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到清朝打卡生活/课本来不及告诉你的古代史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程晓南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到清朝打卡生活》是“课本来不及告诉你的古代史”丛书之一,以轻松活泼的叙述方式,描述了清朝时期的民间社会生活百态。全书生动地展现清朝人的日常饮食、防暑保暖、交通、住房、职业、旅游、文体活动,等等,像是一幅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清朝民间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有哪些特殊的风俗习惯,现代人对清朝人生活的好奇,将在书中一一得到解答。同时,书中配有多幅精美的插图,生动再现清朝人的日常生活面貌。
“课本来不及告诉你的古代史”丛书,囊括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百姓日常生活史,由历史学领域的资深写作者执笔,以正史为蓝底,以幽默生趣、易于阅读的讲史方式,还原各个朝代的不同社会风貌,生动呈现中国古代百姓生活的变迁和传承。
作者简介
程晓南,山东海阳人。200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任教于山东省滨州市第一中学,一级教师。代表作品有《一书通识五千年世界史》《一书通识五千年最美古诗词》等
目录
第一章 衣
《延禧攻略》,格格真的能穿汉装吗?
常服与便服,差了个太平洋
朝服的冠、袍、褂与配饰
清爽独特的女装
纷繁复杂的男装
喜欢戴帽子的清朝人
高冷的“大拉翅”“花盆底”
百官的补子,是宦海沉浮一生的象征
留发不留头?清朝才没那么可怕
三寸金莲的殇魂与救赎
第二章 食
满汉全席,皇帝做了冤大头
清宫“海底捞”,好吃又好看
饮食是身份的象征,珍馐与野味难融合
请平民上国宴,千年未遇的千叟宴!
规矩太大逼死人,皇帝饿得偷太监东西吃
生日得吃寿面,但不是排场越大就越好
第三章 住
大清“北漂一族”,一样不容易
规制严格,王府仍然各有特色
一座恭王府,半部大清史
人口暴涨,居住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不是所有的清代家具都能叫清式家具
陵墓,皇帝的永久“居所”
第四章 行
清代的旅行可不是说走就走那么简单
身份的象征,能坐轿子绝对不骑马
舟船轿辇,各有各的行路学问
从江北推来的独轮车
靠右行驶的“交规”从清朝就有了!
“洋马儿”进大清,溥仪热爱自行车
没几辆汽车的清朝却办了场汽车拉力赛
大清铁路的灰色记忆
第五章 工
皇帝怎么当,一位九五之尊的日常
皇子怎么当,皇位到底鹿死谁手
臣子怎么当,大臣也打“小报告”
宠臣怎么当,关键在于投皇帝所好
宫人怎么当,顶级“服务员”的生存之道
武士怎么当,摔跤也能成为行业
花钱买命,清朝“潜规则”宰白鸭
第六章 学
范进所中的“举”属于科举考试中的哪一种
清朝那些稀奇古怪的科举考题
临池研墨,清代文学惊艳了谁的时光
谴责阿哥不用功?老师得去告御状
手谈一局,清朝学子的另一份进阶之道
“高考”绿色通道,聊聊捐纳制度
学优则仕,有些晋升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第七章 礼
迎来送往,官场送礼不代表真感情
待客有道中蕴含着人情冷暖
弃简趋奢,清代庆贺与吊唁都得攀比
媒妁之言下,浪漫终究被现实打败
六礼,清代的结婚仪式
门第婚姻,不过一场权势名利的交易
大清的夫妻地位很难平等
第八章 乐
这才是过年!清朝的新春辞旧
秋暮夕月,清朝中秋大不同
阑珊灯火,点亮你的元宵节
小虫子撑起大娱乐
街庙集会,舞龙舞狮怎么能少
藏在纸鸢里的二月春风
能排遣宫闱寂寞的不止是猫
如果在清朝,你可能要先学会打牌
令人眼花缭乱的花会
曲艺、评书,老百姓的茶余消遣
灯火鼓乐,数不尽的喜乐优雅
剪纸、年画,古拙物件里的雅俗共赏
附录1 清朝纪元表
附录2 清朝科技成就一览
后记
序言
掌故罗胸是国恩,小
胥脱腕万言存
所有的历史,终归是
当代的历史,无论是多么
光怪陆离的历史画卷,多
么波浪壮阔的历史瞬间,
多么雄壮威武的历史人物
,当时间的卷轴铺展,所
遗留下的不过是史官笔吏
书写下的一行行墨迹,所
以晚清诗人龚自珍才有“
