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悯(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刘心武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第一辑是一组散文,以怀人忆旧为主体,悯意浓酽。第二辑为六十篇微小说,描摹出当下社会不同阶层人士的生存百态。第三辑《瓶外续谭》集纳作者近期对《金瓶梅》的研究。第四辑是一组序文。悯,是一种情怀,作者秉悯善之心,作深情之文,以期给读者慰藉。 作者简介 刘心武,1942年出生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曾当过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杂志主编。1977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伤痕文学”的发轫作。长篇小说《钟鼓楼》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四牌楼》获第二届上海优秀长篇小说奖。1993年出版《刘心武文集》8卷。2005年起陆续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录制播出《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系列节目共计61集,并推出同名著作。2011年出版《刘心武续红楼梦》,引发国内新的《红楼梦》热。2012年出版《刘心武文存》40卷。除小说与《红楼梦》研究外,还从事建筑评论和散文随笔写作。2014年推出新的长篇小说《飘窗》。2016年推出《刘心武文粹》26卷。 目录 自序 辑一 莫别春光 关于米黄色的回忆 细雨中的叶子 那天电话没打错 兰姑姑的戏票 远去近在维熙兄 与林妹妹同框 海棠无香书有香 丁香馥郁沁文心 莫使春光别去 关于“毓骨”的几点看法 李崇林为京剧表演体系确立三身理论 三台《吉赛尔》 於梨华的悬空书房 姐姐的电影 修脚师的生日 藕荷色 伏天盖厚被 雪白的衬衫 疫中投诉 辑二 人生一瞬 微小说61篇 辑三 瓶外续谭 堆积财宝极有罪 潘金莲的情书 金莲扑蝶与宝钗扑蝶 此是他姑娘哩 灯节的头饰 谢家大酒楼 电影镜头感 韩爱姐瞎守节 王母猪 一篮芍药花 武松对迎儿的亏欠 小铁棍儿 一人观察多人 卑贱的架儿 琐碎一浪汤 郁大姐与申二姐 一把银执壶 大秘泄密 水秀才捣鬼 暗写松槁商陈大宽 施善无效 正月烧猪头 西门庆的亲戚 京城大场面 “揽头”李智黄四 高头点子青马 隔船喊话 棒槌 乐工 阴骘 李瓶儿写真 西门庆看戏落泪 髻与揸髻 五短身材 藏春坞 应伯爵郊园会诸友 皇亲典当屏风锣鼓 宋御史花样索贿 西门庆赏赐瑞香花 西门庆上坟 金人入红书 金学界人物 《金瓶梅版本图鉴》 辑四 序中性情 《刘心武散文大观》总序 《刘心武爷爷讲红楼梦》自序 《刘心武妙品〈红楼梦〉》写在前面 《金陵十二钗花语》写在前面 《刘心武细说金瓶梅》自序 为李敦伟作序 序言 曾把2013年至2015年零 散发表的文字集成一册《 润》,又曾把2016年至 2017年零散发表的文字集 成一册《恕》,现在再把 2018年至2020年5月零散发 表的文字集成一册《悯》 。 所谓零散发表的文字, 就是非以整本书首印,而 是散发在报纸副刊及杂志 上的文字。这期间我整本 书首印的有长篇小说《飘 窗》,还有《刘心武评点 〈金瓶梅〉》,以及《刘 心武续红楼梦(修订本) 》等。把零星发表的文字 搜汇成书,一是这些文章 中,确有一部分被一些读 者喜欢,奉献给他们;二 是出版社总编辑认为,我 毕竟是个从上世纪五十年 代就开始发表作品的写作 者,跨越两个世纪笔耕不 辍,把我这些年的写作轨 迹留存下来,多少具有点 文献价值;三是敝帚自珍 ,既能印行,当然高兴。 