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湘江战役的民间记忆(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刘玉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从民间记忆的角度出发,结合历史与文学视野的关于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的主旋律作品。桂北大地,湘江两岸,中央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民间留下大量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些传奇散落于桂北大地,以各种形式传诵,虽是纯民间的非文本口传演义,却能穿越时空代代相传。民间记忆,原本就是一部鲜活的史籍。作者历时十余年,在湘江两岸遍寻亲历者、幸存者,采访收集的民间记忆,以平民视角讲述身边的战争,是对现有湘江战役史料的补充。文本叙述了红军长征的苦难辉煌,还原了共产党人与民众的鱼水情深,反映了桂北红土地的山乡巨变。 作者简介 刘玉,70后,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广西重点文学创作项目扶持签约作家、桂林民革书画院副院长。曾在台湾举办个人画展。作品散见于国内外,出版有《烽火青山》《轮辙》等。 目录 引子 一床棉被 老人·伤兵·红旗 救护所见闻 手雷是我捡的 活着的烈士 搭桥 他俩埋了他俩 孤坟 救命之恩 活着 油榨坪纪事 站住,你要到哪里去 那个血淋淋的下午 四颗子弹 水壶奇缘 活死人坑 红军赔了80块银圆 养了两个红军 迟来的证明 埋伏 刀,养父 一路狂奔 见证 活埋 寻找英雄父亲 一块光洋害了条命 差点就跟红军走了 和首长一起洗脚 俘虏 饿得打抖 捡来的一级文物 喂奶 骡肉被抢了 救命的烂鼎锅 梯子岭的冤魂 神秘守墓人 前后夹击 十几条人命啊 主席的欠条 老子的心病 白骨 “红头兵”来了 劫杀 火灾烧出的秘密 守护 造孽啊 特殊使命 龙坪纵火案 后记 序言 每有新书出版,我便会 择受访者呈上,而有些是送 不得的,因为,他们或已作 古。那日,将《征服老山界 》送到一瑶族老汉手里,忐 忑地看着他,担心老汉不识 字,说你送我这个用不着啊 。不料他接过书后对我笑了 笑,然后漫不经心地说:“ 哦,老山界,我出生、长大 的地方, 我来看看。” 语毕,老汉不再理我, 全神贯注地看起书来。 老汉听力极差,所以平 日里鲜少与外人搭话,假使 你非要说,他便报以一笑。 有事不得不说的时候,只能 请儿子代劳。他们父子交流 ,一概用瑶话,你一句也听 不懂,便只有瞪大眼睛干着 急的份儿。 彼时,他正坐在马路对 面的一堆乱石上晒太阳。他 刚丢了烟头,神情怡然自得 。他的身后,是两棵参天大 树,有如在半空撑起两把巨 伞,午后暖阳穿过树梢,洒 在被岁月压弯的脊梁上,洒 在花白的头发和干净的柏油 路上。六峒河水清澈见底, 在他身后缓缓流淌,朝山外 蜿蜒而去。 一辆银色轿车飞驰而过 ,老汉依旧没有抬头。家门 口的车来车往,他早已习惯 ,一如习惯了拔地而起、林 立于田间地头的楼房。挤进 人群,踮起脚尖看稀奇,那 是从前。 老汉竟然是识字的。 这我就放心了,相信一 个识字的人自然不会把书扔 了,要不,我还得蹲守在旁 边,等他把书丢到河边再捡 回来。我助老汉找到其中一 页,他目光缓缓落在纸上。 那一页有他家的故事。