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傲慢与偏见(赠英文版)》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它在英国浪漫主义小说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小说情节曲折生动,语言清新优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伊丽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有四个姐妹,母亲班纳特太太整天操心着为女儿物色称心如意的丈夫。新来的邻居宾利来先生和他的朋友达西打破了她们一家人单调的乡村生活。宾利来和伊丽莎白的姐姐简互生情愫;达西对善良聪明的伊丽莎白产生了好感,而伊丽莎白却对达西不可一世的傲慢心存偏见,不接受他的感情。然而,世事难料,宾利来和简因为误会,关系危在旦夕;达西的种种作为,展示了性格中和伊丽莎白相同的善良一面,逐渐赢得了伊丽莎白的好感。两对有情人能否终成眷属?班纳特姐妹们能否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作者以女性的特殊视角描绘了她对爱情的观点:寻找真正爱自己的人,追求完美的爱情。 目录 第一卷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卷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三卷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简·奥斯汀年表 序言 译者序 早在上世纪后期,美国 著名文艺评论家埃德蒙?威 尔逊认为:最近一百多年以 来,“英国文学史上出现过 几次趣味革命,文学口味的 翻新几乎影响了所有作家的 声誉,唯独莎士比亚和简· 奥斯汀经久不衰。” 威尔逊此言决非过甚其 辞。奥斯汀所著六部小说, 经过二百年的检验,受到一 代代读者的交口称赞,部部 堪称上乘之作。尤其是这部 脍炙人口的《傲慢与偏见》 ,实属世界文库中不可多得 的珍品,难怪毛姆将其列入 世界十大小说名著之一。 简·奥斯汀生于1775年, 卒于1817年。其间,英国 小说正处于一个青黄不接的 过渡时期。18世纪上半叶, 英国文坛涌现了菲尔丁、理 查森、斯特恩、斯摩莱特四 位现实主义小说大师,但是 到了70年代,这些小说大师 都已离开人世,接踵而起的 是以范妮?伯尼为代表的感 伤派小说,和以拉德克利夫 夫人为代表的哥特传奇小说 。这些作品虽然风靡一时, 但是终因带有明显的感伤、 神奇色彩,而显得有些苍白 无力。由于有这种作品充斥 市场,英国小说自18世纪 70年代至19世纪头十年, 四十年间没有产生任何重要 作品。1811年至1818年, 奥斯汀先后发表了《理智与 情感》(1811)、《傲慢 与偏见》(1813)、《曼 斯菲尔德庄园》(1814) 、《爱玛》(1815)、《 诺桑觉寺》(1818)、《 劝导》(1818)六部小说 。这些说以其理性的光芒照 出了感伤、哥特小说的矫揉 造作,使之失去容身之地, 从而为英国19世纪30年代 现实主义小说高潮的到来扫 清了道路。 《傲慢与偏见》属于作 者的前期作品。初稿写于 1796年10月至1797年8月, 取名《初次印象》。1797 年11月,作者的父亲乔治· 奥斯汀写信给伦敦出版人卡 德尔,说他手头有“一部小 说手稿,共三卷,与勃尼小 姐的《埃维利娜》篇幅相近 ”,不知对方能否考虑出版 ,并问如作者自费出版,需 付多少钱。遗憾的是,卡德 尔正热衷于出版拉德克利夫 夫人的哥特小说,对别类书 稿概无兴趣,于是回绝了乔 治?奥斯汀。大约在1811 年冬,简?奥斯汀将《初次 印象》改写成《傲慢与偏见 》,1812年秋以110英镑的 价格将版权卖给了出版人埃 杰顿。