小胥脱腕万言存”之谈。
所幸者,清朝是距离
我们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
,很多清朝的遗迹还没有
被时间的风尘掩盖,很多
清朝的故事也没有在漫长
的历史中失去它本来的面
目,无论是正史还是趣闻
,我们都能够轻易获得,
不必局限于“小胥”的“正史
”。
然而也因为距离太近
,所以对于清朝的历史,
当代人也少了一些尊重和
敬畏。只要看一看我们的
影视剧和小说,有的以野
史、杜撰作根据,以个人
无端揣测当事实,甚至于
歪曲历史、发明历史,这
一番操作下来,反倒让人
不知真实的历史是什么样
子了。因此,我们才需要
走进历史的细节,还原真
实的历史。
不同于研究性的历史
读物,也不同于完全杜撰
的演绎,本书选择从清朝
人的生活细节入手,还原
清朝二百多年里中国人的
日常生活场景,为读者展
示一个“上宫廷、下市井”
的真实清朝。
翻看本书,你能看到
喜欢戴帽子的清朝男人,
以及戴“大拉翅”、穿“花盆
底”的清朝女子,也能看
到身着补子的百官,以及
粗衣马褂的百姓;在这里
,你能看到排场十足的满
汉全席,以及精致美味的
甜品小吃,也能看到“海
底捞”与“佛跳墙”的交相碰
撞;在这里,你能看到大
清“北漂一族”的心酸,以
及“租房一族”的困难,也
能看到大臣巨宦的豪宅,
以及满清王爷的深院;在
这里,你能看到舟船轿辇
和独轮车,也能看到火车
和小汽车……
在这里,你还能看到“
范进中举”,以及手谈一
局便有机会入仕途的稀奇
事,也能看到必须告御状
才能谴责阿哥不用功的老
师傅,以及一系列“奇葩”
的科举考题。在这里,你
能看到清朝宫廷中皇帝、
妃子、大臣的日常百态,
以及官场的一系列“潜规
则”。在这里,你能看到
清朝人怎么度过大大小小
的节日,也能看到曲艺、
评书,以及剪纸、年画。
在这里,你能看到清朝人
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也
能看到清朝人在礼节方面
的弃简趋奢。
清朝近三百年的历史
,上承封建帝制,下接共
和浪潮,见证中国历史的
巨变,迈向中国历史的未
来。一百年起,一百年兴
,一百年衰,都在书中一
段段文字中得以体现。下
面,就让我们走进时光隧
道,去探索回味一个王朝
的兴衰吧!
程晓南
2021年6月
导语
清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上承封建帝制,下接共和浪潮,见证中国历史的巨变,迈向中国历史的未来。一百年起,一百年兴,一百年衰,都在书中一段段文字中得以体现。打开本书,让我们走进时光隧道,去探索回味一个王朝的兴衰吧!
后记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
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调
侃赤壁之战,表达物是人
非的沧桑。那现在的人调
侃历史是因为什么?
《步步惊心》有一个
耐人寻味的情节:穿越到
清朝的女主在给八阿哥出
主意时,让他留心四阿哥
胤稹府上的邬思道,因为
此人为四阿哥最终登上宝
座的关键法宝,这显然是
女主受历史剧《雍正王朝
》影响的缘故。
把虚构的历史当真实
,乃至把错误的历史看成
真相,似乎是一种常见的
现象,历史成了任人打扮
的小姑娘。很多人尤其青
少年容易被自己喜欢的历
史剧、历史读物误导:穿
越剧流行的时候,有的孩
子甚至认为车祸等事故真
能制造“穿越”机会;写后
官戏的网文总在写,“穿
越”过去后即便不是公主
贵族,也会过着白富美或
高富帅的生活……
喜欢“穿越”的读者,应
该渴望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领略不一样的文化,体
验不一样的人生。可惜在
绝大多数的“穿越”剧中,
这类体验都被简化为经不
起历史验证的服装道具化
妆等背景;而在大部分类
似的网文小说中,这类体
验都被统一为杜撰历史的
意淫故事。
有鉴于此,我想通过
策划一套专门的丛书来纠
纠这样的风气。但讲述真
实尤其是普通人的历史会
有人关心吗?毕竟《三国
演义》的知名度和热销度
都远胜于《三国志》。做
既真实又能吸引读者的历
史读物,要从什么角度入
手呢?从本科到博士的专
业背景以及多年从事文史
书籍出版的工作经验都让
我在不断思考:曾经灿烂
辉煌的中华文明到底是什
么样子?那些惊艳了千百
年的历史文物能告诉我们
吗?为什么我们现在需要
而且能够拥有文化自信?
