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叔本华论人生得失(精)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作者 (德国)亚瑟·叔本华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精华绝世,字字珠玑,常识与经典融合,堪称传世思想魂宝。思想大师的深刻哲理、醒世箴言,是对人类文化的奉献与恩典。心灵奥秘的求索,灵魂深处的探究,是融入一生的智慧经典。这部书籍,不仅涵盖了人类具智慧的语言,同时也是人们立身处世的准则:虽然这些经典智慧,在人类各种语言中均有不同译本,被各国人们所推崇,其主要原因是使不计其数的人受益终生。
目录
一、人生的困惑
二、生命的永恒
三、幸福的分类
四、人格的划分
五、财富与人生
六、生存的意念
七、生活的意志
八、名誉与荣誉
九、人性与道德
十、存在的得失
十一、世界的空虚
十二、爱恋的激情
十三、性爱的倒错
十四、禁欲的解脱
十五、女性的智慧
十六、生存与理念
十七、素质的由来
十八、信仰的对白
十九、哲人的智慧
二十、意志与现象
二十一、超越生命
二十二、心理的变化
二十三、宗教的源流
二十四、作家与写作
二十五、哲学杂谈
序言
思想因永远能撞击出火
花而传世,天才因奋斗的成
功而不朽。在二百多年以前
,一个命运多舛的哲学家,
不是为了他的荣誉,不是为
了他的祖国,也不是为了和
他同时代的人,而是为了整
个人类改变荒唐的世界,为
了清除世间那些恶劣的虚伪
的东西,花了三十年,写下
了一本书。他就是著名的德
国哲学家——开创了唯意志
论先河的叔本华。这个富有
的银行家的儿子,曾一度学
习经商并随父母游历了大半
个欧洲,他丰富的阅历使得
初次与他交往的歌德惊叹不
已。在进入葛廷根大学学习
之后,他很快地迷恋上了哲
学,并以《论充足根据律的
四重根》一文,获得博士学
位。这本处女作出版后,深
得歌德的赏识。歌德告诉叔
本华的母亲约哈娜说,她的
儿子必成大器。从此叔本华
开始了一个天才哲学家的人
生之路。
这位“智慧异常剩余”的
哲学家,加上他狂热的求知
精神,在此时充分表现出他
惊人的学习能力,使得他的
脑子成了知识的大杂烩。
1807年7月,他到科塔补习
古典语文,在短短的六个月
间,便获得教授们的交口赞
誉,都预料他“将成为出色
的古典文学学者”。然后,
他回到魏玛,心无旁骛地埋
首书堆两年,取得了大学旁
听学历,考进葛廷根大学,
再转到-柏林大学。实际上
,语文方面也堪称是他的长
项:从他的作品中,再三再
四对古典语文的推崇,我们
不难判断他希腊文、拉丁文
造诣之高深;他的英语,可
使英国人误以为他是老乡。
叔本华曾同时几度计划翻译
康德(德译英)和休谟(英译
德)的作品;他的法文,足
可胜任翻译官之职。1813
年拿破仑的铁蹄踏遍全欧洲
,法军进袭柏林时,叔本华
逃难至魏玛,在中途被法军
截留,充任翻译官。后来,
他又学习西班牙文,并翻译
了格瑞显的作品。学术方面
,除了他的本行哲学,还兼
习医学、物理学、植物学、
天文学、气象学、生理学、
骨相学、法律学、数学、历
史、音乐等。从他做学问的
态度来看,可知他对这些学
科也是“颇有心得”,因为他
听课时有记笔记的习惯,然
后再加整理,同时附注自己
的批评,一丝一毫都不苟且
。加之他独特的个性和见地
,从不人云亦云、盲从附和
.如果他的见解和教授不相
同,就会立即不客气地指出
教授的错误,他的哲学系统
就是这样逐渐建立起来的。
无怪乎叔本华常自豪地说:
“这就是我能够有权威,并
能很光荣地讨论一切的缘故
。人类的问题不能单独研究
,一定要和世界的关系连带
研究——像我那样,把小宇
宙和大宇宙联合起来。”
1814年以后,叔本华利
用所有的时间,全心全力写
出了他的杰作《意志与观念
世界》,他把自己思想的精
华全部投入此书,这之后的
著作只是加以评注。1818
年春末,他把原稿送到出版
商那里,说:“这不是旧思
