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比青春期更关键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加)芭芭拉·纳特森-霍洛维茨//凯瑟琳·鲍尔斯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作者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动物的成长期到成熟期和人的青春期到成年期,这段人与动物共有的于一生至关重要又激情振奋的阶段。她提出了全新界定成年的基本要素。解释了什么是狂野生长期,这是一段多物种共有的青少年时期,他结束于个体获得4中基本的生活技能之时。在社会阶层中游走,自如应对与性有关的问题,以及像成熟的个体一样生活。文章并非说教,也并非鸡汤,而是从科学的角度带来新颖而精妙的解读。本书有助于家长和青春期的孩子共同理解和应对青少年时期孩子从生理到心理上的特点、变化。 作者简介 苏彦捷,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副院长。教育部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主要讲授发展心理学、神经解剖、比较心理学和环境心理学等本科生课程以及发展心理学专题和比较心理学专题等研究生课程。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心理能力的演化和发展,特别是心理理论的发生和发展以及社会行为和智力的演化上。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已经在包括《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国际行为发展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er Development)、《性别角色》(Sex Roles)、《美国灵长类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以及《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和《心理发展与教育》等中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并主编(译)和参与编写(译)了多本发展心理学和生物心理学等心理学教材和著作。曾获“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称号和北京大学教学成果奖等。 目录 序言 什么是野蛮成长期 第一部分 生存能力 越无知越冒险 恐惧催生警惕 识别危险 对抗危险 主动出击 第二部分 社交能力 接受你的出身 了解群体规则 特权无处不在 被排挤的痛苦 盟友的力量 第三部分 孕育后代的能力 性很容易,而浪漫不易 为次做好准备 重要的学习:第一次 解读求偶信号 第四部分 谋生能力 练习离家 学会谋生 应对孤独 寻找自我 结语 注释和参考文献 致谢 术语 关于4张地图的说明 译者后记 序言 什么是野蛮成长期 我们对青少年本质的探 索始于2010年。彼时,我 们来到加利福尼亚一个寒冷 的海岸,站在一个沙丘上望 向广阔的太平洋。这个地方 有一个有趣的绰号:“死亡 三角”。 把我们吸引到那里的是 一个海洋生物学家讲述的不 同寻常的故事。他告诉我们 “死亡三角”的名号要归功于 一群致命的“居民”——大白 鲨。