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农奴制是贯穿整个近代俄国的经济制度,其存在直接影响了俄国历史的走向。本书使用大量史料,包括1802~1860年欧俄地区各省的政府报告、183个庄园的文件档案和11。4万名农奴的普查资料,研究了19世纪初至1861年改革前俄国地主农村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农奴制危机。在研究过程中,本书将两种方法相结合,一方面,实证研究探讨19世纪上半叶农奴经济及其分化情况,以揭示这一时期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使用计量史学的研究方法,论证其结论并非个别省县的表现,而是适用于19世纪上半叶的整个俄国。 目录 绪论 第一章史料及其选择和分析方法 一文献综述 二统计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第二章19世纪上半叶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居民的社会类型、分布与地主农民所受的剥削形式 二工业和农业生产领域 三农业技术与农业发展水平 四贵族庄园与社会农业结构 五农民的副业 六农村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第三章中部黑土区和伏尔加河流域从事农业的地主农民 一劳役农民地位和经济状况 二劳役—代役农民 三代役制农村 第四章中部工业区和西北地区的地主农民 一劳役制和劳役—代役制农民的经济情况和地位 二代役制农村庄园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领地庄园的农业商品化 第五章农副混合型农民与副业型农民 一农副混合型农村 二副业型农民 第六章19世纪上半叶俄国农奴制农村资本主义起源与封建关系瓦解的特点与规律 一俄国农奴的剥削形式和份地 二农民的经济和地位状况 三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与农民经济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 四农奴分化的特点 结论封建农奴制经济体系危机的实质 附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