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烟台传(半岛的此在与彼在)(精)/丝路百城传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王月鹏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烟台传:半岛的此在与彼在》是“丝路百城传”系列丛书的重要读本之一。烟台地处胶东半岛,三面环海,是一方神奇的土地。曾经,秦皇汉武东巡到这里,徐福从这里东渡,东方海上丝绸之路从这里启航,全真道教在这里创立,丘处机、戚继光、王懿荣、张弼士等著名人物与这里有过历史性的“相遇”。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在这里交融,既有厚重底蕴,又具浪漫色彩,是有“根”的诗意存在。

作者简介

王月鹏(1974-),山东海阳人,现居烟台。中国作协会员,山东省作协签约作家。已发表散文、诗歌200余万字,主要作品有长篇非虚构系列“城乡三书”,散文集《血脉与回望》《怀着怕和爱》《文化的力量》,长篇报告文学《渔灯》。散文作品100余篇入选各种年度选本。曾获山东省第二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第五届在场主义散文奖新锐奖等奖项。

目录

  第一章半岛 

  芝罘 / 3 

  贝丘 / 7 

  莱山 / 10 

  牟子国 / 13 

  所城 / 18 

  海界 / 21 

  石语 / 23 

  栈 / 25 

  第二章 古登州的港与航 

  此地蓬莱 / 31 

  徐福东渡 / 34 

  “循海岸水行” / 38 

  消失的与留存的 / 41 

  仙境中的兵营 / 44 

  东方海上丝绸之路 / 48 

  沉船 / 51

  第三章 胶东异人 

  百家争鸣中的“隐语” / 57 

  与山对话 / 61 

  状元之死 / 64 

  一言止杀 / 68 

  铁头御史 / 72 

  隐士 / 76 

  南陈北崔 / 82

  书痴 / 85 

  甲骨文之父 / 88 

  古今无两 / 93 

  第四章 烟台开埠 

  偶然或必然 / 99 

  东海关 / 102 

  与“洋人”打交道 / 105 

  辫子与网 / 108 

  登州文会馆 / 111 

  盛宣怀 / 115 

  最后的时光 / 118 

  灯塔 / 122

  第五章 港与城的变迁 

  海漕避风港 / 129 

  中转站 / 133 

  烟潍铁路 / 137 

  海坝工程 / 141 

  港与城 / 145 

  西港 / 149 

  第六章 从开埠到开放 

  镜像“开发区” / 155 

  向“风车”宣战 / 157 

  文化的力量 / 160 

  隐喻之路 / 163 

  第七章 渔灯 

  渔灯节 / 167 

  渔民说 / 171 

  初旺船厂 / 176 

  渔港 / 178 

  渔村婚礼 / 180 

  房前屋后 / 182

  网 / 184 

  渔市 / 187 

  “挑担水” / 189 

  老船长 / 191

  第八章 张裕 :一滴酒里的世界 

  神奇的力量  / 199 

  有生命的酒  / 203 

  “让人民多喝一点葡萄酒”  / 207 

  慢生活  / 210 

  年份的怀想  / 212 

  节制的成长  / 214 

  “发表”  / 216 

  色与味  / 218 

  漫步葡萄园  / 220 

  第九章 民间记忆 

  蚕与茧 / 225 

  食与味 / 230 

  匠心与规矩 / 235 

  大秧歌 / 240 

  红苹果 / 243 

  万松浦 / 249 

  牟氏庄园 / 253 

  海事 / 255 

  第十章 城与海 

  海边一棵树 / 265 

  老人与海及其他 / 274 

  点灯的人 / 286 

  另一种桥 / 295 

  烟台大事记

  后记 / 303 

序言

如果说丝绸之路研究让
我们洞见了一部全新的世界
史,一定会有人表示惊讶与
质疑;
   如果说城市的创造是迄
今为止人类文明进程中最伟
大的事情,则一定会得到人
们普遍的支持与认同。
   “丝路百城传记系列丛书
”的策划正是发轫于这样一
个历史观的文化叙述:
   丝绸之路是一条无路之
路:
   丝绸之路是一条既古老
又年轻,“不知其始为始,
不知其终为终”的漫漫长路