想的改头换面,而是结构严
密的独创之新思想。”“明畅
而易理解,有力且优美。”“
这本书今后将成为其他许多
著作之泉源与根据。”这虽
是他的狂妄自大之语,但却
百分之百是事实。那时,他
只有三十岁。
1836年,他发表了《论
自然的意志》,是由研究科
学的结果来推证他的中心理
论;1841年发表了《伦理
学的两个基本问题》;
1844年出版了《意志与观
念世界》增订本;1851年
出版了《论文集》。出版《
论文集》之前,人们对叔本
华的著作,反应始终很冷淡
,原因之一是世人太穷太倦
了,他们无能力再阅读关于
世界的贫穷与疲惫;另一原
因是,他把当时的大学教授
,抨击得很刻薄,妨害了他
的成名——“增订本”是以那
篇“性爱的形而上学”为号召
,才勉强出版;《论文集》
的出版,则全靠他的学生佛
劳因斯特的努力。
欧洲革命虽经努力,但
最终相继失败,战祸的悲惨
深烙整个欧洲的人心,人们
已逐渐厌弃黑格尔之流的理
想主义,而倾向于厌世思想
,如科学对神学的攻击、社
会主义对贫穷及战争的控诉
、生物学对生存竞争的强调
,这种种事实,终使被冷落
三十多年的叔本华哲学渐渐
崭露头角,旋即声名大噪,
名震全欧。
那时,他还没有老得不
能享受他的盛誉,他热切地
阅读所有批评和介绍他的文
章。1858年,他七十岁生
日时,人们从世界各地来看
他,贺函从欧陆的四面八方
向他涌来。这位素来被称为
极忧郁、极悲观的哲学家,
最后大概是“乐观地”躺在沙
发上溘然长逝。
大体说来,叔本华哲学
可说是康德的认识论、柏拉
图的观念论、吠陀的泛神论
及厌世观四者结合的扬弃。
《叔本华论人生得失》
一书所选的诸篇文章,即根
据叔本华思想中最具代表性
的作品编译而成,并参考了
霍林道尔所选译的叔本华论
文集的英译本,把有关自然
科学方面已过时的观念,以
及骂黑格尔的内容删去或节
选。我们相信本书对于读者
了解叔本华的思想和提高人
们的理论水平,会有所帮助

最后尚须说明的是,由
于时代的局限和叔本华个人
的偏见,本书一些作品中的
唯心主义表现得比较明显,
有些观点和论述显然是错误
的,请读者在阅读中予以鉴
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导语
这本《叔本华论人生得失(精)》一书所选的诸篇文章,即根据亚瑟·叔本华思想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编译而成,并参考了霍林道尔所选译的叔本华论文集的英译本,把有关自然科学方面已过时的观念,以及骂黑格尔的内容删去或节选。相信本书对于读者了解叔本华的思想和提高人们的理论水平,会有所帮助。
最后尚须说明的是,由于时代的局限和叔本华个人的偏见,本书一些作品中的唯心主义表现得比较明显,有些观点和论述显然是错误的,请读者在阅读中予以鉴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精彩页
一、人生的困惑
从最低以至最高等的意志现象所显现的各阶段中,意志总是孜孜不息地努力着,但并没有最终目标或目的,因为努力就是意志唯一的本质,无所谓达到目标而告终。所以,它永远无法获得最后的满足,沿途只有荆棘障碍,就这样永无尽期地持续下去。我们可举出最单纯的自然现象——重力作为说明。重力无休无止的努力是向着一个也许当抵达时重力和物质都要破灭的重力场中心突进;即使把宇宙弄成一个球体,它也不会终止。我们再观察其他比较单纯的自然现象:固体的努力是想借溶解以形成流动体,因为唯有变成流动体后,它的化学力才得以自由。液体则为形成气体而努力,一旦从压力中解放出来,立刻变成气体状。亲和力,亦非不努力的物体,用德国神秘主义派思想家贝梅的话,它并不是没有欲望或需求的东西。