成百上千的这种大型捕 食性动物生活在这片区域, 它们极度渴求食物,以至于 当地的海洋生物都对其“避 而远之”。加利福尼亚海岸 到处生长着茂密的海藻森林 ,“死亡三角”却是个例外, 不小心闯入这个地方的“小 蠢货”或者“倒霉蛋”会无处 藏身。这片水域极其危险, 即使是在这里工作的科学家 也从不敢离开自己的船。 但据这位海洋生物学家 说,最有趣的是,有一种生 物会冒着生命危险定期进入 死亡三角,那就是加利福尼 亚海獭。然而并不是所有的 加利福尼亚海獭都会这样做 。成熟的海獭不会冒这样的 风险,年幼的小海獭也不会 过来。那些游到这片寒冷、 贫瘠,充满鲨鱼的死亡三角 的“傻瓜”正是青少年时期的 海獭。有时它们会葬身于鲨 鱼的尖牙之下,留下一团血 涡。但更多的时候,这些寻 求刺激的青少年海獭会获得 来之不易的经验、自信以及 在这片海域生存下去的智慧 ,而这些东西在父母的庇护 之下是永远无法得到的。 那个时候,我们正在为 我们的第一本书《共病时代 》(Zoobiquit),)开展研究 工作。这本书探讨了人类与 动物健康之间古老而又重要 的关系。我们几个人包括芭 芭拉·纳特森一霍洛维茨 (Barbara Natterson一 Horowitz),她是哈佛大学 人类进化生物学系的访问教 授,同时也是加州大学洛杉 矶分校心脏病学教授,以及 科学作家、执业动物行为学 家凯瑟琳·鲍尔斯(Kathryn Bowers)。我们一起设计并 教授了一门哈佛大学和加州 大学洛杉矶分校同时开设的 课程。 注视着死亡三角这片海 域,我们被这些年轻的海獭 震惊了。它们和我们人类青 少年非常相像:爱冒险、寻 求刺激、做那些在父母看来 很危险的事情。看了一会儿 ,我们沿着沙滩往回走,穿 过山丘,爬到一小块陆地上 ,俯瞰另一片风景。 人们驾着皮划艇缓慢地 划过平静的水面——这是一 小片隔离起来的海湾,可免 受大白鲨攻击。这片海湾被 称作莫斯码头(Moss Landing),是观察野生动物 (包括海獭)的主要地点。被 死亡三角吸引的青少年海獭 和海獭的其他家族成员会来 这里觅食、放松和社交。 年轻的海獭和年长的海 獭一起在水中翻转、游弋, 或者仰面躺在水里,露出光 滑的肚皮,那幅景象就像人 们在公共泳池里享受着悠闲 时光的样子。年轻海獭们聚 在一起嬉戏,溅出一簇簇水 花,年长的海獭会慢悠悠地 游走。我们看到有的海獭潜 水捞起海胆,学着如何打开 它们,有的则成群结队地打 闹,还有的在一起互相蹭鼻 子——这是求爱时的必备技 能。尽管这些行为看起来像 是无忧无虑的娱乐活动,但 我们后来才明白,这片海湾 对于这些年轻个体来说充满 了教育意义。 正当我们看得出神时, 水里爆发了一阵骚动。一群 海獭突然从入口的一端快速 游向了另一端,速度非常快 ,激起了白色的湍流。“发 生了什么?”我们向生物学 家问道,“是鲨鱼来了吗?” “不是,”生物学家指着 水中的一个方向说,“是皮 划艇离得太近了。你们再仔 细看,不是所有海獭都受到 了惊吓。那边那群就没有受 到打扰,依然惬意地漂着。 ”这群头上长着灰色皮毛的 海獭已经成年,经验丰富, 富有洞察力。而那些一溜烟 儿游得飞快的是青少年海獭 ,它们甚至还分辨不出大白 鲨和海鬼130(一种船)。 这些没有经验的青少年 海獭既大胆又谨慎,它们游 到“大白鲨”旁边,又马上离 开。但我们也观察到,这些 青少年频繁地与同龄个体交 往,尝试性行为,摸索着如 何觅食。这和我们人类非常 相似,甚至比我们的青少年 更加出色。 自从我们开始研究动物 与人类的共同之处之后,这 种想法就经常出现。研究开 始之初,我们认为不能把人 类的行为投射到其他物种身 上,因为这对于科学研究来 说是非常危险的。