠悠地回了一句:“嗯 ,看懂了。” 从那一天开始,我觉 得自己摸到了艺术的门, 不是因为知道了哪些流派 ,了解了哪些理论,而是 在自己有了一些小小的积 累以后,开始“看懂”了。 先看懂自然,然后重新体 会如何用纸和笔去表达自 然,从自然里最不起眼的 小局部开始,从最简单的 线条开始。慢慢地我的画 也不一样了,不是因为技 巧有什么提升,而是“活” 起来了。 我有一种欣喜若狂的 感觉。兜兜转转几十年后 ,终于因为这一个“看懂” 而入门了。浩瀚的艺术大 海,于我而言不再是一团 迷雾,而是可以就我的眼 睛和感受而展开的航程。 艺术世界也不再是高冷陌 生的,因为我能够欣赏, 而成为只为我渐次展开的 美景。 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 就的,但是亚楠的方法, 对我来说特别受用。一旦 你可以与之产生自己的联 结,艺术的关联性似乎就 是一张网,有迹可循了。 所以当我看亚楠的这本书 的时候,一方面重温了一 遍入门的幸福感,另一方 面发现了很多以前没意识 到的关联。亚楠娓娓道来 ,有历史,有故事,有生 动的人,生动的作品,最 重要的,是和我们这样不 是艺术家的普通人有关联 ,让人觉得艺术的世界不 再遥不可及,是美好而又 亲切的。 回到那个“看懂”了的周 末,看懂那些枝杈的一瞬 间,我感到无比兴奋,又 无比宁静,很奇妙。其实 很多妈妈的生活,都是一 地鸡毛。亚楠一个人带着 两个半大孩子,这些年来 ,生活的挑战更是无处不 在。我记得当年 导语 10步骤简明易行迈入艺术之门,用笔勾勒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展示高清名作,沉浸式感受艺术与美;附赠亲子互动艺术游戏,营造家庭美育氛围;脱胎于与百位妈妈共同研习艺术的经历,是专门为中国女性打造的艺术疗愈指南。 回归家庭美育的源头,释放妈妈身上的艺术潜力和美育资源。欣赏艺术、提升审美、学会画画、践行美育,四位一体搭建艺术与美的启蒙之路,生活中的每一秒都可以成为美育时刻。 后记 至暗时刻,相信艺术 的力量 所有人被禁足在家, 所有的计划被打乱,所有 的行程被取消,当生活不 能如期盼般进行,你失去 了选择的时候,还能做些 什么? 至暗时刻,艺术可以 给你多一点选择,帮你换 个方式面对不确定的焦虑 和危机。 随时随地地画画是个 值得保持一生的习惯,会 改变我们看待周边事物的 方式,重新和周围的事物 联结。无论是画还是看, 都要享受才好! 我一直相信,每个人 都有巨大的艺术潜能,只 是由于长时间与艺术隔离 ,被剥夺了亲近和创作艺 术的机会。在妈妈艺术研 习营里,我亲眼看到了这 些艺术的小火山复活和爆 发! 第一步,当然是放下 焦虑,打破隔阂! 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 的“个人项目”,有自己的 学习路径,我们本来就是 艺术家,那些多样的艺术 形式和作品本来就都是我 们可以吸收创意和摸索方 法的资源。感觉到自由和 快乐,是多么重要!一个 小小的册页就可以承载无 限的创意和想法。无论身 在何处,只要有纸笔和颜 料,就可以获得内心的宁 静。如果什么都不能做, 就去深情地凝视一朵花。 乐观是人生的一大财富。 一切终将过去,无论坦途 或坎坷。所谓家庭美育, 不过就是和孩子一起,在 每个普通或不普通的日子 里,用创作、用艺术来构 建亲子关系,使我们更了 解、更爱彼此。 在这个前方依然浓雾 弥漫的日子里,有家人与 你在一起,有时间用小小 的绘画创作来记录你的生 活,让自己心安,是多么 值得庆幸的事啊。 至暗时刻,要相信艺 术的力量。 在一起画画的过程中 ,大家像艺术家一样开始 写“工作日志”.把伴随画 画的所思所想所感记录下 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这也是一个逐渐找到 自己的过程。 每个妈妈都是艺术家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而艺术就是一个途径, 帮助我们在旅途中不迷失 、更坚定。下面这些文字 ,就是一些才情超群女子 的动人表达: ◎“关于写作和画画, 开始并不难,你已经具备 了一切条件,最关键的恰 恰不是技巧,而是:你真 的欣赏自己吗?” ◎“因为和大家一起画 画而被滋养着,快乐着。 画着画着,冬天就过去了 。” ◎“年轻的时候觉得生 活在他处,其实,你需要 的一切就在寻常烟火中, 这个非常时期,是重新思 考和家人相处模式的最好 时机。烟火气中有诗意, 其实不必去远方。” ◎“因为孩子,有机会 审视自己的成长,他们是 我们人生的里程碑。