那数 千字,是我陪老汉坐在火塘 边喝了几餐酒换来的。刚才 还开怀大笑的老汉,突然严 肃起来。中央红军打湘江战 役那年,他的父亲去给红军 带路还没回,他才四岁,光 着屁股挂着鼻涕趴在他老娘 背上。而今时过境迁,物是 人非,他父亲的故事通过他 的口述,在散发着油墨味道 的书中重现。他从故事里走 出,正坐在马路对面的一堆 乱石上晒太阳,翻开书页, 又回到故事里。 这令我想到一个题目— 阳光下阅读自己的亲历者。 每每看到他们捧着落有 自己故事的书本,或开怀, 或凝重,或眼含热泪,我都 莫名感慨,这或许正是口述 历史的魅力所在,有的人会 把它视若传家宝。新书《湘 江战役的民间记忆》即将付 梓,我便忍不住偷偷在想, 若干年后,有人想寻找时间 褶皱里的一点记忆,也在这 样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从 某个图书馆一角翻出它来, 拂去尘埃,有用的哪怕仅只 言片语,或一个时间,一个 地点,一个名字,一个细节 ,一些痛一些爱,于乐此不 疲的写作者而言,也值。累 并快乐着。 导语 对一部史书最高的评价是什么,我想应该是真实。本书就是一部真实反应湘江战役的口述史书。书中那些夹杂着桂北方言的口述内容,把我们拉回1934年冬的湘江岸边,带着我们穿越植被茂密的越城岭,经过侗寨、瑶寨,翻越老山界、猫儿山的陡峭山路……我们可以透过口述人的眼睛,看到红军最真实的样子;可以通过口述人的经历,感受到他们从害怕红军,到认识、理解并支持红军的心路历程。 民间叙述视角,给人一种近距离观看事件经过的感觉,你不仅可以了解历史,还可以窥探当事人的内心,读着读着,仿佛自己也置身其中。这种现场感有着不加任何修饰的原始质感,所以才真实。 后记 中央红军过广西那年, 我的大伯父张育林12岁,和 红军相处了一天一夜后,为 红军带路到雷公岩,他不仅 不害怕,还有点小兴奋。因 为年纪太小,他没参加红军 ,但革命的火种已点燃。 1941年,国难当头,抗日 战争如火如荼,正是前线兵 源紧缺的非常时期,他义无 反顾地报名从军,冲向抗日 前线。 我外婆的娘家在塘坊边 。翻越老山界前,红军总司 令朱德的临时指挥部就设在 塘坊边衡州会馆,距外婆家 仅300米。外婆在世的时候 不止一次说过,那些当兵的 苦啊,尤其是走在后面的, 个个破衣烂衫,有些饿得路 都走不稳了,我妈妈心肠好 ,为他们熬了一大锅稀饭。 我是日复一日听着红军 故事长大的。红军的故事让 我懂得很多。 我的小哥,他小时候看 牛时经常捡到子弹壳,然后 向我炫耀。他带我来到龙塘 江口,在参天古树下寻找红 军后卫架设机枪的岩石,机 枪支架磨出的深槽清晰可见 。现在我突然想起,那儿正 是大伯将红军送到老山界脚 下后,拿着红军给的两块大 洋,屁颠屁颠往回跑着,突 然被打伏击的战士一把抓住 的地方。 我老家过江铺的后龙山 上,战壕、工事依旧保存完 整,像一条长龙盘踞山腰, 守护着我们村…… 尽管战争的硝烟已远去 ,但我却从未感觉到自己与 那段历史离得太远。我每天 生活在红军走过的土地上, 感受着那群血肉丰满的人, 从我眼前走过,从我脑海里 走过。 多少次,我在晨雾中驱 车直奔永安关,从中央红军 进入广西的地方开始,灌阳 新圩、湘江各大渡口、全州 脚山铺、兴安光华铺、西延 油榨坪、兴安锐炜、华江老 山界、龙胜侗寨……我沿着 他们经过广西境内的足迹一 遍一遍追寻。 我徒步十几个小时翻越 当地人嘴里的鬼门关老山界 ,途中多次肌肉痉挛,不得 不躺倒在地,还从宽不过盈 尺的古道滑下,幸而同行者 眼疾手快,将我一把捞住, 回头看去,脚下是万丈深渊 。