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条河流,走进一路奔波,一颗细石,一片滩涂;走进一架水车,一道河坝,一座高桥;走进一垄田野,一方村庄,一块乡土……
通过一条河流,从溯一境之源始,至其绵延曲折跃出境界——让你既看到清澈流波,更看到世界万千;既看到两岸杂芜,更看到生态百般;既看到自然风貌,更看到人文鼎盛……
通过一条河流,让人拥有一季别致的夏秋,一程深刻烙印记忆的人生时光……让人刻骨致敬一方地理,一方民俗,一方安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走进《萍词水语》,就走进了这条河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萍词水语(萍水河考察笔记)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杨启友 |
出版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通过一条河流,走进一路奔波,一颗细石,一片滩涂;走进一架水车,一道河坝,一座高桥;走进一垄田野,一方村庄,一块乡土…… 通过一条河流,从溯一境之源始,至其绵延曲折跃出境界——让你既看到清澈流波,更看到世界万千;既看到两岸杂芜,更看到生态百般;既看到自然风貌,更看到人文鼎盛…… 通过一条河流,让人拥有一季别致的夏秋,一程深刻烙印记忆的人生时光……让人刻骨致敬一方地理,一方民俗,一方安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走进《萍词水语》,就走进了这条河流—— 作者简介 杨启友,男,江西芦溪人,1971年9月生,芦溪县作协主席、萍乡市作协副主席、江西省作协会员,199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鸟飞过》《大地更近》《大美芦溪》等诗文集7部。 目录 序篇:可爱的水——萍水河考察前言 上篇(现代篇):考察笔记 行程日志 一路人文 河道情怀与情境特写 萍水草木怀 下篇(历史篇):士子眼中的萍水河 萍乡士子眼中的萍水河 萍乡士子眼中的萍水河(续) 古来名家萍水情 萍水一川礼昭王 后记:一重新天地 序言 可爱的水——萍水河考察 前言 “水”加“可”,即组成河流 的“河”。 拆分汉字“河”的结构, 能够得到一个深富底蕴的释 意:河是由可爱的水组成。 依此思路,即可以解释 为,河是可爱的水的指代— —淌着,流着可爱的水的地 方,即是河的本意指向。 在960万平方公里祖国大 地,14亿人口赖以生存的可 爱的水,是黄河,是长江。 那么在赣西,在3800平 方公里的楚萍大地,养育 200万萍乡人民生命的可爱 之水,就是横穿东西、流淌 近百公里行程的萍水河无疑 了。 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我们都知道的地理 知识,祖国山河西高东低, 水的流向也自西向东而去, 最终注入滔滔大海。 然而,萍水河相反。虽 然她最终归宿也是东部大海 ,但穿越萍乡全境时,却是 自东向西而去的。 唐代诗人袁皓有诗:“袁 水东奔彭蠡浪,萍川西注洞 庭波。” 他以“袁水”和“萍川”两条 富有代表性河流的水流走向 ,形象生动地指出萍乡大地 的水系走向。 位处赣西的萍乡大地, 其水系分属长江流域的洞庭 湖水系和鄱阳湖水系,往东 流的水,汇人鄱阳湖;往西 去的,跨越萍乡,最终流人 湖南省境内洞庭湖。 萍乡全境主要河流有五 条,其中萍水河流域面积最 大,达1300余平方千米, 是萍乡人民最大的母亲河。 萍水河发源于宜春市水 江镇,古名萍川。萍水河干 流全长84千米,主要河道经 过上栗县、萍乡经济技术开 发区、安源区、湘东区,过 湘东区荷尧镇,经骆驼湾于 金鱼石流入湖南,在湖南省 醴陵市枧头洲乡,于双河口 右岸与其支流澄潭江汇合。 萍水河流域处在湘赣分 水岭。跨越省界,进入湖南 ,她另有名字,叫渌水。 河流养活了人类,养活 了这世界上的生物。 