1813年1月28日,《 傲慢与偏见》出版,封面注 明:“一部三卷小说/《理智 与情感》作者著/1813年”。 有资料显示:第一版可能印 刷了1500册,每册定价18 先令。 奥斯汀曾自称:《傲慢 与偏见》是她“最宠爱的孩 子”。1813年10月,埃杰顿 发行了该书第二版;1817 年,又出了第三版。但跟《 理智与情感》再版时不同, 奥斯汀对《傲慢与偏见》的 这两次再版,都没做出什么 修订,倒是出版人在发行第 三版时,将小说由三卷改两 卷,章数重新编排,定价降 为12先令。 奥斯汀将这部小说的初 稿取名《初次印象》,显然 是受到拉德克利夫夫人的小 说《尤多尔弗的奥秘》的启 发。在这部小说最后一章的 开头处,圣勃特告诫自己的 女儿:“不要相信初次印象 ,只有养成沉稳、端庄的心 性,才能抵消强烈情感的作 用”。这本来非常符合《傲 慢与偏见》的道德说教意义 ,但有研究者指出:很可能 是由于霍尔福德夫人于 1801年“抢先”使用了《初次 印象》作她小说的名字,奥 斯汀便决定放弃这个书名。 而她后来将书名改为《傲慢 与偏见》,很可能是受范妮 ?勃尼的小说《西西丽亚》 的启发:在小说的结尾处, “傲慢与偏见”被用大写字母 在一段里重复了三次。在《 西西丽亚》中,“傲慢与偏 见”都集中在男主角身上, 而女主角是无可指摘的;可 在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 中,“傲慢”属于男主角达西 ,“偏见”则来自女主角伊丽 莎白。 与作者的其他五部小说 一样,《傲慢与偏见》以男 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题材。 然而,同其他作品不同的是 ,这部小说以男女主人公的 爱情纠葛为主线,共计描写 了四起姻缘,是作者最富于 喜剧色彩,也最引人入胜的 一部作品。 英国文艺批评家安·塞·布 雷德利指出:“简·奥斯汀有 两个明显的倾向,她是一个 道德家和一个幽默家,这两 个倾向经常搀混在一起,甚 至是完全融合的。”显然, 奥斯汀在本书中通过四起婚 事的对照描写,提出了道德 和行为的规范问题。 首先,作者明确划定了 婚姻的“好坏”标准。照奥斯 汀看来,不幸的婚姻大致有 两种情况:一像夏洛特和柯 林斯那样,完全建立在经济 基础上;二像莉迪亚和威克 姆那样,纯粹建立在美貌和 情欲的基础上。夏洛特本是 个聪明女子,只因家里没有 财产,人又长得不漂亮,到 了二十七岁还是个“老姑娘” 。她之所以答应嫁给笨伯柯 林斯,只是为了能有个“归 宿”,有个能确保她不致挨 冻受饥的“保险箱”,婚后尝 不到任何天伦之乐,她倒也 “无所谓”。这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妇女的可悲命运。莉 迪亚是个轻狂女子,因为贪 婪美貌和感情冲动的缘故, 跟着威克姆私奔,后经达西 搭救,两人才苟合成亲,但 婚后不久即“情淡爱弛”,男 的常去城里寻欢作乐,女的 躲到姐姐家里寻求慰藉。与 夏洛特、莉迪亚 导语 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赠英文版)》或许是全世界最伟大的爱情小说之一,它“告诉你女性有权过得更好,而不应认为女性理所当然就该怎样”。“反对日常性别歧视”组织的创始人劳拉·贝茨说,是“第一次有人说女性的思想值得倾听”。本书于1813年问世。这本书在评论界得到欢迎,沃尔特·斯科特爵士赞扬奥斯汀“笔法巧妙”,“把平凡普通的事务和角色变得有趣”。 精彩页 第五章 离朗伯恩不远住着一户人家,与贝内特家关系特别密切。威廉·卢卡斯爵士先前在梅里顿做生意,发了不小一笔财,任镇长期间上书国王,荣获爵士称号。也许他把这荣誉看得过重,心里便讨厌做买卖了,讨厌住在这小集镇上。他放弃买卖离开了小镇,全家搬到了离梅里顿大约一英里远的一座房子里。从那时候起,这里便取名卢卡斯小屋。