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大学文凭是通向成功的敲门砖吗?赚钱越多的工作,对社会贡献越大吗?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社会,就是公正的吗? 当美国梦成为谎言,当平等的假象造成胜者的优越与败者的愤怒,当不同立场的人失去相互倾听的能力,跟随桑德尔在《精英的傲慢》中重新思考教育的目的、工作的价值与成功的定义,是每一个社会和个体都需要经历的思辨。 曾经,我们的社会承诺人们“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如果每个人都能在同等机会下公平竞争,那么优胜者就应该获得奖赏。这是“美国梦”所代表的理想,也是大多数现代社会认同的“择优制”(meritocracy)的伦理核心。 然而桑德尔认为,昔日激励无数人奋斗的“美国梦”,恰恰是造成今日美国社会分裂的根源,这种看似公平的成功观造成精英的傲慢和底层的怨恨,使成功者深信其成功是自身努力的结果,忘记帮助到他们的时机和运气,轻视比自己不幸和缺乏资格的人。这一现状阻断了社会流动性,助长阶级对立,侵蚀民主政治,蕞终导致民粹主义的兴起。 面对优绩(merit)的霸权,桑德尔希望每位公民思考:不同阶层的人,是否可以谋求一种共同利益?我们对彼此的责任是什么?他带领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辨:教育的本质与目的、如何建立每一份工作的价值与尊严、重新反思成功的意义;同时,提醒我们保持谦卑、珍惜所有人的付出,积极讨论更有利于社会公正的举措,走向一种少些怨恨、多些包容的公共生活。 目录 引言:走进大学校园 名牌大学的学位已经成为那些寻求阶层上升的人向上流动的主要工具,也是那些希望留在舒适阶层的人防止向下流动最可靠的堡垒。 第一章 赢家与输家 精英阶层的傲慢反映了成功人士倾向于过深沉醉在自己的成功中,不大记得有助于他们成功的时机和好运。 第二章 “因践行善德而伟大”:merit的道德简史 如今,我们看待成功的方式就像清教徒看待救赎一样——不是靠运气或恩典,而是我们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获得的东西。这是英才至上伦理的核心。 第三章 阶层跃升的话语 对于那些被困在底部或挣扎着维持下去的人来说,阶层跃升话语与其说是承诺,不如说是嘲讽。 第四章 文凭主义:最后可接受的偏见 把大学学位作为获得有尊严的工作和赢得社会尊重的条件,围绕这一理念构建政治,会对民主生活产生腐蚀作用。 第五章 成功伦理学 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正主要是关于职位和荣誉的分配,而不是收入和财富的分配。 第六章 分类机器 重新思考高等教育的作用非常重要,这不仅是为了修复特权阶层受损的心理,也是为了修复英才分类所产生的两极分化的公民生活。 第七章 认可工作的价值 人类根本的需求是那些和我们共同生活的人对我们有需要。工作的尊严就在于锻炼我们应对这些需要的能力。 结论:英才与公共利益 当我们为公共利益作出贡献,并因所作贡献而赢得同胞尊重的时候,我们是最完整的人。 导语 《精英的傲慢》应答当代社会的热议话题,剖析西方政治分歧的根源,启发每一个人的公民意识,本书是对这样一个问题的深刻反思:好的社会该如何定义成功? 大学文凭是通向成功的敲门砖吗?赚钱越多的工作,对社会贡献越大吗?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社会,就是公正的吗?当公平的假象造成撕裂与对立,跟随桑德尔在《精英的傲慢》中重新思考教育的目的、工作的价值与成功的定义,是每一个社会和个体都需要经历的思辨 引领当今世界思潮的重要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公正》《金钱不能买什么》作者迈克尔·桑德尔时隔8年重磅新作 桑德尔亲自为中国读者致信;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擎作推荐序;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濂、复旦大学教授陈云诚挚推荐 不只是反思美国政治分歧,对于当下的中国社会也具有参考意义:教育焦虑、学历内卷、鸡娃、学区房、996、躺平……热播剧《小欢喜》《小舍得》所反映的社会现状背后的原因,书中都有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