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历史视角下的经济与金融》分为上、中、下三篇,是从作者历年来已公开发表的130多篇文章和采访稿中选取的。每篇前有导言,主要是介绍当初触发作者写这些文章的动因以及其主要观点,篇内按专题进行编排。作者研究兴趣广泛,除了货币金融,还包括宏观经济运行和房地产调控等,且观点鲜明,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历史视角下的经济与金融(中篇)——金融改革开放与发展》,分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汇率市场化改革与资本项目开放、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四个专题。其中,第二章《协调推进利率汇率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第一次明确提出,利率、汇率的市场化改革与资本账户开放是循序渐进、协调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提出了金融改革协调推进的理论;第四章收录的《绝大部分P2P平台已偏离信息中介方向》首次提出信息中介与信用中介的区别,提出P2P平台应坚持信息中介的方向。 作者简介 盛松成,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行长等职务。主要研究方向为货币金融理论与政策、宏观经济运行及房地产调控等。多年来,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金融研究》、《中国金融》、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和China Economic Transition等重要刊物发表专业论文100余篇,出版多部著作,并在社会融资规模指标的研究、编制和推广中作出突出贡献。获浦山政策研究奖等一系列奖项。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利率市场化改革 商业银行存贷利差:扩大还是缩小? 存款利率市场化第一跳 为什么存款利率上限放宽会使贷款利率上升 投资软约束与高利率的形成 专访:利率并轨还需考虑四个问题 新LPR形成机制:引导贷款利率下行,谁更受益? 第二章 汇率市场化改革与资本项目开放 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汇率升值问题——德国、日本与中国的比较研究 “人民币升值中国损失论”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理论——兼论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调整的问题 人民币“外升内贬”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现象 当务之急是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 我国外汇储备的合理规模与运用 我国加快资本账户开放的条件基本成熟 协调推进利率汇率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 我国为什么需要推进资本账户开放 协调推进金融改革 推进资本账户双向开放迎来较好时机 推动资本账户双向开放,避免实体经济脱钩 资本账户双向开放与防范资本流动风险并不矛盾 第三章 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 对我国股份制中小银行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商业银行的筛选功能与宏观调控 中外商业银行贷存比变动差异:原因及启示 我国银行利润哪来的,哪去了? 上海金融业征信体系现状与建议 第四章 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创建长江金融合作带的研究报告 金融支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政策取向及措施 专访:防风险要与支持实体经济动态平衡,引导影子银行良性发展 绝大部分P2P平台已偏离信息中介方向,网贷应回归普惠金融本源 金融科技平台构筑起中小银行支小助微的开放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