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系统阐述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内涵、特征及当代意义,指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对高等工程教育产生的影响,对不同类型工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要求,论述了高等工程教育转型发展的理论逻辑和要义特点,揭示了外部与内部核心要素及其结构关系,分析了现实困境与制约因素,借鉴了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四个国家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案例的典型经验,设计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转型发展的动力机制、组织机制与保障机制,提出了工程教育教学理念、工程大类专业建设、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工程课堂教学模式、工程教育教学方法、工科教师工程能力、工程大学生学习等八个微观层面转型发展的实践路径。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教师、管理工作者及教育教学研究领域的专业人员阅读和参考。 作者简介 张安富: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理工大学原副校长,现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理事长、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项目评审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博士论文评审专家。曾兼任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高教研究分会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高教发展与评估》杂志主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项、交通运输部科研项目1项、其他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3部;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中国高等教育》《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中国大学教学》等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获省级教学和科研成果奖3项。 主要研究领域: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估、高校教育教学管理、高等工程教育等。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制造2025”与高等工程教育转型发展 第一节 “中国制造2025”的内涵、特征与当代意义 第二节 “中国制造2025”对高等工程教育的影响 第三节 基于“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工程人才类型 第四节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转型发展的内在逻辑 第二章 高等工程教育转型发展的理论审视 第一节 高等工程教育转型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二节 高等工程教育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第三节 高等工程教育转型发展的要义 第四节 高等工程教育范式及其转型 第三章 高等工程教育转型发展的核心要素 第一节 结构功能主义分析框架 第二节 宏观视角的外部要素及其功能 第三节 中观视角的内部要素及其功能 第四节 微观视角的内部要素及其功能 第四章 高等工程教育转型发展的实然分析 第一节 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 第二节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转型的困境 第三节 高等工程教育转型困境的成因解析 第五章 国外高水平大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节 麻省理工学院的发掘式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第二节 东京大学的工程素质养成与产学合作双向契合培养模式 第三节 慕尼黑大学的自主与协同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第四节 里昂中央理工大学的协同育人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第五节 国外高水平大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第六章 高等工程教育转型发展的机制设计 第一节 高等工程教育转型机制设计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高等工程教育转型机制设计的基本架构 第三节 高等工程教育转型机制设计的整体模型 第四节 高等工程教育转型机制运行的现实障碍 第五节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转型发展的三维分析 第七章 高等工程教育转型的实践路径 第一节 工程教育教学理念转型:确立多元新观念 第二节 工程大类专业建设转型:大力构建新工科 第三节 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产学研用融合育人 第四节 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转型:重构工科课程结构 第五节 工程课堂教学模式转型:推进课堂教学革命 第六节 工程教育教学方法转型:大力推行项目教学 第七节 工科教师工程能力转型:企业院校双重嵌入 第八节 工程大学生学习转型:重视提高学习“力”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