润,是一种风格。我喜 欢这种风格,所谓“润物细 无声”,把自己的心语,飘 洒在读者心田,多少起到 滋润的作用,在这喧嚣的 人间,相濡以沫,抱团取 暖。 恕,是一种态度。人生 在世,爱不可缺,恨不可 免。恨若失度,会伤人损 己。因此,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恕字终生可行。 悯,是一种情怀。悲天 悯人,是善的挥发。现在 从小学一年级起,学校就 会教孩子唐诗《悯农》, 甚至有的幼儿园也会教。 悯字是孩童最早认识的字 之一,老师会告诉孩子, 悯是同情的意思。但真正 懂得并实施悯,并不容易 。我小的时候,跟母亲在 人行道上行走,前面有个 残障人,一瘸一拐的,我 觉得有趣,就在他身后学 那模样,母亲制止了我, 并没有说什么话,只是我 注意到,母亲眼眶里竟然 涌出泪水。这是母亲给我 上的令我铭心刻骨的一课 ,教给我要悯,就是要尊 重、同情那些比我们有欠 缺的,比我们弱,比我们 穷,比我们生活得更艰难 的人。后来我用这个素材 写成过一篇《有没有“盈眶 班”?》,感慨于这些年来 ,家长,特别是母亲,热 衷于给孩子报这个班那个 班,生怕自家孩子“输在起 跑线上”,这个所谓的“起跑 线”,是应试的起跑线,生 存竞争的起跑线,在这条 人生赛道上,固然应该避 免因懈怠大意而落伍,却 不应忽略,还有一条很重 要的起跑线,就是心灵建 设的起跑线,而悯,就是 这条起跑线上的一个要素 ,人在一生中,应该打小 能因他人的不幸而心生同 情。悯,其实也不只同情 一义,也有忧愁的意思, 而且应该不是只为一己的 失落。两千多年前的屈原 ,就发出过“长太息以掩涕 兮,哀民生之多艰”,要为 这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穷人 、弱势的人、失败者,还 有残障人、智障人,乃至 于身材长相上低矮丑陋的 人,而产生悯意,即使自 己帮不上他们多少,可以 不帮,却万不可对他们歧 视、轻侮,尤其不能自持 有某些方面的优势,就狂 傲,就膨胀。曾经有一个 大学生,因为长相不好, 内向,木讷,穷,方方面 面没优势,同宿舍某同学 ,就肆意伤害他的自尊, 丝毫没有顾及他也有自尊 心,而且那是深藏的,非 常强烈的自尊心,他不在 沉默中自杀,而是在沉默 中爆发,竟然在某天,把 伤害他自尊心的同宿舍同 学,以非常残暴的手段杀 害,甚至还殃及无辜,而 唯一逃脱他暴行的,是一 位平时也并非对他多么友 善,只是未曾伤害他自尊 心,并且有次还给他打过 饭的同学,打次饭所体现 的悯其实很淡薄,却救了 那同学一条命。这个杀人 者最后被枪毙。那被他突 然凶相毕露加以残暴杀害 的同学,当然值得我们深 深怜悯,那伤害过他自尊 心的,死到临头,才知道 蔑视一个另外的生命,以 为人家弱势,就无所谓, 怎么说都行,竟会招致灭 顶之灾,如果那之前,有 人提醒他一下,或者他能 多少有些个悯人的意识, 及时收口,也许结局还不 至于如此糟糕。在被杀的 那个瞬间,或许那同学会 悔上心头,却为之已晚。 这是很大的一个悲剧,是 杀人者和被杀者共同的悲 剧。当然,杀人者的残暴 ,是不可原谅的,如果杀 人者内心里还多少有些对 他人生命的悯意,也不至 于一念之差中,就丧失理 智陷于疯狂。 迄今为止,好像也还没 有“盈眶班”出现,没有专门 教会人悯的机构。但文学 却可以承担这个任务,从 中国古代的《诗经》里的 《伐檀》,到唐诗里的《 悯农》《卖炭翁》《琵琶 行》,到《红楼梦》里对 群芳陨落的描写悲叹,到 鲁迅的《祝福》,老舍的 《骆驼祥子》,许地山的 《春桃》,萧红的《呼兰 河传》,孙犁的《铁木前 传》,宗璞的《红豆》, 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 …外国文学里,比如法国雨 果的《悲惨世界》,列夫· 托尔斯泰的《复活》,日 本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 》……都在往我们心灵里灌 注悯的情怀,悯农,悯工 ,悯弱者,悯被侮辱、被 损害者。 