在一个叫杀人坳的地方, 我饥渴难耐,俯身去捧一口 山泉,泉水幻化成一面镜子 ,映照出无数疲惫但鲜活的 面孔,他们黝黑消瘦,头顶 红五星,目光坚毅…… 史料是扁平化的,当我 站在现场,那些故事才逐渐 立体。 在黑云压顶、暴雨即将 再次来袭的那个下午,我将 车停在三千界山顶,一个人 穿过湿漉漉的丛林。密布的 荆棘,撕拽着我的头发、衣 角。枯枝软藤,抽打、羁绊 着我的膝盖、脚步。望着泥 泞的盘山路,历史的影像一 幕幕清晰、鲜活、叠加。我 站在可以鸟瞰湘江的高处久 久伫立,蓦然产生了一种心 灵的穿越,似听到枪炮声席 卷而来,在耳畔响起。我强 烈的创作冲动被瞬间激活。 创作这个主题的想法早 已有之。 最早大约可以追溯到 2000年,我历时数年,凭 一己之力,在老山界脚下建 起“老山界红军长征纪念馆” ,请到国防部原部长迟浩田 将军题写馆名。近年,应当 地政府之邀创作了几组大型 长征雕塑。这都是一种储备 。 2018年,我把一组再现 红军艰难翻越天险老山界的 大型石雕作品命名为《征服 老山界》,雕塑落成时,我 就在想,终有一天,我要完 成湘江战役系列文学作品。 我的好友,知名出版人 沈伟东曾说,中国史乘,向 来缺少民间话语,尤其缺少 以历史为背景,底层百姓的 生活史。 《湘江战役的民间记忆 》通过对48位普通百姓的采 访,通过对细节的记录,还 原了血脉生动的历史原态。 亲历者口述那场突如其 来的战争,口述当时的生活 状态及惊恐、逃避、不知所 措,口述与红军及国民党军 的交集,把我带到那个时代 场景。这种“现场感”迥异于 影视作品的艺术化渲染,它 还原了个体在战争来临时的 经历和体验,也通过个体的 经历和体验,多角度观照隐 没在正史背后的更多细节和 真相。 受访者均为底层百姓。 客观的民间记忆,也是客观 的百姓生活史,从他们的人 生磨难和现实生存状态人手 ,记录中国底层百姓坚忍不 拔的民族性格,是创作这部 作品的一个重要意义。 而创作过程是疼痛的。 我一度反复梦见自己在 腥风血雨的湘江边,眼见缺 胳膊少腿的年轻士兵,随着 炮声起伏,被冲天的水柱掀 起老高,又重重摔入江底。 天空,枪弹呼啸;江中,呼 天抢地;岸边,血肉模糊。 而我置身其中,却又分明知 道我只是一个看客,这才更 加可怕——你身处最残酷、 最惨烈、最悲壮的战场,却 什么也做不了。意识格外清 醒,四肢却异常麻木。浓烈 的血腥味就那样真切地扑向 你。然后,惊出一身冷汗, 再也无法入睡。 这样的午夜惊魂,在我 创作《湘江战役的民间记忆 》《征服老山界》的日子里 时有发生。 我很清楚,由我来写是 必然的,冥冥中早已注定。 谨以此书向在战争中牺 牲的先辈们致敬!向受访者 和提供女性受访者信息的兴 安县妇女联合会致谢! 是为记。 2021年3月26日于讨江铺 精彩页 1934年11月,是个极不寻常的月份。 那段时间,我总感觉心里发慌,古话讲“左眼跳财,右眼跳灾”,可我两边眼皮都跳,一直在跳,用了好多土办法都止不住。 我一直在担心有大灾大难要来,整天心慌慌的。 果然,没过多久大事就来了——共产党和国民党在我家门口打了起来! 一个流落红军讲,他们从江西、福建出发,突破老蒋的第三道封锁线后,25号开始,由湖南和广西交界的永安关、雷口关进入我们灌阳县,在文市、水车(村)架设桥梁,准备横渡灌江后赶往湘江。还没过江呢,老蒋的人就噼噼啪啪打过来了。 早在红军到来前,李军(桂北人对桂军的称呼,意思是李宗仁的军队)为了堵截红军,已在桂北一带实行空室清野。他们在调集民团,征派民工赶筑工事、修碉堡、埋毒竹扦、设路障的同时,要求当地人把粮食、财物全部藏起来,叫老百姓赶快到山上躲“红匪”。 