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心的方向/彭程作品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彭程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当代新散文代表作家彭程的自选集,呈现了作者所到之处的多彩自然、人文风光,大多是旅行和采风到过的地方,也有生活了数十年的京城居所。透过或陌生、或熟悉的山水风光、历史风物、人物表情,作者把感知到的生活与生命中最为本质的、最具普遍性的内涵,倾注于笔尖纸上。作品分为“古韵飘香”“山水新颜”“心的方向”“京城日影”等四辑。
作者简介
彭程,光明日报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兼任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等。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出版有散文随笔集《漂泊的屋顶》《急管繁弦》《在母语的屋檐下》等,曾获中国新闻奖、冰心散文奖等。
目录
第一辑 古韵飘香
梨墨飘香的地方
目光里的松阳
钱塘江尽到桐庐
山不在高
江南水弄堂
船闸与古镇
长城长,碣石苍
泉州的几幅画面
第二辑 山水新颜
忽闻海上有仙山
欲叩英魂有觅处
余干观水
方饭亭
万山的表情
哈尼梯田
普洱的一瞥
囊谦的初见
第三辑 心的方向
漂泊的屋顶
头脑中的旅行
且认他乡作故乡
心的方向
第四辑 京城日影
燕园的半日
周围
三宅记
家住百万庄
跋 对生活的感知和表达
导语
《心的方向》中,地点是每一篇的主角。它们大多是我旅行和采风到过的地方,每一个地方的风景、历史和文化,都有着丰富的美和咀嚼不尽的况味,令作为一名外来者的我沉浸其间,迷醉不已。华夏大地上,无数的地点,无数的诗和远方,都成为灵魂向往和驰驱的方向。
彭程的散文是对内心潜能的开发,他的生命感的描述,是直面宿命的咏叹。
后记
跋 对生活的感知和表

衷心感谢广西师范大学
出版社,愿意为拙作提供
一个结集成书的机会。它
们共有三册,分别是《心
的方向》《阅读的季节》
《大地的泉眼》。三册书
中的文字,都是我游历、
阅读、感受和思考的记录
和描绘,或者说得更简洁
一些,是我对自己所经历
和遭逢的生活的表达。
在《心的方向》中,地
点是每一篇的主角。它们
大多是我旅行和采风到过
的地方,每一个地方的风
景、历史和文化,都有着
丰富的美和咀嚼不尽的况
味,令作为一名外来者的
我沉浸其间,迷醉不已。
华夏大地上,无数的地点
,无数的诗和远方,都成
为灵魂向往和驰驱的方向
。也有几篇,描写了我数
十年间京城生活的几个处
所,包括校园、住处、工
作单位等,它们可以说是
一种熟视无睹的日常风景
,但生活与生命最为本质
的最具普遍性的内涵,却
可以从这些地方,从它们
所承载的生活的波澜不惊
的流动中,获得感知。
《阅读的季节》,所谈
都与书籍有关。我把目光
从远方收回,落到一米前
后的距离,手中的某本书
上。一个人在阅读他喜爱
的书籍,这是一个最适合
拍成照片的场景。这样的
照片上,阅读者的表情通
常会是愉悦惬意的,这当
然是真实的,但却未免有
简单化、以偏概全的嫌疑
,容易让人忽略他心中的
千姿百态的情感波澜。它
可能是欢欣,是痛楚,是
纠结,是迷茫,是千回百
转寻寻觅觅,是豁然开朗
光风霁月,种种不同,取
决于拿在他手中的是一本
什么样的书籍。在用作本
书书名的那篇文章里,我
试图表达的,是有效的阅
读总离不开真切而深刻的
生命体验,而这种体验又
总是与生命的自然流程有
某种关联,这个流程就仿
佛是大自然的四季。
《大地的泉眼》,是诗
和思的涌流。我认为,散
文写作呈现出繁复摇曳的
姿态和面容,是一个需要
充分探究的大题目,也产
生了许多有关的书籍和文
章。但对于一名普通的写
作者而言,也不妨做出简
要却不失准确的概括,那
就是从某个方面看,它们
无非是感受和思考这两种
元素的充分表达,是它们
的丰富组合与无穷变幻。
人们到处在生活,生活每
时每刻都在将感受和思考
赐予人们。生活进行和开
展着,如同大地一样广阔
和丰富,每个人从中获得
的感受和认识,尽管内容
不同,质量有异,但都是
从地层深处冒出的汩汩泉
水。
总之,这些作品中所描
绘的都是属于我的生活,
我既是参与者也是观察者
。这些生活所散发出的气
息,宏大又精微。它们裹
挟了我,成为我的精神情
感生活的塑造者。
这几本书的出版,给了
我一个整理自己过往作品
的机会,更能够借此与读
者朋友们进行交流。每个
人的生活都是不一样的,
