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鼠疫(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法)阿尔贝·加缪
出版社 A NOVEL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这一切与英雄主义无关,而是诚挚的问题。这种理念也许会惹人发笑,但是同鼠疫做斗争,唯一的方式就是诚挚。”
——《鼠疫》中的抗疫医生里厄
在加缪的作品《鼠疫》中,对疫情期间因人人自保而导致的社会割裂、因谣言四起引发的混乱和焦虑、因严厉管控对人道的考量和冲击,都有准确的表现和追根溯源的梳理。
而加缪认为,人类无法避免诸如“鼠疫”之类灾难的去而复来,不会有一次性解决的情况,只能持续抵抗。这种坚韧抵抗的能力源自做人的诚挚。
该书面市之时,就被称为时代里程碑式作品,并使加缪在1957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作者简介
李玉民,1939年生。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1964年作为新中国首批留法学生到法国勒恩大学进修两年,后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教学之余,从事法国纯文学翻译三十余年,译著五十多种,约有两千五百万字。主要译著:小说有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巴尔扎克的《幽谷百合》,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莫泊桑的《一生》、《漂亮朋友》、《羊脂球》等;戏剧有《缪塞戏剧选》、《加缪全集·戏剧卷》等;诗歌有《艾吕雅诗选》、《阿波利奈尔诗选》等六本作品。此外,编选并翻译了《缪塞精选集》、《阿波利奈尔精选集》、《纪德精选集》;主编了《纪德文集》(五卷)、《法国大诗人传记丛书》(十卷)。编选主译的《缪塞精选集》获2000年国家图书奖。在李玉民的译作中,有半数作品是由他首次介绍给中国读者的。他主张文学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创作,译作应是给读者以文学享受的作品。李玉民“译文洒脱,属于傅雷先生的那个传统”(柳鸣九语)。
目录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第五部
译后记
附录
序言
鼠疫永远不灭不死①
加缪写在这本伟大小说
的最后一句比任何时候都
更真实,它是对我们自满
和遗忘的警示:“鼠疫杆菌
永远不灭不死,它能沉睡
在家具和衣服中历时几十
年,它能在房间、地窖、
皮箱、手帕和废纸堆中耐
心地潜伏守候,也许有朝
一日,人们又遭厄运,或
是再来上一次教训,瘟神
会再度发动它的鼠群,驱
使它们选中某一座幸福的
城市作为它们的葬身之地
。”
加缪信奉绝对真理,但
是也接受可能性的有限:“
其他人将创造历史……我能
说的是,地球上有鼠疫,
有鼠疫的受害者,一个人
所能做的是尽可能不要与
鼠疫为伍。”
加缪是“荒谬”的研究者
,他拒绝向“必要性”屈服。
他是一个公共领域的行动
者,他坚持认为所有真正
重要的问题最终还是要归
结到每个个人仁慈和善良
的行为上来。
加缪是一个道德主义者
,但他不是说教者,因此
《鼠疫》并不是要给人什
么训诫。他曾说自己非常
谨慎地去避免把《鼠疫》
写成一本“宣传册”;《鼠疫
》没有给任何学派的政治
辩论家带来安慰,从这点
来看,我们可以说他成功
了。但是,也正是由于这
