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一部著名的现实主义著作,讲述了阿廖沙从3岁到10岁这一时期丧父、母亲改嫁,他跟随喜怒无常、脾气暴躁的外祖父和慈爱的外祖母生活的童年时光,描绘出了一幅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生活状况和风俗人情的真实画卷,既深刻地勾勒出19世纪俄国小市民阶层的庸俗自私、空虚无聊,同时又展现了下层劳动人民的正直、纯朴、勤劳。作品以一个孩童特有的天真无邪的眼光,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和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给一幕幕悲剧渲染出了天真烂漫的色彩,字里行间体现出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高尔基(1868-1936年),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他与托尔斯泰、契诃夫被称为是俄国文学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哥罗德城,父亲是木匠。他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十一岁时,他便开始独立谋生。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沙皇时代的底层度过的。
1892年,高尔基以马克西姆·高尔基(意为最大的痛苦)这个笔名,发表了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1895年,高尔基发表了早期作品中最有名的浪漫主义短篇小说《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以及描写流浪汉生活的代表作《切尔卡什》。
1899年,高尔基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福马·高尔杰耶夫》。
1925-1936年期间写的长篇史诗《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是高尔基的最后一部巨著。这部史诗是高尔基最杰出的艺术成就之一。
1934年,高尔基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并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
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离开人世,享年六十八岁。
高尔基于1868年3月出生在俄罗斯下诺夫戈罗德城。他很小就失去了父亲,被寄养在开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913-1922年间,他写了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童年》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著作,文章以多角度的描写方法、生动活泼的语言真实地再现了阿廖沙自父亲死后到被外祖父抛弃短短几年的艰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