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有人喜欢依赖别人的帮助,也有人喜欢在帮助别人时获得快乐,谭竹青还是个梳小辫的小姑娘时,就特别爱帮助别人。 谭竹青在社区居委会一干就是四十八年。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上幼儿园,谭竹青把自己家原本就不大的房子扒掉一间,改为幼儿园教室;为了让居民吃上可口的早餐,她拿出全部积蓄,办起了社区第一个早餐点;为了让孤寡老人能够安心养老,她克服重重困难,为老人们建起了养老院;为了让居民住上新房,她多次找开发商做工作,促成了棚户区改造,近四千户居民住进了新楼房…… 谭竹青从一件件小事做起,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小巷总理”。 作者简介 闫耀明,1964年11月生,已发表儿童小说百余万字。小说曾获得2000年、2001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第五届辽宁省优秀儿童文学奖等奖项。已经出版《月亮镇奇遇》《怪味朋友》《长腿小子的故事》等三部儿童长篇小说及短篇小说集《天使的声音》。长篇小说《天蓝得像一页童话》和短篇小说集《太阳花》即将由接力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小说多次被《中国儿童文学》等刊物转载和选入课本,有的被翻译到日本。辽宁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辽宁省儿童文学学会理事。现供职于辽宁省葫芦岛市政协。 目录 写给小读者的话 梳小辫的小姑娘有个大理想 希望生活越来越“如意” 小房子,大房子 临时辅导班 小饭桌上饭菜香 消失的“冰山” 一年过两次生日的老人 一吨煤块的“温暖” 别样的培训基地 解决问题的大市场 同时看两台电视机 幸福妈妈 细雨中的来访者 搬掉徐家的“四座山” 温暖的家 美丽家园 独一无二的“邻居节” 有特色的听证会 挣多少钱才够花? 干愿意干的事情才幸福 弟弟的委屈 婚礼上的特殊贺词 特殊的“钉子户” “小巷总理”精神在传承 序言 亲爱的小读者,如果我 问你,有人为了修建足够大 的幼儿园,宁愿把自己家的 房子扒掉一间,这样的事情 你信吗? 如果我问你,有人为了 及时了解国家和地方都发生 了什么大事,同时看两台电 视,而且锁定在新闻频道, 这样的事情你信吗? 有人为了增进邻里之间 的团结友爱和互帮互助,组 织了独一无二的“邻居节”, 这样的事情你听说过吗? 我说的这些事情都是真 的,这个总是热心帮助别人 的人,就是吉林省长春市二 道区东站街道十委社区居委 会主任谭竹青奶奶。 一九三一年五月,谭竹 青出生在长春市一座低矮的 平房里。那是一个动荡的年 代,老百姓的生活十分艰难 。不久,在沈阳就爆发了震 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东北 沦陷。谭竹青从懂事起,就 目睹了老百姓民不聊生的生 活状态,她最大的理想就是 做一个帮助别人的人。 新中国成立后,谭竹青用自 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 小时候立下的誓言:做一个 帮助别人的人。 为了解决居民吃早餐的 问题,谭竹青拿出自己家的 全部积蓄,带着居民捡砖头 自己建房,办起了十委社区 第一个早餐点“如意小吃部” ; 为了让脖子上挂着钥匙 的小学生吃上热乎的午饭, 谭竹青精打细算省下资金办 起了小饭桌,免费为孩子们 提供午餐; 为了让浪子回头,谭竹 青以妈妈的身份去看守所探 望失足青年,用爱心温暖、 感化着他,真的让一个浪子 回了头; 为了给居民解决生计问 题,谭竹青起草可行性报告 ,筹资金,建起了一座三千 五百平方米的室内综合市场 ,这是长春市第一个由社区 牵头兴建和管理的大市场; 为了改善居民的居住条 件,谭竹青向上级汇报情况 ,找开发商谈困难,促成了 十委社区棚户区改造被列入 安居工程,建起了一片干净 明亮的大楼房,使伊通河畔 的“龙须沟”华丽转身,变成 了一个现代文明的新社区; …… 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太 多了。 谭竹青在长春市二道区 东站街道十委社区居委会工 作近五十年,凭着一种责任 感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 百家难,暖百家心,为社区 群众办了许许多多的实事, 用半个世纪的行动,谱写了 勤勉为民的感人篇章。 “上有国务院,下有社区 办。”“为官一任,就得造福 一方。”这是谭竹青经常说 的话,也被她落实在了具体 的工作中。 