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永驻的师魂》收录了谢孟教授创作的小说、散文、评论和学术论文等约三十多篇,他虽年逾八旬,依然满怀激情、笔耕不辍,将创作视为世间最美妙的事情。他迎着风,沐着雨,一如既往地在创作的路上不断探索、不断追求! 在这部自选集中,小说篇目虽不多,但谋篇布局力求曲折别致。作者围绕不同立意而尝试不同的写作方法,突出故事精彩和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令人回味无穷;散文篇异彩纷呈,没有一点儿虚构,源于真实的生活。每一篇都行文灵活,声情并茂,个性化鲜明,精神内涵深蕴其中;评论篇是谢孟对教育领域重大问题的探讨与研究,看似板着面孔说话,实则深藏忧国忧民的情怀,表现出他对教育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术篇属于作者的专业范畴——中国古典文学,摘选了作者著作中的冰山一角,目的是传播中国古典文化,让经典永续流传。 作者简介 谢孟,男,教授,1940年生于四川,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先任教于中学;后调至国家教育部独立创办中国教育学会会刊;1981年到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为国家开放大学)参与创办文科,并任前文法部汉语言文学教研室主任、兼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学与历史教学组成员、远距离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谢孟除主持全国电大系统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建设与教学,还与北京大学美学教授杨辛先生共同主编教材《艺术赏析概要》(中央电大出版社),后经修改和补充,转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为全国高校美育教材《艺术欣赏教程》,其第2版被评审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此后十余年中,谢孟除编写《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等多种电大教材;还发表了《杜甫在华洲的“诗兴”——兼评郭沫若同志<李白与杜甫>》(《文学评论丛刊》)、《世界教育的现在及其将来》(《百科知识》)等关于文学、教育、语言、写作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百余篇和专著《跬步集》《现代教育论集》,并相继被《新华文摘》等报刊转载。其中《中国远距离教学教材总体设计的构想》一文的英译在澳大利亚发表后,该文被国外同行称为“破除了他们‘亚洲人不懂教材设计的研究’的歧视想法”。 香港回归前,谢孟有幸参加了由香港中文大学特邀大陆和台湾学者共同编写的专在海外发行的《中国文学古典精华》一书的撰稿和统稿工作;退休后,用七年时间,主持了“十一五”国家重点音像出版规划选题《中国文化专题讲座》(共25讲)的建设,该讲座被著名学者乐黛云誉为“传世之作”。该讲座首讲《汉字与中国文化》荣获全国教育优秀音像制品一等奖,还与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并列为国家音像制品奖提名奖。 目录 自序 小说篇 小飞飞的梦 远去的陶棨 笑声,在理发馆里 谋职 赴宴 阿慢的故事 散文篇 永驻的师魂 绞刑架下的凝思 别样的快乐 跨越时空的旋律 站在亲人墓前 云顶寨:一个消失了的神话 妻子的三部曲 日本友人的尊师 痒的欺骗 石舫兮,归来 学历与学力 画蛋的启示 平等和谐的爱与教 王力:承先启后的汉语言学大师 香江走笔 我国古代体育运动拾零 评论篇 世界教育的现在及其将来 中国教育的现在及其将来 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点认识 大家都来关心幼儿教育 艺术欣赏与人生修养 学术篇 苏轼的词风 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 王维山水诗的画意 李白诗歌中的意象 中唐对牡丹颜色厚此薄彼 秀句天成情思绵邈 《兰亭集序》讲析 杜甫在华州的“诗兴” 政治功利与白居易新乐府 后记 序言 进入“小说篇”,自然都 是讲故事。