对每个中国读者而言
,从诗经楚辞汉赋、唐诗
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小品
文中,一定感受到了历史
的生命诗意;从老庄道学
、孔孟儒学、魏晋玄学、
隋唐佛学、宋明理学中,
一定理解到了历史的思想
智慧。或许还远不止于此
,还有闻名遐迩的四大发
明,浩如烟海的二十五史
……而那些真实存在过、
教科书却来不及讲述,如
珍珠般遗失散落于典籍史
海的古人日常生活,往往
被弃之不顾或视而不见,
但实际上正是这些珍珠串
起了中华民族绚烂璀璨的
日常生活文明史。
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切
入中国古代历史,这是本
丛书选择的角度,也是体
现普通人的历史视角。
不论时代如何变化,
人们的日常生活无非是:
衣、食、住、行、工(作
)、学(习)、礼(仪)
、(娱)乐,丛书即从这
八个方面着手展开。概括
一点来说,历史上古人的
穿衣吃饭居住出行,展示
的是不断进步的科技文明
。当然工学礼乐也会跟科
技相关,如医学工作的逐
步细分体现了技术的不断
进步,礼仪增加的仪式可
能跟天文历法的新发现有
关,娱乐活动的不断丰富
是由新发明带动的。而它
们更多地反映了延续千年
的文化文明,虽然各朝代
会有所区别,但更具有共
性,中华民族正是依靠强
大的文化惯性自强不息。
归纳起来,一部中国
古代日常生活史,也是一
部中华民族的古代科技文
化史。
而这样的历史,在中
小学生的课本里边,由于
篇幅有限是无法展开描述
的;即便走入大学阶段,
如果不是专门学习历史专
业,也难以接触到。因此
我们把丛书定为:“课本
来不及告诉你的古代史”

当然,相对于琐碎的
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工学
礼乐还不足以概括全部,
因此在具体组稿中,我们
对内容进行了相近归类,
例如把化妆归类到衣饰类
,把一些特殊技艺归类到
工作类。
丛书根据隋唐、两宋
、元、明、清等历史时段
,分五卷来呈现中国古代
千余年的科技文化史。我
们可以从“九天阊阖开宫
殿,万国衣冠拜冕琉”领
略盛唐气象,体验隋唐人
的灿烂时光;从“烟柳画
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
人家……市列珠玑,户盈
罗绮,竞豪奢”想象大宋
风华,感受宋朝人的风雅
岁月;从“定乾坤万国来
降。谷丰登,民安乐,鼓
腹讴唱”慨叹大元一统,
体会元朝人的别样年华;
从“三代八朝之古董,蛮
夷闽貊之珍异,皆集焉…
…凡胭脂簪珥、牙尺剪刀
,以至经典木鱼、伢儿嬉
具之类,无不集”观看大
明王朝之丰茂,走进明朝
人的情调生活;从“座上
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
烟霞”一窥大清朝的盛世
韶华——虽是强弩之末却
也集锦绣之最——一探清
朝人的精致世界。
需要说明的是,在漫
漫历史长河中,每个朝代
都经历了兴衰荣辱。暂且
把“衰”与“辱”留给史学家
们去深沉思索,在这里,
让我们感受每个王朝大一
统后的繁华岁月,毕竟这
些岁月里处处闪烁着科技
文化之光,埋藏着我们至
今仍引以为傲的宝贵财富

为了准确和较为全面
地呈现这段科技文化历史
,我们延请的作者都是上
述朝代历史的深耕细作者
,也是历史文化普及者,
尤其是考古专业出身的李
云河老师等。他们通过一
手发掘、鲜为人知的文物
考古资料,别开生面地呈
现那时那地那景,带你走
进一个看似熟悉却又陌生
的古代世界。丛书主编徐
德亮先生,近些年一直身
体力行进行传统文化的普
及工作,
精彩页
《延禧攻略》,格格真的能穿汉装吗?
在电视剧《延禧攻略》里,当看到未入宫的魏璎珞穿着一身汉服出场时,不知道读者是否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个满族女子真的可以穿着汉装吗?