   丝绸之路是一条历史时
空里时隐时现,变动不居,
连点成线,连线成网的超级
公路:
   丝绸之路是点实线虚,
点变线变,点之兴衰即线之
存亡的交通形态,那些关山
阻隔,望洋兴叹的城市,便
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
路:
   丝绸之路是一个文化概
念,叠加其上的影像曾被不
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呼作
:铜铁之路、纸张之路、皮
毛之路、奴隶之路、铁蹄之
路、黄金之路、朝贡之路、
宗教之路;
   丝绸之路是中西文明交
流与传播、邦国拓展、民族
融合之路,也是西方探秘中
国、解码东方之路,更是我
们反躬自问“我是谁?我从
哪里来?我向何处去?”的
寻根之路、回家之路;
   丝绸之路是今日中国走
向世界的新起点、新思路,
是“一带一路”中国倡议走向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之路
……
   无可否认,一个世纪以
来,丝路研究之话语为李希
霍芬、斯文·赫定、斯坦因
、伯希和、大谷光瑞、于格
、橘瑞超、芮乐伟·韩森、
彼得·弗兰科潘等东西方人
所主导。然而半个世纪以来
的大国崛起,正在使“夫唯
不争”之中国快速走向文化
振兴。我们要将《大唐西域
记》《真腊风土记》的传统
正经补史、继绝往圣、启迪
民智、传播正信,同时也将
丝绸之路城市传文学以实为
说、以城为据、芳菲想象、
拒绝平庸的创作视为新使命
、新挑战。让“城市传”这样
一个文学体裁开出新时代的
鲜花。
   凭谁问:昆仑巍峨、河
源滔滔、玉山储秀、戍堡寂
寞;
   凭谁问:旌节刻恨、驼
铃悠远、琵琶起舞、古调胡
旋;
   凭谁问:秦汉何在、唐
宋可甄、东西接引、前路正
新;
   凭谁问:八剌沙衮今何
在?罗马的钟声谁敲响;
   凭谁问:撒马尔罕的金
桃今何在?帕米尔上的通天
塔何时建成、何时倾倒?
   凭谁问:伊斯兰世界的
科学造诣何时传到了巴黎和
伦敦;
   凭谁问:鉴真大师眼中
奈良和京都的樱花几谢几开

   凭谁问:乌拉尔河上何
时传来了伏尔加河的纤夫号
子;
   凭谁问:杭州湾的帆樯
何时穿越马六甲风云……
   诗人说:这条路是唐诗
和宋词的吟唱,是太阳和月
亮的战争;
   军人说:这条路是旌旗
卷翻的沙漠,是铁骑踏破的
血原;
   商人说:这条路是关涉
洞开的集市,是金盏银樽的
盛宴;
   僧侣说:这条路是信仰
鲜花盛开的祭坛,是生命涅
檠的乡路……
   一个个城市的前世今生
,一个个城市的天际线风景
,一个个城市的盛衰之变,
一个个城市的躁动与激情,
一个个城市的风物淳美与人
文精彩,一个个城市的悲欢
离合,一个个城市的内动力
发掘与外开拓展望,一个个
城市的往事与沉思,一个个
城市的魅惑和绝世风华……
   从长安到罗马(大陆卷
)和从杭州湾到地中海(海
洋卷)是卷帙浩繁的“丝路
百城传记系列丛书”的框架
结构。也是所有参与写作的
中外作家和编辑们共同绘制
的新丝路蓝图。《尚书·舜
典》有“浚咨文明”之句,孔
疏日:“经纬天地日文,照
临四方日明。”《论语·雍也
》日:“质胜文则野,文胜
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
子。”又《易经·贲卦·彖辞
》日:“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
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故文化乃“
人文化成”而以文教化“圣人
之教也”。“周虽旧邦,其命
维新”,丛书编纂与出版岂
非正当其事,正当其时也!
   读者朋友们,没有踏上
丝路,你的家就是世界;踏
上丝路,世界才是你的世界
、你的家园……唯祈丛书阅
读能助君踏上这样一个个奇
妙无比的旅程。
   丝绸之路从远古走向未
来,我们的努力也将永无休
止。
   戊戌谷雨前五日于松江
放思楼