但论讲故事,有 讲得精彩的,也有讲得无彩 的。当然,我一直追求那精 彩的。 首篇《小飞飞的梦》, 是我尝试童话创作的一次实 践。怀着一颗不泯的童心, 沿着儿童们的心路历程,通 过丰富的想象及幻想,运用 夸张、拟人等手法和适合儿 童的浅显、易懂、生动的语 言,娓娓道来一个神奇而美 妙的故事,令小读者们在获 得乐趣的同时增长科技文化 知识。少年儿童出版社(上 海)1980年10月出版的 《365夜(下)》收录了该 文,并请著名画家戴敦邦先 生为此文绘制了精美的彩色 插图,亦拿此文作为《365 夜》后续征稿的范文。 1982年5月该社又另行出版 了彩色小人书《小飞飞的梦 》。 《远去的陶棨》是一篇 写实性小说,它以笔者亲历 的事件为主线,真实而深刻 地记述了一件本不该发生的 悲剧。本文前部分笔者用饱 蘸深情的笔墨勾画了陶棨— —一位笔者邂逅的马列修养 颇高、革命理想坚定、朝气 蓬勃且深受学生爱戴的中学 党支部书记的光辉形象,而 后在得知他竟在1957年“反 右”运动中被打成“右派”时 ,对心中无比崇拜的偶像跌 落“神坛”,变成人人唾弃的 “坏人”的不解、困惑、悲悯 ……以至后来不期而遇的尴 尬场景,入木三分地刻画出 笔者当时内心的挣扎与煎熬 ,进而烘托出时代悲剧的多 重色彩,并无声地呐喊:但 愿此类悲剧不再重演!…… 此文已在由许承庸校长主编 的《长毋相忘——献给北京 市三十一中学九十周年华诞 》一书中全文发表,影响颇 巨。 对比话题沉重且更像一 部历史剧的《远去的陶棨》 ,《笑声,在理发馆里》则 更像一部轻松幽默的市井风 情剧,它是笔者探索特殊语 境下,个性化语言运用的一 次有益尝试。一次,笔者目 睹了胡同理发馆里一起矛盾 冲突从发生、转化,到化解 的自生自消的全过程,就此 题材创作时,除了真实、生 动地还原了此情此景,更突 出人物对话的描写:或平实 或拙朴,或诙谐或幽默,或 辛辣或曲缓……如此多样的 对话跃然纸上,让人物鲜活 起来,文章显得更有生机, 富有灵气;也让读者在充满 现场感的多彩的北京市井文 化感染下,领略了人与人之 间要“宽容、理解,互相帮 衬”的深刻意义。 《赴宴》是一篇尝试性 的意识流小说,意在打破时 空界限,通过事实与虚幻、 现实与回忆的互相交织来回 流动,直接与间接的内心独 白,使叙事显得扑朔迷离。 这种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把读者带到一个飘忽不定的 虚幻世界,在恐怖离奇中展 开多重想象,或置换为美的 图景,进而产生强刺激后的 快感,令读者回味。 …… 故事性、可读性、艺术 性、思想性、娱乐性,有人 把这五性定义为好小说的五 个特质。我不敢妄言自己的 小说达到了此标准,但至少 它们是朝此努力的。 我的小说篇目不多,但 自己断言它是“少而精”,即 不求丰产,但求“精致”。这 “精致”就是:围绕不同立意 而尝试不同的写作方法,加 强修养与功力的提升,走出 约束自己的藩篱,深入读者 的心里、生命里。 接着走进“散文篇”,则 是另外一种天地。它没有一 点儿虚构,源于生活的真实 ;它声情并茂,行文灵活; 它个性化鲜明,精神内涵深 蕴其中。 《永驻的师魂》是笔者 为《现代教育论集》着力打 造的一篇散文。该集出版之 前,笔者萌生了撰写“北大 名师教学风采”的散文,以 总结他们教育教学之精华, 欲给现代教育作点儿贡献。 几位名师都是授课予我的恩 师,他们各具风采,要想写 好他们也很不易。如何概括 出他们的特点,如何凝练出 他们的为人及授业之道?因 年代久远,记忆已有些淡漠 ,就要把笨功夫用上。首先 ,把仍存于记忆库里的素材 调动出来,并记录下来;其 次,记忆模糊的,借助昔日 笔记勾起回忆;再次,找寻 当年同学共同回忆……终于 ,功夫不负有心人,素材准 备较为齐全。后经过取舍、 概括、思考,到最后撰写, 昔日王力、季羡林、冯至、 林庚、朱光潜、宗白华、吴 组缃、朱德熙、冯钟芸、赵 齐平、陈贻焮等十一位名师 ,品德高尚的为人之道,严 谨务实的治学态度,气度非 凡的人格魅力等,在《永驻 的师魂》一文中淋漓尽致地 展现出来,各具特色的鲜活 形象跃然纸上。而“吴组缃 :小说家讲小说”“朱德熙: 年轻的长者”“目光·刺人·征 服力——忆朱光潜先生讲课 ”等精心打造的小标题更起 到凝练全文、引领读者、增 加可读性的作用。该文被收 录在《现代教育论集》(北 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出 版)。