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年,两个自中世纪以来保持着独立地位的王国——苏格兰与英格兰签订《联合条约》,统一的不列颠王国就此诞生。保留苏格兰国教会在教育、济贫等领域的关键职能维持了苏英关系的稳定,大英帝国在全球的扩张则为苏格兰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资本与人才的流入也促使苏格兰经济在工业革命中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加强了苏格兰对联合王国的忠诚度,但苏格兰民族非但没有因此失去自身的民族认同,反而通过方格呢、长裙等高地风尚形成了独特的苏格兰民族形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格兰的民族认同感再度崛起,维持联合王国的统一已成为今后英国政府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苏格兰民族》既涵盖了政府高层的政治动向,也叙述了平民的日常生活,梳理了苏格兰民族从苏英合并到今天苏格兰独立大讨论之间的史诗历程。是一部关于苏格兰三百年来近现代历史的杰出著作。对于苏格兰这个正走向历史性十字路口的古老民族而言,《甲骨文丛书·苏格兰民族:一部近代史》的主题具有重大意义。
T.M.迪瓦恩(T.M.Devine),爱尔兰皇家科学院名誉会员、爱丁堡皇家学会会员及英国学术院会员,是英国和爱尔兰一位同时在上述三个学会拥有会员身份的历史学家,现为爱丁堡大学历史学讲座教授、苏格兰侨民研究中心主任。迪瓦恩在2001年被授予苏格兰的学术荣誉——皇家金质奖章,他的代表作包括《苏格兰的帝国:全球苏格兰侨民的起源》(Scotlands Emplre:The Origins of the Global Diaspora)和《宜到大地尽头:遍布世界的苏格兰侨民》(To the Ends of the Earth:Scotland's Global Diaspora)。
徐一彤,英日译者,毕业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政治与哲学专业。
序
致谢
地图
前言
第一部分 1700-1760
第一章 苏格兰在大不列颠之中
第二章 詹姆斯党的挑战
第三章 联合王国与苏格兰经济
第四章 启蒙的摇篮
第五章 堂区治国
第二部分 1760-1830
第六章 历史转折中的苏格兰
第七章 低地乡村:新旧交织的世界
第八章 城镇化
第九章 氏族解体
第十章 旧制度与激进反抗
第十一章 高地风尚与苏格兰身份认同
第三部分 1830-1939
第十二章 世界工厂
第十三章 维多利亚时代苏格兰的政治、权力与身份认同
第十四章 自由党霸权的衰亡
第十五章 苏格兰的城市
第十六章 宗教与社会
第十七章 大众教育
第十八章 高地与小农场社会
第十九章 土地、精英与民众
第二十章 海外移民
第二十一章 新苏格兰人
第二十二章 苏格兰女性:家庭、工作与政治
第四部分 1939-2007
第二十三章 战争与和平
第二十四章 苏格兰问题
第二十五章 一个民族的重生?
第二十六章 帝国终结
第二十七章 权力下放之后
后记
注释
延伸阅读
索引
《甲骨文丛书·苏格兰民族:一部近代史》:
1689年斯图亚特支持者发动的第一场叛乱似乎只证明了詹姆斯党运动在光荣革命成功后不久到底有多么不受欢迎。克拉弗豪斯离开爱丁堡时只带了50名骑手,他本想在对政府军发起进攻前广招人马,可最终聚集到他旗下的只有不到2000人。克拉弗豪斯的大多数追随者来自高地西部的少数氏族,低地的大贵族和大土地主则几乎无人响应。当然,苏格兰当地仍有很多人对詹姆斯党的立场持审慎的同情态度,但真正愿意赌上身家性命为统治苏格兰的古老王朝举兵造反的人寥寥无几。不过,在詹姆斯党最初的这场叛乱中,我们仍能发现一些罕见的迹象,表明这场运动将在之后一段时间内对新王朝在苏格兰的统治构成显著威胁。记载1688-1689年事件的编年史常常对克拉弗豪斯的格雷厄姆或“邦尼·邓迪”的事迹投以赞许的目光,后者在珀斯郡的基利克兰基关口取得的胜利淋漓尽致地体现了高地战士白刃冲锋的威力,也在民间歌谣和传说中得到铭记。然而,这场战斗并没有让詹姆斯党运动迎来曙光。邓迪本人在战斗中阵亡,他的部队也伤亡惨重,2500人中有近40%的人战死、负伤或失踪。而在邓凯尔德(Dunkeld)镇爆发的激烈巷战中,他的部队最终被击退,没能攻入低地。最终,詹姆斯党残部在1690年5月1日被政府军骑兵追上,在斯佩河畔克罗姆代尔(Cromdale)的低洼牧草地上全军覆没。在这一时刻,斯图亚特势力在苏格兰的灭亡似乎已经注定。苏格兰的大多数政治精英都对斯图亚特家族态度冷淡,乃至怀有敌意,而在1690年詹姆斯党战败之后,对1688年革命的武装反抗几乎已被扑灭。1691年12月2日,詹姆斯最终允许他的支持者投奔威廉和玛丽。事实上,鉴于这一时期苏格兰人对斯图亚特王朝缺乏兴趣,假如政府的政策更加灵活变通,詹姆斯党的不忠动向本有可能在短短几年内消散殆尽。然而,恰恰是苏格兰政府的政策将在不久后大大助长詹姆斯党的势头。
