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青春报》新闻业界访谈栏目“媒头脑”的采访录合集,书中收录业界人物专访稿件四十余篇,分为心火、在场、门道、变局、观念、回望六部分。“心火”是对业界记者的专访,采访对象包括李海鹏、王军、汤计、蒋方舟、刘刚、柴璐等;“在场”是《青春报》记者连线在前方采访突发事件的记者写的报道;“门道”是对话式访谈和业界名记者的专题讲座内容实录;“变局”讲述媒体变革背后的故事;“观念”是知名媒体人在理念层面的探讨;“回望”是《青春报》经典报道的版面留念。
《青春报》,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媒体学院学生媒体,创办于2000年,中国高校传媒联盟五星级媒体。
刘津,《青春报》指导老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媒体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博士。
“媒头脑”是《青春报》由来已久的一个业界访谈栏目,接受这个栏目采访的媒体人通常既是实践前沿的佼佼者,也是前去采访的小记者的前辈和导师,未来的同事、同行。他们采访他们,理解他们,呈现他们。他们向他们求教,审视他们或跟随他们。他们受到他们的指引和提携,成为他们的实习生、下属、被赏识和推荐的潜力新人。他们从他们那里获得了进入行业的信心,也萌生了初的理想主义职业情结。
这个栏目,使《青春报》超越了学院的围墙,在视野上与现实变革接轨。凭借这个栏目,我们与业界声气相通、同气相求。细数了一下,从2002年对舆论监督研讨会的全面报道开始,历经17年,《青春报》做过的业界人物专访稿件至少160多篇。我们接触的人物五光十色:拿着千万家财打水漂的纪录片导演、由记者而作家的特稿写手、投身新媒体创业的调查记者、与官僚主义对峙的杠头“藏獒”、一直与社会不能好好相处的“天才”作家、带队出走央视投身脱口秀网综的“85后”、坐过班房并由此获得素材的非虚构浪子、以测评引导味觉的公众号主理人、在血腥的手术室记录医事人生的摄像师、放肆行走世界的专题摄影师……这些人物在枯索和凝滞的新闻教科书和理论之外,构建了魔幻而生生不息的职业生活世界,在这里,现象的趣味不一而足,现实的淬炼激荡人心。
新闻,新而短促的如是我闻,这个行业以速朽著称,却是人类的日记,历史的骨骼。它还是社会的自省机制、变革动力和民主柱石。出于对短命创作的不甘、对社会责任的知觉、对认知边界的挑衅、对世俗成见的反叛,总有一群媒体人以其创作和选择卓然不群,他们使这个行业在腐败和媚俗之外仍然保持令人敬重的成分,在传统新闻业自我放弃和抱残守缺的暮气中左冲右突。有些人相信再微末的报道也能挽救一点点社会的思考力;有些人执着地用严肃冷酷的影像,捶击昏睡自娱的心灵;有些人跳出陈式的窠臼,寻找以娱乐的容器承托观念的对冲;有些人以民间写作的别致,在专业人群中赢得嘉许。
在这个消亡和覆盖总是快过创造速度的时代,生命虚无感之庞大无边,无情地压抑个体行动的存在感和价值感,但人之必有所作为的自驱和搏击,必将依旧在奋斗的灰烬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