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20世纪六七十年代正定县西慈亭村为背景,详细刻画了多个典型人物形象。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的生活,反映出他们的精神状态,记录下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气、文化需求,以及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小说肯定人性的善良,弘扬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主旋律,批判陋习,是富有时代和乡土气息的短篇佳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梦庄记事(插图本)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贾大山 |
出版社 | 花山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以20世纪六七十年代正定县西慈亭村为背景,详细刻画了多个典型人物形象。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的生活,反映出他们的精神状态,记录下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气、文化需求,以及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小说肯定人性的善良,弘扬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主旋律,批判陋习,是富有时代和乡土气息的短篇佳作。 目录 花生 ——梦庄记事之一 老路 ——梦庄记事之二 干姐 ——梦庄记事之三 定婚 ——梦庄记事之四 离婚 ——梦庄记事之五 梁小青 ——梦庄记事之六 黑板报 ——梦庄记事之七 俊姑娘 ——梦庄记事之八 丑大嫂 ——梦庄记事之九 沙地 ——梦庄记事之十 杏花 ——梦庄记事之十一 坏分子 ——梦庄记事之十二 钟声 ——梦庄记事之十三 梆声 ——梦庄记事之十四 枪声 ——梦庄记事之十五 亡友印象 ——梦庄记事之十六 云姑 ——梦庄记事之十七 孔爷 ——梦庄记事之十八 飞机场上 ——梦庄记事之十九 会上树的姑娘 ——梦庄记事之二十 写对子 ——梦庄记事之二十一 杜小香 ——梦庄记事之二十二 迎春酒会 ——梦庄记事之二十三 后记 序言 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 村庄! 夏天,如果站在这条 土路的远处,不见村里的 房屋,只看见一片绿油油 的树林;微风刮起的时候 ,绿油油的树叶随意摆动 ,就像画中虚假的海平面 立起汹涌而来;虽然知道 虚假,但也有几分美感! ……这条宽阔而又平坦的 土路两边,各有两行胳膊 粗的杨树,两行树之间, 是不算深的、准备排雨水 的土沟。沟两边是一片绿 油油的、寂静而又空旷的 庄稼地。庄稼地里,不规 则地坐落着一间间低矮的 房屋,房屋前栽着一两棵 高高的柳树,树下有个像 什么武器似的、生锈的黑 铁管子,就像战斗片中的 迫击炮,这是各个生产队 浇地的机井出水口……处 处彰显着静态的美感。对 于我这个从那时候走过来 的人来说,仿佛又回到了 那个记忆中活生生的情景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 乡下都是这样。此刻我描 述的是正定城北约三十里 处的、与我有着几分情缘 的——西慈亭。 顺着这条土路走近这 片所谓的树林时,才会看 见房屋,才会知道这是一 座村庄。村口没有标志, 如果不打问,不会知道这 个村庄名。右边,坐北向 南的是一座规模不算小的 学校,高大而朴素的教室 ,看上去有些气势;学校 前边是一排很粗、很高且 又笔直的杨树,每排教室 前边,也栽着一排杨树, 那叫钻天杨,象征着孩子 们的学习就像“钻天杨”一 样天天向上。 