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飞来树(名师导读版)/赵丽宏给孩子的美文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赵丽宏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套书是赵丽宏专为青少年读者打造的散文集。书中不仅收录了多篇赵丽宏的经典散文名篇,还收录了入选各地中小学生课本以及出现在试卷阅读题中的篇目。这些作品既有对人生的感悟、世象的描绘,也有对历史的探寻、艺术的品评,饱含真挚的情感和智慧的哲思。本套书邀请知名语文教师冷玉斌倾情导读,带领读者领略名家风采,提升写作能力。 作者简介 赵丽宏,1952年生于上海,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上海作协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上海诗人》主编,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出版著作80余部,多部作品被泽成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发表。曾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首届冰心散文奖、中宣部精神文明建没“五个一工程”奖、上海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2013年国际诗歌大奖——斯梅德雷沃城堡金钥匙奖等30多种国内外奖项。有《与象共舞》《顶碗少年》《蝈蝈》《囚蚁》《晨昏诺日朗》《青鸟》等多篇文章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 目录 第一辑 人迹和自然 人迹和自然 天香 城中天籁 生命草 小草和绿洲 飞来树 第二辑 与象共舞 鹰之死 血与沙 与象共舞 夜海奇观 袋鼠和考拉 绣眼与芙蓉 蝈蝈 第三辑 在旅途中 庄水韵 香山秋叶 晨昏诺日朗 最后的微笑 玛雅之谜 多洛雷斯公墓 蓝色的抚仙湖 火焰山和葡萄沟 天马山三古成绝 第四辑 对于生命的思考 人生 日晷之影 生命 冬的期盼 序言 在远方游荡,在心里徘 徊 冷玉斌 全国“百班千人”总导师 “国培计划”北京大学小 学语文课程开发及教学指导 专家 赵丽宏先生写过一段 文字,题目是《致文学》,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你是 广袤的大地,是辽阔的天空 ;你是崇山峻岭,是江海湖 泊。你用彩色的文字,描绘 出世界上可能存在的一切美 妙景象。不管是壮阔雄奇的 ,还是细微精致的,不管是 缤纷热烈的,还是深沉肃穆 的,你都能有声有色地展现 。你使很多足不出户的人在 油墨的清香中游历了五光十 色的境界。 我觉得,用这段话来形 容手上这册书,是再恰当不 过的。这本书正是赵先生美 妙的文学表达,让读者,哪 怕足不出户,也能在油墨的 清香中游历五光十色的境界 。 那么,在这本书里,将 会有什么样“五光十色”的游 历呢? 翻开书页,打开来第一 篇,就将读者带到了风光奇 秀的黄山。在这一篇里,赵 丽宏先生用心观看的是黄山 上的松树。从人尽皆知的“ 迎客松”开始,他慢慢写下 自己的感悟与情思。是的, “迎客松”大名鼎鼎,可在赵 先生看来,却因其大名备受 打扰,在喧嚣中显出老态。 由此,他的笔墨自然过渡到 无人小径边,或无路幽谷中 ,“许多高大挺拔的松树, 在宁静之中不动声色地展示 着千姿百态,使人惊异于自 然的奇妙和生命的多姿”, 且非仅限于此,赵先生写这 些,不是为了要给它们比个 高低,而是发现了“为自己 活着”的那份自在与自由, 同时在这其中又提出了人与 自然永恒的依伴与敌意,“ 发现风景的是人类,毁灭风 景的往往也是人类”一一这 样的游历,真的很有境界, 必定会让每一个读者沉思, 人迹与自然,到底该如何相 生、相看,而作为一个独立 的人,是想“被热热闹闹的 尘嚣包围”,还是“沉默而自 由地独对”自己的人生? 