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文本考证部分详细考证了《大乘起信论》的核心观点“三大”的思想渊源,尝试复原了唐本《妙觉塔记》的原貌,重新考察了目前学术界存在争议的《大乘玄论》的作者问题;义理分析部分分别对地论学派内部的壁垒之见及对师承正统的竞争意识,法宝的一乘和判教思想,法藏在判教系统内对诸教种性问题的思考,慧均五种佛性思想的源流,北周武帝与净影慧远之间的辩法缘由等议题展开讨论;书评部分,结合学术界对金石材料的研究,综合评价了伊吹敦《墓志铭所见之初期禅宗》的价值和意义。
文本考证
从“体用”到“体相用”
——《大乘起信论》“三大”说思想渊源考 张文良
裴休撰清凉澄观《妙觉塔记》考略兼唐本试复原 孙海科
《大乘玄论》作者辨 蔡晓菁
义理分析
政教之间:地论南道派内部的立场分歧与谱系之争 张凯
论法宝的一乘与判教思想 史经鹏
法藏判教思想中的“种性”问题 王思遥
慧均佛性思想研究——以“五种佛性”为中心 张宇心
净影慧远之护教精神——以北周武帝灭法诏为例 侯广信
说一切有部中的随眠(anusaya)、烦恼(klesa)和缠(pryavasthna)的关系
——以《俱舍论·随眠品》为中心 〔新加坡〕陈素彩 著 辛放 译
书评
初期禅宗史研究的新视角
——评伊吹敦《墓志铭所见之初期禅宗》 王征
Abstracts
编后记
本刊主编刘成有,哲学博士。现为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央民族大学研究所所长、中央民族大学东亚佛教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中国佛教、中国哲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那内学院和印顺的人间佛教思想研究,近期比较关注东亚《大乘起信论》历代注疏。主持或参与完成省部级以上课题4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项,出版著作(含合著、翻译)12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