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在当代中国,德国法学所受关注日益增加。在具体法律制度之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法教义学、法律评注、鉴定式案例教学等具有德国色彩的法学模式。这些德国法学的传统是如何形成的?与德国的法学学科文化有何关系?德国司法考试如何影响、决定了德国法学教育?案例教学在思维培养与知识传授方面发挥哪些作用?没有定量考核的法学研究、学术人才选拔如何运行?在这一体制下,有志学术的女性需要克服哪些困难,才能够脱颖而出?面对欧洲法律一体化与美国法学制度输出的挑战,德国法学是如何应对的?在中国语境下讨论德国法学,我们可以期待什么? 本书试图在回答这些问题同时,为中国读者深度解读德国法学特色的形成,展示德国的法学特点。此外,本书还希望通过对德美法学竞争的探讨,以及对德国法学反思“二战”期间自身角色的回顾,从历史与比较的视角分析当今德国法学的自我定位。最后,本书考察中国法在德国的研究状况以及中国学者在德国留学的情况等,进而对德国法学与当代中国关系的现状作一个盘点。本书最后的附录中收集了367名改革开放以来在德国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清单,以及其相关博士论文信息。 作者简介 卜元石,1976年7月生。瑞士伯尔尼大学法学博士,南京大学与德国哥廷根大学法学硕士,美国哈佛大学法律硕士(LL.M.),德国弗莱堡大学法律系终身教授,东亚法研究所所长。 目录 目录前言 第一编 法教义学 法教义学:建立司法、学术与法学教育良性互动的途径 法教义学与法学方法论话题在德国21世纪的兴起与最新研究动向 法教义学的显性化与作为方法的法教义学 何为体系?论法教义学研究的方法、立场与规范——以民事诉讼法为重点的讨论 第二编 法律评注 法律评注:法律知识的集成与法典时代的民法教义学研究 德国法律评注文化的特点及成因 附录一:德国主要评注品种清单 附录二:《德国民法典》第134条不同评注品种的比较 第三编 法学教育 德国司法考试的难度及其对法学教育的影响分析 德国法学教育中的案例研习课:值得借鉴?如何借鉴? 第四编 学科文化 德国法学界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附录:德国大学法律系教席设置基本情况 德国法学学术评价体系——探寻预支信任与问责要求之间的平衡 法学的学科文化与法学学术中的女性参与——评《法律与事实——法学女教授们》一书 第五编 德国法学与美国法学 德国法学与美国法学:一个半世纪以来的互动与争锋 德国法学界反思纳粹时期自身角色的坎坷历程 第六编 德国法学与中国 中国法海外研究的样本:德国 附录:1978年以来以中国法为主要内容的德国本土法学博士论文清单 中国法科学生留学德国四十年的回顾与展望——基于博士学位论文的考察 附录:留德法学博士名单及论文相关信息一览表(1978-2021) 导语 德国法学作为大陆法学的代表,过去二三十年间,在中国被关注的程度逐渐增加,在具体法律制度之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包括法教义学、法律评注、鉴定式案例教学在内的德国法学特色。 本书旨在为中国读者解读德国法学学科文化以及法学传统的形成,主要涉及的也是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此外,本书还希望通过对德国法学与美国法学在制度输出方面竞争的探讨以及对德国法学反思二战期间自身角色的回顾,从历史与比较的视角展示德国法学今天在国际上的自我定位。最后,本书考察中国法在德国的研究状况以及中国学者在德国留学的情况等,进而对德国法学与中国的关系之现状作一个盘点。法教义学为目前我国法学教育的主要研究方法,法学院教科书及论文写作大都按照这种范式,而法律评注的写作方式在中国法学界也日渐兴起,作为大陆法系代表的德国法,无论从立法还是在司法实践等方面都深深影响着我们,本书是目前所见到的介绍德国法对中国法学界影响力的一部比较全面、系统的法学学术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