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制度经济学作为一个理论学派,认同制度在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甚至认为制度是经济学研究中值得思考的基本问题。本书追溯了制度经济学经济理论发展史,系统介绍了制度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演进全貌及最新进展。这些理论都试图从有时对立的理论和方法论立场理解制度的性质、作用、起源和变化,并对当代思想做出了重大贡献。制度主义思想的主题包括连续性与变化之间的关系、个人行为与社会规则之间的关系、制度对经济动力或长期绩效的影响、在历史发展中权力和效率的各自位置。本书旨在介绍制度经济学的各种重要流派,以便读者对制度经济学这个大家族中的主要作者和流派的经济理论有更好的了解和更深入的理解。当然,本书的介绍并非详尽无遗,读者可以依据本书末尾的参考书目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进行补充性阅读。本书采用的方法是重点介绍某些作者或流派。 本书对于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贝尔纳·沙旺斯 (Bernard Chavance)巴黎狄德罗大学名誉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体系和制度的比较分析。出版了《东方的经济改革》(纳唐出版社,1992年)、《社会主义制度的终结》(拉马丹出版社,1994年)、《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前景》(发现出版社,1999年)、《马克思和资本主义:一个系统的辩证法》(阿芒·科林出版社,2009 年),翻译并介绍了卡尔·波兰尼的《人的生计》(弗拉马里翁出版社,2011年)。 目录 引言制度学派 第一章 早期的制度学派 第一节 施穆勒和德国历史学派 一、制度与组织 二、制度、自由与进步 三、习俗与法律 第二节 凡勃伦的进化制度学派 一、非“达尔文”理论的谬误 二、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学派的局限性 三、经济学科学演化实例分析 四、制度的性质和起源 五、本能与习惯 六、凡勃伦的“二分法”与“二元论” 七、制度变迁 八、累积的因果关系 九、制度的进化性选择 第三节 汉密尔顿:“制度经济学” 一、对制度经济学的推进 二、社会习俗与习惯 三、制度转变 四、制度的矛盾性 第四节 康芒斯:组织与制度 一、经济理论的局限性 二、制度化的精神 三、运行中的机构 四、工作规则 五、交易理论 六、“集体行动”和普通法方法 七、制度主义、时间性和未来性 第五节 波兰尼与作为制度化进程的经济 一、一体化模式 二、“错位”问题 第二章 奥地利学派与秩序自由主义 第一节 门格尔:组织和实用方法 一、有机制度中的货币 二、复杂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 哈耶克的秩序与规则 一、自由制度 二、秩序和规则 三、规则、知识划分和知识传播 四、国家和法律 五、文化演变 第三节 欧根与秩序自由主义 一、经济秩序、财产与计划 二、作为竞争性秩序保护者的国家 三、基本规则和监管规则 第三章 新制度经济学 第一节 威廉姆森与治理机制 一、市场、企业和交易成本 二、不同治理模式的相对效率 三、新制度经济学的中间定位 第二节 诺斯: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 一、新古典主义的局限 二、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及其实施 三、权力与效率 四、组织和制度 五、制度变迁 六、制度矩阵与路径依赖 七、制度和绩效 第三节 博弈论与比较制度分析 一、青木昌彦:作为共同信仰的制度 二、格雷夫和规则、信仰以及组织的结合体 第四节 方法论多元化? 一、阿西莫格鲁:提取性制度和包容性制度 二、奥斯特罗姆与制度多样性 第四章 当代欧洲各流派思想 第一节 调节理论:宏观经济学说史 一、历史上资本主义的制度形式 二、制度与制度化的妥协 三、资本主义的多样性、互补性和等级性 四、危机 第二节 惯例经济学:解读其规则 一、作为制度的惯例 二、个体间的协调:不同范围的解释 三、伟大的经济体(英文版译作价值经济学) 四、协调形式的多样性 第三节 霍奇森与“旧制度经济学”的复兴 一、目前的现实层级与新情况 二、对于演化制度学 三、法律制度主义和财产的中心作用 第五章 制度主义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一、共同的重大主题 二、显著的多样性 三、理论分歧 四、制度经济学的局限性与一般理论 参考书目 索引 导语 法国调节学派是以马克思经济学为学理基础的当代经济学流派,该学派抓住介于微观和宏观之间的中观层面的一系列有机融合概念,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阐述当代资本主义动态发展的多样性。该学派的思想和方法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书系统介绍制度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演进全貌及最新进展,为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