导语

对一座城市的深度理解,对自我的重新发现。
   一部向着未来生长的书。
   内文图片采用烟台开埠时期的明信片,极富历史感和珍贵的收藏价值。
   作者王月鹏在烟台生活与工作了近30年,对这座城市有着独特的理解。城市发展与个人境遇的互为观照,日常生活与历史的互为观照,以及节制的书写与充盈的情感之间形成的张力,平实的叙述与诗意的表达之间形成的错落感和留白感,使得内容更加厚重,具有多维解读性。

后记

这场历时两年的写作,
到这里就要结束了。
   走上文学创作之路三十
年来,我从未想过有一天会
写这样的一部((烟台传》。
我尚自知,为一个城市立传
,远非一人之力所能及。好
在《丝路百城传》这套丛书
的定位,不求宏大与完整,
只需写出丝路视角下的一个
人眼中和心中的城市。感谢
张炜老师的信任,他向中国
外文局推荐我来创作这部城
市传记,叮嘱我要借机把胶
东人文历史好好研读一下,
这也是提升今后文学创作的
必备功课。我接下了这个创
作任务。办公室堆满关于烟
台的文史资料,我像蜗牛爬
行一样解读这些史料,这让
我更深地理解了脚下的这块
土地和身边的大海。以前一
直觉得梦想是在别处的,我
似乎很少用心注视脚下的土
地,未曾真正懂得扎根对于
所谓远方和远行的意义。创
作《烟台传》的日日夜夜,
先前习以为常的观念跟这个
城市的历史与现实接轨以后
,有了一些改变,对生活和
生命的理解似乎变得更开阔
也更明朗了。
   烟台三面环海。曾经,
秦皇汉武东巡到这里,徐福
从这里东渡,东方海上丝绸
之路从这里启航,全真道教
在这里创立,丘处机、戚继
光、王懿荣、张弼士等著名
人物与这里有过历史性的“
相遇”。大海见证了那些来
来往往的船只,它们从这里
出发,去往未知之地;抑或
从遥远的地方穿过惊涛骇浪
,抵达这里。一代又一代的
人们生活在这里,与海相伴

   对一座城市的理解,注
定是多维的。散步走过城市
,开车经过城市,从飞机上
俯瞰城市……所见不同,感
受也就不同。一个人的经历
、气质、学养,以及价值取
向,将会决定他对世间万物
有着怎样的态度和发现。这
部书稿中的烟台,只是写作
者一个人所理解的城市,仅
此而已。它不完整,甚至有
着太多的局限和缺憾。这些
看似零散的片段,因为作者
本人情感与思考的融人,而
具有了某种统一性。
   与其说这是一本读城的
书,不如说是一本通过城市
重新认知和发现自我的书。
   写作的过程并不轻松,
常有困惑和茫然,一如曾经
走过的人生路。光是一点点
亮起来的。这样一场耗时两
年的劳动,对我有着特殊的
意义。
   感谢所有关心和关注的
目光。烟台市委宣传部和烟
台市文联把这本书纳入重点
扶持作品,在资料搜集和采
访写作过程中给予很多支持
。我的工作单位为我创造了
一个好的环境,让我得以远
离冗务,潜心创作。中国外
文局陆彩荣副局长和新星出
版社马汝军社长、彭明哲总
编,对书稿写作和修改提出
了具体的指导意见,责任编
辑简以宁老师对交稿日期的
一拖再拖给予了理解和宽容
,让我按照自己的节奏写完
这本书。张炜、张新颖、王
兆胜三位老师的倾力推荐,
王景文、高松敏先生的内文
供图,还有很多师友在书稿
的采访、创作和出版诸多环
节给予热情帮助,在此一并
致谢!
   这是一本对我来说具有
不可替代意义的书。
   这是一本带有必然的缺
憾,终将继续生长下去的书
。对于烟台这座城市,我知
道任何企图概括的语言都是
徒劳的,这是由语言自身的
局限性,以及大海的不确定
性和城市的丰富性共同决定
的。
   而我所能做到的,就是
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地修订
这本书。我希望对这本书的
修订与续写,会伴随我的一
生。
   王月鹏
   2021年4月6日,于烟台
葡园

