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黑陶的文字从乡村的景物,例如茶馆、供销社、桥、塘溪等,再到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个体生命,例如邻舍,父亲等,在时间的长河里,他借用自己的文字,记录了他自出生起就浸泡的南方水乡的点点滴滴。他在书中说:“上述所有的行文仅仅只是最浅的印象和观感,正式的以及我想诉说的水乡,依然存于心中……”
全书意象密度丰厚,颜色浓烈,辞藻华美,语词间燃烧着诗意的火焰,力量充满了行文布局,让人感觉到江南土地是从文字间喷出来的。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夜晚灼烫(凝定的时间肖像)(精)/黑陶作品系列/极度文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黑陶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书中,黑陶的文字从乡村的景物,例如茶馆、供销社、桥、塘溪等,再到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个体生命,例如邻舍,父亲等,在时间的长河里,他借用自己的文字,记录了他自出生起就浸泡的南方水乡的点点滴滴。他在书中说:“上述所有的行文仅仅只是最浅的印象和观感,正式的以及我想诉说的水乡,依然存于心中……” 全书意象密度丰厚,颜色浓烈,辞藻华美,语词间燃烧着诗意的火焰,力量充满了行文布局,让人感觉到江南土地是从文字间喷出来的。 作者简介 黑陶,1968年出生于中国南方陶都——江苏宜兴丁蜀镇。母亲是农民,父亲是烧陶工人。16岁初中毕业后离开家乡外出求学,23岁毕业于苏州大学中文系。现居太湖北岸的无锡。 出版过散文集《夜晚灼烫》(2003)、《泥与焰》(2004)、《绿昼·黑陶散文》(2006)、《漆蓝书简:被遮蔽的江南》(2008初版,2013重版)、《中国册页》(2013),口述历史《二泉映月:十六位亲见者回忆阿炳》(2010)等。 目录 A辑 绿袖子 南街与时间 塘溪,塘溪 时间的形式 大池河 记事簿里的南方 甜蜜屈服 呼吸在湖水的绿荫之下 郊区之歌 刻或影 时代一瞬 姑苏 兄弟 生涯备忘:看黄河 雨意少年 雪松与钟楼的年代 飞翔 B辑 春天汹涌 幽暗 水乡 夜晚的印痕 越中三笔 片段的苏北大海 徽地 海子家乡:黄昏和夜晚 私人金陵 大海拍撼近旁的世俗生活 西园八章 倾斜并且尖锐的阴影 戕害史 拆 清凉 窥视者 C辑 漆园吏哲学 幻见录 固执地持之以恒 从未飘逝的灵魂 恒星札记 书简身影 代跋 检测散文的最大潜力 序言 代序?写作的尺度 我目前的不分行文字的 写作,实际是一种寻找, 我想通过个人的这种写作 ,最终寻找到属于我的散 文,一种自由、尊严、饱 满的真正散文。在汉语散 文切近的所谓传统中,有 相当一部分我认为是赝品 ,写作者和写作对象之间 建立的,不是活生生、烙 有自己生命印痕的个人关 系,而是呆板、没有血液 交流的公共关系。在那样 的“散文”中,写作者的声音 ,只是某些流行、传统、 公共话语的传声筒;写作 者的脸,是虚假、苍白的 一张纸脸(尽管,也许饰 有一本正经道貌岸然的闪 耀油彩)。我必须警惕。 涉及具体的个人散文( 启用这个概念)写作,我 较多关注与追求的,是以 下四个“度”。1.精度。笔应 该具有这样的功力:将你 要写的对象(物质的或精 神的)精确、细致地描摹 出来,甚至比“照相写实主 义”还要逼真。