知道自己没有什么分量 ,不敢跟文学大师们去比 ,但“苔花如米小,也学牡 丹开”,在编了《润》和《 恕》的集子后,再编这样 一集《悯》。 这个集子的第一辑,是 一组以怀人忆旧为主体的 散文,其中不少篇什悯意 浓酽。第二辑的微小说, 是应一家手机平台之约, 每隔一天上传一篇。我也 还算是个与时俱进的 导语 《悯》是刘心武先生近年来发表的文字合集。作者笔触敏锐温润,通过回忆旧友往事、关注现实生活和普通人群、分享“红学”和“金学”研究成果和心得、与读者和媒体的互动交流,展示了作为“文学写作的马拉松长跑者”的文字功底和魅力,适合广大文学爱好者阅读。 精彩页 关于米黄色的回忆 改革开放以前,西方记者报道中国,有“蓝蚂蚁”之说,觉得到了中国,满眼不分城乡男女老幼,大多身着颜色样式划一的蓝灰色服装,其实,情况也不尽然如此,起码在北京,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有些青年男女,就敢于突破划一,试图让自己穿戴得漂亮一些,那时候出现了“狂不狂,看米黄;匪不匪,看裤腿”的俚语,被我捕捉到。所谓“狂”“匪”,并无多少政治含义,意思是在穿着打扮上“特立独行”“敢为人先”,米黄色,突破了蓝灰划一,笔挺的裤线,昭示着个人审美尊严。粉碎“四人帮”后的1978年春天,我从那俚语获得灵感,也有生活原型,写出了短篇小说《穿米黄色大衣的青年》,通过一位青年工人对一件米黄色大衣的态度转变,表达出装扮自己固然不错,但更应投身现代化,去装扮亲爱的祖国,那样的意蕴。现在回看,是篇浅薄的作品。 那时候,我之前发表出的短篇小说《班主任》《醒来吧,弟弟》《爱情的位置》引发轰动,轰动效应由电台广播放大,前两篇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以广播剧形式录播,后一篇则直接朗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青年节目的编辑王成玉联系到我,说他打算请人朗诵《穿米黄色大衣的青年》播出。我与王成玉1959年就合作过,那时候他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部《小喇叭》栏目的编辑,我还只是个高中生,在他指导下,编写了若干对学龄前儿童播出的节目,其中广播剧《咕咚》颇有影响。王成玉要安排《穿米黄色大衣的青年》播出,我自然高兴,但他告诉我,要约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董行佶来朗诵,我却心里打鼓。 董行佶!那年头还不时兴“大腕”“粉丝”一类语汇,但在我心目中,董行佶可是个杰出的表演艺术家,我则是他地道的剧迷。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专有剧场首都剧场,建筑立面就是米黄色的。在那米黄色的剧场里,我几乎观看过北京人艺那些年演出的全部剧目。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我看过北京人艺演出的《雷雨》《北京人》《日出》,惊讶地发现,在《雷雨》里,董行佶饰演的是比他实际年龄小很多的纯真少年周冲,在《北京人》里却又饰演比他实际年龄大很多的腐朽昏聩的老太爷,在《日出》里他倒是饰演了跟他实际年龄接近的一个角色,但那却是个人妖似的胡四。什么叫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就是演一个活一个,但所饰演的角色可以反差大到惊人地步,如果不看演员表,简直不能相信这几个角色都是董行信一个人变幻而成。那时期,这三出戏轮番上演,董行佶也就轮番进入完全不同的角色的境界,生动而有信服力地令观众接受。 P3-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