一条路将学校和左边 的住户分开,临着村口的 几户院落里,不规则地种 着一片片高大的槐树、榆 树和枣树,槐树下是一尺 多厚的土墙。闲得没事, 孩子们便欢快地上树、爬 墙,大人们便瞪着眼吼叫 ,上树怕磨破裤子,爬墙 怕摔着。被大人吼下来, 也闲不住,就用树枝或瓦 片儿在土墙上瞎画,画鸟 儿,画鸡,画得歪歪扭扭 ,画得墙上烂唧唧的。尽 管烂唧唧的,只要没有危 险,不磨坏衣服,大人就 不再瞪着眼吼了。 记忆里,上午或下午 ,一个小孩经常从路西穿 到路东的学校里,听这个 教室里传出的琅琅读书声 ,那个教室里传出的一个 单调的讲课声,也有的教 室里学生在寂静无声地做 作业。那个小孩儿像一只 小狗子似的卧在教室门口 的台阶上,隔着门缝往教 室里看。也许是他在家闲 得无聊才来的,也许是在 潜意识中来的,来看他正 在上课的父亲,当时年轻 的父亲是小学校的老师。 这个小孩儿就是半个世纪 前的我。 后来,我父亲到了县 文化馆上班。我和我妈生 活在村口一座宽敞的农家 院落里。那座院子里的一 切至今我还记忆犹新…… 回忆中,似乎又看见了宽 敞的院落、看见了高大的 槐树,闻到了当年的乡土 气息;在我的记忆里它就 像一颗不落的星辰,这样 说是因为它养育了我的童 年!那时候,我总是盼望 着——星期六,因为星期 六的下午或傍晚,我的父 亲就会骑着自行车、顺着 门前这条土路回来,我的 盼望化为行动就是像骑马 一样,骑在一片树下的土 墙上朝南瞄着,有时候还 用手比画成望远镜……一 旦看见我父亲的影子,就 跳下土墙头,飞快地迎着 他跑去。我的父亲咧嘴笑 着,从自行车上滑翔着停 下,高兴地把我放在自行 车大梁上,带我回家。不 论当时,还是现在,想起 来心里都是一种幸福! 那些年里,西慈亭给 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印象 。回城之后的岁月里,也 时常想念那时候的日子。 虽说那时候生活艰苦,但 想起来也有几分乐趣;这 几分乐趣就像甘甜的泉水 常年滋润着我,形成了不 可名状的感情……时隔多 年,我的父亲悄无声息地 做了一件大事,他以西慈 亭为背景原型,潜心创作 了二十三篇系列短篇小说 《梦庄记事》,分别发表 在河北省作协主办的《长 城》和河北省文联主办的 《当代人》杂志上,后来 又被《小说选刊》《新华 文摘》等杂志转载,还招 来使他意想不到的、不少 叫好的评论。 如果从文学角度来谈 我的父亲,说实话,我是 难以胜任的。因为作者与 作品之间存在着一定距离 ,这个距离恐怕作者本人 也难以说清。总之,作品 是远远高出作者某种思想 境界的,这也是我多年来 的一点儿感受。至于我父 亲和“梦庄”之间的一些事 ,看他的《梦庄记事》似 乎很简单,仔细想,又似 乎很复杂。究竟是复杂还 是简单,又是一个说不清 。小说大概就是这样吧。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 的那几年,我们家每当吃 午饭和晚饭的时候,我的 父亲总好讲起那时候的情 景。那些年他正在创作《 梦庄记事》,好像他在为 虚构做真实的补充,努力 寻找作品的真实。他把人 性纳入了文学,又从文学 中跳出,用小说的形式还 原了生活,使大家看到一 个干干净净的、时代的梦 庄!这似乎是他最大的愿 望,在他的愿望里,还深 深寄予和希望着什么。他 用淳朴、干净的语言,表 现着世间优美的丑陋、欢 喜的悲哀、幽默可笑的严 肃……说到这里,也就涉 及了人性的层面。 当康志刚和梁东方二 位先生分别告诉我,花山 文艺出版社要出版《梦庄 记事》的时候,我非常高 兴;但转念一想,这又有 些违背我父亲在世时候的 某些意愿,因为他不喜欢 出风头,也不愿过多地表 现出自己,他只 导语 在本书中,作者以西慈亭为背景原型,创作了二十三篇系列短篇小说。 本书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再次将贾大山老师创作于三十多年前的精美小说呈现于读者面前。这是吹向当下喧嚣和浮躁的一缕清风;而对所有喜爱大山老师小说的读者朋友来说,更是一捧飘溢着文学馨香的美丽花束! 