推动詹姆斯党势力复苏的一个根本原因是政府试图没收主教的资产,并强行在苏格兰教会推行长老制。对于这一政策,苏格兰一半以上的教士表示拒绝。这些拥护主教制的教士也拒绝向威廉和玛丽及他们的继承人宣誓效忠,因为这违背了他们绝对捍卫神圣的君主继承原则、绝对忠于王权的信条,他们最终被称为拒绝宣誓派(Nonjurors)。一位来自韦斯特罗斯的圣公会牧师邓肯·麦克雷(Duncan MacRae)曾猛烈抨击1689年贵族大会褫夺詹姆斯七世王位的决定为对十诫第五诫的公然违反,这为拒绝宣誓派对苏格兰新王朝的态度提供了一个典型的例证。
拒绝宣誓派在詹姆斯党运动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拒绝宣誓派牧师为支持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主张提供了道德和意识形态基础,让这一运动得以在逆境中生存下去。他们在1690年拒绝与长老教会和解,甚至在1712年也拒绝了汉诺威王朝提供的宗教宽容方案。苏格兰那些支持主教制圣公会的地区也成为18世纪詹姆斯党叛乱争取大众支持的重要策源地。根据估算,在1715年参与詹姆斯党大叛乱的26个高地氏族中,有15个倾向于追随苏格兰圣公会,还有5个氏族支持包括苏格兰圣公会在内的多个教会。苏格兰低地的信仰版图也遵循了类似的规律。詹姆斯党的支持者集中分布在低地东北部的安格斯、阿伯丁、班夫和金卡丁等郡,这些郡和珀斯郡一样拥有追随圣公会的传统。天主教会在苏格兰的影响力颇为有限,主要集中在高地西部、赫布里底群岛东北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但这些地方也逐渐发展出一种忠于斯图亚特王朝的强烈意识。詹姆斯七世在位时,天主教徒曾享受过短暂但正式的宗教宽容待遇,但随着针对天主教的惩罚性法律在1689年重新生效,这种待遇走到了尽头。禁止天主教徒担任公职的系统性排挤再度开始,受迫害的信徒只能指望斯图亚特家族带来拯救。对他们来说,詹姆斯最有吸引力的地方不只在于他在1688年制定并维持的宗教宽容政策,还有他在失去王位之后拒绝为政治利益牺牲信仰原则的坚定立场。天主教徒对詹姆斯党运动的参与固然重要,但因为天主教在苏格兰的影响力较小(1750年前后苏格兰只有2%的人口信仰天主教),只有苏格兰圣公会才为詹姆斯党运动提供了决定性的支持。事实上,鉴于1715年参加詹姆斯党大叛乱的26个高地氏族中只有6个信仰天主教,天主教在詹姆斯党运动中的地位很可能被夸大了。即便如此,天主教徒的参与仍为詹姆斯党运动赋予了一种意识形态圣战的色彩,并提供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宗教信念,让詹姆斯党人不会轻易为现实条件的困难所动摇。与此同时,詹姆斯党运动也借此博得了法兰西和西班牙等欧洲天主教势力的同情,并与它们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而欧洲天主教国家的支持对詹姆斯党人的国际信誉至关重要。
对研究苏格兰历史的人而言,最近三十年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期。苏格兰史领域的研究活动大为发展,传统观点受到积极的挑战,学者们还在旧时文献未曾提及的知识领域开辟了新的探究方向。但至少就大学而言,绝大多数苏格兰史学家更关注以学界同侪为对象发表学术作品,而不是向社会上的读者广泛普及历史知识。鉴于研究评价与职称晋升体系对研究业绩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一点多少在所难免。但在今天,随着苏格兰社会进入历史性宪制变革的时期,如果学术界拒绝介入媒体和公共舆论界对苏格兰身份认同与文化遗产的热烈讨论,就难免有故步自封之嫌。在这一背景下撰写一部近现代苏格兰的新通史,用更简单易读的体裁将学术研究的线索串联、梳理并呈现给更广泛的读者群体,或许正当其时。
本书的目的在于系统性地呈现苏格兰近三百年来的历史,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苏格兰的现在。本书可以说是一部综述性作品:我试图在本书的叙述和分析里加入近年来史学界一些开创性著作的内容,并对此给出我自己的解释。然而,本书的基础仍来自诸多学者留下的专著和论文,他们的成果彻底改变了苏格兰近现代史研究的面貌。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让这些学者的贡献得到公正的认可,尽管他们可能不完全认同我的解读。
本书在写作方法和结构上遵循了以下几点原则。首先,我对“历史”的定义是宽泛而一致的,因此对苏格兰的社会、政治、经济、人口、宗教、身份认同和大众文化都有较为详细的阐述。其次,我试图在写作中尽可能地将苏格兰的历史置于国际语境之下,参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并在一些情况下将苏格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历史进行对比。如果不这么做,我们便无从判断苏格兰历史体验中的哪些部分是独特且有代表性的。最后,本书虽然对1707年《联合条约》签订以后的18世纪早期和1945年以来的现当代时期给予了应有的关注,但全书叙述的重心仍将放在1760年到1914年之间的这个时期:苏格兰正是在这段时间里经历了巨大的社会与经济变革,20世纪苏格兰的格局也在很大程度上由此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