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自曹禺的话剧诞生以来,旋即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国内的曹禺话剧研究成果显著,英语世界的曹禺话剧研究却相对比较沉寂。本书从曹禺话剧的传播概况、主题研究、人物形象研究、渊源研究等四个方面,对英语世界的曹禺话剧研究进行系统全面地再研究和再批评。希望通过与国内曹禺话剧研究成果的比较,总结出曹禺话剧在英语世界传播、接受与研究的全貌,用比较文学的研究理念和方法,与西方形成跨文明研究的态势,搭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为中国曹禺话剧研究提供有益的补充,进而促进国内外曹禺话剧的进一步研究。 作者简介 韩晓清,1976年生,文学博士,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部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西方文艺思潮以及中西诗学等。出版《外国文学经典导论》《大学语文》等,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曾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9年入选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项目。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目的和学术价值 二 英语世界曹禺话剧研究的国内现状 三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四 研究范畴 第一章 英语世界曹禺话剧的传播概况 第一节 以译介为主的发端期——20世纪30-50年代 一 译本与译者 二 研究概述 第二节 译介和研究并重的发展期——20世纪60-80年代 一 译本与译者 二 研究概述 第三节 学术研究多样化的繁盛期——20世纪90年代以后 第二章 英语世界曹禺话剧的主题研究 第一节 反抗主题 一 剧作家的个体反抗 二 转型家庭的群体反抗 三 舞台冲突的社会反抗 第二节 正义主题 一 复仇背后的正义思考 二 原野上的正义呼唤 三 复仇之链的两端——正义与非正义 第三章 英语世界曹禺话剧的人物研究 第一节 守旧者 一 中国传统制度的维护者——周朴园、曾皓与思懿 二 中国传统美德的守护者——四凤、侍萍与愫方 第二节 反抗者 一 无意识的反抗者——蘩漪、陈白露与花金子 二 有意识的反抗者——仇虎和“北京人” 第三节 “多余人” 一 曾文清 二 焦大星 三 张乔治 第四章 英语世界曹禺话剧的渊源研究 第一节 曹禺话剧与古希腊悲剧 一 命运的逆转 二 淮德拉神话和俄瑞斯忒斯复仇神话 三 俄狄浦斯情结 第二节 曹禺话剧与易卜生戏剧 一 《雷雨》与佳构剧 二 《日出》与社会问题剧 第三节 曹禺话剧与契诃夫戏剧 一 《日出》与静态剧 二 《北京人》与静态剧 第四节 曹禺话剧与尤金·奥尼尔戏剧 一 《原野》与表现主义戏剧 二 《原野》与精神分析法 结语 附录一 曹禺主要话剧的英译一览表 附录二 曹禺话剧的译本(文)书影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本书的目的是系统全面地厘清英语世界曹禺话剧研究的发展脉络、基本议题和重要结论,并深度挖掘这些议题和结论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和意义,借此为国内研究提供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的“他者镜像”。通过对不同阶段英语世界曹禺话剧研究原始资料的梳理,找出曹禺话剧在英语世界整体接受过程中发生的曲解或变异,总结中西研究中存在的差异,从而为国内和英语世界的曹禺话剧研究架起一座对话与交流的桥梁,在曹禺话剧研究中真正做到由此及彼与借鉴互补。因此,本书的选题对于国内的曹禺话剧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