精彩页

芝罘,古称“转附”,秦汉时称“之罘”,明代演变为“芝罘”。这个命名的转变,据说与芝罘岛状若灵芝有关,从空中远远望去,整个小岛就像一棵漂浮在海上的灵芝。史书记载的“之罘”,指的就是今天的芝罘岛。大约六千多年前,芝罘岛曾是一座孤岛,由于长期的海浪冲蚀,大量岩块和泥沙在海岛的一侧堆积延伸,日渐形成了一条连岛沙坝。后来,因为夹河带来的泥沙,加上一些填海工程,原来的连岛沙坝越来越宽,渐渐变成了伸向海里的陆地,芝罘岛成为一个陆连岛。
   在很多外国文献中,是称烟台为芝罘的。而在当地,芝罘已成为烟台的中心区,与芝罘相关的地名,如芝罘村早已更名为大疃村,芝罘岛也被当地人称为“北岛”。当我们谈论一个城市时,通常都会强调它的历史如何悠久,其实,所谓“悠久”通常属于一个共有的时间概念,关键要看悠久之中有什么不同于别处的东西。芝罘这个地方,有着特殊的文化积淀,解读这个地方的历史,才会意识到这里的不同。
   芝罘是“八神”之一的阳主所在地,秦皇汉武都曾来过这里。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的十年间,曾三次登临芝罘,最终死在东巡的路上。他是来芝罘寻求长生不老药的。他死在寻求长生不老药的路上。关于“芝罘”二字,民间有一种说法,“罘”字由“四”和“不”组成,秦始皇三次东巡芝罘,在返回咸阳的路上驾崩,“罘”有“三次为满,第四次不能来”的意思。这个解释,也许更多的只是一种民间态度。《资治通鉴》载,过去皇帝所到之处,经常有地方官员自杀,只因承担不起巨大的接待任务。
   汉武帝也曾数次来过芝罘,他比秦始皇更痴迷于求仙,直到晚年才醒悟,对自己的行为有了理性认知。还有一种说法,秦皇汉武登临芝罘,所谓寻仙可能只是一个方面,甚至只是一种表象。历史就摆在那里,不同的人从中可以看到不同的东西,产生不同的理解。《史记》记载,秦始皇“登之罘,立石颂秦德”。“之罘刻石”和“两观刻石”,都已不见了踪迹,据说是因为历代官绅频频来此探寻古迹,百姓不堪其扰,再加上痛恨秦始皇的暴政,就把石碑掀进了海里。清末国子监祭酒王懿荣曾专门到芝罘岛,花重金请人潜入大海寻找石碑,结果无功而返。  

有形的石碑在芝罘消失了,完整的碑文却在《史记》中留存下来。还有“芝罘”这个名字,也与《史记》里记载的两段碑文一起流传了两千多年。按照今天的理解来读这些碑文,无非就是向世人宣扬秦始皇的信义,以及统一海内的丰功伟绩。这些大词,如今看来越发显得空洞。民间盛传秦始皇东巡芝罘,是为了祭神求仙,在当地至今仍有始皇道、射鱼台、阳主庙等遗迹可寻。但在秦始皇留下的之罘刻石、东观刻石中,却找不到颂天、崇神、求仙之辞,他念念不忘的是如何巩固政权,如何扬威颂德与开疆拓土,包括他亲自在海中射杀大鱼,也不过是在宣示他威服海内的力量和决心。有一种研究认为,秦始皇是有海洋意识的,他之所以数次登临芝罘,是为了向大海对面的朝鲜和日本诸国宣示自己的政治主张。这个说法,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成立,我并不知道,“我们”也未必确切地知道。对政治的理解,大抵如此。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五次出巡,其中有三次是向东走的。东方,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召唤。他们从遥远的都城咸阳一路向东,历时数月抵达东海之滨,一路劳顿可想而知。千古一帝,最终死在寻求长生不老药的东巡途中,这是莫大的讽刺。他死后,遗体被运回咸阳,葬在了渭河平原上,他的陵寝是坐西朝东的,已经挖掘出土的兵马俑,也是神情肃穆面向东方。还有汉武帝,东行巡海七次,为了求得仙药,他甚至也想像徐福那样亲自东渡,经群臣苦劝,才放弃了。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6: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