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黑丫头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汪木兰//陈继合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黑丫头出生于战乱烽火年代,浸染着乡村炊烟,无知无畏,在广阔的农村天地里自由自在地成长。历经坎坷终于走上求学之路,却为了刻骨铭心的感情,放弃了深造的机会。在乡村,她把青春播撒在田间地头,却一直惦念三尺讲台,希冀培育出桃李万千,她牵挂着国事、家事,辛劳大半生,经历风云变幻,遇事每每又义薄云天,一段段传奇让人更生敬意。黑丫头是千千万万中国女性的缩影,她的故事值得人们铭记,正是这种坚韧、善良、不服输的精神,承载了民族的希望与未来。
目录
第一章 故乡三里河
第二章 上学延庆县
第三章 教书到城关
第四章 求学北沙城
第五章 耕耘陈家铺
第六章 代课回沙中
第七章 难忘四中情
第八章 最美夕阳红
后 记
序言
《怀来教育志》出版以后,引起了一定关注
,尤其是一些教育前辈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
令人感动。自己对教育一往情深,也想让更多的
人了解怀来教育的历史,但囿于志书的笔法,翔
实的教育史料缺乏可读性,也就想写一部有关教
育题材的作品。
同班主任汪木兰老师整理的纪实小说《黑丫
头》,圆了这个梦想。小说刻画了“黑丫头”这
个独特的形象,展示了中国近百年的社会背景。
主人公出生、上学、教书、求学、务农、代课、
管理宿舍、颐养天年等人生经历,透视出新中国
成立以来城乡教育的发展变化。教育改造、扫盲
运动、学校兴办、义务教育、素质教育、均衡教
育一一融入主人公的见闻感受,中小学校的设置
、条件、学制、课程、文体、招生、管理以及教
师待遇等在小说中均有体现。全国文教群英会、
党的第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全国教育工作会、
第一个教师节、“非典”期间高考、新冠肺炎疫
情期间线上教学以及复学封闭管理等这些教育的
里程碑,也都矗立在人物活动的环境中。
小说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展示了怀来的
乡土民俗,有国家的变革、城乡的发展、学校的
兴衰和个人的恩怨,但无意印证现实,人物也多
为化名。无奈作者能力所限,谬误较多,恳请方
家指正。
小说《黑丫头》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
间整理而成,不时与班主任汪木兰及老伴李文荣
线上联络,随时询问同时期就读怀来中学的母亲
,作为同行的妻子张梅丽、女儿陈楠每天协助不
停。同事南洪霞老师联络出版和设计,赵凤欣老
师帮着斟酌语言,沙城中学黄万鹏老师、陈红梅
老师把关内容,征询了沙城中学原初中17班师生
的意见,请教了怀来县作协康德武主席、清心老
师……凝聚了太多人的辛劳。自己一直相信挑战
与机遇并存,师生忙于线上教学和复学复课之际
,完成这样一份特殊的作业,记录历史,缅怀前
辈。与共克时艰的人们共勉,向从容逆行的英雄
致敬,更为巍然屹立的祖国自豪!
陈继合
2020年9月1日
精彩页
老天不负人愿,一九四八年九月的时候,村里的人就嚷嚷着办小学校的事。三里河一共七十多户人家,需要上学的孩子也不过二十个,要在这里办学校是不成的,后来县里就决定由王庄、上水磨、三里河三个村合办一所小学,校址设在中间的上水磨。十月的一天,村干部拿着大铁喇叭在街上喊着:“乡亲们,谁家有孩子要上学,就到上水磨刘德贵家去报名,报名限三天,过了三天就不收了。”
黑丫头听到这个消息后别提有多高兴了,她跳着蹦着叫奶奶送她去上学。王老太太说:“不知道收不收丫头片子?”黑丫头说:“咱们去看看,上水磨又不远,不要我再回来。”
上午十点多,黑丫头跟着奶奶来到上水磨报名,学校就在老师的家里。王老太太见到负责报名的老师就问:“先生,您这学校收不收丫头?”“收,现在解放了,男女平等了,只要您的孩子没超过十八岁就可以报名。”“谢谢先生,我孙女从小就淘气,她要不听话,您就打她。”王老太太说。“老人家,我们新社会讲民主,孩子不听话也不能打,您的孩子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是哪个村的?”“我孙女没有大名,因为她长得黑,大家都叫她黑丫头,属牛的,周岁十一了。”
“黑丫头?”那老师摘下眼镜,擦了擦又戴上,仔细地端详着眼前的这个黑丫头:一米三的个头儿,圆圆的小脸黝黑黝黑的,在这张稚气十足的脸上镶嵌着一对出神的大眼睛,头发像一个圆锅盖,又黑又亮。身上穿着黑蓝色的中式男装,脚上穿着一双露出大脚趾的男鞋,这个女孩儿看上去比男孩子还野气。
老师看了一会儿就问:“孩子,你姓什么?”“姓王。”黑丫头抢着回答。老师皱了皱眉头说:“王黑丫头不太好,咱们中国人习惯了起名用一个字或两个字,这王黑丫头是三个字,听起来像日本人,让我给起个名字吧!”老师拍着额头想了想说:“黑丫头,可能你们家里喜欢这黑字,黑色属墨,丫头又是花,不如就叫王墨菊吧!墨菊是黑色的菊花,它是花中之王,我看这孩子胆大泼辣,就叫她墨菊挺合适。”王老太太说:“先生,您觉得什么好叫,就叫她什么吧!”黑丫头听了老师给起的名字,高兴得跳起来喊:“我有名字啦!我有名字啦!”