从远古到现代,从部落 到城镇,人类一直逐水而居 、因水而兴,沿河建家、因 河生息发达。 萍乡的祖先和萍乡这座 城池,也如此。公元267年 始建时,萍乡古县就以袁水 为依存,后迁移至凤凰池, 从此依着萍水。境内各集镇 村落,也都傍水于大小河流 附近。 两千多年前,楚昭王行 舟萍水得异果,询孔子辨认 为萍实。此后,因萍实之乡 而得名的萍乡,没有变更过 “姓名”。 但是,这座与水关联紧 密的城市,如今却是水资源 贫乏地区。境内萍水、栗水 、草水、袁水、莲水等五条 河流都不属于大江大河。 当然,山不在高,有仙 则名。20世纪60年代,现 代京剧《杜鹃山》唱红了它 ,剧中主要人物——党代表 柯湘一开场就唱: “家住安源萍水头……” 让这条不属于大江大河 的萍水河,曾闻名遐迩,一 度成为享誉全国的一条河流 。 在一川萍水滔滔哺育下 ,萍川大地之于中国现代的 发展,发挥了特殊意义。这 里成为近代工业和工人运动 的重点地区,更孕育了点燃 井冈山革命烽火的秋收起义 。 时光荏苒,岁月飞梭。 当历史脚步跨越时空,迈入 新中国成立71周年际,萍川 大地又是一番怎样面貌呢? 走吧,沿着河岸,从源 头,让我们顺流而下,一步 一个脚印去丈量,以虔诚的 心态,倾听一河长流的诉说 ,抚摸她的心跳,观察她的 崭新变化。 为此,有了“萍水河畔新 发展,政协委员看变化”徒 步考察。 这一次行走,我们从萍 乡境内萍水河的源头宫江村 出发。 2019年9月12日,我们来 到上栗县东源乡宫江关下( 宜春苍下)——这里是萍乡 市与宜春市接壤的最东端。 我们从一个名叫苍下的自然 村小桥头开始——桥的上游 ,是宜春;桥的下游,是萍 乡——迈开步伐,拉开对萍 水河的实地徒步考察行程。 眼前所见是清波与水草 ,是田园与民房,是质朴的 脸孔与迎候的热情。 燃烧的9月,裸露的脸颊 与手臂很快被烈日灼伤,被 流下来的汗水淹着,火辣辣 地疼;带着锯齿的杂草在脚 脖子上划出血痕。连续几个 月不下雨的干旱,让岸头的 草木也在喊渴。 大家不怕。这种艰苦, 大家有心理准备。 贴着河岸走,窄窄的田 埂、拦路的水沟、人迹罕至 的草丛、乱石堆积的施工道 ,都只是我们亲近母亲河时 脚下踩过的普通路途。 为了确切探查萍水河实 际源头,回答人们有说是萍 乡,有说是宜春的争论,我 们特地折道上栗县杨歧山千 丘田,由此跨越市界,再至 宜春水江,作进一步考察。 我们用对土地最老实的 态度,从源头跨过来,用自 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 听。 整个考察下来,前后时 间跨度达36天,行程240余 千米,第一次实现全程记录 萍水河的河道水流、环境生 态、人文风情、民心民愿… … 通过沿着一条河流实地 行走,我们看到70余年来, 昭萍大地日新月异的变化。 我们看到,过去下河挑 水、洗衣的情形已经不再, 曾经盛行的压水井也已废弃 ,家家户户用起了自来水、 洗衣机。农家住房从外观看 ,很大一部分可以称为“别 墅”,乡村民居的改善,让 乡村秀美得如诗如画。在一 些村子,惊喜发现不少人家 门口停着小汽车等。汽车大 范 导语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河流是人类及人类文明赖以繁衍生息之源,作者立足赣西萍乡这块3800平方公里土地,揣着虔诚心态和饱满情怀,深入哺育200万萍乡人民的萍水河这条大动脉,通过一步一个脚印展开全程近百公里实地徒步考察,以时代审视眼光,生动、清新、诗意、精准笔触,将一幅紧贴前进脉动、深入历史胸襟的河流壮丽画卷编织于读者眼前。这既是一支切中当下乡土关怀的河流咏叹调,更是一篇纵横今古、内容丰厚,对千万类似楚萍大地一般的一方土地人文等潜心挖掘、特色独具的绚烂华章。本书是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有一定市场前景。 后记 一重新天地 2019年,曾给自己做过 一个要完成四件事情的计划 ,而最终只完成两件半。除 基本完成的两件,另半件指 什么呢,就是指要创作一部 长篇作品(非作品集),其 结果是原拟创作计划失去要 做的基础,却拉开对另一部 作品的创作,完成将近一半 工程,所以算上半件。 