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以新世纪乡土文学为研究对象,对社会转型中的农民现代体验进行探讨,深入新世纪以来农民的情感世界与文化症候,提炼出怨羡、焦虑、浮躁、疾病四种宏观现代心理体验,分析农民土地意识、性观念、人际关系、宗教信仰和乡村社会的民主意识、法制观念、知识观念、消费观念等,呈现新世纪以来农民剧烈的文化心理冲突、人格嬗变和乡村秩序变革,视野宏阔。全书始终贯穿历史意识,坚持人的观念的理解和把握,注重文学内外部结合、宏观社会心理和微观文本结合,较准确把脉农民身心体验,并加以现代性反思。本书全面呈现当下乡村发展的事实,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城乡命运共同体具有现实参照意义。 作者简介 廖斌,男,1972年出生,福建邵武人,武夷学院中文系教授、文学博士,武夷学院福建省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校外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2011年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7年入选“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杰出中青年人才”,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台湾当代文艺传媒<文讯>研究》《场域的角力:文学及其周边》,主编的《武夷文学读本》获“福建省本科高校优秀特色教材”。 目录 导言 第一节 社会转型 第二节 新世纪乡土文学 第三节 现代体验 第四节 研究现状 第一章 现代体验的四个维度 第一节 怨羡:农民现代体验与情感嬗变的主基调 第二节 焦虑:追逐现代化的失衡魂灵 第三节 浮躁:加速社会的心灵体验 第四节 疾病:我们都是“有病”的人 第二章 传统观念的现代转型 第一节 土地意识:从热恋到别恋再到失恋 第二节 性观念:大世事乱了,大家都就那么个 第三节 人际关系:从熟人社会到疏离再到“扯秧子” 第四节 宗教信仰:现代性迷思中的隐秘追寻 第五节 乡村文化:小传统的溃散和消逝 第三章 德先生赛先生的乡村之旅 第一节 民主意识:从他治到自治的艰难嬗变 第二节 向科学进军:乡村现代性转型的“科学”形象与话语 第三节 法制观念:从畏讼到维权的啼声初试 第四节 传媒现代性:乡土文学中的风景发现、现代启蒙、人格塑造与消费导向 第四章 进城与在乡的多维体验 第一节 与时俱进:农民进城的现代转型与时间转换 第二节 异形空间:农民进城的现代转型与空间转换 第三节 知识观念:“梁庄猪场,教书育人”的吊诡 第四节 消费观念:有车有房与文化反哺 第五章 传统与现代之子:农民的艰难嬗变 第一节 村干部形象:圣徒殉道、强人治村、多元致富 第二节 新时期小说“乡下人进城”形象的社会学解读 第三节 被压抑的现代性:新时期文学中乡村妇女的微观表达与叙说结构 第四节 新世纪文学现代性转型视域中的留守儿童及其留守经验 第六章 熟悉的陌生人:新农民形象谱系 第一节 熟悉的陌生人:新世纪返乡新农民形象 第二节 现代新乡绅:乡村振兴的筑梦人 第三节 扶贫叙事中的“贫农”形象 第四节 新世纪乡土小说中的“村霸”形象 第七章 反思:未完结的现代性 第一节 边际人:城乡文化的“混血儿” 第二节 代际差异中的现代性追求 第三节 分层与流动:在亲爱的深圳大声呼吸 第四节 新世纪乡土小说农民“新国民性”考察 结语户口还乡:新世纪农民的“后寻根”体验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