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在路上
分类
作者 杨俊良
出版社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路上总有风景,那就抓紧时间赶路吧!
只要你用心感受,就一定有值得记录的地方。
追随你崇敬的人,尽管相距遥远,那也是一种快乐和享受。
记录你感兴趣的风物,写下你想说的话,你的行走就更加有意义。
作者简介
杨俊良,1959年出生于黑龙江省肇州县,本科学历。1978年3月参军,1980年8月于海军航空学校(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毕业后从事航空兵领航参谋工作,1987年底转业。撰写的论文《有效的机制是依法治国的保障》获山东省、青岛市两级政法委和法学会奖励并被中共中央党校《理论动态》编辑部编纂的大型文集《求是先锋》收录,诗歌《延安的魅力(外一首)》曾在2006年10月31日《青岛日报》第15版发表。
目录
初见石林
城阳太和山游记
拜谒天一阁
走进溪口
普陀山两日
周庄之美
那一片土地
清晨,我在雪中
我的偶像艾弗森
我逛青岛“两会”——萝卜元宵山会与糖球会
历史在这里延续
家人和小兔子
世博会的印记
感叹长白山
龙井拾零
这一场雪啊
站在浮山之上
绝唱与感慨
这方水土
今天,我面对余秋雨
南京一日
美妙扬州
泰山一面
初拜孔子
久违的雪
我看“九·一八”事变及追溯
再登蓬莱阁小记
黄山一日
难忘宏村
深秋游北九水
又见杭州
济南菏泽行
聚会感言——高中同学聚会发言
秦皇岛印象
难忘承德
久仰河南
一路黄龙
又见兰州
初访莫高窟
难忘荔波小七孔景区
云南游
我对雪山说
示儿
扬州行
感怀
夜吟小诗
夜游烟大
那个周日
送杜艳玲丈夫白先生
迟到的雪
那个偏僻的地方——为导航连战友聚会而作
那一刻

看黄河入海口湿地有感
浏阳聚会小记
转兵井冈
对楹联
序言
我1966年春天上小学,
1976年7月高中毕业,十年“
文革”贯穿了我的小学、初
中、高中,这让我荒废了很
多大好时光。值得庆幸的是
,在之后的岁月中,我的求
知欲望愈加强烈,并且抓住
了一些大好时机,在几个较
长的时间段里利用工作之外
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学习
,其中不乏持久的苦读。
1979年7月,我考取了海军
航空学校(现中国人民解放
军海军航空大学),顺利地
拿到了当时人们都很看重的
部队中专文凭;1984年到
1987年完成了高教自学考
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
较早地获得了认可度和含金
量都很高的高教自学考试大
专文凭;1997年到1999年
通过自我加压式的学习,通
过了中央党校法律专业函授
本科全部课程的考试;
2002年到2004年又利用业
余时间系统学习了国家司法
考试的全部课程。
2005年之后,我开始大
量阅读余秋雨的书,他的书
不但让我在学识上和人格上
有所提升,而且在更高层次
上,让我有了获取更多知识
的渴望,激励我追求人生更
加高远的境界。此外,这期
间我还阅读了其他一些历史
文学类的书籍。
回顾几十年的学习经历
,尽管不是一路“过关斩将”
,可欣慰还是多于遗憾,因
为我没有放弃,我一直在求
知的路上。
2009年5月,由于人生道
路上的一次挫折,我开始寻
找自己排解情绪的方法和人
生新的支点,“移情别恋”或
许更能准确地说明当时的心
境。于是,我开始了几年前
就有的一个计划——写自己
的人生经历(从记事起写到
50岁),上班时“见缝插针”
,下班回家“奋笔疾书”。渐
渐地写东西已成为自己读书
、健身之外的一个重要爱好
、一项重要任务。在写自己
人生的同时,也写散文(包
括游记、随笔),偶有诗歌
作品。多年笔耕不辍,每有
进展便神清气爽、怡然自得

如果说我的“习作”也能
贴靠文学的话,那么我希望
这其中也能体现我的做人之
道和情感世界,因为文学即
“人学”,能够在最大程度上
显现作品的知识性、文学性
和正义性,这是我写作的根
本目的。同时,我也想以此