可以调动多 种感官进行叙写,眼是图 景,鼻是气息,舌是味道 ,耳是声音,手是触觉, 脑是幻象。2.速度。东方 文化缺乏的似乎正是速度 ,她所内含的,是一种“水 滴石穿”的境界。但我的文 字需要速度,很多时候, 我热爱“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式的语言 运动。3.密度。“疏可跑马 ,密不透风”当然是一个原 则。我的“疏”,是文章之外 的广阔天地;“密”,则是自 己的文章。有限的文字空 间内,我想包容尽可能多 的……“资讯”(借用这个时 髦名词)。4.信度。“精确 不等于真实”,好像是马蒂 斯的话。我深为同意。一 味拘泥于现实,有时反而 得不到你所想要的真实, 本质的真实。“美的不一定 像,像的不一定美”“似与不 似之间”“论画以形似,见与 儿童邻”,说的都是这个意 思。为了“真实”与“美”,我 宁可不“精确”,不“像”。关 于“信度”,20世纪诸多西 方画家早已给我上课。蒙 克、达利、毕加索、夏加 尔、康定斯基等等,他们 的画都不“像”(相反对现实 的“像”肆意进行挑战、嘲弄 、反叛、破坏),但他们 都“信”:通过不“像”的画作 ,普遍揭示了20世纪工业 社会中人类某种真实的内 心状态,即躁动、混乱、 不均衡。所以,为了真正 的“信度”,在我的散文中, 有些地方会不那么“像”。我 喜欢用文字创造主观画面 ,喜欢用我的想象力,去 接受来临的一个又一个的 挑战和考验。一个人,能 够最大限度地解放他的想 象力,是一件非常幸福的 事。(想象力在写作中如 此重要,叶芝早期创造的 爱尔兰,甚至只是“顺从于 他的想象力……”) 2000年8月 导语 黑陶在冷静节制的文字下面,潜隐着汹涌的热情。他在构筑一个“江南”的梦想。 黑陶写作有个性、有思想,刻印了生活的烙痕,文字深潜其间,朴实而有力量。 读到黑陶的散文时,我的饥渴,感到了深深慰藉。于是不止一次地读它。常读常新。且相信,它所蕴生的,一定比我所感受到的要更多。 后记 代跋 检测散文的最大 潜力 读懂黑陶,我用了将近 一年时间,以至于在去南 方的旅程里,不得不将《 夜晚灼烫》背上行囊。它 们让我在异乡的旅程中不 再孤单。那些盛满南方绿 藻气息和雨季黛色房瓦下 诗意的句子漫溯而来,让 我日趋单一的北方贫瘠在 享受它们的同时,强烈地 感到了一种不适应,如同 从那座被污染严重的小城 回到家乡或田野时,忽然 面对富含氧离子的清新空 气和明亮星空,因充分品 尝贮满田野气息的鲜嫩玉 米或青色大豆而使肠胃不 舒服一样,我瓦解不掉它 们的诗意和思想。它们让 我想到屈原、李白、杜甫 、苏轼、博尔赫斯、海子 、梭罗、苇岸等一批大地 之子。后来才明白,如同 其后黑陶的“江南三书”—— 《泥与焰:南方笔记》《 漆蓝书简:被遮蔽的江南 》《二泉映月:十六位亲 见者忆阿炳》,我遇到的 黑陶《夜晚灼烫》,是一 个诗意的“复合”读本——难 怪我的精神肠胃会有如此 强烈地抵抗。 那些诗意和思想密集型 的句子,带着传统汉语的 固有品德扑面而来,让人 有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 我仿佛一个缺氧病人遇到 的不是污浊空气而是纯正 的氧,那种快乐几乎无法 用语言形容,或者说无论 如何形容其快乐都不过分 。它们从根部带来中国诗 歌传统的最美好部分,而 最致命的是掺人了汉语未 被“现代”污染的现代意识基 因。在汉语语境里,我一 直把这种现实视为一种不 可能存在的稀有现象。