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培东,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独立或合作出版《法学与经济学的探索》、《社会冲突与诉讼机制》、《大陆法系》等专著、译著1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经济研究》、《光明日报》等杂志报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先后获省、部级学术奖6次,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2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1995年被人事部、国家科委等八部委列入“千百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99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律师,2005年入选《中国法学名家》。
1978年以来,马克思主义法学告别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立论基础,对当代中国法治建设中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回应。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发展也面临许多难题和挑战。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阐发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展现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持久生命力,这是中国法学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法学能够为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提供怎样的启发?马克思主义法学如何有效回应日益复杂的现实问题?如何定位马克思主义法学在当代中国法学体系中的位置?本书能够为之提供重要启示。
1978年以来, 马克思主义法学告别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立论基础, 对当代中国法治建设中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回应。与此同时,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发展也面临许多难题和挑战。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阐发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展现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持久生命力, 这是中国法学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法学能够为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提供怎样的启发? 马克思主义法学如何有效回应日益复杂的现实问题? 如何定位马克思主义法学在当代中国法学体系中的位置? 本书能够为之提供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