个原因,它也不再仅仅是
一个有关被占领时期法国
的寓言,而且也超越了它
的时代。
回首20世纪,我们可以
更清楚地看到,加缪确定
了时代道德困境。和阿伦
特一样,他看到“邪恶的问
题将会是战后欧洲精神生
活的根本问题,就如同‘一
战’后死亡是根本问题一样”
导语
2002年“非典”,2020年“新冠”……每当灾难降临,《鼠疫》总会爆发性大热。
因为人们总能在《鼠疫》的阅读中,感叹加缪惊人的预见性。
无论是因人人自保而导致的社会割裂、因谣言引发的混乱和焦虑、因严厉管控对人道的考量和冲击、因安全需求大过发展需求导致的全球化的惊人倒退,都在加缪代表作《鼠疫》中有着准确表现和追根溯源的梳理。
《鼠疫》以精细简明如史料的文体,记叙在一个叫奥兰的小城发生的持续近一年的鼠疫之灾。因巨大影响和深刻寓意,加缪笔下的“鼠疫”,曾被指代为当年的“法西斯”恐怖,后来被越来越多人喻为人类曾经面对、现在正在经历,甚至将来仍旧无法幸免的突如其来的各种灾难的象征和缩影。
后记
真理原本的面目
李玉民
这部《鼠疫》,通常论
来,是象征小说、哲理小
说。不过,作者在文中界
定得更为具体:“这部纪事
体小说”,他还强调指出采
用“历史学家的笔法”。生怕
读者误解似的,叙述者(最
后里厄承认是他本人,即
作者的替身)特意说明这一
点。不妨原话引用,像路
标一样立在这里,指引我
们阅读:
“由塔鲁倡导而组建起来
的卫生防疫队,应给以充
分客观的评价。这也就是
为什么叙述者不会高歌称
颂人的意愿和英雄主义,
适当地重视英雄主义也就
够了。但是,他还继续以
历史学家的笔法,记述当
时鼠疫肆虐,怎样使我们
所有同胞的心破碎而又苛
求。”
所谓“给以客观的评价”
,“适当地重视英雄主义”,
粗看也许是虚笔谦抑,泛
泛承让,恐非作者真实的
意图。“历史学家的笔法”,
也并不意味着不能颂扬英
雄主义,尤其像一批塔鲁
这样的志愿者,协助一些
里厄这样尽职的大夫,一
起抗击鼠疫,坚持十个月
,随时随地都有被感染的
生命之虞,他们的行为怎
么就不能被歌颂呢?事关
对这部小说整体的理解,
我不免半信半疑,仍怀着
一般人的阅读心理,期待
着在这场大灾大难中,看
到可歌可泣的故事,却又
被迎头浇来一盆冷水,只
见叙述者进一步解释:
“不错,如果人真的非要
为自己树立起榜样和楷模
,即所谓的英雄,如果在
这个故事中非得有个英雄
不可,那么叙述者恰恰要
推荐这个微不足道、不显
山不露水的英雄:他只有
那么一点善良之心,还有
一种看似可笑的理想。这
就将赋予真理其原本的面
目,确认二加二就是等于
四,并且归还英雄主义其
应有的次要地位,紧随幸
福的豪放欲求之后,从来
就没有超越过。同样,这
也将赋予这部纪事体小说
应有的特点,即叙述过程
怀着真情实感,也就是说
,不采用演出的那种恶劣
手法,既不恶意地大张挞
伐,也不极尽夸饰之能事
。”
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不树立英雄的楷模也就罢
了,如若树立,怎么也轮
不到格朗这个窝囊废呀,
总该是顶天立地的硬汉塔
鲁吧。这还是次要的。经
过仔细琢磨,我觉得这段
话分量相当重,以加缪严
谨的文风,不会是戏言妄
语,看来郑重其事,似乎
在宣告这部小说的宗旨和
原则,提出了自己的标准

首先,小说就不该是约
定俗成的英雄颂歌。这部
小说的所有人物,包括表
现突出的里厄大夫和塔鲁
等,无不是群体中的普通
一分子,哪个也没有被塑
造成为高大的英雄形象,
这就颠覆了乱世出英雄的
传统,也颠覆了所谓“英雄”
的概念。英雄主义何以该
回到次要地位,作者一句
话就道破了:英雄主义“从
来就没有超越”寻求“幸福的
豪放欲求”,换言之,这是
其固有的功利性使然。那
么谁来占主要地位呢?当
然就是所有普通人物了。
