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史事与人物》是吴晗先生的杂文集之一。该书收录了其十八篇精彩的杂文。这些文章有的是论述历史上的人物,有的是记述自己的好友,有的是作者的读书笔记……吴晗先生的文章短小精悍,文辞犀利,非常值得一读。 目录 回纥助唐记 论奴才——石敬瑭父子 “社会贤达”考 奴隶翻身的史例 关于魏忠贤 历史上的国民身份证 哭一多 闻一多的“手工业” 陶行知先生在上海的回忆 记张荫麟 毛鸿上校 读《二千年间》 《明太祖》和《从僧钵到皇权》 苏渥洛夫传 读《对马》 记第八大队 浙道难 真空的乡村 导语 吴晗以真实史料为基础,撷取历史细节,分析历史人物,论述兴衰得失,深刻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关照。 吴晗是位明史专家,也是位杂文大师,当代人对其记忆最深的就是他的杂文。他以史家的手笔写杂文,别具一格。这不奇怪,和邓拓、廖沫沙合作撰写“三家村札记”,而后同陷一张巨网的吴晗,其杂文在当代史上意外砸下的印记是如此之深,肯定是研究杂文史乃至文学文化史的人都绕不过去的。 书评(媒体评论) 上世纪30年代;吴晗在 接受胡适治学道路影响的同 时,也接受了陈寅恪、蒋廷 黻、张荫麟等人治学方法的 影响。同时,由于他博览群 书,喜欢读报,也受到刚刚 在史学界流传的历史唯物主 义影响。这些影响使吴晗在 抗日战争中逐步改变自己的 历史观;并在40年代以后, 以历史研究作武器,激烈抨 击国民党独裁政府,他的历 史杂文在昆明民主运动中起 了重要的作用。 ——苏双碧 在四十年代初期,他就 执笔奋起,从书斋走向社会 ,为争取人民的民主权利而 奔走呐喊,以历史杂文为武 器,向当时的反动派“投枪” ,无畏地揭露法西斯统治。 ——陶大镛 精彩页 回纥助唐记 一千二百多年前中国发生内战,长安洛阳两个都城全陷落了,天宝皇帝抛弃了人民和土地,带着他宠爱的妃子出奔,一直逃到成都,在成都待了一阵。靠将军郭子仪,尤其是盟邦回纥的福,居然打了几个胜仗,收复了京城,举行了还都大典。一切都复了原,腐化,贪污,作弊,加上卖官鬻爵,连和尚道士的度牒都卖钱,还有恶性通货膨胀,唯一未复员的是马嵬驿的孤坟。还有,年纪过七十了,儿子早当了家,只好当太上皇,吃碗有点别扭的闲饭。 回纥的骑兵是有名的,排山倒海而来的骑兵方阵,冲破了安禄山、史思明的曳落河(壮士外族军),击溃了安庆绪、史朝义的番将汉兵。不过,也根据唐回条约,抢光了洛阳、长安和沿途所经的城市,榨干了中国人民的血汗,蹂躏侮辱了中国的子女,还在唐回商约的保证下,每年来笑纳一笔可观的保护费,或者说是援助费吧。 天宝十四载(公元七五五)十一月安禄山反于河北,以讨杨国忠为名,步骑精锐,烟尘千里,鼓噪震地,十二月陷洛阳,第二年六月入潼关,取长安,天宝皇南奔。他的儿子北奔,就当时最强的朔方军组织流亡政府。 朔方的统帅是郭子仪,有五万大军,还有许多骁猛的番将,本钱还不错,中原方面,有张巡、许远甩力阻住安禄山,不许他南下。长江以南的局面是完整的。回纥可汗和吐蕃赞普都派人来说愿意出兵援唐。七五六年九月唐肃宗为了要“借兵于外夷以张军势”,派一个宗室和番将仆固怀恩出使回纥,发拔汗那兵,和西方番族兵,条件是大大的经济报酬。 回纥派了贵将葛罗支带两千精骑和郭子仪合军,一到就打了个大胜仗。郭子仪觉得有办法了。劝唐肃宗再请回纥援助。回纥怀仁可汗也真慷慨,七五七年九月又派他的儿子叶护和将军帝德带四千余骑来助战。皇太子广平王俶作天下兵马元帅,和叶护结拜为兄弟,统帅朔方、回纥、安西、南蛮、大食兵十五万,号称二十万,一个实实在在的国际联军,从凤翔出发,削平“内乱”,收复失地。 回纥军的给养每天羊二百口,牛二十头,米四十斛。替唐朝作战的条件,说明在两都收复后土地人众归唐,玉帛子女归回纥,也就是政治的主权,拿不走的土地算一份,经济的物资和女人之类也算一份,两家平分。一个可以回老家,一个呢,做一票大买卖。 第一次大战是香积寺之战。长安西,沣水东。 开头唐军被敌人排头并进的曳落河所突破,阵势乱,苦战了一阵子,前军用长刀冲锋,稳住战局。突然从斜刺里杀出仆固怀恩的回纥军,两头夹击。十万敌军被歼灭了六万,当晚退出长安。 第二天大军进入西京,叶护立刻下令大抢,履行条约。 广平王没办法,只好拜于叶护马前,说是“今始得西京,若遽俘掠,则东京之人皆为贼固守,不可复取矣。愿至东京乃如约”。叶护想这道理也对,答应到洛阳再动手。 第二役是新店之战,在陕城西面。 安禄山的部队有十五万,郭子仪军一接仗就吃了亏,又是回纥军抄背后。大风黄埃中万马奔腾,箭似连珠,安禄山军着了慌,一下就垮了。又是两头夹击,完成了一个歼灭战。第二天大军进入东京。 P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