该书序言作者杜祖贻 教授(美国密歇根大学终身 教授)评价说,将前辈学者 的风范一一呈现于世……获 悉了这些大师们渊博的学识 、认真的治学精神,以及培 育后学的热忱;……前贤如 王力教授等,都是今日年轻 教育工作者的典范。 笔者年轻时读过伏契克 《绞刑架下的报告》,却未 曾见过绞刑架,但在李大钊 纪念馆里见到了,并受到极 大的震撼。那由特殊方钢制 成、粗粗的两条绞索冷冷地 挂在坚固的横梁上的绞刑架 ,虽是复 导语 作者以“颂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弘扬经典,荡涤糟粕;追求思想高度,向社会传递向上的精神与力量,为中华文化的更加灿烂增添一抹重彩!”为目标,全书收录了小说篇、散文篇、评论篇及学术篇,小说篇收录的都是讲故事的小说;散文篇收录了源于生活的真实故事;评论篇收录的是作者对教育领域重大问题的探讨与研究;学术篇收录的都是作者专业领域的论文集。 后记 生活是创作之源。 感谢生活,它让我看到 旖旎的风光;闻到扑鼻的花 香;听到悦耳的歌声;触到 清澈的溪流…… 一切是那么地曼妙可人 ,那么地极富灵性,又那么 地生机勃勃…… 我热爱生活,我热爱创 作。 创作是多么关妙的事情 ,它让我心飞翔!每当那关 好的时刻——创作灵感来临 之时,我的心灵之窗便会大 开,而迎来的是和煦的风、 温暖的光。 我视付出为拥有,总把 苦酒当甘露。生活给了我一 切,创作带给我无限的乐趣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 会停下手中的笔,一如既往 地在创作的路上不断探索、 不断追求! 最后,我想说的是,特 别感谢我的夫人对我出书的 鼎力相助、无私奉献。可以 这样说,没有她的付出,不 可能有我的诗集和自选集的 圆满问世。我为有这样一位 懂我、疼我的夫人,感到十 分欣慰。祝愿夫人永远健康 快乐。 辛丑之春 精彩页 小飞飞的梦 夏天的一个晚上,小飞飞跟妈妈在院子里乘凉。小飞飞在小竹床上躺着,妈妈一边给他扇扇子,一边唱儿歌给他听: 月亮姑姑, 月亮姑姑, 有时像面大圆镜, 有时像把小木梳…… 这时候,月亮姑姑笑盈盈的,正瞧着小飞飞呢,好像在说:“小飞飞,快飞到我这儿来玩玩吧!” 小飞飞可高兴了,一骨碌从小竹床上跳下来,跑到屋子跟前,顺着南瓜藤往上爬,一直爬到屋顶上。他还顺手摘了个大南瓜,准备送给月亮姑姑呢。可是呀,月亮姑姑还离得很远,很远。 小飞飞一蹦,从屋顶上蹦下来,一直跑到屋子后面的山上去了。这山可高了,可是呀,月亮姑姑还是离得很远,很远。 “月亮姑姑,月亮姑姑,你怎么这么高呀?”小飞飞哭了,眼泪扑簌扑簌扑簌,掉在密密的树叶上。 忽然,大树开口说话了:“好孩子,不要哭,我送你到月亮姑姑那儿去。”说完话,树干就呼呼地往上长,往上长,把小飞飞一直送到月亮姑姑跟前。 月亮姑姑笑盈盈,伸出手来,一下把小飞飞抱在怀里。小飞飞高兴得乱蹦乱跳。咦,他轻轻一跳,就跳得很高很高,像孙悟空似的。啊,在这儿,他的身子比在地球上轻多了。 小飞飞看着满天星星说:“月亮姑姑,您带我到星星上去玩,好吗?” 月亮姑姑笑着摇摇头:“不行,不行。我可不像你们小孩子,爱上哪儿玩,就上哪儿玩。我得天天绕着你们地球转,一步也离不开啊!” 这时候,一道亮光从小飞飞的头顶划过去,月亮姑姑说:“瞧,瞧,那不是飞船吗?你要是坐上飞船,就能到星星上去玩了。” 真的是一只飞船,上面有颗大大的红五星。 小飞飞想起来了,昨天他画过一只飞船,上面就画着一颗大大的红五星。 “这是我的飞船,这是我的飞船,一定是妈妈坐了飞船来找我了。”小飞飞大叫起来,“妈妈,妈妈,我在这儿,在月亮姑姑这儿……” 可是,小飞飞的话没说完,飞船已经飞得很远很远,一眨眼就看不见了。 小飞飞不高兴了,月亮姑姑说:“这不是你的飞船。你的飞船在家里,你的妈妈在家里。小飞飞,让我带着你看看你们的地球吧!” 月亮姑姑带着小飞飞绕着地球转了一圈。小飞飞看到了许多没去过的地方:绿油油的是大草原,黄澄澄的是大沙漠,蓝莹莹的是大海,白花花的是冰海、冰山…… “那是我的家,月亮姑姑,您瞧,屋子上爬满了南瓜藤,那张小竹床是我乘凉睡的,哈哈,妈妈真的在家里,坐在小竹床旁边扇扇子,妈妈,妈妈——”小飞飞一高兴就跳了起来。这回跳得太高了,月亮姑姑没拉住他,他就像一朵白云,飘呀,飘呀,从天空飘了下来,一骨碌,正好掉在自己的小竹床上。“妈妈在这儿,妈妈在这儿!”小飞飞的妈妈放下扇子,把小飞飞抱了起来。 “醒醒,醒醒,你做梦了吧?” 小飞飞真的在做梦呢,他揉揉眼睛,望望天空,月亮姑姑已经移到山那边去了,笑盈盈的,好像在说:“刚才你上我这儿来当小客人,好玩吗?” P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