植物的生存也是如此,它们永无休止、永无满足地努力着,不断地成长,最后结成种子,又成为另一生命的起点,如此周而复始地反复着。凡此种种,都是毫无目标、毫无最后满足、毫无休止地进行着。世界的每一角落,形形色色的自然力或有机物的形态,都是根据这种努力而表现的;相互竞争,各取所需——因为它们所需的物质,只能从另一方夺取而得。就这样,世界仿佛是一个大战场,到处可以看到拼死拼活的战争。并且,这种战争多半会阻遏一切事物最内在的本质——努力,而产生抗拒,奋斗固然到头成空,然而又无法舍弃自己的本质。因为这种现象一旦消灭,其他的现象立刻会取而代之,攫取它的物质,所以只得痛苦地生存下去。
努力与意志一样,是一切事物的核心和本质,是人类接受最明晰、最完全的意识之光所呈现的东西。我们所称的苦恼,就是意志和一时性的目标之间有了障碍,使意志无法称心如意;所谓满足、健康或幸福,即为意志达到了它的目标。此一名称也可转用于无认识力世界的各种现象——虽然程度较弱,但其本质仍然相同。我们可发现它们也经常陷入苦恼,并没有永恒的幸福。因为所有的努力俱是从困苦、对本身状态的不满所产生,只要有不满之心,就有苦恼。并且,世上没有所谓永恒性的满足,通常,这一次的满足只是新努力的出发点而已。努力到处碰壁,到处挣扎战斗,因而也经常苦恼。正如努力没有最终目标,苦恼也永无休止。
至于有认识力的世界——动物的生命,就可以显现出它们的不断的苦恼。试观察人类的生命,这里的一切都被最明晰的认识之光所照耀,显现得最为清楚。因为意志现象愈臻完全,痛苦也就越为显著。植物没有感觉,所以也没有痛苦。最下等的动物如滴虫类或放射动物等,所感觉的苦恼程度极为微弱;其他如昆虫类等对于痛苦的感受机能也非常有限。直到有完全的神经系统的脊椎动物,才有高度的感觉机能,并且,智力越发达,感觉痛苦的程度越高。如此这般,认识越明晰,意识越高,痛苦也跟着增加,到了人类乃达到极点。尤其是,如若一个人的认识越明晰,智慧越增,他的痛苦也越多,身为天才的人,他便有最多的苦恼。“智慧越增,痛苦也越多。”这句话中的所谓智慧,并不是指关于抽象的知识,而是指一般性的认识及其应用。素有“哲学画家”或“画家的哲学者’’之称誉的狄基班,曾以一幅画直观而具体地描写出意识程度与苦恼程度间的密切关系。这幅画的上半幅描绘的是承受着丧子之痛的女人群像,以各种表情和姿势,表达出做母亲的深沉悲伤、痛苦和绝望;下半幅则为描绘失去子羊的一群母羊,这些动物的表情、姿势与上半幅互成对应。从而可以了解,并非有明确的认识和明敏的意识才有强烈的苦恼,即使在动物迟钝的意识中,也有痛苦的可能。
由此,我们可充分确信:一切生命的本质就是苦恼。这是意志内在本质的命运,动物世界的表现虽较微弱且有程度上的差别,却无可避免。
为认识所照耀的各阶段中,意志是化为个体而表现的。人类个体投进茫茫空间和漫漫时间之中,是以有限之物而存在,与空间和时间的无限相比,几乎等于无。同时,因为时间和空间的无限,个体生存所谓的“何时”“何地”之类的问题,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因为其场所和时间,只是无穷尽之中的一小点而已——他真正的生存只有“现在”。“现在”不受阻碍地向“过去”疾驰而去,一步步移向死亡,一个个前仆后继地被死神召去。他“过去”的生命,对于“现在”遗留下什么结果?或者,他的意志在这里表现出什么证据?这些都是另一回事;一切都已消逝、死亡,什么都谈不上了。因此,对于个体而言,其“过去”的内容是痛苦,抑或快乐?这些都是无足轻重的问题。但是,“现在”往往一转眼即成过去,“未来”又茫然不可知,所以,个体的生存从形式方面来看,是不断地被埋葬在死亡的过去中,是一连串的死亡。但若就身体方面来看,众所周知,人生的路途却崎岖坎坷,充满荆棘和颠簸;肉体生命的死亡经常受到阻塞、受到展缓,使我们的精神苦闷也不断地往后延伸。一次接一次的呼吸不断地侵入,预防了死亡。如此,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和死亡战斗着,除呼吸外,诸如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5: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