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首先,本书运用经典的剩余控制权理论,分析日本农协和韩国农协内部信用合作风险防控的治理机制设计。通过对日本农协和韩国农协内部开展信用合作成功及我国开展信用合作教训的原因分析,验证了剩余控制权与索取权相匹配理论在信用合作组织治理研究中的适用性。其次,本书运用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治理与风险防控理论及剩余控制权理论,剖析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的治理对风险及绩效的影响,并用监督效率模型分析不同模式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的治理-风险-绩效之间的内在机理。以上研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治理设计如何影响风险及绩效,为地方监管部门更好地出台监管规则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简介 田杰(1983-),男,中共党员,湖北襄阳人,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村普惠金融;主持国家社科1项,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12篇。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及内容 1.5 本书的创新点 第2章 信用合作治理-风险-绩效的理论分析框架 2.1 信用合作概念、性质与运行逻辑 2.2 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治理机制与风险防控 2.3 信用合作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特殊性及治理逻辑 2.4 不同信用合作模式的监督效率与抵押品 第3章 日本和韩国信用合作治理-风险-绩效研究 3.1 日本农协内部信用合作治理-风险-绩效研究 3.2 韩国农协内部信用合作治理-风险-绩效研究 3.3 东亚模式信用合作治理成功的借鉴 第4章 我国近代信用合作治理-风险-绩效研究 4.1 我国近代早期开展信用合作的治理-风险-绩效研究 4.2 我国农村合作基金会治理-风险-绩效研究 4.3 农村信用合作社治理-风险-绩效研究 4.4 我国开展信用合作经验的总结 第5章 我国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试点及典型模式 5.1 我国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发展总体情况 5.2 试点省份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的治理设计与风险防控 5.3 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典型模式分析 第6章 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治理-风险-绩效机理基于剩余控制权的分析 6.1 “股金+合作资金”模式治理-风险-绩效机理分析 6.2 “社员股金+银行资金”模式治理-风险-绩效机理分析 6.3 “供销社模式”治理-风险-绩效机理分析 6.4 “财政资金+合作股金+银行资金”模式治理-风险-绩效机理分析 6.5 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典型模式治理-风险-绩效机理总结 第7章 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治理-风险-绩效机理基于监督效率的分析 7.1 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监督效率 7.2 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典型模式治理与抵押品 7.3 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典型模式治理-风险-绩效的比较 第8章 结论、政策建议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一:政府的投入与控制权相匹配 8.3 政策建议二: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相匹配 8.4 合作金融的发展趋势 附件1 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试点管理办法》的通知 附录2 中共四川省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四川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关于印发《关于扩大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试点的意见》的通知 附录3 贵州省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