满族女性真的能穿汉装吗?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对清代宫廷女性的服饰制度有个大致的了解。清代贵族女性的服装远没有男性那么复杂,大致上只有三类,即礼服、吉服和便服。
礼服即朝服,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来讲,礼服分为朝服和祭服两种,但在清代只有皇帝才可以穿祭服,所以清代女性的朝服即通常意义上的礼服。
朝服和吉服都是在出席重大活动时的着装,除了后宫嫔妃外,皇子福晋、亲王福晋、世子福晋、固伦公主、和硕公主、郡主、县主、贝勒夫人、贝子夫人、镇国公夫人、辅国公夫人、郡君、县君、乡君、民公夫人也可以穿着。
也就是说,璎珞格格平时的礼服肯定是满服,当然,这里要注意的是,“格格”这一称呼并不一定专指皇族的女儿,康熙之前也可以用来称呼皇帝的嫔妃。清代早期的后宫制度比较混乱,直到康熙帝时才逐步规范起来。按照清代的后妃制度,可以将后妃分为八个等级,皇后一名,居中宫,皇贵妃一名,贵妃两名,妃四名,嫔六名,贵人、常在、答应等则无定数,分居东西十二宫。嫔以下等级的后妃是没有朝服和吉服的,只有便服。
在清代宫廷中,女性服饰种类虽然没有男性多,但服饰上的配件种类却多于男性。其朝服包括朝冠、朝褂、端罩、朝裙、朝珠、朝靴、朝带、领约、金约、彩悦、耳饰等组成部分。在颜色选择上,根据身份地位不同,有明黄、金黄、石青等色。
清代女性的朝冠极为华丽,佩戴的季节不同,材质也不一样,冬用薰貂,夏用青绒。其上多装饰有珍珠、金凤、宝石、珊瑚等饰物,其中皇后、太皇太后、皇太后朝冠上的珍珠竟多达数百颗,其奢华程度可见一斑。
清代宫廷女性的着装中,最特殊的应属鞋子。八旗女子并不缠足,自然也不会穿弓鞋。她们受女真人削木为履风俗的影响,穿木底鞋,称为“旗鞋”。旗鞋鞋底较高,从一寸到五寸不等,形状有花盆状或马蹄状,分别称为“花盆底”或“马蹄底”。在目前流传的清宫照片中,就有许多慈禧太后脚着旗鞋的照片。
由于旗鞋的鞋底很高,所以穿上之后,行动起来并不方便,但可以使女性身材显得更加修长,走起路来摇摇晃晃,颇具美感。在某些方面,与汉人女子缠足有异曲同工之效,但旗人女性却无须承受缠足的痛苦,相对算是进步,虽然这“进步”可能只是“五十步笑百步”。
至于清代宫廷女性的便服,并无明确规定。满人人主中原之后,女性虽无须再骑马打猎,但在服装上大致还保留了其狩猎传统的风格,如马蹄袖、马褂、坎肩等。但发展到清朝中后期时,游牧民族的风格已大大减弱,转而朝汉服的方向发展。以马蹄袖为例,初期袖口只有18厘米左右,放下后恰好盖住手背,易于行礼、保温和护手。到了后来竞扩大到5喱米,已接近汉服的宽袍博袖。
为此,道光帝曾连下两道敕谕,十八年谕旨:“近来旗人妇女,往往衣袖宽大……总由竞尚奢靡所致。至仿效汉人缠足,尤属违例……着八旗满洲蒙古汉军都统副都统等随时详查……有违定制者……决不宽贷。”道光帝这个人还是比较勤于政务的,他继位后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清查陋规,那么整顿旗人服制也就顺理成章了。按理说皇帝既然已经下旨了,那么按要求改就是了,但事情的进展却没有这么顺利。
大概是道光帝的这道谕旨没起到什么明显的作用,第二年他又下谕旨曰:“明年挑选之时,仍有不遵者,一经查出,除家长照例治罪外,定将该旗都统章京等一并严惩,决不宽贷。”这道谕旨的措辞更加严厉,惩罚也更加严重,除违制者本人及其家长外,连所属之旗的都统章京也要一并治罪,看来道光帝是真动怒了。这也难怪,把皇帝的话当耳边风,那还了得?皇帝因同一件事,竞连续两年下谕旨警告,也算是极为重视了。但出人意料的是,即便如此,也没能产生什么显著的效果,因为后来的嘉庆皇帝也曾下旨批评过此事。这个结果虽出乎意料,却在情理之中,因为风俗这种东西,一旦形成就很难更改。
P2-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5: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