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类成人高考复习考试辅导教材(专科起点升本科)艺术概论》是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制订的《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复习考试大纲(专科起点升本科)(2020年版)》编写的。具有如下特点:紧扣大纲、内容翔实、叙述准确、重点突出,注重基础知识复习和解题能力训练,例题和习题贴近考题,实用性、针对性强,有利于考生提高复习效率。注重培养考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每个章节后附有有针对性的习题和参考答案,方便考生学练结合,及时检验复习效果,增强应考适应能力和信心。
《全国各类成人高考复习考试辅导教材(专科起点升本科)艺术概论》问世20年来,历经多次修订和完善,深受广大考生的好评。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
第二节 学科任务与研究方法
练习题
参考答案
小结
第二章 艺术活动
第一节 艺术活动的构成
第二节 艺术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第三节 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与性质
第四节 艺术活动的功能
练习题
参考答案
小结
第三章 艺术种类
第一节 艺术分类的方法
第二节 造型艺术
第三节 实用艺术
第四节 表情艺术
第五节 语言艺术(文学)
第六节 综合艺术
练习题
参考答案
小结
第四章 艺术创作
第一节 艺术创作主体
第二节 艺术创作过程
第三节 艺术创作的心理要素与艺术思维
练习题
参考答案
小结
第五章 艺术作品
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构成
第二节 艺术作品的层次
第三节 典型和意境
第四节 艺术风格、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
练习题
参考答案
小结
第六章 艺术接受
第一节 艺术传播
第二节 艺术鉴赏
第三节 艺术批评
练习题
参考答案
小结
附录1 作品赏析
附录2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附录3 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后记
《全国各类成人高考复习考试辅导教材(专科起点升本科)艺术概论》:
所谓实用艺术,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与设计艺术等。
实用艺术是人类文化史上最古老的艺术种类之一。中国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大批彩陶,古希腊与古罗马遗留下来的巨大建筑如雅典卫城和罗马大斗兽场等都证明,人类在其早期的创造活动中,就不仅使得他们的作品具有直接的用途,而且也将自身的创造性才能对象化,使这些作品成为具有一定审美意义的艺术品。
实用艺术是所有艺术种类中最普及、最常见的一种,与人们的衣、食、住、用等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实用艺术与其他艺术的重要区别之一,就在于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精神上的审美需要,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物质上的实用需要。实用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实用原则与美观原则相结合,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实用艺术不注重模仿客观事物,而是注重表现艺术家的审美理想或美学追求,因此,它不强调再现性,而强调表现性,从而形成了实用艺术表现性的特点。
一、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以形体、线条、色彩、质感、装饰、空间组合等为语言,建构成实体形象的造型与空间艺术。
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通称,是人类用物质材料修建或构筑的居住和活动场所;建筑(Architecture)这个词,在拉丁文中原来的含义是“巨大的工艺”,说明建筑的技术性与艺术性密不可分。建筑艺术的主要特点是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形体、节奏、色彩、质感、空间组合等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建筑艺术凝结了一定时代、民族的审美意识和精神气质,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早在两千年前,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就提出了建筑的三条基本原则,即实用、坚固、美观。直到今天,它们仍然是建筑师们遵循的基本规律。建筑首先应当具有实用性。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建筑,完全是为防寒御兽、避雨遮风等实用目的而建造的。只是后来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审美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建筑才越来越具有审美的性质。实用性是建筑的艺术性的基础。
各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建筑艺术的语言包括空间组合、形体、色彩、装饰等许多因素,正是它们共同构成了建筑艺术的造型美。空间组合是建筑的基本形式要素,建筑主要通过创造各种内外空间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巧妙地处理空间,可以大大增强建筑艺术的表现力。如北京的天坛,其整体平面是正方形,中央的圜丘是白石砌成的三层圆台,通过这种空间组合,传达了用有形的建筑实体来表现无形的天宇,以具象的造型来体现象征的意蕴,附会了古代“天圆地方”之说。同时,耸立在地面上的圜丘坛同周围低矮的围墙形成鲜明对比,不但扩展了祭祀空间,而且增添了崇高感和神秘感。形体,主要是指建筑物的总体轮廓。如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整个建筑的巨大形体,外观给人的突出印象是雄伟端庄。节奏,是指通过有规律的变化和排列,利用建筑物的墙、柱、门、窗等有秩序地重复出现,产生一种韵律美或节奏美,正是在这一点上,建筑和音乐具有内在的共同之处,因而人们把它们分别说成是“凝固的音乐”和“流动的建筑”。例如,从天安门经过端门到午门,就有着明显的节奏感,两旁的柱子有节奏地排列,形成连续不断的空间序列。色彩,也常常构成建筑特有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带来独特的审美感受和难忘的印象。例如故宫,总体色彩是金碧辉煌。朱红色的围墙,白色的台基,金黄色的琉璃瓦顶,大红色的柱子和门窗,使这座皇宫的色彩别具一格。装饰,作为建筑物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创造建筑美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可以起到为建筑物增辉添彩的作用。如中国传统建筑十分注重屋顶的装饰,不但在屋角处做出翘角飞檐,饰以各种雕刻彩绘,还常常在屋脊上增加华丽的走兽装饰。总之,正是通过空间、形体的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的协调统一,才形成了建筑艺术特有的空间造型美。
建筑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体现和时代精神的镜子,又总是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反映出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使得这些建筑具有很高的审美认识价值和文化价值。人们可以通过通览人类遗留下来的各个时代的建筑,透视人类文化史和文明史。苏联美学家鲍列夫甚至认为:“人们惯于把建筑称作世界的编年史;当歌曲和传说都已沉寂,已无任何东西能使人们回想一去不返的古代民族时,只有建筑还在说话。在‘石书’的篇页上记载着人类历史的时代。”①如建筑史上有名的“哥特式建筑”,就反映了中世纪欧洲的宗教统治地位。最典型的哥特式建筑之一——巴黎圣母院,正面是一对高60多米的钟塔,靠近后面是一座高达90米的尖塔,它象征中世纪教会的无限权威高高地凌驾于整个城市之上。尤其是它的尖塔,它那尖形的拱顶,它那又高又细的柱子等,都是垂直向上,直刺青天,给整个教堂制造出一种上升、凌空、缥缈的艺术效果,把那些饱尝人世痛苦的信徒的目光引向苍天,使他们忘却现实,憧憬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