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利用龙泉司法档案对基层刑事司法展开实证研究,着重探索国家治理转型大背景下(1912-2020)刑事司法主要制度的历史沿革,探讨基层刑事司法从传统到现代转型的“变”与不“变”,进化抑或转承,以图形成一个中国基层刑事司法从传统向近现代转轨的“龙泉样本”。本书在对中国基层刑事司法的历史与发展进行梳理与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一百多年来中国司法转型的基本经验,强调立足于中国现实,贡献出中国的法学知识。 目录 总序 序言 导论 一 选题背景 二 文献综述 三 研究方法 四 相关理论与术语说明 第一编 民国时期:转型与承续 第一章 民国时期龙泉刑事司法运作的场景 一 晚清礼法之争:从家族主义到国家主义 二 从县衙到法院:新式法院的建立与运行 第二章 审前程序:侦查与起诉 一 侦查制度的建立与运行 二 案件的受理与起诉 第三章 审判 一 管辖 二 刑事案件审理的流程 三 刑事辩护 四 证人出庭 五 审判依据 第四章 罪名、刑罚、上诉与执行 一 罪名 二 刑罚 三 上诉 四 执行 第五章 刑事和解:国家与民间的互动 一 刑事和解的模式与流程 二 刑事和解的基本特征 三 刑事和解的原因 小结 一 司法场域内部:强化国家权威,贯彻国家主义 二 司法场域外部:国家与社会的力量相互配合 第二编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革命与运动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龙泉刑事司法运作的场景 一 总体性社会 二 国家本位的刑事司法理念 三 公安司法机关的破旧与立新 第二章 审前程序:侦查与起诉 一 侦查 二 侦查中的证据 三 案件的起诉与受理 第三章 审判 一 司法“广场化”与群众运动 二 辩护制度的曲折发展 三 定罪与量刑的依据 第四章 案件数量、案件类型、刑罚及上诉与复查 一 案件数量、案件类型、刑罚 二 上诉 三 复查 第五章 刑事和解:作为“人民内部矛盾”的教育改造 一 “两类矛盾”出台前的刑事和解 二 “两类矛盾”下的批评与改造 三 改革开放前刑事和解的特征与功能 小结 一 刑事司法场域内部:国家本位主义 二 刑事司法场域外部:国家与社会高度一体化,群众被动参与 第三编 改革开放时期:变革与前景 第一章 改革开放时期龙泉刑事司法运作的场景 一 国家权力从基层社会的有限退出 二 从群众运动到运动式治理 三 改革开放之后的司法改革 四 公安司法机关:从恢复重建到智慧司法 第二章 审前程序:侦查与起诉 一 侦查中心主义的转型 二 公诉制度的变革 第三章 庭审变革:从庭审虚化到庭审实质化 一 改革开放后庭审变革实践 二 刑事辩护的恢复与发展 三 判决:从依据政策到裁判说理 第四章 上诉与执行 一 上诉 二 执行 第五章 改革开放后刑事和解的恢复与发展 一 国家立法前龙泉刑事和解的地方性探索 二 国家立法之后龙泉刑事和解的实践 三 改革开放后刑事和解的特征 小结 一 刑事司法场域内部:迈向审判中心主义的诉讼构造 二 刑事司法场域外部:国家主导、社会有限参与 结语 一 基层社会治理变迁的基本脉络 二 基层刑事司法的变革展开于国家治理转型过程之中 三 国家主导的基层刑事司法变迁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四 基层刑事司法变革的动力 五 基层刑事司法变革的经验与特征 六 基层刑事司法变革的未来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