说到底,《鼠疫》通篇讲
的就是这个问题。
其次,“这就将赋予真理
其原本的面目”,这句话值
得好好掂量,疑似更为重
大的颠覆,而且颠覆到真
理的头上了。“原本的面目”
,莫非我们所认识的真理
,并没有见到本相?这里
又不是确指哪一条真理,
而且泛指一切真理,简短
一句话,好大的口气。言
下之意,虽未得其详,但
是,我们凭借经验,不妨
揣度一下:一提起真理,
自然联想到“放之四海而皆
准”,何其高远,何其圣洁
,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仿佛
相距十万八千里!这表明
至少在我的心目中,真理
已经神圣化了,偶像化了
。那怎么才是“原本的面目”
呢?且看书中这样一段话

“必须以这种或那种方式
进行斗争,绝不能跪下求
饶。问题全在于控制局面
,尽量少死人,少造成亲
人永别。为此也只有一种
方法,就是同鼠疫搏斗。
这个真理并不值得赞扬,
这只是顺理成章的事。”
面对肆虐的鼠疫,绝不
能跪下求饶,任其摆布,
不管以什么方式,必须与
之搏斗,这就是《鼠疫》
通篇彰显的真理,而这个
真理,在作者看来“只是顺
理成章的事”,“并不值得赞
扬”。
以上两点——“归还英雄
主义其应有的次要地位”和“
赋予真理其原本的面目”,
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去伪
存真,去其神圣性,去其
偶像色彩,存留本真,将
这种高不可攀的大词宏旨
,拉低到常人理解的水平
,“顺理成章”也就是合乎常
情常理。
这是本书的两大关目,
关联着人与世界的方方面
面:以鼠疫为象征的命运
、苦难、上帝、信仰、生
与死、爱情、亲情、社会
、道德、善恶、怜悯、良
心、责任、抗争等等。这
一切,不再是抽象的思想
概念,而与书中人物息息
相关,需天天面对,时刻
处理。
奥兰,一座几十万居民
的城市,本来正常生活,
各自忙碌,互不相干,却
突然闹起鼠疫,全城封闭
,一切就全变了。全城仅
仅演绎着集体的历史,个
人命运不复存在了。
鼠疫这个象征物,最容
易让人联想到小说写作的
历史背景——第二次世界
大战时期在欧洲泛滥的法
西斯主义。不过,这种象
征显然预留了很大空间,
大大淡化了具体所指。罗
兰·巴特发出批评的声音,
对此就有微词,
精彩页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发生在奥兰①的奇特事件,构成本部纪事的素材。通常认为,这些事件不该发生在那里,情况有点儿反常。初次领略,奥兰的确是一座普通城市,只不过是阿尔及利亚滨海的一个法国海外省的省会。
应当承认,这座城市,从本身看来挺丑陋,表面看上去倒很平静,必须观察一段时间,才能发现它同各个地域其他许多商埠的差异。譬如说,一座城市既没有鸽子,也没有树木,没有花园;既看不见鸟儿扑打的翅膀,也听不到树叶沙沙的声响。总之,这样毫无特色的地方,让人怎么想象呢?在这里,四季的嬗变,仅仅在天空显现。只有清爽的空气、小贩从郊区运来的大批花篮,才带来春天的消息:那是在市场上兜售的春天。整个夏季,炎炎烈日烧烤着干透了的房舍,给墙壁蒙上一层灰突突的灰烬。于是,家家户户只能关紧了百叶窗,躲在阴影里生活。到了秋天则相反,大雨滂沱,满街泥浆的洪流。
要了解一座城市,简便的办法就是探索居民如何劳动,如何爱并如何死亡。也许是受气候的影响,在我们这座小城里,所有这些事情都同时进行,处于同样状态,既狂热又驰心旁骛。也就是说,大家都感到百无聊赖,又得尽量习以为常。我们的同胞都很有干劲儿,但总是为了发财致富。他们对经商兴趣尤为浓厚,照他们自己的说法,他们首先经营的是买卖,自不待言,他们也同样喜爱寻常的乐趣,他们爱女人,爱看电影,爱泡海水澡。不过,他们却十分理智,这类消遣只留待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而一周的其他日子,就力求多多赚钱。傍晚他们离开办公室,定时到咖啡馆相聚,再沿着同一条林荫大路散步,或者待在自家的阳台上。年纪最轻的人,欲望强烈,但是短暂;而年纪最大的人,坏毛病也大不过参加滚球协会的活动、联谊会的宴会,到俱乐部打牌,碰运气大赌两把。
