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对全球产业链的发展演变、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增加值贸易核算与建模、国内附加值和质量决定等重要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本书综合运用理论和实证、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中国和全球产业链问题,书中多数实证结论来自企业或产品层面微观数据,结论较为可靠和准确,具有鲜明的学术价值。此外,本书的研究结果还对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全球化决策具有参考意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与全球产业链(理论与实证)/当代经济学创新丛书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
作者 | 崔晓敏 |
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对全球产业链的发展演变、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增加值贸易核算与建模、国内附加值和质量决定等重要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本书综合运用理论和实证、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中国和全球产业链问题,书中多数实证结论来自企业或产品层面微观数据,结论较为可靠和准确,具有鲜明的学术价值。此外,本书的研究结果还对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全球化决策具有参考意义。 作者简介 崔晓敏,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和中国经济问题,在《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金融研究》等经济学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博士论文《出口的国内附加值和质量研究》荣获北京当代经济学基金会评选的2018年“中国经济学优秀博士论文奖”。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全球产业链的发展及演变 第一节 欧洲产业链 第二节 北美产业链 第三节 亚洲产业链 第四节 小结:欧洲、北美和亚洲产业链演变特征 第二章 中国对外贸易在开放中崛起 第一节 中国的出口竞争力 第二节 中国出口的国内附加值比 第三节 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变化 第四节 中国产业链与供应链:基本盘与脆弱性 第五节 小结:中国出口的总量和结构特征 第三章 全球产业链的驱动因素和发展重构 第一节 全球产业链的驱动因素 第二节 全球产业链的发展重构 第三节 中国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的挑战和机遇 第四节 小结:中国与全球产业链重构 第四章 增加值贸易——文献、核算和建模 第一节 关于增加值贸易研究的文献综述 第二节 增加值贸易核算 第三节 关于出口国内附加值决定的异质性企业分析框架 第四节 小结:增加值贸易的文献脉络、核算方法与理论建模 第五章 人民币汇率和加工出口的国内附加值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模型:汇率和国内附加值 第三节 数据和关键变量的构造 第四节 汇率变动对出口国内附加值比影响的实证结论 第五节 小结:汇率变动通过两个渠道影响国内附加值比 第六章 最低工资和出口的国内附加值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框架:最低工资和国内附加值 第三节 经验研究策略和变量定义 第四节 最低工资对出口的国内附加值比影响的实证结论 第五节 小结:最低工资上涨对国内附加值比影响存在企业异质性 第七章 司法质量、不完全契约与贸易产品质量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实证策略与变量构造 第三节 数据及描述性统计 第四节 关于司法质量对贸易品质量影响的实证结论 第五节 小结:司法质量对合约密集型进口品质量存在正选择效应 附录 附录一 国家和地区英文名称缩写 附录二 理论模型推导 附录三 数据说明 附录四 CES函数的极限形式推导 附录五 出口产品质量模型 附录六 坎德尔瓦尔、肖特和魏尚进的质量测算方法 参考文献 导语 本书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全球产业链的发展演变、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及其出口的国内附加值和质量决定进行了系统研究。宏观层面首先介绍了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经历的两次全球化浪潮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全球制造业中心转变,并重点刻画了欧洲、北美和亚洲三大产业链的国别和行业特征。其次,全面分析了中国出口的竞争力,包括传统贸易指标、增加值贸易指标、贸易结构变化以及产业链供应链脆弱性等方面。最后,探讨了全球产业链的驱动因素、发展和重构以及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微观层面则从国内附加值和质量两个角度深入研究成本和政府因素对中国微观企业出口表现的影响,包括汇率变动和加工出口的国内附加值、最低工资和出口的国内附加值以及司法质量和贸易品质量三方面问题。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