有地域、职业等众多方面
的区别,可谓千差万别,
但因为有着共同的人性基
础,在最为根本的方面却
又是相连相通的,这也正
是文学能够将人们联结在
一起的原因。如果这些作
品,能够在读者朋友们的
心灵回音壁上,碰撞和产
生出一些回声,我会备感
欣慰。
2020年7月
书评(媒体评论)
彭程以散文的方式,持
续探讨现世深处,写下安
静的、不背叛认知的文字

——冯秋子
精彩页
梨墨飘香的地方
这个地方靠海,东海的南端。海岸线漫长曲折,将无垠的波浪和连绵的陆地分别开来。陆地不断地向后退缩,一直退到高低起落的丘陵之间。湿润温热的气候,让这里的棠梨树生长得茂盛茁壮。春天,素净细碎的白色花朵散发出清淡的香气。它的木质坚硬且有韧性,用途之一,便是可以刻成一个个字模,用来印刷。
这是一个故事最初的开头。
这个开头伸展下去,在漫长的时间中滋长蔓延,便发育成一个繁复庞杂的系统,有着巨大体量和众多头绪,需要用一座博物馆来存放和阐释。
我此刻便是置身其中,一个叫作“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村展示馆”的地方,在浙江瑞安平阳坑镇东源村。博物馆是一个器物辐辏的处所,各种实物与照片,散发出浓郁古旧的气息。尤其是那种专业类的博物馆,某个领域的知识和历史,被分门别类地浓缩在一定的空间内,在其间观看行走,会感到周身被它们的气息裹挟浸润,仿佛眼前的事物就是生活的全部。
对于操持这种营生的人们来说,事实也正是如此。
这些人在当地都是最基层的劳动者,朴实沉默,但正是他们让一项伟大的发明得以传承赓续。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木活字印刷是其中一项重要技术,一个堪称里程碑式的创造。斗转星移,它逐渐淡出人们视野,踪影难觅。在几乎被遗忘百年之后,有研究者惊喜地发现,它其实一直默默然而执拗地存活在瑞安的东源村一带。追溯史书的记载,自元代农学家王祯(1271—1368)在公元13世纪晚期发明这种“巧便之法”约20年后,瑞安即将之用于印刷,迄今已历经700多年。这里山高林深,在历史上属于僻远闭塞之地,反而更易于避免一些人为的祸害如兵燹等。它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也因其无比珍贵而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瑞安,木活字印刷的最通常的成果,或者说最直接的呈现方式,是家族谱牒。所以,那些以此为业的人被通称为谱师。这源于悠久而深厚的传统。传统中国是宗族社会,聚族而居,家族的繁衍成为社会延续的根本。因此,建宗祠、置族田、修宗谱、定族规、立族长,也成了一种基本而普遍的规制,尤以明清时代为盛。保持宗族血缘遗传的纯洁性,缅怀先人业绩和家族荣誉,理清宗族纵横相传的体系,如此种种,都为修撰家族宗谱提供了充足理由。“戊戌六君子”之首的谭嗣同认为,谱牒是宗族维系的根本。更早的南宋理学家朱熹甚至说过:“三世不修谱,当以不孝论。”除传统之外,还有一条特殊的理由。瑞安所属的温州及周边的浙东南、闽北区域,原本是荒蛮之地,居民祖上多从山西、河南一带迁来,是典型的移民社会。寻根问祖的需求,也进一步促成了谱牒编修在此地的盛行。
修谱还只是开始。宗族在繁衍中不断增添新的辈分,还会分蘖出支派旁系,因此每隔一定的时间族谱还要续修,于是这一种被雅称为“宗谱梓辑”的行业也便延续下来。梨墨的香气,终年弥漫于这一片土地之上,仿佛流经此地的那一条大河——飞云江,穿越时光流淌不息。
一种需求催生了一个产业。木活字印刷和谱牒梓辑手艺,自一开始便具有鲜明的指向性。当下文化产业得到大力倡导和扶持,不妨说,木活字印制宗谱这个行当正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早期形态之一。按照今天的说法,谱牒也是一种商品,用户便是众多的家族。只有质量值得信赖,才会有人来请你修谱。这一点,其实古今同调。
想来当初应该会有不少人家从事这一职业,但蔚成大观并见诸史料记载的,当以东源村王氏家族为翘楚。700年来,这个家族前后二十几代人,将这门技艺发展得炉火纯青,遐迩闻名,也为家族积累了可观的财富。包括那些迁徙到江西、闽南、台湾等地的家族分支后裔,也都固守着祖传的修谱手艺。随着传统文化的重光,民间宗谱梓辑热潮涌动,东源村王氏家族后人及各姓谱师的木活字印制宗谱的生意也日益兴隆。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9:5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