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素里耶是一位优秀的老挝青年学者,也是老中人文交流成果的典范。多年来,她一直积极参与老中友好交流事业,并在中国完成学业后回到老挝参与国家发展建设。在本书中,素里耶结合大量的事例分析了东盟发展的历史、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东盟这一区域性组织应在内部构建互信,外部与其他国家和组织机构建立合作机制,从而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为东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合作机会,将东盟与中国等国家联系起来。“命运共同体理念”则可将东盟纳入更大的合作框架中,从构建东南亚命运共同体到亚洲命运共同体,最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素里耶·莫那拉(SouliyaMounnarath),中国外交学院外交学博士毕业,现任职于老挝国立大学、老挝教育部国际合作司。曾在老挝外交部任职12年,并且是老挝外交部学历最高的女外交官。在中国学习期间,作为老挝代表参加北京大学中国一东盟青年峰会、延安党员交流活动并发言,并多次担任中国一老挝互访团口译员。2019年受邀作为老挝代表参加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学术研究方面对于东盟、亚洲地区的国际政治问题有深入的探究和独到的见解。
“命运共同体”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直接映现;
解读东盟十国的历史、现在与未来;
体系内容丰富完整,语言通俗,案例生动,适合于更多普通读者阅读;
广大党员干部、历史爱好者、青年学生学习了解东盟十国的不二选择。
序章
“命运共同体”一词的提法最早出现于 2011 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中,书中提到:“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后来,这一提法于 2012 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正式提出。但面向世界首次提出“命运共同体”是在 2013 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呼吁国际社会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2013年,习近平主席应邀在印尼国会发表重要演讲。习近平主席表示,中国愿意与印尼及东盟其他成员国开展合作,也会积极推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工作,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美好局面,“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概念由此而来。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领导人在分析东盟与中国的关系后对共同体重新阐释后得出来的,这个创新的概念为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创造了新的方式,可以让中国和东盟换一个角度去审视彼此之间的关系。东盟构建的共同体是实现全球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环,必须把东盟看作一个整体,此时的东盟不再是十个小国,而是一个共同进退的整体,犹如一个躯体一样,虽然由各个不同的器官构成,但是在考虑事情时始终都是以一个整体存在。东盟作为一个整体,已经成为中国周边外交优先方向和“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地区。中国一直高度重视与东盟合作。而对于东盟来说,得到像中国这样的大国支持,对其自身发展也是有极大益处的。
回顾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发展历程,过程并不一帆风顺。东南亚国家在成立东盟之时,中国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军事实力上都远超他们,国土面积更是比整个东南亚还要大,这些国家对此深深感到威胁。因此,东盟长期以来与中国都是处于敌对的状态,尤其是东盟部分成员国还与中国存在南海纠纷,这让原本就复杂的关系变得更为微妙。可以说,东盟成立的初衷正是为了规避像中国这样的大国所带来的威胁,因而一开始中国和东盟的关系处于对立状态。20 世纪 70 年代,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东盟也有了一定的发展。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东盟中的部分成员国开始与中国建立合作关系。这时候形成的合作仅仅是局限在国家之间,东盟还没有准备好接受中国,这种状态在冷战结束后才有所改观,东盟开始尝试与中国发展合作关系。
中国与东盟的第一次会晤是在 1991 年举办的东盟外长会议上,这次会晤开启了双方之间的正式对话。1993 年中国正式与东盟建立合作关系,随着双方合作的加深,中国逐渐取得了东盟的信任,在区域合作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得到了认可。但部分成员国对中国仍持有怀疑态度,认为中国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因此迟迟没有开展外交活动。实际上,在很长时间内,中国与东盟的初期合作都饱受这种“中国威胁论”的困扰。中国自己深知这种说法子虚乌有,完全是其他国家的中伤;但这也或多或少影响了东盟成员国对中国的信任。对此,中国一直坚持通过和平共赢的发展方式与东盟共同发展,争取更多的信任,降低东盟成员国对中国的猜忌。
在处理南海问题时,为了维护中国树立的良好形象,中国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提议,有效地解决了南海冲突,实现了利益共赢的局面。除此之外,中国还积极与东盟成员国开展更多领域的合作,弱化成员国对中国的偏见,逐个攻破中国与成员国之间的隔阂,让他们正视中国的崛起。随着中国与东盟开展的活动逐渐增多,深度也有所提高。中国受邀出席东盟举办的第一届东盟地区论坛,成为该论坛第一个与会国,可见东盟对中国的重视程度。1997 年发生的金融危机是中国与东盟联合对抗非传统安全的一个经典案例,也使中国与东盟合作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中国在保持汇率不变的同时为东盟成员国提供财政支持与金融服务,此举获得了东盟的信任,更为后续合作创造了条件。
而后,东盟与中国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安全等多个方面的合作中逐渐完善了合作机制,中国参与了绝大多数的会议及文件的签署,中国与东盟从接触到现在开展了许多关键性合作,与东盟成员国分别签署了双边合作协议,所涉及的内容包括东盟面临的所有问题。为了保证中国可以与成员国实现更为自由的贸易往来,中国提议在原有的自由贸易区基础上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也获得了东盟的肯定。2004年,中国陆续开展“早期收获计划”与“货物贸易协议”,这两项政策全部是围绕税收方面开展的双方合作,让东盟成员国可以提前享受税收减免政策。双方后续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投资协议》两份文件打破了禁锢双方经济合作的所有限制,双方的经济合作实现完全自由,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为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提供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