那两天,因为有风声说水车要过兵,村里好些人都去外面投奔亲戚了,剩下的,也都赶紧拖家带口往山上躲。我跟着人群走到半路,因刚满两岁的奶崽(桂北方言,意思是男孩)发高烧哭闹不止,只好趁着夜色返回家中。 夜里,有个穿灰色衣服的年轻人路过我家门口,听见孩子在哭,就进屋查看。 我很害怕,抱起奶崽想从后门离开。 他上前几步,抓住我的手腕说:“老表,你不要怕,我是红军,路过你们文市,不会害你的。” 我紧紧护着孩子,不敢作声。 “这是怎么了?”他问。 我还是没讲话。奶崽昨天还活蹦乱跳的,今天就这样了,我火炉的(桂北方言,意思是妻子)讲过,肯定是昨晚遇见了不干净的东西。唉,这个调皮鬼,大半夜的,非闹着要到屋外屙尿,肯定就是那个时候,被不干净的东西缠上了。要找个人给他收惊才行,可是,眼下附近几个村的人全躲上山了,懂收惊的花娘婆(桂北方言,意思是神婆)肯定也不会在家等着我…… “细伢子滚烫啊,”他摸了摸奶崽的额头说,“老表,不要着急,我去帮你找个医生,你等我回来。” 没等我答话,他就转身跑开了。 我看着他的背影,心里非常害怕,偷偷瞄了一眼门后的柴刀,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是祸躲不过,大不了拿自己这一百多斤和他拼了。 我一个没见过世面的老实农民,哪里见过扛枪的兵?但有什么办法呢?黑灯瞎火,有个年幼生病的孩子在身边,想再出去躲是不可能了,只能硬着头皮干着急,听着屋外呜呜嚎叫的北风,心里在打鼓,既希望他能帮找个医生来,又希望他不要再回来。 哪个不怕啊! 鬼晓得他是不是要带人来抢东西呢? 约莫过了半餐饭时间,当兵的回来了。他手里提着一盏马灯,身后跟着一个50岁左右的老红军,一身灰色衣服,消瘦的脸庞,眼窝深陷,看起来很疲倦的模样。他衣服很旧很脏,浑身上下到处都是补丁,有的地方,发黄的棉絮已经从破洞里跑出来。 “老表,”红军兵进门后说道,“医生来了,快让他看看细伢子。” 看着这两个当兵的,我紧张地搓着双手。年幼的奶崽突然病得厉害,加上马上要打仗,村里就剩我们一家人,我已经被吓得六神无主。 “老表,老表?”医官见我在发蒙,抬高嗓门喊道。 我赶忙给医官让座。 医官冲我摇摇手,麻直(桂北方言,径直的意思)朝躺在火塘边的奶崽走去。 我在火塘边铺了一摞稻草,奶崽蜷缩在稻草上,此时已经不再哭闹,只是脸颊通红,喉咙里发出吭哧吭哧的声音。我知道,崽是哭累了。医官来之前,我烧了个红薯,但一口也没喂进去。奶崽已经两天一夜没吃东西了。 医官蹲下,俯身,用右手背摸了摸孩子的额头,然后抬头看看我,没说话。 我站在一旁,使劲地搓着双手。 “细伢子是咽喉发炎引起发烧,脓点有点大,不过没有关系,”医官用手电筒照了照奶崽的喉咙,这才抬头说道,“吃点药就好了。” 见我没说话,医官接着说:“给你拿两颗药。上午一颗,下午一颗,用温水送服。”说完,从背包里取出一个药瓶,倒出几粒药丸递给我。然后让我找来一块布,用冷水泡过后敷在孩子额头。 简直不敢相信,当兵的真会主动给穷人看病! 我双手接过药,还在发愣。 “我们要走了,你记得喂药。”医官说罢,示意年轻兵提上马灯,俩人一前一后走出门去。 “老表,老表,你不知道,这药珍贵着呢,一定要记得喂啊!”年轻兵一只脚刚跨出门槛,又快速缩进屋,用右手指着孩子,大声地朝我喊。这时我才看清,他的鼻子、脸颊和那只向前伸出的手,已经冻得通红。 见我使劲儿点了点头,他这才转身,大步追出门去。 屋外,寒风吹着河柳哗哗作响,我不由得打了个寒战,将脖子使劲儿往衣领里缩了缩。P9-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