后记 贾大山老师有两条文 学根脉,一是正定古城。 另一个就是正定的乡村沃 野。当年,他就是以荣获 全国首届优秀短篇小说奖 的乡土题材作品《取经》 蜚声中国文坛的。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 代,他的创作理念与手法 发生改变,而且更趋成熟 老到,写出了《小果》《 中秋节》《花市》《村戏 》等短篇佳作,那清新简 洁的白描手法和优美雅致 的意境,颇有“荷花淀派” 的韵味。这个时期他开始 关注当下农民的精神层面 ,以及改革开放对他们生 活和价值观的影响,并且 涉及农村基层干部工作作 风与干群关系,虽说有明 显的时代烙印,但所倡导 的是人性的温暖和美好; 对在当时社会环境下人性 的丑陋与虚伪,也极具挪 揄和讽刺;而且细节真实 生动.语言机智幽默,具 有一种超越时代的恒久艺 术魅力。 八十年代后期,中国 文坛发生了很大变化,各 种思潮和写法让人目不暇 接。大山老师却不为各种 现代思潮-所左右,执着 地坚守自己的艺术理想和 审美追求,始终保持内心 的那份“纯净”。随着年龄 的增长,他越发怀念那段 下乡插队的日子。他曾向 我表达过对田园生活的向 往:“还是住在乡下好啊 ,院里种上几棵大树,吃 过晚饭沏上一壶茶,往树 下的靠椅上一躺,那才叫 个舒服!”于是,承载过 他青春梦想的正定县西慈 亭村,成为他笔下的“梦 庄”;当年与他朝夕相处 的乡亲,也变为一个个鲜 活的艺术形象。评论界普 遍认为,“梦庄记事,, 系列是贾大山老师小说创 作的分水岭,从此他将艺 术视角转向了人的内心世 界。他写那个特殊年代人 们的命运和世态人心,对 人性的恶,也进行了剔骨 挖髓般的剖析和鞭挞;依 然以人物对话见长,但篇 幅越发短小精粹。其冷峻 深邃让人想起鲁迅笔下的 《闰土》《孔乙己》,行 文的简约清新又颇似孙犁 的《山地回忆》《吴召儿 》等经典名作。 文如其人。贾大山老 师为人厚重笃实,品德高 洁,他从不用花里胡哨的 东西讨巧蒙人,所写全是 生活的“干货”,就像他在 《花生》一文中所说:“ 小时候,我特别爱吃花生 。街上买的五香花生、卤 煮花生,我不爱吃,因为 它们是‘五香’的,‘卤煮’的 。我爱吃炒花生。那种花 生不放作料,也不做过细 加工,那才是花生的真味 儿。”陶渊明在《饮酒》 一诗中也说:“此中有真 意,欲辨已忘言。”一个“ 真味儿”,一个“真意”,道 出了两位文学家相近的人 生观和文学观。 曾记得,贾大山老师 生前,他的床头时常放一 本书,是那种小开本、装 帧设计淡雅素朴,最适合 在枕边阅读的书,那是孙 犁的小说集《白洋淀纪事 》,看得出,他非常珍爱 和喜欢。什么时候,也能 出版一册这种版本的贾老 师作品集呢?这也是我和 贾永辉曾经有过的一个共 同愿望。想不到,我们的 好友、花山文艺出版社文 学编辑部主任梁东方和我 们的想法不谋而合。经过 精心酝酿与策划,他决定 将大山老师的“梦庄记事” 系列与“古城人物”系列, 分别编成两个单行本出版 。闻听此讯,我和永辉非 常高兴。 1998年,也就是在大 山老师辞世第二年,花山 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大山老 师的第一本小说集,梁东 方担任责任编辑;后来他 又是《贾大山文学作品全 集》的责任编缉,可谓与 大山老师缘分不浅。这一 次,花山文艺出版社又特 意邀请著名民俗画家刘现 辉老师,为两本小说集绘 制插图。为了让画家对作 品人物所生活的环境有一 个更直观的感受与了解, 副总编辑李爽和梁东方主 任亲自带着刘现辉,由我 和永辉陪同,分别到正定 古城和西慈亭村进行采风 。在西慈亭,我们参观了 “贾大山旧居”.从一面老 墙、一棵老树,甚至一砖 一瓦中,寻觅与捕捉大山 老师当年生活与创作的痕 迹。正值春暖花开,在大 山老师旧居那座原汁原味 的农家小院里,我们嗅到 了沁人肺腑的槐花香,整 个村庄也弥漫着这种醉人 的香气。嗅着淡淡的槐花 香,还有从村外田野飘来 的小麦生长的清新气息, 我们仿佛再次感受到了漫 漶于大山老师作品中浓郁 的乡土气息,以及那引人 入胜的艺术魅力! 