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自学是我一生的常态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沈从文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自学,是我一生的常态》中收录整理了《无从毕业的学校》《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我年轻时读什么书》等二十余篇沈从文所创作的有关治学的经典文章。全书分“我来找理想,读点书”“活到老,学到老”“从此走上自己的路”“对文物、艺术自学”四个部分,讲述了沈从文青少年时代的学习经历;文学创作阶段对文学的摸索;1950年代后对中国古代文物的整理和研究。
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县人,苗族。沈从文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专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沈从文一生笔耕不辍、著述颇丰,作品结集有八十余部,是中国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位。著有小说集《边城》《长河(精)》《八骏图》《神巫之爱》《虎雏》《石子船》《蜜柑》,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文论集《云南看云集》《烛虚》,长篇童话《阿丽思中国游记》,论著《中国服饰史》等。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风格独特,融写实、记叙、象征于一体,字里行间散逸着迷人的乡土气息,并有着对人性的隐忧和对生命哲学的思考,被誉为“中国乡土文学之父”。
目录
我来找理想,读点书
无从毕业的学校
从现实学习
短篇小说
二十年代的中国新文学
从新文学转到历史文物
在湖南吉首大学的演讲
活到老,学到老
致唯刚先生
从徐志摩作品学习“抒情”
学鲁迅
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
从此走上自己的路
一点回忆,一点感想
一个转机
学历史的地方
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
谈创作
学习写作
我怎么就写起小说来
我年轻时读什么书
对文物、艺术自学
《艺术周刊》的诞生
艺术教育
谈写字一
滥用名词的商榷
谈谈木刻
跑龙套
导语
诺贝尔文学奖两度提名,沈从文之子沈龙朱亲笔授权。
自学,成就大师沈从文教你自学秘籍,你的人生也能超乎寻常。
沈从文的自学世界,给每一个找理想的孩子找到自己的出路。
自学,是人生最好的学习方法;持续学习,才是人生应有的常态!
书评(媒体评论)
从文这个人,你不要认
为他总是温文典雅。他骨子
里很硬。
——钱锺书
沈从文讲课非常谦抑,
非常自制,没有一点儿哗众
取宠,他讲得很诚恳,甚至
很天真,但是只要你听懂了
,你就会受益匪浅。
——汪曾祺
当我还是一个大学生的
时候,我就喜欢读他的作品

——季羡林
不可否认,沈先生是难
得一见的好老师。
——王彦铭
精彩页
无从毕业的学校
我于一九二三年的夏天,从湘西酉水上游的保靖县小小山城中,口袋里带了从军需处领来的二十七块钱路费,到达沅陵时,又从家中拿了二十块钱,和满脑子天真朦胧不切现实的幻想,追求和平、真理、独立自由生活和工作的热忱,前后经过十九天的水陆跋涉,终于到达了一心向往的北京城。
还记得那年正值黄河长江都发大水,到达武汉后就无从乘京汉车直达北京,在小旅馆里住了十多天,看看所有路费已快花光了,不免有点进退失据惶恐。亏得遇到个乾城同乡,也正准备过北京,是任过段祺瑞政府的陆军总长傅良佐的亲戚,当时在北京傅家经管家务,且认识我在北京做事的舅父。因此借了我部分路费。他当时已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经常往返北京,出门上路有经验,向车站打听得知,只有乘车转陇海路,到达徐州,再转京浦路,才有机会到达。也算是一种冒险,只有走一步看一步。因为到徐州后是否有京浦车可搭,当时车站中人也毫无把握。我既无路可退,因此决定和他一道同行,总比困在汉口小旅馆中为合理上算!于是又经过六七大,从家乡动身算起,前后约走了二十五天,真是得天保佑,我就居然照我那个自传结尾所说的情形:
……提了一卷行李,出了北京前门的车站,呆头呆脑在车站前面广坪中站了一会儿。走来一个拉排车的,高个子,一看情形知道我是个乡巴佬,就告给我可以坐他的排车到我所要到的地方去。我相信了他的建议,把自己那点简单行李,同一个瘦小的身体,搁到那排车上去,很可笑地让这运货排车把我拖进了北京西河沿一家小客店,在旅客簿上写下——
沈从文,年二十岁,学生,湖南凤凰县人
便开始进到一个使我永远无从毕业的学校,来学那课永远学不尽的人生了。
到达三天后,我又由一个在农业大学读书的黄表弟,陪送我迁入前门附近不远杨梅竹斜街酉西会馆一个窄小房间里,暂时安顿下来。北京当时南城一带,有上百成千大小不等的“会馆”,都是全国各省各州府沿袭明清两代科举制度,为便利入京会试、升学,和留京候差大小官吏而购地建成的。大如“西湖会馆”,内中宽广宏敞,平时可免费留住百十个各自开火的家庭。附近照例还另外有些房产出租给商人,把年租收入作维持会馆修补经费开销。我迁入的是由湘西所属辰沅永靖各府十八县私人捐款筹建的,记得当时正屋一角,就还留下花垣名士张世准老先生生前所作百十块梨木刻的书画板片,附近琉璃厂古董商,就经常来拓印。书画风格看来,比湖南道州何绍基那种肥蠕蠕的字还高一着。此外辛亥以后袁世凯第一任总统时,由熊希龄主持组成的第一任“名流内阁”,熊就是我的小同乡,在本城正街上一个裱画店里长大的。初次来京会试,也就短期住在这个小会馆里,会试中举点翰林后,才迁入湖广会馆。
尚有我的父亲和同乡一个阙耀翔先生,民三来京同住馆中一个房间里,充满革命激情,悄悄组织了个“铁血团”,企图得便谋刺大总统袁世凯。两人都是大少爷出身,阙还是初次出远门,语言露锋芒,不多久,就被当时的侦缉队里眼线知道了消息。我的父亲原是个老谭的戏迷,那天午饭后去看戏时,阙耀翔先生被几个侦缉队捉去。管理会馆那个金姓远亲,赶忙跑到戏院去通知我父亲。他知道情形不妙,不宜再返回住处。金表亲和帮会原有些关系,就和他跑到西河沿打磨厂一个跑热河的镖局,花了笔钱,换了身衣服,带上镖局的红色“通行无阻”的包票,雇了头骡车,即刻出发跑了。因为和热河都统姜桂题、米振标是旧识,到了热河后得到庇护,隐姓埋名,且和家中断绝了消息,在赤峰建平两县做了几年科长,还成了当地著名中医。直到“五四”那年,才由我那卖画为生的哥哥,万里寻亲,把父亲接回湘西,在沅陵住下。至于那个阙先生,据说被捉去问明情形,第二天就被绑到天桥枪毙了。
P3-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8:3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