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紧扣考题,洞悉考情
本试卷在深入研究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说明和近年考题的基础上,全面总结命题规律,严格依据考试试题命题特点编制,帮助考生从整体上把握考试的难度,熟悉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考查的特点和命题趋势。
②详细解析,理清思路
本试卷所有的题目和答案均经过多次讨论和反复推敲,力求解析详细、透彻,从而引导考生在解题过程中理清解题思路,举一反三,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让备考更轻松。
③强化考点,科学备考
本试卷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每套试卷的难度、考点分布均与历年考题相契合,帮助考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把握考试脉搏,掌握解题技巧,夯实基础考点,有效应对考试。
《中公版·2021河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辅导教材: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历年真题详解及全真模拟试卷》结合河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历年出题特点以及考试要求,为考生特别编写4套历年考题及10套模拟试卷,帮助考生找准考试切入点。本试卷从基本寻常的题目出发,深入浅出地做了详细的解析,使考生能透彻地认识教师招聘考试,为考生的复习备考指明方向,点亮教师招考的征程。
中公题库、配套速记课程助力考生轻松备考,提升学习效率。
2020年7月21日河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2019年7月14日河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2018年7月15日河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精选)
2017年7月16日河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河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一)~(十)
河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十)
2018年7月15日河北省特岗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精选)
编者注:本试卷满分150分,包括教育法律法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基本要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新课程理念知识,以下是精选的部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体现了教育活动的()。
A.现代性 B.先导性 C.教育性 D.全民性
2.发达国家实行12年甚至更长年限的义务教育,而发展中国家则实行9年甚至更短年限的义务教育。这反映了学校教育制度受()。
A.历史的影响 B.政治制度的影响
C.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D.社会成员意识的影响
3.我国义务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
A.国家财政拨款 B.城乡教育费附加
C.社会集资捐资 D.教育专项资金
4.以下关于课程方案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课程方案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
B.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课程方案
C.课程方案依据培养目标制定
D.课程方案是某类学校设置课程的总规划
5.教师讲授完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一课后,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这体现了我国新课程改革中的()。
A.合作探究 B.分组教学
C.回归生活 D.直观教学
6.小明上课时喜欢和周围同学打闹,但他体育很好,老师便安排他担任班级足球队队长。经过一段时间,小明上课变得安静、认真了。老师的做法体现了()。
A.发展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7.老师在讲授种子的构造时,把提前泡好的蚕豆带到课堂上,一边讲解一边剥开蚕豆,并用实物投影仪向学生展示,让学生观察。这位老师采用的是()。
A.谈话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研究法
8.缺
9.遇到问题急于求成,往往在没有全面分析问题,甚至还没有弄清楚问题时就快速做出回答。这类学生的认知风格属于()。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10.要保证较高的学习效率,学习动机与任务难度之间的关系是()。
A.任务难度与动机水平呈正比
B.任务难度不同,佳动机水平也不同
C.低强度的动机水平学习效率高
D.高强度的动机水平学习效率高
11.为了培养儿童独立坚强的个性品质,家长对儿童摔倒后的哭闹不予理睬。这种教育方式的理论依据是()。
A.正强化 B.负强化 C.自我强化 D.消退
12.发现学习的教学思想来自()。
A.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B.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理论
C.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D.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13.教育权利中基本的权利是()。
A.学生的受教育权 B.家长的教育权
C.学校的教育权 D.教师的教育权
14.某寄宿制学校派校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便在路边停车等候。
5分钟后司机没有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了。学生李某从厕所出来后,发现校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在追赶过程中不慎摔倒,造成手臂受伤。李某的伤害应由()负责。
A.司机 B.该寄宿制学校
C.司机与该寄宿制学校 D.司机与李某
15.收留夜不归宿的未成年人,应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或者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的有效时间是()。
A. 12小时 B. 24小时
C. 36小时 D. 48小时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教育目的与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之间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教育目的是根本目标,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具体途径。()
2.让学生上兴趣班、开展文体活动,就是进行素质教育。()
