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对国内外沿海地区重化工业产业布局与结构演行分析的基础上,比较梳理了我国沿海地区重化工业产业发展的阶段性演变以及现实特征,是对产业同构现行全面的分析论证。创新括:(1)使用非线性傅立叶模型并结合顺序面板选择法实现了在计量方法上的突破,建立更为有效的估计与检验。(2)提供了的视角来展现同构现象的重要作用,揭示其本身是我国沿海重化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3)采用门槛回归模型,分析产业同构的合意区间,以及在不同区间范围内产业同构的社会经济影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沿海地区重化工业产业同构化研究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产业经济 |
作者 | 刘铁鹰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简介 本书在对国内外沿海地区重化工业产业布局与结构演行分析的基础上,比较梳理了我国沿海地区重化工业产业发展的阶段性演变以及现实特征,是对产业同构现行全面的分析论证。创新括:(1)使用非线性傅立叶模型并结合顺序面板选择法实现了在计量方法上的突破,建立更为有效的估计与检验。(2)提供了的视角来展现同构现象的重要作用,揭示其本身是我国沿海重化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3)采用门槛回归模型,分析产业同构的合意区间,以及在不同区间范围内产业同构的社会经济影响。 目录 章绪论 前言 自序\u0007 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始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机器工业代替手工劳动,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经济系统的效率,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愈加明显,整个人类社会程呈现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从此之后,工业化成为社会发展甚至人步的代名词。在学术界,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阶段也通常被学者以工业程作为标准行划分。无论是经济学家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理论抑或是钱纳里的经济发展阶段论都暗示了工业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诚然,工业程中的内在动力是技步,但工业程中产业空间分布特征也存在内在规律性及其特殊性。\u0007 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不可避免地经历着或者曾经经历过相对漫长的工业程,而重化工业化过程也是世界各国工业程中普遍经历的过程。一个国家重化工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过两次重化工业快速发展的阶段,经历了从沿海到内陆再到沿海的重化工业集中布局的演变过程,重化工业无论在历还是现在都在国家经济的工业化快速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u0007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沿海地区重化工业产业结构趋同现象愈加明显,不同省份在布局重化工业细分产业过程中结构相似度逐渐提高,这个引发普遍关注的问题被学术界定义为产业同构。中国沿海地区重化工业产业同构化是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既有助于理解产业同构本身的理论意义,也可以为沿海区域重化工业如何布局实依据和科学参考。沿海地区重化工业集中布局并非中国特有的现象,美国、韩国、日本的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均存在这一普遍现象,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严格来说属于产业空间布局问题,是区域经济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u0007 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突破传统研究的局限,在研究思路和方法框架上产生了新的思考,并且为深入理解产业同构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得出了新的研究结论。本书的重要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u0007 首先,在研究视角方面,本书的研究是在沿海地区重化工业集中同构分布的背景下提出的。学术界以及政府相关机构关心产业同构可能会带来诸如产业分布不合理、经济运行效率低下以及低重复建设等问题,认为应该扭转当前重化工业产业结构空间趋同的态势,走不同省份的差异化发展策略。本书则将视角定位于从客观的角度论证解释沿海重化工业空间分布的竞争演化以及可能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对这种由产业同构引发的产业空间同质化分散竞行解读,在理论层面验证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并实证检验其是否可能阻碍区域经济的发展。本书的研究发现,中国沿海地区产业同构化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区域经济的竞争发展。\u0007 其次,本书在产业同构研究层面设计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框架,弥补了传统研究的不足。到目前为止,对产业同构的研究存在一个重要的方法论问题,即需要通过下一级不同细分产业的数据来测算上一级产业是否存在同构,这一点在,多数文献计算结构相似系数等分析产业同构程度的指标中随处可见。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下一级细分产业数据,我们无法测算其上一级产业的同构化程度,无法判定是否存在同构现象。本书的研究从新的视角解决了这个问题。本书使用国际发展的非线性傅里叶(Fourier)模型并结合顺序面板选择法(Sequential Panel Selection Method,SPSM),实现了在计量方法上的突破。一步以Bootstrap模拟法产生出的估计值,建立更为有效的估计与检验。本书的研究方法可以直接分析某个细分产业本身同构的存在,并且分析产业空间同构顺序演变特征,即某一产业在哪些省份优先出现同构特征。这些是前人的研究所没有体现的,希望笔者可以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基于此,笔者发现不同的细分产业的同构特征存在很大差异,因而对重化工业产业同构的研究需要从细分角度而非单纯的重化工业整行研究。\u0007 最后,在研究结论方面,本书认为中国沿海地区重化工业产业同构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地区经济增长,但超过一定的门槛值之后作用会减弱,故存在合理的同构化区间。这一结论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学术界关于产业同构到底是好是坏的争议。\u0007 本书是以笔者的博士学位论文为基行整理的,博士学位论文获得2016年度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笔者于2015年6月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由于本科、硕士、博士阶段均就读于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故而笔者长期坚持海洋经济方向的学究。在本书的写作和书稿的编校过程中得到了中国海洋大学的老师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编辑的大力支持。感谢我的导师姜旭朝教授对本书定稿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臧旭恒教授、青岛大学经济学院张旭教授以及青岛市史志办任银睦研究员等专家学者提出的宝贵修改意见。同时,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经济与管理分社恽薇社长和冯咏梅等编辑对本书出版的支持与帮助。本书也得到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北京交通发展研究基地的支持与资助。此外,我的研究生顾子晨也参与了书稿的部分整理工作。由于作者有限,本书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恳请各位学者批评指正。\u0007 2020年7月20日于北京交通大学 作者简介 刘铁鹰,经济学博士,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区域经济、能源经济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