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第一黑暗统治,正是锁住人的命运的铁链,而人同教会势力、同狭隘思想相抗争,便酿成大大小小的悲剧。这些悲剧组成的15世纪巴黎的社会画面,通过雨果的天才想象和创作,从湮没的久远年代,更加鲜明而生动地显现出来。
《巴黎圣母院》以1482年的法国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纯洁无辜的吉卜赛姑娘爱丝美拉达惨遭杀害的故事。全书以爱丝美拉达与年轻英俊的卫队长,道貌岸然的副主教以及畸形、丑陋的敲钟人之间的关系为主线,书中既讴歌了高贵的人性,又鞭挞了虚伪与卑下。小说同时歌颂了一位独眼、耳聋、腿瘸、貌丑但心地善良的圣母院敲钟人卡希摩多。他冒着生命危险救出并保护处于危难中的爱丝美拉达,在她被昏庸残暴的国王处以绞刑后,他又主动拥着爱丝美拉达的尸体死去了。
作者原序
几年前,本书作者去圣母院参观,更确切地说追踪觅迹,在两座钟楼之一的暗角墙壁上,发现这样一个手刻的词:ANAKH①这几个大写的希腊文字母,由于岁月侵蚀而发黑,深深嵌入石壁中,其形貌和笔势,不知如何借鉴了哥特字体的特征,仿佛特为昭示这是中世纪的人写下的。其中所包藏的难逃定数的命意,尤令作者凛然心惊。作者思索再三,力图窥见究竟何等痛苦的灵魂,誓要给这古老教堂的额头打上这罪恶的或者凶兆的烙印,才肯离开人世。
后来,这面墙壁又几经抹灰刷浆或者打磨(哪种原因已难知晓),字迹消失了。须知将近两百年来,中世纪的宏伟教堂无不遭受这种待遇。无论内部还是外部,四面八方都来破坏。神父要粉刷,建筑师要打磨;老百姓则蜂拥而至,干脆拆毁,夷为平地。刻在圣母院晦暗钟楼上的神秘文字,及其惨然概括的未知的命运,就这样湮没无闻,如今仅余本书作者不绝如缕的追怀了。在石壁写下这个词的人,几百年前就消逝了,历经几代人,这个词也从大教堂的墙壁上消逝了,就连这座大教堂,恐怕不久也要从地球上消逝。本书就是基于这个词而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