报完名后王老太太回家了,黑丫头留下来。这时候农村的小学校一没有教室二没有操场,四十几个孩子都挤在老师家三间掏空的大南房里,东西两面有炕,孩子们都盘腿坐在炕上的小桌后面,你瞅瞅我,我看看你,都觉得稀罕。老师给安排了座位发了课本,黑丫头双手抱着课本如获至宝,久久不愿松开。开学的第一堂课是入学教育,老师手里拿着一根小木棍,进来先点名,当他点到“王墨菊”时,没有人答“到”,学生们你看我我看你的,不知道谁叫王墨菊。老师走到黑丫头前面说:“王墨菊,今后我上课点名,你就要举手喊‘到’。”黑丫头满脸通红,她低下头说:“老师,我从小只知道叫黑丫头,今天您给我起名儿,我一时没记住。”老师说:“没关系,今后上课时不要走思,要注意听讲!”
这上水磨小学的四十多个学生,最大的十七岁,最小的八岁,分成了三个班,年龄大的在三年级,年龄小的分在一年级,其余的是二年级,只有老师一个人轮着教这复式班。老师四十多岁,原来是上水磨村富农出身的商人。他家虽然成分高,但是人缘好,父辈号称刘善人,所以不管是战乱还是土地改革他家都没有事。这次村里办小学校,村干部找他商量,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贴了人又贴房。
每天早上,老师先给三年级的讲算术,二年级预习国语,一年级画图画;第二节三年级写作业,二年级讲算术,一年级写大字;第三节三年级预习国语,二年级写作业,一年级讲算术;下午的两节课是唱歌图画课,三个年级一块上。黑丫头个儿不算高,但按年龄分在了三年级,她不爱盘腿坐,总是跪在炕上趴在小桌上写作业,老师也就一遍一遍地提醒她。下课了,孩子们在院子里丢手绢、跳房子、踢毽子、歘骨头子儿……学校的条件很差,但是孩子们总是快快乐乐。刘老师和蔼可亲,一说话满脸笑容,孩子们都很喜欢他,但也很怕他,因为他要求学生很严格,写字一笔一画都不能马虎,所以每次考试,上水磨小学总是名列前茅。那时候的老师文化程度不高,每个月的薪酬折成五斗多小米,也不算高,却各门功课都能教,真是全才,奇才!
上学以后,黑丫头懂事多了,和奶奶的关系也缓和了好多,她很勤快,放学后担水拾柴挖野菜,替奶奶到村委会听会。
一九四九年一月,黑丫头的娘带着她的弟弟长庆回来了。多了两张嘴,家里的日子就更难了,地里收的粮食交完公粮以后就不够一年吃了,幸亏老王家城里还有一处商铺,每月可以收五升米的房租来添补生活。
这是八月初一的下午,放学后,奶奶叫黑丫头去城里要房租。房客见是一个小丫头来要粮,态度非常不好,黑丫头说:“大娘,我奶奶叫我来取回那五升小米,我家没米下锅了。”房客说:“屁大点儿的玩意,回家叫你家大人来取!”黑丫头被骂得放声大哭,冲着房客就嚷:“你凭什么骂我是玩意?你才不是玩意哩!你住我家的房就应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