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精神分析与无神论--弗洛伊德的贡献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姜艳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拟以近现代西方宗教学为背景,从宗教学、心理学两条路线出发,在中国的语境中,系统全面地诠释弗洛伊德的无神论思想。通过回到精神分析理论的原典,在国内国外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发掘,厘清被误读的概念和思想,以客观中立的态度,探寻真理的目的,着重阐述:弗洛伊德转向宗教研究的动因和目的;弗洛伊德如何将精神分析的核心概念如俄狄浦斯情结、投射等运用至宗教研究,以及此种运用对解读宗教所产生的影响与存在的问题;从弗洛伊德的宗教功能论出发探讨宗教与科学的关系,以及精神分析作为一种学科的学科性质;探索宗教对于个体心理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分析弗洛伊德运用精神分析理论来诠释宗教议题的可能性、合理性和局限性。
作者简介
姜艳,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博士,上海大学心理辅导中心专职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心理师。接受中法精神分析连续培训、家庭治疗培训、“同济一弗莱堡”心身医学与心理治疗硕士班等长程心理治疗专业训练和个案督导。从事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1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为精神分析取向的宗教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并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近10篇。
目录
第一章 弗洛伊德无神论思想研究概述
第一节 国内研究现状
第二节 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弗洛伊德的生平
第一节 弗洛伊德无神论思想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宗教研究的方法和路径
第三章 弗洛伊德的宗教投射论:“原始父亲”形象的投射
第一节 宗教投射论的发展与演变
第二节 精神分析中的“投射”
第三节 上帝形象源自“原始父亲”
第四节 评价与小结
第四章 弗洛伊德的宗教起源论:从个体心理到集体心理的俄狄浦斯情结
第一节 从神话到理论建构
第二节 俄狄浦斯情结与罪疚感
第三节 宗教的心理起源
第四节 评价与小结
第五章 弗洛伊德的宗教功能论:科学终将替代宗教
第一节 弗洛伊德对宗教功能的评判
第二节 弗洛伊德论宗教功能的替代
第三节 评价与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总结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序言
弗洛伊德是一位探索
者,起初从对神经症的探
索揭示症状的含义,闯入
了人类的潜意识的心理世
界中,并沿着这一路径进
入更加广阔的艺术、宗教
等人类文明的领域,探寻
人类痛苦的终极根源。弗
洛伊德通过创造“力比多”
概念,揭示了人类生理的
能量对心理的影响,将身
和心两个维度联系起来。
弗洛伊德也试图将从对人
的心理的理解中获得的成
果,运用到对宗教现象的
理解中去。本书尝试对他
这一理解的方式、路径和
内容进行探讨。
弗洛伊德不断地提出
、修正、更新自己的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也一直处
在动态变化过程中,最终
构建了庞大的、错综复杂
的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和框
架。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研究弗洛伊德对宗教的理
解,首先要厘清精神分析
理论的基本概念,再进一
步探讨弗洛伊德是如何运
用精神分析理论来诠释宗
教的相关议题,探讨其宗
教研究的价值与局限。因
而,本书是在研读弗洛伊
德精神分析原典基础上,
结合宗教学的研究重点,
发现俄狄浦斯情结是精神
分析理论的核心,俄狄浦
斯情结的要素贯穿于弗洛
伊德的宗教投射论、宗教
起源论、宗教功能论,将
这三部分作为本书的主体
框架,尝试进行心理学与
宗教学的跨学科研究。
弗洛伊德一直以无神
论者自居,也被学界划入
无神论的阵营,本书拟以
近现代西方宗教学为背景
,从宗教学、心理学两条
路线出发,在中国的语境
中,系统全面地诠释弗洛
伊德的无神论思想。通过
回到精神分析理论的原典
,在国内国外研究的基础
上进行深入发掘,厘清被
误读的概念和思想,以客
观中立的态度,探寻真理
的目的,着重阐述:弗洛
伊德转向宗教研究的动因
和目的;弗洛伊德如何将
精神分析的核心概念如俄
狄浦斯情结、投射等运用
至宗教研究,以及此种运
用对解读宗教所产生的影
响与存在的问题;从弗洛
伊德的宗教功能论出发探
讨宗教与科学的关系,以
及精神分析作为一种学科
的学科性质;探索宗教对
于个体心理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分析弗洛伊德运用
精神分析理论来诠释宗教
议题的可能性、合理性和
局限性。
正如弗洛伊德自己对
当时精神分析应用现状的
分析,精神分析是一种深
蕴心理学,人们自动地把
精神分析应用于知识的无
数领域。但这些领域是以
专门化的知识为前提的,
精神分析者没有掌握这些
专门知识,而掌握这些专
门知识的那些人,对精神