自然无声,万物有灵, 这声,这灵,都在赵先生笔 下静静流淌。这本书里,有 对植物世界的亲近和欣赏, 有对动物生存的关切与忧思 ,有在旅途中游走天地的情 致,特别是身处异域的风景 探秘和文化观察。这些篇目 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根草, 每一朵花,每一座塔,乃至 每一块砖,赵丽宏先生都试 着用自己的注视与书写,勘 破它们身下“惊心动魄的曲 折历史”,虽然他说“仅仅凭 借着人们的画笔和文字,恐 怕无力描绘这些历史”,但 仍能以真挚的情感,记下这 悠长的篇章,领着读者见识 漫长岁月中的那些风雨雷电 。 评论家说,赵丽宏先生 的作品,“不论诗歌还是散 文,不仅可以发现他对文学 艺术的执着、陶醉和欣赏, 更加发人深省的是文字中透 出的宁静、坦诚、真切与淳 朴”。本书有《城中天籁》 一文,写了“绿房子”外爬山 虎一段生死往事,挑出那些 写爬山虎的句子,我以为很 能验证这样的赞美。 僵卧了一冬的藤蔓,在 春风里活过来,新生的绿色 茎须在墙上爬动,它们不动 声色地向上攀缘,小小的嫩 叶日长夜大,犹如无数绿色 的小手掌,在风中挥舞摇动 ,永不知疲倦。 ——这是爬山虎初生初长 时的记录,活泼的修辞,带 着春天的生机,便如这爬山 虎的嫩叶,奔逐行走。 秋风起时,爬山虎的枝 叶由绿色变成橙红色,又渐 渐转为金黄,这真是大自然 奇妙的表演。秋日黄昏,金 红的落霞映照着窗外的红叶 ,使我想起色彩斑斓的秋山 秋林,也想起古人咏秋的诗 句,尽管景象不同,却有相 似意境…… ——秋天的爬山虎,不但 好看,更有古意盎然,文字 与春天一节也是不同气息, 安宁、清静、辽远、深邃。 我无意中发现,挂在我 窗外的绿色藤蔓,似乎有点 干枯,藤蔓上的绿叶蔫头蔫 脑,失去了平日的光泽。窗 子对面楼墙上那一大片绿色 ,也显得比平时黯淡。 ——画风突变,文意陡转 。这是爬山虎忽遭斩根之后 的景象,惨淡、凄凉,一个 “蔫头蔫脑”,真切的观看, 朴实的表达。 断了根的爬山虎还在墙 上挣扎喘息。绿叶靠着藤中 的汁液,在烈日下又坚持了 几天,一周后,满墙绿叶都 变成了枯叶。不久,枯叶落 尽,只留下绝望的藤蔓,蚯 蚓般密布墙面,如同神秘的 天书,也像是抗议的符号。 ——这是最让人心碎的一 节,“如同神秘的天书,也 像是抗议的符号”,情景交 融,言为心声,赵先生毫不 掩饰内心的难受与愤怒,直 白地表达他对这些人的不满 与无奈,“留下绝望的藤蔓” ,也留下了这些惨烈的文字 ,在远方游荡,在心里徘徊 。 文末,他问道:“紫藤, 你们能代替死去的爬山虎吗 ?” 能吗?不能吗?这正是 本书最后一辑文字所讨论的 ,“对于生命的思考”,赵先 生的紫藤之问,也称得上是 因爬山虎而起的“死之余响” 。到底如何回答,其实难说 ,但是,因为先生这样的讲 述,这样的记录,终究成就 了这一篇篇或美好或深沉的 散文,它们已经成为殷红的 火苗,燃起读者心中的遐想 。 我敢说,在这世界上, 没有比它们更长久的花朵… … 导语 《飞来树》为其中的一本,书中有对植物世界的亲近和欣赏,有对动物生存的关切与忧思,有在旅途中游走天地的情致,特别是身处异域的风景探秘和文化观察。作者用他独特美妙的文学表达,带领读者在油墨的清香中游历五光十色的境界。《飞来树》为其中的一本,书中有对植物世界的亲近和欣赏,有对动物生存的关切与忧思,有在旅途中游走天地的情致,特别是身处异域的风景探秘和文化观察。作者用他独特美妙的文学表达,带领读者在油墨的清香中游历五光十色的境界。 书评(媒体评论) 自然无声,万物有灵, 这声,这灵,都在赵先生笔 下静静流淌。这本书里,有 对植物世界的亲近和欣赏, 有对动物生存的关切与忧思 ,有在旅途中游走天地的情 致,特别是身处异域的风景 探秘和文化观察。 ——冷玉斌,全国“百班 千人”总导师“国培计划”北 京大学小学语文课程开发及 教学指导专家 精彩页 人迹和自然 很多年前上黄山,很为那里的美妙风景所陶醉。除了山石和溪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山上的松树。 说起黄山的松树,自然使人想起迎客松。它的形象已经通过无数照片和图画被世人所熟悉。