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对最新一轮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进行系统回顾性梳理和对未来期待的专著。本书不仅对本轮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例如陪审制度的功能、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区分、陪审制度与审级制度的关系进行专题式探讨,而且对本轮改革的得失进行了系统性反思,例如书中指出,目前的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造成了陪审实质化与庭审实质化之间的紧张,这的确是一个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全书结构完整、资料翔实、分析到位、文笔流畅,是近年来研究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佳作之一。 全书从大的结构上分为上篇、中篇和下篇三个部分。上篇十分简洁地梳理了陪审制度在西方和在中国的发展脉络,为本轮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作出铺垫。中篇阐述了本轮改革展开的制度背景。本轮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正式启动于2015年,而几乎就在同时,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司法责任制改革也同步启动。下篇则针对试点过程中反映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展开专题式研究,比如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功能如何定位,陪审制度的民主功能及其边界,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区分,陪审制度与审级制度的关系等问题都以专章进行研讨。 作者简介 魏晓娜,1974年出生,河南省漯河市人。1996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哲学系,获学士学位;1997年至2003年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获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2003年起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家》杂志责任编辑。出版《背叛程序正义协商性刑事司法研究》《刑事正当程序原理》《诉讼证明原理》《证据故事》《程序即是惩罚——基层刑事法院的案件处理》《美国刑事诉讼法精解》(第二卷·刑事审判)等专著、译著多部;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中外法学》《法学家》《政法论坛》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项。 目录 序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 上篇 人民陪审员制度及其改革的历史脉络 第一章 西方陪审制度的缘起与流变 一、陪审团在英格兰民事诉讼中的出现 二、陪审团进入英格兰刑事审判 三、欧洲大陆参审制的产生 四、陪审团在西方世界的复兴 五、民事陪审团在欧洲的衰亡 第二章 中国陪审制度的发展演变 一、中国陪审制度的早期探索 二、新中国成立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三、新时代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中篇 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展开的制度背景 第三章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与人法 一、刑法修正对刑事司法的冲击 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逻辑与价值 三、认罪认罚从宽的制度边界 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刑事审判制度的冲击 第四章 “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 一、侦查、审查起诉与审判三阶段之关系 二、审判阶段:以“庭审”为中心 三、审级视角:以“一审”为重心 第五章 困境中的以审判为中心改革 一、“以审判为中心”改革的实效 二、“以审判为中心”改革的“瓶颈” 三、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 四、小结: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历史使命 下篇 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专题研讨 第六章 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 一、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 二、改革试点的主要成效 三、改革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第七章 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的功能 一、西方陪审制度的功能 二、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功能 三、死刑案件中人民陪审员参审的特殊功能 第八章 人民陪审员的民主功能及其限制 一、贯彻司法民主:人民陪审员的人数和表决规则 二、陪审员参与审判的风险防范机制 第九章 人民陪审员的遴选机制 一、改革前的人民陪审员遴选机制 二、国外陪审员遴选方面的有益经验 三、中国的陪审员遴选机制 第十章 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区分 一、区分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意义 二、刑事审判中的“事实”及其分类 三、法律与事实的分殊与互动 四、“事实—法律”界分与司法职权配置 五、“事实—法律”界分的中国进路 第十一章 审级视角下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 一、英美方案:陪审团裁决不受挑战规则 二、欧陆方案:上诉法庭的陪审员不少于一审法庭 三、日俄方案:由职业法官审理对陪审法庭判决的上诉 四、中国方案:人民陪审员参与二审法庭 第十二章 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之反思——代结语 一、关于人民陪审员阅卷 二、关于人民陪审员与审判委员会的关系 三、关于一审陪审法庭与二审法庭的关系 附录 附录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已失效) 附录2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印发《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 附录3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印发《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 附录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情况的中期报告 附录5 对《关于延长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期限的决定(草案)》的说明 附录6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草案) 附录7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 附录8 人民陪审员选任办法 附录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附录10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人民陪审员培训、考核、奖惩工作办法 附录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答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