分析并没有深入的了解。
精神分析家,包括弗洛伊
德本人在做了不确定是否
适当的仓促准备后,以业
余人士的身份开始涉足诸
如神话、文明史、人类文
化学和宗教学等知识领域
。因而,精神分析进入这
些领域后,必然会存在很
多不足,引起很多批评和
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
精神分析也给宗教学研究
带来了独特的洞见和思考
。作为一位欲走出自身民
族处境进身世界舞台的学
者,弗洛伊德的理论与实
践值得正逐步走向国际的
中国学界参考和反思。
导语
本书是在研读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原典基础上,结合宗教学的研究重点,发现俄狄浦斯情结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俄狄浦斯情结的要素贯穿于弗洛伊德的宗教投射论、宗教起源论、宗教功能论,将这三部分作为本书的主体框架,尝试进行心理学与宗教学的跨学科研究。
后记
总结与展望
弗洛伊德是一位探索
者,起初从对神经症的探
索揭示症状的含义,闯入
了人类的潜意识的心理世
界中;并沿着这一路径,
进入更加广阔的艺术、宗
教等人类文明的领域,以
期发现人类痛苦的终极根
源。在探索的过程中,弗
洛伊德不断地提出、修正
、更新自己的观点,精神
分析理论也一直处在动态
变化过程中,最终构建了
庞大的、错综复杂的精神
分析理论体系和框架。在
这样的背景之下,分析弗
洛伊德的宗教研究,首先
要厘清精神分析理论的基
本概念,再进一步探讨弗
洛伊德是如何运用精神分
析理论来诠释宗教的相关
议题,探讨其宗教研究的
价值与局限。因而,本书
在研读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原典基础上,结合宗教学
的研究重点,发现俄狄浦
斯情结是精神分析理论的
核心,而俄狄浦斯情结的
要素贯穿在弗洛伊德的宗
教投射论、宗教起源论、
宗教功能论中,因而本书
将这三部分作为主体框架
,尝试进行心理学与宗教
学的跨学科研究。
第一节总结
弗洛伊德的宗教研究
在宗教心理学领域占有非
常重要的地位。虽然,他
的研究存在研究资料的可
信性、研究方法的可靠性
、推理的严密性等问题,
但不容否认的是,他是推
动早期宗教心理学研究的
主要力量,开创了宗教研
究的潜意识维度,并促使
精神分析领域的众多学者
去探究宗教生活的本质。
他的追随者荣格、兰克、
弗洛姆、埃里克森都热衷
宗教研究。在他的影响下
,精神分析学派成了宗教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力量之
一。作为本书的最后一部
分,首先对本书的主要研
究结果进行总结和概述。
本书第一部分(第一
、二章),通过对国内外
研究现状的梳理和分析,
发现虽然历经百年,弗洛
伊德的宗教研究依然受到
国外学者的关注,20世纪
重要的思想家蒂利希、尼
布尔、利科等都关注到了
弗洛伊德的宗教研究,并
将其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
。而国内相关研究尚在起
步阶段,主要以译介为主
,本土化的研究寥寥可数
。随着中国社会和思想的
发展,我们需要参照世界
其他的文化,与之进行思
想的对话。因此,弗洛伊
德的宗教研究无论在理论
上或是实践上均具有非常
重要的参考价值。其次,
通过对弗洛伊德所处时代
的科学、哲学以及宗教学
的研究重点的考察,发现
弗洛伊德的宗教研究受其
所处时代背景的影响,所
关注的宗教主题:图腾崇
拜、宗教起源、宗教发展
阶段等并未超出当时研究
者的研究范围,也均是其
他宗教研究者所关注的议
题;并进一步分析了其个
人生活史,提出弗洛伊德
转向宗教研究的动因:一
方面是希望能借由发现和
散播宗教的真相帮助人类
脱离宗教的束缚,另一方
面则包含了对自己所处的
民族和犹太身份的爱恨交
织的矛盾情感。总体而言
,他的出发点是对真相、
对人类理性、自由的追求

第二部分(第三至五
章)是本书的研究重点。
从宗教投射论、宗教起源
论、宗教功能论,结合弗
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
核心概念:投射、罪疚感
、超我、俄狄浦斯情结等
重要概念,尝试进行宗教
学与心理学的跨学科研究

第三章在宗教投射论
的背景中,通过对“投射”
概念在心理学、宗教心理
学、精神分析领域的比较
分析,来考察彼此间的差
异,厘清弗洛伊德是如何
运用投射来理解宗教现象
的;并探讨精神分析的投
射概念对宗教学研究的意
义和价值,澄清以往研究
对其宗教观的误解。研究
发现精神分析的投射概念
的内涵比其他两者都要狭
窄,它多以防御,以及将
主体所拒绝或误认的属于
自身的性质、感觉与欲望
归诸他者(人或物)的方
式出现,并且投射是主体
潜意识运用的机制,其向
外投射的内容也主要源于
人类心理结构中的潜意识
内容。弗洛伊德在宗教投
射论中的主要贡献,是对
原始人类的一些具体的现
象,如特别的禁忌,提供
了全新的诠释视角。从精
神分析的投射概念出发,
并不能将弗洛伊德放置在
宗教投射论的范畴之中。
但在一种广义的投射概念
中,即将投射看作一种认
识世界的方式时,弗洛伊
德又可看作宗教投射论的
一员。从宗教心理学视角
来看,宗教投射论并不必
然导致无神论,更多展现
的是宗教中人神关系的不
同可能性。故此,投射论
作为一种方法进路应说是
中性的,只是过往较多人
认识的是其中一面而已,
也强化了人们对其的误解
。厘清这一原点对于理解
弗洛伊德思想有重要作用

……
精神分析不属于自然
科学是毋庸置疑的。有研
究者提出精神分析学说自
创立伊始就是诠释学的,
相较从自然科学观点,从
诠释学观点能够得到更好
的理解,只是弗洛伊德把
精神分析误解为一门自然
科学。精神分析在何种意
义上是诠释学的或具有诠
释学的特征?现代诠释学
代表人物利科、哈贝马斯
都对精神分析进行过诠释
学的解读和反思。他们都
认为弗洛伊德将自己所建
立的精神分析学看作是自
然科学的一个分支,是因
为弗洛伊德受到当时流行