方式,让自己成为“文化赶
路人”的这一心愿得到一点
满足。本人愿意与各位同道
共勉,以自己的微薄之力,
在文学的天地里营造一个小
小的空间,为建设美好的精
神家园做出一点贡献。
本“习作”虽经多次修改
,但因写作水平有限,在立
意、结构、语言文字方面存
在许多缺陷和不足,诚望阅
者多提宝贵意见,本人愿拜
一字之师。
2019年9月16日
杨俊良
导语
本书主要收录了作者2008~2019年11年间所写的游记、散文,还有一些小诗。游记写景,同时也抒情,感悟人生,其间还涉及历史知识和历史人物得介绍,有赞美,有点评,也有引用,希望通过阅读简洁的文字,使读者心情愉悦、思维开阔,生出想要游览这些美景以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文化韵味。散文诗歌是随性而作,借景抒情,风格积极向上。
精彩页
初见石林
早就听人说云南的石林非常美妙,电视里也偶尔能看到关于石林的宣传片,这让我非常向往。可因客观条件所限,我一直没有把游石林列入出行计划,只是常常有一个念头闪过:将来有条件我也要到石林一饱眼福。
人世间有些事情很奇妙,你越急于得到的东西可能越得不到,不急于得到的反而来得很快,此次石林之行便是如此。今年“十一”假期前,我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得知我可以选择一条旅游路线并在节后成行,于是我选择了昆明一丽江一大理线,这条线路包括游览石林的计划。2008年10月19日下午3点50分,我与妻随旅游团来到了石林,来到了与彝族人世代为邻、为友、为傲的石林,来到了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石林,来到了号称“中国四大奇观”之一的石林。
还没有进景区,我在导游的指引下远远望去,看到茫茫一片各种形状的灰白的石头,混合着点点绿色,让人不由自主地发出感叹:真是好大的气派呀!
车停下来后,我们随导游进入景区。大门口的几组巨石都在同一高度上有一道风化线,据说是两亿七干万年前海水侵蚀的痕迹,好特别的“年轮”啊!再往里走是密度不大、分布不均的石柱、石剑、石丛,还有状如水牛的石头在水中“纳凉嬉戏”,石头之间的草地碧绿柔软,散发着清新的香气。刚进石林的人都抢景拍照,我和妻也加入这一行列。
再往前走就到了石林的标志性区域——用隶书书写的红字“石林”,这二字依附在巨大的石峰上,静静地俯视着人群。这里的人最多,都是把“石林”这两个字当作背景拍照的。其中当属一些年轻女性最为活跃,她们穿上租来的“阿诗玛”服装,抢占着最佳拍照位置,摆出各种拍照的姿态,享受着旅行所带来的快乐。男人们有的扮演“阿黑哥”陪照,有的则是地道的“小工”。
拍完照片后,我想得最多的是石林牌香烟盒上的“石林”两个字,原来它的出处在这里。我终于见到了真正的“石林”,这对一个没有见过多少名胜古迹的人来说是非常欣喜的。导游说,这两个字是民国时期的“云南王”龙云所题。我极力跟紧导游,怕漏掉他的介绍,可事实上还是漏掉很多,没有办法,刚过标志性区域,就进入崎岖狭窄的石林小道,大家怕碰头,都小心翼翼。这时我抬头一看,半空中悬着一块巨石,似乎你大声说话就会把它震落。因为看着很危险,大家惊叹之后都快速通过,走过去放心了再点评几句。听同游的人说,电视里还专门介绍过这块石头,看来里面还藏着很多人们意想不到的故事。因为没有跟上导游,所以,这块悬石到底多“悬”,我也没能听到,挺遗憾的。
又走了一会儿,到了最让人眼花缭乱的地方:眼前的石林如刀如剑,直刺苍穹;如火如炬,燃烧升腾。导游说这叫“刀山火海”,不要在这里拍合影,因为人不能在刀山火海里生存,但可以单独照景。好险啊!如果没有导游一句话,不知多少人要上“刀山火海”,那可就惨了,真该感谢导游及时提醒。之后一段路程没有令人称奇的景观,只是一会儿如井中观天,一会儿如钻洞穴,一会儿攀缘上升,一会儿崎岖下降,必得脚下留神,头上小心,不然就得吃亏。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3:4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