当年经过迎客松时的情景我一直记得很清楚。迎客松是黄山的明星,自然吸引了所有来爬山的游客,人人都想作为黄山的客人被它欢迎一下,于是大家排队站在这棵造型优美的大松树下照相。有些人觉得站着照相不够亲热,还要在树下做出种种姿态,或是倚在树干上,或是攀在树枝上……于是美丽的迎客松便永远地失去了安宁。它很忙,也很累,它根部的泥土被热情的游客们踩得异常结实,它的躯体也是不堪重负。我看到迎客松的时候,它已经明显地露出了疲惫的老态,它的优雅的手臂:那根向前伸展的枝杈已托不住所负的重量,正在无力地下垂,若不是一根木棍的支撑,它恐怕早已折断。我一边为迎客松担忧,一边也难免其俗,排队站到树下照了一张相。回来洗出照片,发现画面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根支撑着松树枝杈的木棍。我背后的那棵迎客松,看上去就像是一位拄着拐杖的垂垂老者…… 其实,在黄山,姿态奇崛动人的松树不计其数,迎客松未必是最出色的。在一些无人的小径边,或是无路的幽谷中,我曾见到许多高大挺拔的松树,在宁静之中不动声色地展示着千姿百态,使人惊异于自然的奇妙和生命的多姿。有些树在荒瘠的环境中表现出的坚强简直不可思议,它们就生长在光秃秃的岩石上,虬结盘绕的根须如剑如凿,锲而不舍地钻进岩缝,汲取生命的养料,使之化为峥嵘苍劲的枝干,化为欣欣向荣的绿叶。它们的存活就凭借着石缝里那一点点儿可怜的泥土。不仅如此,即使是在远离尘嚣的宁静之中,它们所取也极微,却照样成长得蓬蓬勃勃,活得轰轰烈烈。是的,它们无名,它们不为人所知,但这也正是它们的福气————没有慕名而来的游客在它们身边喧嚷,没有追新猎奇的人烦扰,它们便有了清静,有了自由,有了独享天籁的情趣。它们不会失去继续生长的外部环境,只要没有火山爆发,没有地层断裂,没有樵夫的刀斧。如果它们也像迎客松一样,被人们发现了,重视了,成了美名远播的明星,那会怎么样呢?请去看看老态龙钟的迎客松吧。 现在的迎客松活得怎么样,我并不知道,也许,它至今仍一如既往站立在路边迎接兴致勃勃的游客,园艺家们也可能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延长它的生命,保留它的美姿,然而我很难相信它会重返青春。而那些无名的野松,我却深信它们将越活越年轻,越活越美丽,它们已战胜了大自然设置在它们前面的种种障碍,它们通过搏斗赢得了生存和成长的权利。它们是为自己活着。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发现风景的是人类,毁灭风景的往往也是人类。许多年前,有几位朋友去了四川九寨沟。那时还没有几个人知道那地方。朋友们回来后绘声绘色地向我描述了九寨沟仙境一般的幽静和多彩,使我心驰神往。他们向我建议说:“你要去,就趁早去,趁大家还不知道这个地方。等人群都涌进那山沟的时候,恐怕就没有什么风景可看了!”朋友的话似乎是危言耸听,然而我颇有共鸣。我很自然地想起了迎客松。后来我曾一次又一次错失了去九寨沟的机会,一直引以为憾,也因此而担心我再也看不到真正的九寨沟。那年夏天,我终于冲破重重险阻进入了九寨沟。因为雨天路毁,沟中人烟稀少,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片宁静而又变幻无穷的奇妙天地,青山在云雾中出没,碧水在树林里奔流,野花在草丛和山坡上灿然怒放……依然可以把它比作仙境。然而只要留心寻觅,在美丽的仙境中处处能找到破坏风景的人迹。最早的伤痕是伐木者们留下来的,是到处能见到的树桩,是横陈在湖底或溪流中来不及运走的树木。新鲜的人迹当然是游客们的杰作,清澈见底的湖滩和茂密的灌木丛中,不时能看见被人随手遗弃的酒瓶和罐头,尽管这些瓶瓶罐罐色彩鲜艳,然而大煞风景……对一个地域广阔的森林公园来说,这些区区的人迹当然还谈不上是什么毁灭性的伤害,不过谁能说这不是一段含义不祥的序曲呢! 我想,如果我是一棵树,或者是一片原始的山林,那么,与其被热热闹闹的尘嚣包围着名扬天下,还不如沉默而自由地独对自然。除非那些自称爱美爱自然的人们真正懂得了珍惜美和自然。 1993年3月 P2-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