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三国时代风云变幻,英雄辈出。关于这一时期的正史记录、野史传说、演义小说层出不穷,是非真假难以辨别,三国的真面目也逐渐被读者忽视。本书是《大唐兴亡三百年》(原《血腥的盛唐》)作者王觉仁全新力作,力求解开历史事件的背后之谜,还原从东汉末年到吴国灭亡这一百年的真实三国历史。 刘关张桃园结义是个美好的虚构故事 《三国演义》: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意气相投,在桃园里结拜为兄弟。那句“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不知感动了多少后人,也写尽了中国人特有的“忠”与“义”。 《三国不演义》:史料中并没有出现过这个热血的故事,它只是罗贯中的艺术虚构。但不论是否结义,历史上的刘、关、张的确亲如兄弟。《三国志·关羽传》就称三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寥寥数语,道尽三人深厚的感情。 陈宫之所以背叛曹操,与曹操杀吕伯奢一家无关 《三国演义》:曹操杀吕伯奢一家后毫无悔意,对身旁的陈宫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无法容忍曹操的残忍,恨他是“狼心之徒”,最终选择背叛离开。 《三国不演义》:陈宫之所以背叛曹操,是因为一个叫边让的人。曹操诛杀了多次讥讽自己的边让一家,这件事激起了陈宫的愤怒。再加上陈宫本人性格正直刚烈,他担心自己迟早会得罪曹操,便与其他同样看不惯曹操的人一拍即合,共同推吕布上位。 关羽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纯属虚构 《三国演义》:白马之战取胜之后,关羽拒绝了曹操的所有赏赐,决定北上寻找刘备。离开曹营后,关羽跨越“千里”,上演了一段“过五关斩六将”的经典情节。 《三国不演义》:得知关羽离开后,曹操只是叹了口气说“勿追也”,并未派兵追赶。此外,当时的袁绍大军与曹营所在的官渡,距离也就一百多里。关羽要去找刘备何须“千里走单骑”?还要“过五关斩六将”那么辛苦? 翻开本书,还原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刘备、诸葛亮…… 目录 第一章 大汉帝国的黄昏 奇葩天子的鸵鸟术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昏君的立储困局 外戚与宦官的博弈 京师当有大兵,两宫流血 董卓入京:三国时代的零点 第二章 三国一哥成长史 不良少年曹阿瞒 奋斗与幻灭:曹操的年轻岁月 做能臣还是做奸雄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第三章 乱世开场 董卓迁都,群雄并起 孙坚:猛人是怎样炼成的 孤军奋战:义士的北伐 白马将军公孙瓒 远交近攻:大河南北的诸侯混战 刘备:从落魄皇族到创业草根 第四章 军阀割据 董卓之死:一盏人油路灯 长安乱:两步臭棋,一场劫难 从郡守到州牧:曹操的崛起 南讨袁术,东征陶谦 反曹同盟:陈宫和张邈的背叛 兖州争夺战:吕布与曹操的较量 第五章 挟天子以令诸侯 傀儡天子的流亡之路 战幽州:公孙瓒的崛起与衰落 基业草创:孙策入江东 天子入许都:曹操的阳谋 徐州混战:刘备、吕布与袁术 刘备投曹,袁术称帝 第六章 下一个出局者 宛城之战:曹操的悲痛和耻辱 汉室衰微,政在曹氏 东征西讨的曹司空 吕布之死:魂断白门楼 纵横江东:孙策的巅峰时刻 黯然出局的枭雄们 第七章 官渡之战 张绣投曹:从仇人到亲家 孙策复仇,割据江东 决战前夕:刘备的叛逃 可怕的关羽,忠义的关羽 对峙官渡:斗智斗勇的生死战 奇袭乌巢:致命的一击 第八章 北方的平定 袁绍阵营的窝里斗 孙权登场:自古英雄出少年 兄弟相杀:袁氏的末路 大战邺城,夺取冀州 北征乌桓:曹操统一北方 导语 ◆一部史实版《三国演义》!畅销书《大唐兴亡三百年》(原血腥的盛唐)作者王觉仁全新力作! ◆刘关张从未桃园结义?诸葛亮更没草船借箭?翻开本书,还原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刘备、诸葛亮…… ◆刘关张桃园结义是个美好的虚构故事。 ◆陈宫之所以背叛曹操,与曹操杀吕伯奢一家无关。 ◆关羽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纯属虚构。 ◆读一页就上瘾!了解三国历史读这一套就够了。 精彩页 可怕的关羽,忠义的关羽 袁绍进驻黎阳不久,便派遣大将颜良率部渡过黄河(古黄河,在今黄河北面),对曹军的第一道防线白马城发起了进攻。 四月,曹操带着张辽、关羽诸将,亲自率军前去救援。