而这半件,就是今天这 部《萍词水语》当时初稿的 部分文字。如果单从文字篇 幅数量讲,至去年底,这部 作品还未完成一半,其实三 分之一不到。但当时已基本 确定,要创作这样一部专门 写河流自然生态文化的文字 ,为整个书的创作奠定下蓝 图架构,这相当重要,所以 综合这一点,算完成一半也 很实在。 创作长篇,对我是个挑 战。写了这么多年,原来出 过的书,都是缺有机结构的 零碎作品结集,因此内心有 个愿望——得调整创作形式 ,什么时候拿出个专题长篇 作品就好(前面与人协商创 作一个长篇就出于这种初衷 ),所以当初跟随着萍水河 考察团队一边考察,一边设 想着该怎样出成果,谈到计 划创作一两部山水文化考察 专著时,我欣然领下任务— —尽管当时心里根本没底, 也没想好该怎样着笔,但觉 得这是件有价值的事情,正 好补填原创作计划搁浅的空 缺,更是好好挑战一下自己 的机会。 然而长篇专集不是这么 好写的,一是题材专一,指 向设定,可不知道自己能够 深入进去,并出得来否;另 是既然领了任务,铺开纸笔 ,就不能弄成半拉子工程, 而且时间也有限,必须按计 划要求完成,这压力又不一 般。再想,即便能够如期完 成文字创作与数量篇幅要求 ,却只做成半生不熟的夹生 饭,自己看了难受,别人更 无法下咽,又怎么好呢? 就是这样情形下,带着 种种思虑,我尝试着拉开《 萍词水语》长篇的创作。从 2019年9月开始萍水河考察 ,10月1日国庆节这天动手 写下第一个字,后忙于他事 ,基本停下,至年底,完成 的文字量才三万七八千字。 春节后,生活重心又发 生转移。直到2020年4月前 后,这部书出版前期事项已 协定好,并与出版社签下合 同时,才有一种急迫之感, 知道再拖延不得,必须尽快 完成,否则难以交差。也正 好经过这段时间休整与思考 ,让我对书的创作打开又一 种思路,即不单局限眼下的 、自己亲身经历的萍水河, 找到现有掌握的诗文资料等 ,通过古人眼光,拾掇对昔 日萍水河的记载描述,这重 新天地。 思路别开,柳暗花明。 接下来,因头上悬着一把急 迫之剑,我攒着劲头,几乎 以急行军情态,跑步推进对 萍水河考察文字的撰写,既 体会着雷打不动直坐电脑前 ,一天十四五个小时下来, 完成八九千、甚至上万字篇 幅的突破与兴奋;也体会着 呆坐半天,没有丁点思路状 态,只能不停翻阅资料借以 慰藉煎熬的躁动与无奈。还 好,眨眼又三个多月上百天 过去,终于将书稿创作并修 改完,划上一个句号——瞧 着捧手上的书稿,心头多少 感觉到欣慰,所谓的辛劳与 煎熬,此时已不值一提,尤 其觉得自愿选择的尝试与挑 战竟然可以成功后。 这样一本记录描绘自然 地理河流与地方风物生态的 散文集,文字简陋,构建粗 糙,可能远远或者根本达不 到当初计划的目的与要体现 的厚重,但对作者却敝帚自 珍。此书得以问世,感谢萍 乡市水利局的重视与组织, 感谢萍乡市政协主席吴运波 、副主席何义萍等领导及人 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为此做出 的诸多协调与支持。 在此再次致以诚挚谢意 ! 2020年7月 精彩页 寻找界碑 这天行程较往日不同,为考察画上圆满句号的最后一天考察。 因是最后一程考察,上次所达行程终点,距离萍水河出萍乡辖区,往湖南流去的边界不过四五里路远。因此,大家觉得先到终端的分界点,再溯河流上行,然后抵达上次终点,改变一贯顺河水流向徒步考察习惯,以另一种逆方向的新方式完成整个河流的徒步考察行程,来个大圆满连接贯通。 这种反常考察走法,也新鲜。 这日为多云天气,非常不错,较之先前的烈日炎炎,可以说凉快很多,有的人还穿起了夹衣,不再着单衫。 按事先通知,我们下午在市政府大院集合,发现参与今天考察的人员特别多。因为要画上句号,主持这次考察的市政协,在主席亲自带领下,市政协班子领导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几乎到齐,市政府相关部门人员也来了不少。市委机关报、电视台等媒体,还有不少自媒体,都派出人员参加。大家对今天的行程,满怀期待,感觉像在迎接一个节日到来一般兴奋。 车子载着我们先是抵达萍水河萍乡与醴陵交界地:金鱼石。 此地以河分界,河的两岸分属湘东区荷尧镇与老关镇管辖。