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下一代工作规律研究》:
(二)高中教育阶段学生的成长规律
1.普通高中生的成长规律
在高中阶段的初期,青少年的身心变化具有过渡性、社会性、动荡性、闭锁性等特点。其生理和心理发展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生理的进一步成熟,特别是外形变化、机能增强以及性成熟使他们的智能趋于成人水平。同时,高中生的情绪、情感变化强烈,自我调节能力不足,常有明显的极端表现,易冲动,自我意识迅速增强。
(1)自我意识处于完善阶段。
高中生处于青年初期到青年中期阶段,这是一个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一方面,高中生有了一定的道德判断力、社会责任感,有了自己未来人生的初步规划;另一方面,他们在判断道德责任、职业规划、追求未来的社会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等方面,又与自我意识存在较大的矛盾冲突。正是由于这种矛盾冲突的存在,促使其自我意识不断完善,并确立自己的个性特征。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完全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要求别人了解、理解、尊重自己,同时,如何塑造“理想自我”(即“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也成为这个阶段学生思考的问题。但“理想自我”与现实中的自己存在分化,出现自我与社会的冲突。直到高中阶段结束,其自我意识的偏差还大范围存在。
(2)成长困惑亟待解决阶段。
在成长过程中,除了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的困惑之外,学习困惑也是高中生面临的重大问题。学习是高中生□重要的任务之一。高中生升学压力增大,对职业生涯规划还比较茫然,对此,他们中的许多人不知该如何开展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哲学家笛卡儿说:“□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而“方法是人类为满足需要,并获得自身发展去认识世界、适应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手段。”高中生学习首先有“获得高中阶段的知识,具备高中阶段的应有能力,能够升入更高一级学校”的“需要”。其次,他们必须认识、适应高中阶段学□□环境。这就需要有一定的“学习方法”,为此,他们常常因为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困惑、焦虑。在这种情况下,高中学生一方面必须加快自我认知,不断调适自己的学习心态,努力寻找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方向;另一方面,还需要虚心听取和接受师长的指导,这样才能“眼前有路,行走得法”,从而走上学习的正轨,解决学习困难。
(3)树立方向积极进取阶段
高中阶段青少年的推理能力趋近于成人,社会价值取向及切身利益的需求逐渐突出,选择职业范围,对高中生在毕业前夕的学习动力、态度、行为和水平都产生着重要影响。高中学生树立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奋斗目标,对调动自己成长的积极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高中阶段的中后期,他们通常能把行动和自己未来的发展及社会需要联系起来,与此同时,他人和集体对高中生动机的影响逐渐减弱。由于高中生的动机一般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周围环境和氛围,是其行为动机是否纯粹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高中阶段也是青少年形成相对稳定的行为动机的重要时期,标志着他们真正走向成熟。
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成长规律
(1)身份认同,规划成型。
中职学生大多不是主动自觉选择就读“中职”的,所以从入学开始,他们就要经历一个从普通学生向中职学生身份转变的认同过程,其认知内容也要转变到注重技能学习上来,需要塑造职业理想,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2)规范教育,健康成长。
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中等职业教育要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通过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文明礼仪、行为习惯、遵纪守法和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及专业思想、专业技能、关心关爱的教育等规范中职学生的言行。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其中,培养中职学生敢于开拓进取、勇于面对挫折的精神,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
……
《关心下一代工作规律研究》是重庆市教委关工委承担的关心下一代工作规律理论与实践课题研究成果之一。该书系统概括了青少年共育规律、青年教师帮进规律、“五老”主体作用规律、关工委主动作为规律、主导作用规律、部门协同合作规律等研究的主要成果。
青少年共育规律的研究,主要从共育对象及实施者、共育内容及理论、共育规律及途径等方面进行探索;青年教师帮进规律研究,主要从青年教师帮进的含义及特点、要求及原则、基本规律及主要举措等方面进行研究;“五老”队伍主体作用规律研究,对“五老”队伍的界定及构成,“五老”队伍的主体作用、工作原则,“五老”队伍主体作用的规律及队伍建设等进行了深入探索;关工委主动作为规律研究,主要阐明关工委主动作为的工作定位、基本要求,理论依据、创新发展及其规律等;□□主导作用规律研究,分析研究□□主导作用的规律性特征、依据、体现、规律以及主导作用的发挥;部门协同合作规律研究,重在探索部门协同合作的含义及特征,必要性及可能性,路径及其规律。
《关心下一代工作规律研究》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概括,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以揭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本质和规律。当然,当前对关心下一代工作规律的认识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这个规律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关心下一代事业的发展而发展。
“祖国的未来属于下一代。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时代主题和重大使命,深入阐述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为关工委组织广大“五老”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下一代。新的时代要求全党全社会齐心协力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拥护社会主义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四有”人才。
30年来,关工委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党的领导,急群众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坚持守正创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配合、主动作为,坚持立德树人,创新思路、抓住重点、打造品牌、突显特色,走出了一条组织广大“五老”、动员社会力量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路子。
关心下一代工作得到各级领导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受到广大青少年的真切欢迎。关工委所做的一切工作有没有规律可循?如果有规律可循,是什么样的规律?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工委工作有哪些新目标、新任务、新突破?正是基于这些思考,重庆市教委关工委承担了教育部关工委、重庆市教委“关心下一代工作规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积极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高度重视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鲜明政治品格。紧跟党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步伐,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必定能大力推进关心下一代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这也是探索关心下一代工作规律的根本保证。
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一直是关工委和“五老”思考的重要课题。什么是规律?就普遍意义来说,规律是指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世间的万事万物千差万别,它们都有各自互不相同的规律,关心下一代工作亦是如此。
《关心下一代工作规律研究》一书,是重庆市教委关工委承担的关心下一代工作规律理论与实践课题研究成果之一。该书系统概括了青少年共育规律、青年教师帮进规律、“五老”主体作用规律、关工委主动作为规律、领导主导作用规律、部门协同合作规律等研究的主要成果。
青少年共育规律的研究,主要从共育对象及实施者、共育内容及理论、共育规律及途径等方面进行探索;青年教师帮进规律研究,主要从青年教师帮进的含义及特点、要求及原则、基本规律及主要举措等方面进行研究;“五老”队伍主体作用规律研究,对“五老”队伍的界定及构成,“五老”队伍的主体作用、工作原则,“五老”队伍主体作用的规律及队伍建设等进行了深入探索;关工委主动作为规律研究,主要阐明关工委主动作为的工作定位、基本要求,理论依据、创新发展及其规律等;领导主导作用规律研究,分析研究领导主导作用的规律性特征、依据、体现、规律以及领导主导作用的发挥;部门协同合作规律研究,重在探索部门协同合作的含义及特征,必要性及可能性,路径及其规律。
《关心下一代工作规律研究》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概括,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以揭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本质和规律。当然,当前对关心下一代工作规律的认识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这个规律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关心下一代事业的发展而发展。
实践出真知,创新无止境。《关心下一代工作规律研究》定会给我们带来新启示、新思考、新实践、新探索,让我们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开阔眼界、厘清思路、提振精神、砥砺前行,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关工委成立30年来, 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受到广大青少年的真切欢迎。本选题是经教育部关工委批准立项的科研项目成果, 项目开展了关心下一代工作规律课题研究, 以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理论创新。书稿分为七章, 即绪论、青少年共育规律、青年教师帮进规律、“五老”主体作用规律、关工委主动作为规律、党政主导作用规律、部门协同合作规律。本选题的出版, 将为全国各级关工委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提供很好的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