对海獭行 为的拟人化解释也许是我们 的过度解读。但随着我们更 加深入地了解了其他领域( 神经生物学、基因组学、分 子系统发生学)之后,我们 意识到否认人类与其他动物 在身体和行为上的联系反而 更加危险。我们必须承认真 正的威胁不是拟人论 (anthropomorp}1ism),而 恰恰相反,是灵长动物学家 和动物行为学家弗朗斯·德 瓦尔(Frans de Waal)提出的 人类例外论 (anthropodemal)。 …… 就像你在每个成长故事 中读过的那样,年轻人一直 在探索。他们被赶出家门, 在冲突后逃跑,或者成为孤 儿,前往狂野世界。他们没 有做好准备,常常陷于危险 ,可能有惊无险,也可能在 劫难逃。在远离家乡的旅途 中,他们与掠食者和压迫者 作斗争,结识朋友并学习识 别敌人,有时也会坠入爱河 。他们最终学会了独立生活 ,寻找自己的食 导语 “医学界的达尔文”芭芭拉·纳特森·霍罗威茨继“动物普通性“后提出了又一开创性概念:野蛮成长期。她提出了全新界定成年的基本要素,不以年龄为标准,而是成功完成4项任务,获得4种能力,才算完全长大成人。野蛮成长期这段人与动物共有的对其一生都至关重要又激情振奋的阶段,从未被如此深刻地分析过。 这是一部跨学科的绝妙之作,涉及自然科学、心理学、社会学、 遗传学、生物进化学及神经科学。行文大气,画面感十足,4个动物主角的生命故事特别引人入胜,在故事中透出一个科学家关于人与动物的全新思考。 书评(媒体评论) 我一直觉得养育这件事 ,一定要学会降维打击,“ 由面到点”,这样才不会犯“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盲目 。这本书给了家长一个“上 第一视角”,看到青春期“越 无知越冒险”的特性,俯瞰 已经发生或者将要发生的青 春期行为,并为此做好相应 的准备。 ——温馨,帝呱呱星球创 始人 幼稚又狂野,青涩又野 心勃勃,这大概是青少年的 特点。这本书以独特的视角 ,丰富的画面感,探讨了多 种生物的成长路径,我们从 中可以更加理解青少年的发 展目标以及我们可以为他们 做的事。 ——黄晔,外滩教育主编 作者提供了一个了解青 少年如何成功融入成人世界 的全新视角,帮助家长正确 理解与支持青少年的成长。 这本书堪称一座科学宝库。 ——丹尼尔·西格尔,知 名脑科学家,《全脑教养法 》作者 这本书是对人类成年的 本质、意义和目的的一种新 颖解读,是关于青春期这一 至关重要阶段的更具洞察力 的书籍之一,非常震撼人心 。 ——劳伦斯·斯坦伯格, 《不是青春惹的祸》作者 精彩页 越无知越冒险 南乔治亚岛坐落在距南极洲约1600公里的大西洋中。如果你曾于2007年12月16日拜访过此地,那么你可能见证过一只王企鹅生命中决定性的一刻,这只王企鹅名叫厄休拉。在这个周日,厄休拉离开了它的父母。它与一群嘎嘎尖叫着的和它有着一样外表的同伴,一起摇摇摆摆地走下沙滩,毫无预兆地跳入冰冷的水中,全速游离了它的家,一次也没有回头。 在这一刻之前,厄休拉还从未在距它出生之地90米以外的地方冒过险。它从来没有在海浪中嬉戏过,从来没有尝试过在外海中游泳,更是从来没有自己觅过食。直到此刻,它的每一餐都还是由父母准备的(父母部分消化和反刍后再直接喂进厄休拉张开的小嘴里)。 小时候的厄休拉是一只毛茸茸的小雏鸟,在父母的羽翼下获得温暖,能够经受住极寒与烈风的考验。当可怖的肉食性贼鸥为了喂养自己的后代企图撕碎幼小的企鹅时,厄休拉在爸爸和妈妈的保护下得以存活。像其他的王企鹅一样,渐渐长大的厄休拉拥有了和父母之间的秘密语言,一种仅属于它们三个的独特叫声。对于王企鹅来说,父母会持续养育幼鸟一整年。在此期间,它们的小家庭是紧紧相连的三人组。爸爸和妈妈在照顾者、养家者和守护者的角色间进行平衡,共同照料它们的幼崽。 