其 实一点都不难想象,思想 和灵魂赖以依存的母性空 间——汉语,是怎样一再 被污染、戕害和强暴的, 以致精神世界贫乏得只剩 一汪肮脏的语言污水,无 法掩盖和支撑我们的贫乏 和无力。在这样语境思维 习惯下,读到清澈如斯的 语言之流,灵魂被突然意 外的惊喜抚慰了,除一下 怔住之外,我想象不出更 合适的词语,之后才能是 对它的精神享受和愉悦— —对,只能是“然后”。 ……石井栏——井口一圈 石头上,三两条深深的、 被绳子磨出的印痕令我心 惊(哦,一个家族的历史和 秘密,原来顽强地隐匿于 此,月夜或清晨,春夏或 秋冬,这个家族中无数次 拉绳提水的手,全被灵性 的石头默默地刻写了下来) 。(《绿袖子》) 彼时,我恰正经历一场 语言灵魂贫乏焦虑综合征 。大脑里对语言的美好向 往和所拥有的几个少得可 怜的词语形成巨大反差, 使我一度几乎发疯和失语 。它让我10年几乎没有写 出一个能够对应自己灵魂 的文字,想起来真是一场 灾难。一定仍有一些语言 挣扎者,盼望并感激那些 创造现代汉语清新之流的 人。黑陶应该是值得人们 敬重的现代汉语及其语境 的创造者和开拓者之一— —有多少灵魂可以在这样 的语言之流中得以荡涤和 清洁啊。这个群体创造了 一个民族的诗意和想象力 ,他们是真正的语言猛士 和精神贵族,我感到语言 的花朵在贫乏黑夜里突然 有力地盛开,美好如一则 童话或哲学。 阅读时强烈的感受之一 ,是那种强有力的语言催 眠术、驱赶术,和使语言 诗意密集呈现的本领。也 许在别处很难驯服的语言 ,到这里倒成了一只只温 顺的羔羊;也许诗意在别 人那里如久旱的甘霖一样 稀有,在这里却没有一点 枯竭的迹象,充沛——充 沛得令人难以想象。 …… 不过,这种写作容易让 人产生误解,认为是一种 危险的行为——有意无意 对文学既定秩序和边界的 破坏,甚至会让一些人产 生不安全感。诗人的“语言 阴谋”一旦得逞,像一颗具 有颠覆意义上的重磅炸弹 ,会让那些热衷于谈论诗 歌、散文形式的无聊的形 式主义者惊恐万分甚至失 业,也让那些经常故作高 深的人士一片茫然。 后来才知道,黑陶作为 诗人角色是更早的事情, 后来转入散文写作的秘密 通道。在一些人看来他取 得了一些世俗意义上的成 功,而且被认为别具才华 。但可以推测黑陶对此是 不屑的,甚至无须言说。 他更像个语言的“野心家”, 在不停地向语言最高深隐 秘部分掘进,在散文这种 被规定的形式和领域内, 进行着诗与思的肆意试验 ,以自己的生命能量检测 散文的最大潜力。这让散 文业已变得僵硬和僵化的 土壤结构和意识松动了, 有时甚至不以散文固有的 概念和意志所左右地撕开 或爆破,然后种上诗歌的 秧苗,直至它变成一片不 再干瘦贫瘠的风景,或者 干脆让它变成诗歌本身— —是否分行的形式已不重 要。这是散文文体的幸运 ,是诗本质的力量使然, 也是诗和时代的相遇。文 学正是在这种幸运中被丰 富和发展的。好像土壤和 植物的一场同谋,在一种 不易觉察的过程中,诗以 缓慢氧化的速度和方式进 行裂变,最后成为一种必 然,只不过升华的效果令 没有看到它缓慢生长过程 的人有些无法适应,像黑 夜里的眼睛无法适应阳光 一样,诗人此时的微笑是 最不易觉察的。生命和文 学生长的加速度,是一种 不可回避的现实,事情的 确发生了——散文虽然看 上去形式上还是散文,但 它的确变成了没有分行的 不折不扣的诗。像给一个 极度失血的人迅速输血一 样,散文这个奄奄一息的 灵魂终于因一种诗的本质 行为而获得呼吸和 书评(媒体评论) 古老、黑暗、潮湿,永 无尽头的狭长街巷之内, 一匹鬣毛飞扬的红烫骏马 ,有我幼小的身躯之侧, 闪驰而过。像焰、像烈风 中被一瞬吹低的赤丽时间 。一匹红烫的高大骏马, 闪驰于南方故乡午夜的黑 暗水巷。