感恩 孩子,给我们一座里程碑 。” …… 在这场和艺术约会的 旅程中,我邂逅了许多充 满才情和智慧的女子,她 们在繁忙的生活和育儿中 ,依然不忘停下脚步,用 最细腻的心思和最敏锐的 觉知,爱着,表达着。 世界因为她们而更美 好,在艺术中与之相遇, 我何其幸运! 对我而言,她们才是 真正的艺术家,她们的绘 画和表达,纯粹,毫无矫 饰,我唯一在做的无非是 不断告诉她们,“你真的 已经足够好。”放下“没学 过”的焦虑,忽略艺术圈 的嘈杂和虚浮,我们一起 去向真正的艺术家学习, 一起认真生活,认真画画 。 如此而已。 书评(媒体评论) “有两个东西我到中年 也没有入门,一个是艺术 ,一个是历史。我明白它 们很重要——对自己很重 要,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要 ;但这些领域又给人一种 高冷的压迫感——博大精 深,浩如烟海,非凡人可 入。过去半年里,很神奇 的,这两个东西我都摸到 了门。摸到艺术之门,是 因为亚楠。“很多妈妈的 生活,都是一地鸡毛,艺 术对于妈妈们的意义,就 是在世界的大美里找到和 自己的联结,而这联结, 有生命的无穷力量。” ——一土教育联合创始 人李一诺 精彩页 1.1 为什么要画画? 2017年,我带着两个孩子搬到乡下,停下手中所有的事情,用了一整年的时间来学习画中国画。 对于一个一直全职工作且带两个孩子的艺术爱好者妈妈来说,这个经历是如此奢侈和珍贵。每天十几个小时,除了接送孩子和吃饭、洗澡、睡觉,余下的时间都在画画。在此之前,我是一个每天背着速写本的业余绘画爱好者。 在这一年里,我每天都生活在巨大的幸福感里,自己有很多深刻的体会,生活还在继续,而我已经不再是过去的自己了。 后来,我在《更大的信息》中读到一句话,总结出了我所有的感受。 大卫·霍克尼是一位快要90岁的老人,他用过各种各样的创作材料和形式,拼贴、油画、舞台布景、打印机、苹果手机……任何和影像相关的新技术刚出现的时候,他都会认真钻研、熟悉特性并用于创作。 他说:“在画了那些花草之后,我开始看到它们了。如果仅仅是给它们拍个照,那就不会像画画时那样专注地看。因此,它们也不会对你有这么大的影响。” 我们习惯于每天举着手机拍照,以为拍下来就在某种程度上“拥有了”照片里的东西,其实对于每年你拍出来的成千上万张照片,你大多是不会回去再看一眼的。而在你们短暂的交互中,你并没有和你看到的东西产生真正的交流。 唯有当你慢下来,去认真揣测如何将它从三维世界呈现到面前这张二维的白纸上,你才会从各个角度去观看它的细节。因为进行了绘画,真正的观看才得以发生。(关于如何观看,下一章有详细深入的阐释。) 看到大卫·霍克尼的这句话时,我发现书上还配了一幅他画的路边的一棵很不起眼的小草。他是在美国生活多年之后,年纪很大时才回到他在英国的老家(东约克郡)的。连他自己都没想到,曾经叛逆求新的艺术青年,竟然画上了“传统”的风景画,而且一画就画了好多年。 这些从小司空见惯的风景,为什么画起来就没完没了呢?大卫·霍克尼告诉了我们画画的真正意义所在,那就是:绘画不仅仅是画出作品,更重要的是更深入地感受到世界对自己的影响。 我把这句话放在这里,就是希望大家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通过思考和练习,能够用一种新的眼光去看世界。 这就是我们要画画的原因:一旦获得这种新的观察的角度和方式,就会发现自己跟从前再也不一样了。 同样,在看待孩子的创作的时候,也会更加理解他们那种天然而犀利的观察力和眼神。 在这本书里,我希望和大家分享很多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让大家去接触不同类型的艺术家,从而拓宽我们的艺术视野。 在整个画画过程中的小目标就是,带领大家获得那种“放下手机,认真观看”的能力。 也就是说,每当你到了一个新的地方,看到一个新的事物,或者是花花草草,或者是人工的制造物,你不再是下意识地拿起相机或手机去拍个照就完事了,而是更愿意打开随身携带的小本子,把它画下来。 在画的过程中,你可以跟眼前的事物建立联系,产生交流,这样你看待它的方式也会和以往截然不同了。因为画画会改变你,改变你观察事物的方式,改变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真的有那么神吗?事实比语言能够描述的还要神奇! 当我看到大卫·霍克尼那句话时,有种当头棒喝的通透感。对了,这就是我在持续长时间画画后一直想表达出来的一种体会,因为我跟世界的关系和从前不再一样了。 说得很玄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了,对不对?那就开始这场神奇的艺术之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