临行前,荀攸献上一计,说:“敌众我寡,必须分散敌军的兵力。主公到了延津渡口,就做出要渡河北上、抄袁军后路的样子。袁绍得到消息,一定分兵向西阻截,然后主公率轻骑突袭白马,攻其不备,定可生擒颜良。” 曹操依计而行。袁绍果然上当,立刻派兵在西线阻击,而曹操则率部昼夜急行,直扑白马。此时颜良正在埋头攻城,等得到情报时,曹军离他只有十余里了。颜良大惊,立刻掉头迎战。曹操命张辽和关羽率先冲锋。 此时的关羽,已被曹操拜为偏将军,且受到了优厚的礼遇。按《三国演义》的说法,叫作“封侯赐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宴请和馈赠当属实情,但“封侯赐爵”则是稍后的事。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作为主要角色之一,早已出场无数回了,可在正史的记载中,这却是关羽在战场上第一次比较正式的亮相。 虽然他的正式亮相比很多人都晚,但一出场就是高光时刻,不仅惊艳了曹操,也惊艳了世人。据《三国志》记载,关羽一马当先朝袁军冲过去时,遥遥望见颜良的帅旗和车盖,便策马直取颜良,然后“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 就这么短短的一句话,信息量却大得惊人。要知道,颜良麾下的“万众”可不是虚数。因为颜良是袁绍最倚重的大将之一,况且进攻白马又是本次大战的首场战役,袁绍志在必得,给颜良的兵力绝对不少于万人,而且肯定都是精锐。 关羽要想杀到颜良面前,首先得问这一万名精锐部众答不答应吧?而颜良作为主将,身边必然有不少副将和亲兵护卫,这些人肯定也不是纸糊的吧?最后来看颜良,虽然正史关于他的记载很少,但孔融对他和文丑曾有一句评价,说二人“勇冠三军”;沮授也说过颜良“骁勇”。由此可见,颜良本人的战斗力绝对是不可小觑的。 所以,关羽的可怕就在这里表现出来了。他要完成“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的任务,首先必须突破层层阻碍,杀到帅旗之下,然后与颜良及其左右交手,继而在短时间内将颜良斩杀,接着又要在那么多袁军将士的包围中砍下颜良首级,最后还要杀开一条血路全身而退。 什么叫“如入无人之境”? 什么叫“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关羽用他的行动为我们做出了最完美的诠释。 如果在影视作品中看到这样的情节,我们一定又会说这是“主角光环”,是编导为了塑造人物,不惜违背客观现实硬扯出来的。然而,这却是正史,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并非出自任何人的想象和杜撰。 就此而言,关羽被后人尊称为“武圣”,确属实至名归。 见主将的脑袋被人轻而易举地拿走了,颜良的部众顿时六神无主,再也抵挡不住曹军的攻势,当即溃败。 白马之围遂解,袁绍输了第一局。 虽然把刘延及部众解救出来了,但曹操并不想死守白马。当初在这里设置防御,本来便是为了迟滞袁绍的进攻而已,并非要与袁绍争一城一地之得失。所以,解围之后,曹操立刻将白马城中的百姓,以及囤积在此的军需物资、辎重等都迁了出来,然后主动撤退,沿着黄河南岸往西南方向的延津急行。 得知颜良被斩,袁绍又惊又怒,立刻下令大军渡河南下,追击曹操。此时,“悲观主义者”沮授又站了出来,劝阻说:“战场上的胜负,变化无常,不可不静心思量。而今之计,应先攻克延津,然后分兵进击官渡,若能夺取,再南下也不迟。若是轻率南下,一旦失利,我军便无退路了。” 袁绍本来就对沮授的悲观态度很是不满,现在又痛失颜良,正在气头上,巴不得马上杀了曹操以泄心头之恨,怎么可能听得进他的建议? 眼看袁绍一意孤行地朝着那个失败的结局而去,沮授的悲观情绪顿时达到了顶点。跟着大军一起渡河时,沮授望着浊浪滚滚的黄河水,忍不住悲叹道:“上面的人狂妄自大,下面的人急着邀功,黄河悠悠啊,我还能不能北返?” 随后,沮授便以生病为由,给袁绍递交了辞呈。 袁绍当然不准他辞职。大敌当前,你却给我撂挑子,这不是扰乱军心吗?迟早会让你滚蛋的,但不是现在! 虽然不准沮授拍屁股走人,但袁绍肯定也不会再让他带兵了,随即剥夺了沮授的兵权,把他的部众全都拨给了郭图。 在延津南面渡河后,袁绍命郭图进驻已然成为一座空城的白马,然后命文丑、刘备率六千骑兵先行追击曹操。 此时,令人意外的是,曹操并未一路向南撤到官渡,而是让主力回防,自己则带着不足六百人的骑兵停在了延津南面一个叫南阪的地方,并在此扎营,准备阻击袁军。 这就是曹操与袁绍不同的地方。袁绍只会坐在后方的大帐中遥控指挥,而曹操不仅会亲临一线战场,而且关键时刻还可以作为将领上阵。 比如现在,他就亲自承担了断后的艰巨任务。可让人捏一把汗的是,他只给自己留了不到六百人的一支小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