感谢花山文艺出版社 ,用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 ,再次将贾大山老师创作 于三十多年前的精美小说 呈现于读者面前。这是吹 向当下喧嚣和浮躁的一缕 清风;而对所有喜爱大山 老师小说的读者朋友来说 ,更是一捧飘溢着文学馨 香的美丽花束! 康志刚 2020年11月18日于古 城正定 精彩页 花生 ——梦庄记事之一 小时候,我特别爱吃花生。街上买的五香花生、卤煮花生,我不爱吃,因为它们是“五香”的、“卤煮”的。我爱吃炒花生。那种花生不放作料,也不做过细的加工,那才是花生的真味儿。 然而这种花生,城里很少见卖。只有在冬天的晚上,城外的一些小贩,挎着竹篮进城叫卖: “大花生,又香又脆的大花生…一” 那诱人的叫卖声,弄得我睡不着觉。父亲便去叫住小贩,买一些给我吃。晚上吃了,早起还满口的清香。 也许是从小就爱吃花生的缘故吧,我二十一岁上,县里动员知识青年下乡插队时,我愉快地报了名,来到全县有名的“花生之乡”——梦庄。 我们来到梦庄,正是收获花生的季节。队长肩上背着一个小闺女,领我们安置好了住处,对我们说: “今天晚上招待招待你们。” “怎么招待?”我们问。 “你们城里人,爱吃山药,焖一锅山药吃吧?” “不,”我说,“我们城里人,爱吃花生。” “对,吃花生,吃花生。”同伴们都说。 “吃花生,吃花生。”小闺女拍打着他的光头,也说。 “哎呀,那可是国家的油料呀……”队长牙疼似的吸了一口气,终于说,“行,吃花生就吃花生。” 队长三十来岁,人很老诚,也很温和。不论做什么事情,他的肩上总是背着那个小闺女。那闺女有五六岁,生得又瘦又黄,像只小猫。房东大娘告诉我,队长十分娇爱这个闺女,她是在他肩上长大的。 晚上,队长背着闺女,来到我们的住处。保管员也来了,背着一筐花生和一布袋头沙子。我们点着火,他先把沙子放到锅里,然后再放花生。他说,炒花生,其实不是靠炒,而是靠沙子“暖”熟的。如果不放沙子,干炒,花生就会外煳里生,不好看,也不好吃。 花生炒好了,放在一个簸箕里,我们坐在炕上吃起来。那闺女坐在我们当中,眼睛盯着簸箕,两只小手很像脱粒机。 那花生粒大色白,又香又脆,实在好吃。我们一边吃着,不由赞美起这里的土地。队长听了很高兴,说是村北的河滩里,最适合种花生了,又得光,又得气,又不生地蛆。早先,花生一下来,家家都要收拾一个仓房,房顶上凿一个洞;收获的花生晒在房上,晒干了,就往那洞里灌。一家藏多少花生,自己也说不清。 正谈得高兴,“哇”的一声,那闺女突然哭起来。我很奇隆,赶忙捡了一颗花生,哄她说:‘‘别哭,吃吧,给你一颗大的。” 哄不下,仍然哭。 “你怎么了?”我问。 她撇着小嘴儿,眼巴巴地望着簸箕说: “我吃饱了,簸箕里还有……” 我心里一沉,再也吃不下去了。平时,梦庄对于这个闺女,是太刻薄了吧? 那年,花生丰收了,队里的房上、场里,堆满了花生。我一看见那一堆堆、一片片的花生,不由就想起了闺女那眼巴巴、泪汪汪的模样。一天,我问队长: “队长,今年能不能分些花生?” 他说:“社员们不分。” “我们呢?” “你们还吃油不?” “吃呀。” “吃油不吃果,吃果不吃油。” 和社员们一样,我们每人分了一斤二两花生油,没有分到花生。 第二年春天,点播花生的时候,队长给我分配了一个特殊的任务。上工后,他让社员们站在地头上,谁也不准下地,然后让我和保管员拉上小车,带上笸箩,到三里以外的一个镇子上买炸油条去。买回油条,他对社员们说: “吃,随便吃。” 吃完油条,才准下地。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 “你算算,吃一斤油条四毛六分钱,吃一斤花生种子多少钱?再说,花生是国家的油料呀!” “这个办法是你发明的?”我问。 他笑了一下,没有回答,笑得十分得意。 这样做了,他还不放心。收工时,他让我站在地头上,摸社员们的口袋。我不干,他说我初来乍到,没有私情,最适合做这项工作。 社员们真好,他们排成一队,嘻嘻哈哈地走到我面前,奓起胳膊让我摸,谁也不在乎。 就在那天晚上,我正做饭,忽然听到东南方向有一个女人的哭声。正想出门去看,我的同伴跑来了,气喘吁吁地说: “快走,快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