的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的
局限而误解了这门学科的
认识论性质。利科认为,
所有对精神分
精彩页
第一章
弗洛伊德无神论思想研究概述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立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西方现代弗洛伊德主义哲学学派的巨臂,被誉为“与牛顿、达尔文、马克思、爱因斯坦一样的世界伟人”。他将哲学概念中的潜意识(unconscious)引入精神病学领域,拓展了潜意识的内容,并提出人格结构地形学,强调性欲理论,特别是幼儿心理性欲。在精神分析之外,他的论著涉及宗教、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和理论从问世至今一直饱受争议,但这并没有影响精神分析理论对当代哲学、艺术、宗教、文学、语言学等领域的渗透和影响,特别是他所构建的潜意识理论带来的认识论的转变,对宗教学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宗教的论述,弗洛伊德曾正式发表作品,从《强迫行为与宗教活动》(Obsessive Actions and Religious Practices)(1907)直到他临终前最后一部作品《摩西与一神教》(Moses and Monotheism)(1939),这期间宗教问题一直是他思考和关注的重点。他的宗教著述涉及图腾的起源、人神关系、圣餐、宗教观念产生的根源、宗教教义的功能、罪恶感的分析,以及对于摩西与一神教的考察等。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融入叔本华、尼采开创的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之中,潜意识理论也被认为是科学和哲学交叠融合的产物。因为它既建立在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同时又是一系列推测和思辨的结果,这使得精神分析理论不可避免地带有一种经验假说的性质。
在精神分析理论日趋成熟的时期,弗洛伊德着手将从个体神经症症状的治疗中所构建的精神分析理论运用到宗教领域,这样的诠释必然有其可商榷之处。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他的宗教研究围绕着人类不仅是作为独立的个体在经受苦难,同时作为社会的一个部分在承受生存的困扰。他将研究主题从精神分析理论转向宗教,转向人们普遍存在的痛苦,获得幸福的限制,如何生活的伦理问题。在《一个幻觉的未来》中,他明确提出精神分析主要关注的是“人类的爱以及痛苦的减少”,这样的关注也是人文科学研究核心的出发点。
第一节 国内研究现状
一、精神分新理论及其评述的译介
在国内,对精神分析思想的研究从翻译弗洛伊德的著作开始,主要涉及三部分:一是关于弗洛伊德作品的翻译,二是翻译国外学者对弗洛伊德思想的论述,三是关于弗洛伊德传记的翻译。
新中国成立前,就有学者零散翻译了弗洛伊德的部分文章,如《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1936)、《精神分析引论新编》(高觉敷译,1936)、《群众心理与自我分析》(夏斧心译,1929)等。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精神分析一度成为理论研究的禁区,无人涉猎。80年代后,对精神分析理论的介绍日渐增多,直至现今,精神分析成为国内众多学者密切关注的领域。截至2020年,最新的、相对全面的翻译文集是车文博教授主编的《弗洛伊德文集》12卷本(九州出版社2014年6月版)。该套文集依据英国伦敦霍格思出版社(The Hogarth Press)1956—1974年出版的《标准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心理学著作全集(24卷)》翻译而来,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部关于弗洛伊德的文萃性译著,将英文标准版全集中标重点符号的代表著作全部译出,如:《癔症研究》《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释梦》《爱情心理学》《精神分析新论》《自我与本我》《自传》等论著与论文集,共计12卷。此套文集也包含了弗洛伊德论述宗教的代表作品,包括《图腾与禁忌》(1913)、《摩西与一神教》(1939)、《一个幻觉的未来》(1927)、《文明及其缺憾》(1930)。部分与宗教相关的作品暂无中文版本:()bsessive Actions andReligious Practices(1907)、The “Uncanny”(1919)、Group Psychology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Ego(1921)、A Religious Experience(1928)、A Comment on Anti-semitism(1938)。
在精神分析学的评述方面,早在20世纪30年代,便有学者陆续翻译介绍了对精神分析学的著述,如《弗洛伊德和马克思》(董秋斯译,1940)、《精神分析与辩证唯物论》(董秋斯译,1947)、《弗洛特心理分析》(赵演译,1933)。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学者翻译引入了大量的世界各国学者对精神分析理论及其发展的分析资料,使得精神分析在国内获得了非常快速的传播和发展,弗洛伊德的名字也被大众所熟悉。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6:5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