于是,社区居民们便送 给这位人人爱戴的老奶奶一 个响亮的称谓——“小巷总 理”。 二○○九年九月,谭竹 青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 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谭竹青这位“小巷总理” 都有哪些感人的事迹?她为 什么会“感动中国”?就让我 们翻开这本书,来认识一下 谭竹青奶奶吧! 导语 本书记录了谭竹青同志半个多世纪的社区居委会工作经历,讴歌了她用行动谱写勤勉为民的感人篇章。谭竹青始终坚持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居民群众解难,时时处处心系群众。其中,她积极进取开办企业,建成社区服务中心、敬老院、幼儿园、卫生服务站,提供大批就业岗位,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等事迹,书中都一一进行了描写。谭竹青从事社区居委会工作48年,用近半个世纪的行动谱写了勤勉为民的感人篇章。 精彩页 梳小辫的小姑娘有个大理想 一九三一年五月,过了立夏节气,天越来越暖和了。吉林省长春市一座低矮的平房里传出婴儿洪亮的哭声,一个女婴降生了。 谭家添了个孩子,左右邻居都来道喜。这个女孩,就是谭竹青。 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大量的日本商入、军人在沈阳、长春等东北城市活动,为侵略中国做准备,老百姓的生活十分艰难。不久之后,在沈阳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东北很快沦陷。到了一九三二年初,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谭竹青从懂事起,就目睹了家乡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她想帮助那些在困苦中挣扎的穷人,可是她家也和其他人家一样,艰难度日。后来,弟弟出生了,家里的日子更加困难了。 “爸爸,我们家,还有附近那些人家,为啥都这么穷啊?”小小的谭竹青问道。 爸爸摇着头,说:“政府没有把我们穷人当回事。” “妈妈,我们家,还有附近那些人家,为啥都这么穷啊?”谭竹青又问妈妈。 妈妈的身体不好,她叹口气,说:“外面兵荒马乱的,谁管咱们穷苦人啊?”妈妈似乎是在回答谭竹青,又好像是在补充爸爸的话。 妈妈操持家,爸爸努力干活儿。虽然生活困难,但是一家人和和气气的,日子还能过下去。 有一天,住在附近的三奶奶病了,请了郎中,却抓不起药,眼看着人一天天瘦下去。妈妈把家里不舍得吃的一点儿白面拿出来,将蒸好的馒头送给三奶奶吃。谭竹青跟着妈妈去看三奶奶,可三奶奶拿着白面馒头,费力地冲谭竹青和妈妈笑了笑,还没咬上一口,就倒了下去。 回家的路上,谭竹青告诉妈妈:“等我长大了,要帮助像三奶奶这样的穷人。” 妈妈没说话,摸了摸谭竹青的头。 父母的善良和热心肠,在无形中影响着谭竹青。 到了该上学的年纪,尽管家里很困难,父母还是把谭竹青送到学校,让她学习知识。因为他们知道,只有掌握了知识,懂事的女儿眼界才能更加开阔,将来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上课时,谭竹青认真听先生讲课,学写字也十分认真。她总是把每一个字都写得端端正正,先生经常在课堂上夸奖谭竹青。 下课了,谭竹青和小伙伴们在学校的操场上追逐玩耍,很是开心。男孩们喜欢玩“撞拐”,他们盘起一条腿,用另一条腿跳来跳去,互相撞膝盖。女孩们喜欢玩跳房子。谭竹青用石头在地上画出方方正正的格子,在格子里面跳。先生夸她格子画得工整,说:“等你长大了,可以当建筑师。” 话题被先生引到了将来干什么上,有的同学说想当兵,做一个神枪手,打鬼子:有的同学说想当厨师,能吃到各种各样的好吃的……谭竹青的同桌小燕子说,她想当一名裁缝,做出世界上最体面的衣服。 “谭竹青,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先生问,“是不是真的想当一名建筑师?” 谭竹青看着先生,说:“我想做一个能帮助别人的人。” 先生一愣,弯下腰看着谭竹青,说:“你这个答案太模糊,不够准确。” 可是,谭竹青想了好一阵子,也没有想出准确的答案。“反正我就当一个能帮助别人的人。”她晃晃头,摇了摇头上的小辫子。 小燕子嚷着说:“先生,先生,我知道,谭竹青是想当官。” 可谭竹青说:“我不想当官,只想做一个能帮助别人的人。” 先生站直身子,说:“谭竹青这个理想啊,不小,真的不小。”他走开了,嘴里还在念叨,“这是个大理想啊……” P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