想必有人会说,这些并不是我们的城市所特有的,总体来说,我们同时代的人莫不如此。如今,看到人们从早干到晚,余下的时间就去打牌、喝咖啡、闲聊,这样的生活恐怕再正常不过的了。然而,也有些城市,也有些地区,那里的人时而会臆想别的事。一般来说,这并不能改变他们的生活,只不过,总还有过臆想,这就比什么都强。奥兰则相反,看来是一座没有臆想的城市,亦即一座纯粹现代的城市。因此,也就没有必要具体描述我们这里相爱的方式。男人和女人,要么在所谓的做爱的行为中,快速地相互餍足,要么在婚约中二人长相厮守。这两种极端之间,往往找不到折中。这也算不上独特。在奥兰如同在别处一样,大家都没有时间,缺少思考,不得不相爱而又浑然不觉。
我们这座城市更为独特的,还是人临死可能碰到的难题。用“难题”二字也不甚恰当,说不舒适或许更确切些。生病从来就不是惬意的事,但是有些城市,有些地方,生了病会有人照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顺其自然。一个病人就需要温馨呵护,喜欢有所依赖,这是人之常情。然而在奥兰,气候这么极端,生意这么繁忙,景观这么乏味,傍晚时分消失得这么快,而寻欢作乐又是这等水平,这一切都要求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人生了病,就陷入了孤独。那么再想一想一个要死的人,简直就是掉进陷阱,被几百堵热得噼啪作响的墙壁困住。而与此同时,全体居民都在打电话或者在咖啡馆里谈汇票,谈提货单和贴现。说来不难理解,即使在现代社会中,生活在一个酷热干燥的地方,死神突然闯来,人临终的时候,境况该有多么艰难困窘。
我指出这样几点,也许足以让人对我们的城市有一个概念。眼下说到什么,都不宜夸大其词,只应该强调市容和生活状态都平淡无奇。不过,只要生活习惯了,也不难打发时日。既然这座城市容易让人习惯,那么就可以说无往而不利了。当然,从这个角度看,生活就不那么趣味盎然了。但是在我们这里,至少没有出现过混乱。本城的居民为人直率、友善而活跃,总能赢得旅游者应有的敬重。这座城市既无美景,又没有草木和灵魂,最终似乎让人感到安宁,在这里的人终于可以进入梦乡。不过,还应当说句公道话:这座城市镶嵌在无与伦比的美景中,坐落在一块光秃秃的高地中央,而高地则环绕着阳光灿烂的山峦,整个对着风景如画的海湾。说到遗憾可能只有一点,就是城市的格局背对着海湾,因此不可能眺望海景,必须越过山峦去寻找。
说到此处,恐怕大家不难理解,我们的同胞做梦也想不到,这年春天会发生这么多变故,我们也是随后才明白,这些变故正是我们打算在这里记述的一系列严重事件的先兆。这些事实,在一些人看来非常自然,另一些人则相反,认为并不足信。但是,不管怎样,一名纪事作者无法考虑这些矛盾的说法。他的任务仅仅是说,“这事发生了”,只因他知道,这事确实发生了,事关一地全体居民的生命,而且,还有数千名目击者会由衷地认为,他讲述的情况完全属实。
再者说,叙述者,到时候都会了解他是何许人,如果不是事出偶然,他得以搜集相当数量的第一手材料,如果不是势在必行,他裹进了他打算讲述的所有这些事件里,那么,他就不大可能开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6: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