这是童年梦境。 这是主观故乡。这是南街 ,在我一生的记忆中永远 留刻的印痕,灼烈又清凉 ,含满青草、火焰和亲人 的深刻气息。 ——黑陶 读到黑陶的散文时,我 的饥渴,感到了深深慰藉 。于是不止一次地读它。 常读常新。且相信,它所 蕴生的,一定比我所感受 到的要更多。 ——刘烨园我借此读懂 了黑陶——文学就是文学 ,他没有在意别人所说的“ 文学”的组织形式和约定俗 成,他……不受任何一种文 学意识的规定性所约束。 ——张杰 精彩页 绿袖子 ……乡村渐渐上升的温度,在午后销蚀着残冬冰凌。从江滨漫拂过来的风,翻越遥远处那低矮连绵的淡青山丘,一路掠过开始拼命绿起来的广阔麦田,到达步行者裸露的脖颈和额头(温和的凉意爽心悦脑),又毫不停留地向空旷的远方继续跑去。板结的土块挣裂无形捆绑,脚尖稍微一碰,便纷泻般酥松开来——黝黑的、酥松的土块,我能听见它们大口大口呼吸的声音。从天地间突然流动起来的气息里,苏醒的泥土,索取着新鲜和湿润。 河水依然有些矜持,像遇到陌生人的村中女孩子,害羞地静寂着。但是仔细观察,还是能够发现变化:原先光滑的河面,现在皱起了粼粼花纹,美丽、精致、丰富——在一阵又一阵拂来的风中,像梦中曾经做到过的、她所向往的裙子的花边。弯曲河流环绕住一个很大的土墩,无人涉足的墩上,覆满了去岁牵扯不清的杂木乱藤,奋力掷一土块上去,便会惊起枯叶般纷飞的大小鸟雀。隐藏了飞翔和声音的神秘河墩。 墩与河的西面,是我们刚才经过的村庄。一只红冠锦羽的骄傲公鸡,在午后空虚村庄的高处(砖堆上),威风凛凛地巡视,火焰的肉冠一抖一抖,样子真是“潇洒”极了。粗糙的有着腐败菜叶的水泥井台上,那位妇女正蹲着在洗红漆“拗手”(一种有把手的木盆)内的孩子衣衫。门前檐下,坐在靠背竹椅上晒太阳的瘦老头已经渐入睡乡,他的桃木拐杖,静静倚在身旁的方凳上。一只肥蜂,金黄调皮,在拐杖和老头的周围盘旋着嗡嗡呜叫。 ……乡村真静啊。润润的油菜已经挺出了薹——或茁壮,或依然柔弱的茎,顶上,是密麻麻的花蕾。她们含苞——紧紧地抱住身子,使劲不让自己处女胴体的光芒泄露出一丝一毫;而地上的风和地下春天的油,同样在一天天使劲地怂恿她们、催促她们:开吧,开吧!终于,像挠痒痒似的,实在忍不住的她们在一夜全部绽放了自己。璀璨的轰响的世界(而油菜花汹涌的黄昏,在南方天空下的故乡村庄,又显得是多么空虚啊)。但是,土地喷吐辉煌金属的季节毕竟要晚些时候到来,现在还只是清冷的午后的早春。远处田野上,几株矮柏围住的,是河边的坟,是曾经的——在细细春雨中被打湿额头的人的最后归宿。安宁的归宿,与土地融为一体的归宿(死亡是如此自然,就像白昼的屋顶缓缓浸入又一个来临的黑夜)。我们还走过一棵高直的樟树,低垂的天空下,干爽的树叶子在风中不停喧响。它并不如刚才我们远望它时所想象的那样忍受孤独——健康、平朴,在2月的江南原野上,它正尽情享受着生命的自由和生长。 1.李中林。2.火车驶向大海。丰满的海体被坚锐的铁器撞割开来,白色的肌肤分开、翻卷,甚至来不及渗出暗蓝色的血。——在对书籍的阅读过程中,脑中总会显现类似斑斓的幻象。 一个名字和一段幻象,神异书籍是两者的联系之桥。书籍,闪耀深邃、庄重和在野之光的汉字。民间藏书者、乡镇中学历史教师李中林(已经年逼花甲)踱过祝塘镇中心的崭新水泥平桥,走在用青砖铺成人字形的短巷内,与刚从农贸市场出来的那个侏儒镇人大声笑打招呼。去学校,教书,返家——这是李中林日常的“官方”生活,此外,他的生命中几乎全部充满了书:已经购买的、尚待购买的、正在阅读的、尚待阅读的、正在写作的和已在构思的书。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