在这里,他可以乐滋滋地寻思一下自己的显赫地位,并且能摆脱事务的羁绊,一心一意地向世人讲起文明礼貌来。他虽然为自己的爵位感到高兴,但却没有变得忘乎所以,相反,他对人人都很关心。他生来就是个老实人,待人币口善诚恳,自从进宫觐见国王之后,越发温文尔雅了。 卢卡斯太太是个很和善的女人,因为不太机灵,倒不失为贝内特太太的一个宝贵的邻居。这夫妇俩有好几个孩子。老大是位聪明伶俐的小姐,年纪大约二十七岁,是伊丽莎白的密友。 每次舞会之后,卢卡斯家的小姐们与贝内特家的小姐们非得凑到一起谈谈不可。就在这次舞会后的第二天早晨,卢卡斯家的几位小姐便赶到朗伯恩,好听听朋友的见解,讲讲自己的看法。 “昨晚你可开了个好头啊,夏洛特,”贝内特太太很有克制地、客客气气地说道。“你可是宾利先生的头一个舞伴呀。” “不错。可他似乎更喜欢他的第二个舞伴。” “哦!我想你是指简吧——因为他跟简跳过两次。当然,他的确像是很喜欢简——我认为他真喜欢简——我听到点传闻——可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关于鲁宾逊先生的传闻。” “也许你是指我无意中听到的他和鲁宾逊先生的谈话吧?难道我没向你提起过?鲁宾逊先生问他喜不喜欢梅里顿的舞会,问他是否认为舞厅里有许多漂亮姑娘,以及他认为哪一位最漂亮?宾利当即回答了最后一个问题——‘哦!毫无疑问是贝内特大小姐。在这一点上不会有什么异议。” “敢情是呀!——的确很明显——的确像是——不过,你知道,也许会化为泡影。” “伊莱扎,我听到的话比你听到的更能说明问题,”夏洛特说。“达西先生说话不像他的朋友那样中听,是吧?——可怜的伊莱扎!仅仅是过得去。” “我求你不要提醒莉齐,让她为达西的无礼举动而生气。达西是个令人讨厌的家伙,讨他喜欢才倒霉呢。朗太太昨晚告诉我,达西在她身边坐了半个钟头,没有开过一次口。” “你这话靠得住吗,妈妈?——一点出入也没有?”简说道。“我分明看见达西先生跟她说话了。” “唁——那是因为朗太太后来问他喜不喜欢内瑟菲尔德,他不得不敷衍一下。朗太太说,他气呼呼的,好像是在怪朗太太不该跟他说话似的。” “宾利小姐告诉我,”简说道,“他一向话不多,除非跟亲朋好友在一起。他对亲朋好友就异常和蔼可亲。” “这话我一点也不信,亲爱的。他要是真正和蔼可亲,就该跟朗太太说说话。不过,我猜得出是怎么回事。人人都说他傲慢透了,他准是听说朗太太家里没有马车,临时雇了辆车来参加舞会的。” “他没跟朗太太说话,我倒不在意,”卢卡斯小姐说道,“可他不该不跟伊莱扎跳舞。” “假如我是你,莉齐,”那做母亲的说道,“下一次我还不跟他跳呢。” “我想,妈妈,我可以万无一失地向你担保,我决不会跟他跳舞。” “他骄傲,”卢卡斯小姐说,“不像一般人骄傲得让我气不过,因为他骄傲得情有可原。这么出色的—个小伙子子,门第好,又有钱,具各种种优越条件,也难怪会自以为了不起。依我说Ⅱ牙,他有权利骄傲。” “那倒一点不假,”伊丽莎白答道,“假使他没有伤害我的自尊,我会很容易原谅他的骄傲。” “我认为,”玛丽一向自恃见解高明,因而说道,“骄傲是一般人的通病。从我读过的许多书来看,我相信骄傲确实很普遍,人性特别容易犯这个毛病。因为有了某种品质,无论是真实的还是假想的,就为之沾沾自喜,这在我们当中很少有人例外。虚荣与骄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两个字眼经常给当作同义词混用。一个人可以骄傲而不虚荣。骄傲多指我们对自己的看法,虚荣多指我们想要别人对我们抱有什么看法。” “要是我像达西先生那么有钱,”卢卡斯家一个跟姐姐们一道来的小兄弟大声嚷道,“我才不在乎自己有多骄傲呢。我要养一群猎狗,每天喝一瓶酒。” “那你就喝得太过量了,”贝内特太太说道。“我要是看见你喝酒,马上就夺掉你的酒瓶。” 孩子抗议说,她不能夺;贝内特太太再次扬言,她一定要夺。这场争论直到客人告辞时才结束。 …… P1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