3.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就是德育过程。()
4.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认知只有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才能解决数学应用题。()
5.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可以是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也可以是来自学习结果的间接兴趣。()
6.人们觉得早晨背诵单词记忆效果更好,是因为新的一天刚开始,没有前摄抑制。()
7.从道德的认知发展来看,随着儿童的成长,他们会越来越维护法律的权威地位。()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在对教师进行考核时,应当考核其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年限和师生关系。()
9.寒暑假指的是学生放假。寒暑假期间,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随意安排教师继续从事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各种工作。()
10.小明上课随意说话,班主任让他到教室外罚站。小明找到校长,说班主任侵犯了他的受教育权。()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分)
1.简述布卢姆教学目标的分类。(6分)
2.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申诉的范围及处理机关。(9分)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案例:
张老师在初中教授历史课程,他已经从教30年了,一直兢兢业业,深受学生们的爱戴。学生们都认为张老师的课讲得很认真,同事们也评价他是一个勤恳、老实的人。他每天都要给四五个班上课,因为年龄较大,学校就没有安排他当班主任。近一次课堂上,他正在讲授秦代的历史,一个坐在教室前排的女生突然说自己头疼,想回宿舍休息。张老师看了看,觉得这个女生确实身体不舒服,就让她独自离开了教室,回宿舍休息。张老师继续上课,课堂没有受到影响。下课后,张老师也没有和任何人提起此事。
问题:
(1)简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7分)
(2)请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评析张老师的做法。(8分)
2.案例:
一位语文老师在讲授《曹刿论战》一课时,用投影仪展示了一组思考题:“你认为鲁庄公懂不懂军事?你认为鲁庄公是昏君还是明君?”学生两人或四人一组展开讨论,讨论的气氛如夏天般热烈,讨论的热情如冬天里的一把火。讨论片刻后,学生们便针对讨论的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很快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意见:一是懂军事的“明君”;二是不懂军事的“昏君”;三是既懂军事又不懂军事,有时昏庸有时明智的君王。学生们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时不时有同学将“刿”读成“suì”。40分钟的时间很快在学生的你争我辩中流逝了,“懂军事还是不懂军事”“是昏君还是明君”学生们没有辩出个结果,老师也没做任何评价。
问题:
请从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几个方面对该语文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15分)
五、活动设计题(15分)
请设计一个关于感恩教育的主题班会。
六、写作题(30分)
请根据下面的寓言故事,结合教育实践,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文,题目自拟。
池塘里有一条小鱼和一个小蝌蚪,他们形影不离。小蝌蚪慢慢地变成了青蛙并且离开了池塘,看到了外面的世界。青蛙向小鱼讲述了自己新奇的见闻,小鱼也开始憧憬外面的世界。有一天,青蛙向小鱼描述自己看到了一头正在吃草的奶牛,在鱼的想象中是……
2018年7月15日河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精选)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解析: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没有教育的强大,国家的强大也将落空。党的十九大把“建设教育强国”确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再次说明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题干中,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这句话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体现了教育活动的先导性。B项正确。
2.【答案】C。解析:制约学校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主要有经济、政治、文化等。其中,经济的发展为学校教育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相应的客观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生产的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普及义务教育的年限也就越来越长,不少国家已经达到了12年,普及高中教育已经在一些发达国家成为现实。题干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实行不同年限的义务教育,反映了学校教育制度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C项正确。
3.【答案】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保障”。该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向义务教育捐赠,鼓励按照国家有关基金会管理的规定设立义务教育基金”。我国义务教育经费遵循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的原则。A项正确。
4.【答案】B。解析:课程方案又称课程计划,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方案也是某级某类学校设置课程的总规划,它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的课程、各门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的编制等,并对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等方面做出全面安排。A、C、D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课程方案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相关文件,学校不能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课程方案。B项表述错误,故当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