渐渐地,变化开始了。厄休拉慢慢褪去了雏鸟时期的褐色软毛。在它幼翅粗糙的斑块间,开始陆陆续续地长出了一些光泽饱满的黑白成羽。它起初短促尖利的青涩啾啾声也变成了深而低沉的嗡鸣。这种低沉的嗡鸣让企鹅们的领地听起来就像是庞大却没有指挥者的卡祖笛(一种管乐器)乐团演奏现场一样。 厄休拉的转变不只发生在身体上,它的行为也在骤然间不同以往。它变得极为好动,开始往更加远离父母的地方游走。白日里,它和其他正值青少年时期的企鹅凑成一团聊个没完。它的此般躁动有个特别的学名:迁徙焦虑(德语作zugunruhe)。对于即将远离故土的鸟类和哺乳动物,甚至昆虫,都已有关于迁徙焦虑的研究。动物的迁徙焦虑通常伴随失眠,这是由引起唤醒的肾上腺素和诱发睡眠的褪黑素交替所引发的。倘若是一个人类个体,可能会使用“兴奋”“忧虑”“期待”这样的词语来描述迁徙焦虑的感受。 在12月16日这个特别的周日之前,厄休拉日益增长的游走冲动还会被每晚回到栖息地,在爸爸妈妈和其他同伴那里寻求安全的驱动力所抑制。但是今天,不再是这样了。厄休拉身着华丽、精美而崭新的“礼服”,在肾上腺素的驱使下兴奋不已,和它的同伴们彼此嗡鸣应和着,朝着海岛的边缘移动。这群正值青少年时期的企鹅们熙熙攘攘,你推我搡地行进,目视海洋,间或回头瞥向故乡。它们不再是雏鸟,也不是成鸟。海洋对它们来说就是一片广袤的未知世界,它们站在这个世界的入口,只短暂地停留了一阵。 就像初出茅庐的人们要在外面的世界立足一样,厄休拉面临着四重艰巨的考验:它要迅速学会自己觅食并找到安全的地方休憩,它要能跟得上所在企鹅群体的阶层变动,它要学会向潜在的配偶示爱并与之交流,它还要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在浩瀚的海洋中独当一面。 但若厄休拉没能活下去,作为企鹅所经历的所有里程碑都将不复存在。第一重考验,便是要让自己处于安全的境地。若不能做到这一点,身为一只小动物,它的未来还没开始就要落下帷幕。厄休拉眼前的第一个挑战,便是要直面死亡与生存。 对于每年从南乔治亚岛四散而出的青少年企鹅来说,离家的第一天,毫不夸张地说,不是成功地游走,就是败北的沉没。同全世界其他正值青少年时期的动物一样,成年早期的企鹅既无丰富的经验,又无充分的准备。它们直到为时已晚之前都意识不到天敌的危险。即便它们察觉到了危险,也可能并不知道接下来要如何应对。缺乏求生的技巧,又没有了父母的保护,青少年个体很容易被天敌盯上。它们即所谓的易捕获的猎物。 厄休拉在水中最初的经验,也是它同水下世界的初次遭遇,而水下世界是残暴的。在企鹅繁衍之地不远处的水下潜伏着的是它们的天敌豹形海豹,拥有着足以吞下一颗篮球的巨颚。。想象一下那些齿若猛虎的血盆大口,高速冲向企鹅仅有网球般大小的脑袋的情景,连接那些巨颚的是豹形海豹的食道。一餐之中,豹形海豹能吃下至少10只企鹅。豹形海豹是地球上最优秀的捕猎者之一,它们的肌肉重达半吨,在水中极具爆发力,非常擅长猎杀企鹅。豹形海豹能够以出色的准度逮住企鹅,在水面上下反复猛撞,从而剥下它们的羽毛,其骇人的剥毛方式可与日本刺身厨师的刀功相提并论。正如它们与猫科动物同样的名字所昭示的,豹形海豹是擅长伏击的猎手,它们隐藏自身,静候猎物上门。它们沿海岸线排布如水雷,藏身于冰岸边缘难被发觉之处。它们经常伪装成海中的漂浮物,随海浪静默地漂移,以便对放松警惕的猎物发动奇袭。离岛的青少年企鹅必须冲破豹形海豹的死亡威胁,游到对岸。如果它们不入海,便永远无法长大。可如果它们没能从豹形海豹和擅长豪夺的虎鲸群的威胁下逃出生天,余生的第一日,也将成为它们的末日。对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