据了解,地处赣西边界的老关镇,相传自春秋设关卡在此,明嘉靖年间(1522—1566)知县杨自治在老关建营房,置关楼,故称老关,现关卡虽毁,城墙遗迹尚存。老关历史悠久,明清时期,自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起,老关素有“归圣乡”“怀信里”“昭信乡”“美昭乡”等称谓,自1993年7月撤乡建镇后,才由老关乡改称为老关镇。 此处河面宽阔,水流平缓。临岸一望,一河视野相当辽远,水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河的上游,依着河道,两边平整的田野连片达上千亩,人烟密集的村庄依偎在田野中间,这里一堆,那里一丛,好像大家随心泼墨的山水画,属于典型的江南丘陵地带乡村风光。 往下游看,宽阔河道绕着低矮山峦丘陵,拐过一个大弯,走向山的另一面。那一面,虽与萍乡风物景观相差无几,但却分设两地,归为邻省湖南了。这也是有趣的,因为行政区划设置,本来可能同为一家人,但所居地点差别,亲兄弟也或一个属于本省人,另一家就归外省管了。尤其像萍乡与醴陵这样分属两省的两个地市,在划界地段,因一河相接,又是土壤肥沃、人口集居、并无分隔的地带,生产生活、风土人情等相互之间根本没有什么差别。且因紧密沟通往来习惯,实际生活中彼此并不视你我为外省他地,双方只是好邻居、亲朋友,哪分什么地域区划概念。 既然是省界,作为考察队员的我们,本带着许多好奇而靠近的,只眼下所见,并没发现什么特别地方,可出于探查与好奇,大家总还想有点什么发现才满足似的。 因此下得车来,大家最为关注的是萍乡与醴陵交接的具体界线在哪儿,都想找到相关标志。 他人或因为赶时间,并不非找到界碑等标志不可。因此尽管一时没有收获,见“大部队”移动,就跟着脚踩风轮般朝前赶了。 我却心有不甘。 因此,当多数人离开,我还来回搜索。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块“隐藏”在河边一棵大树下,上面写着“省界水体监测断面”白花斑点花岗岩碑石果然被我发现,这令人兴奋。石碑本来凸出地面近一尺高,做得也还显眼,但因茅草长得高,加上落着残败枯叶,几乎被完全遮住,所以轻易发现不了。 有了这个发现,赶紧叫过刚要转向离开的另一同行队员,激动地说:“瞧,这不是省界分界标志吗?” 然后对着界碑,狠拍下几张照片存念。 后向相关部门专家咨询,才知道这是环保部门设立的环保监测标志,非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划界碑。但也是一个地理标志,总算探明了分界点具体的位置。 抬头再望向属于外省的河的另一端,那些为考察查阅资料所得知识在头脑过浮现: 萍水与渌水相连,实为同一条河。在萍乡境内称萍水,出萍乡往醴陵去称渌水或渌江河。古时渌水又别称“漉水”,由发源于湘赣边界的浏阳河、洣水、耒水,加上萍乡跨境流人的萍水汇集,此四河习惯上称作湘东“小四水”…… 渌水是醴陵最大的河流、水系,干流发源于罗霄山脉北部山麓、江西省杨歧山千拉岭以南……从沧下流人萍乡境,西流经金鱼石入醴陵境。经罩网滩、枧头洲至双河口,汇合澄潭江…… 渌水流域山清水秀,阡陌纵横,田园翠碧,景色宜人,是典型的江南风光。沿岸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人口较为稠密,连接着萍乡、湘东、醴陵、渌口区等城镇和大批村庄。古代,水运船舶是人们拓展交往的主要交通方式,渌水便成为湘东赣西地区的重要交通线。沿途的古渡口码头、商埠集市非常多。流域内景点独特,历代文人墨客对此多有吟咏…… 在名噪一时的现代京剧《杜鹃山》里,主人公柯湘介绍自己身世时有一句唱腔“家住安源萍水头”,指的就是渌水上游。渌水从大山深处出发,穿越大片崇山峻岭,穿越广袤田园山庄和城郭,一路滔滔,一路欢歌进人湘东,滋润着醴陵的肥田沃土,并将一泓柔情雅韵展现在瓷城大地,孕育出一幅幅诗画般景致…… 一河两地,界碑为证;一河贯通,唇齿相依。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