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奥匈帝国(霸占中东欧的纸老虎)/世界帝国史话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何蓉 |
出版社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奥匈帝国存在于1867年至1918年,是当时欧洲五大强国(德、英、法、奥、俄)之一,也是地跨中欧、东欧、南欧的一个幅员辽阔、文明辉煌的大国。然而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奥匈帝国逐步瓦解,奥地利的文化精华也随着大量流失。本书通过讲述奥匈帝国由兴到衰的历史过程,为读者立体式地呈现一个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历经沧桑的帝国,并力图探究奥匈帝国社会的历史特点,再现其帝国时代的光辉。 作者简介 何蓉,陕西城固人,1996年获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2003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从事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理论、经济社会学与宗教社会学。出版专著一部、译著两部,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 第一章 王朝荣光:帝国与人民 一、哈布斯堡:中欧的主宰 二、东方问题:帝国的软肋 三、急就章:辉煌之下的矛盾 四、两个挑战:以民族之名 第二章 革命风云:暴力与狂热 一、健康皇嗣:香布仑宫的喜讯 二、古板少年:不会燃烧的激情 三、暴动来袭:落入陷阱的老鼠 四、1848:改变世界的开始 第三章 年轻的皇帝:现实与梦想 一、匈牙利革命:诗家的巨大能量 二、十月革命:皇家的仓皇出逃 三、力挽狂澜:首相施瓦岑贝格 四、新皇上任:奥地利的拿破仑 第四章 新的专制:雄心与霸业 一、苦涩胜利:打了折扣的征服 二、分道扬镳:自家兄弟的冲突 三、巴赫体系:皇权主导的新政 四、王子公主:童话一般的爱恋 第五章 左支右绌:内乱与外乱 一、富足时代:现代都市维也纳 二、双面胶男人:徘徊在老妈和老婆之间 三、孤家寡人:游移不定的恶果 四、法奥之战:意大利的反抗 第六章 外强中干:权力与政策 一、纷乱步调:举棋不定的皇堡 二、宪政实验:难以脱身的泥潭 三、婆媳纷争:不可调和的矛盾 第七章 “新时代”:钢铁与鲜血 一、革故鼎新:内政新格局 二、棋逢对手:铁血宰相俾斯麦 三、皇冠诱惑:冤家策划的阴谋 四、丹麦战争:为他人作嫁衣 五、错上加错:悔恨终生的选择 第八章 兄弟阋墙:强权与利益 一、戴阿克:二元制的始作俑者 二、匈牙利之行:茜茜的马扎尔情结 三、普奥对决:不可避免的祸害 四、国难当头:战败的连锁反应 第九章 多瑙河之波:喜剧与悲剧 一、梦幻华尔兹:奥匈帝国的诞生 二、盛筵难再:布达佩斯的加冕礼 三、不幸事件:接二连三的悲剧 四、繁荣富足:G小调的华丽假音 第十章 东方的熹微:德意志与巴尔干 一、风云再起:要价过高的捷克人 二、明哲保身:审时度势的波兰人 三、大战在即:法国的最后辉煌 四、普法战争:骗来的巅峰对决 五、巴尔干:帝国的火药桶 第十一章 大国盛世:美酒、女人与歌 一、音乐之都:多瑙河畔的女神 二、快乐家园:普世包容的姿态 三、万国博览会:得不偿失的盛会 四、黑色星期五:致命的金融风暴 五、三帝同盟:热闹的外交界 六、渐行渐远:昔日的神仙眷侣 第十二章 东方危机:战略与威望 一、敏感地带:火星四溅的巴尔干 二、柏林会议:新冲突的祸根 三、德奥同盟:新版的兄弟情深 第十三章 黄金时代:温和与平衡 一、新政府:十年的平静岁月 二、生命之魂:诗一般的艺术 三、科学家:维也纳的雕塑 四、鲁道夫:最显赫的王储 五、特立独行:活在梦里的茜茜 六、出轨:情妇与知己 第十四章 多事之秋:梅耶林与日内瓦 一、梅耶林:鲁道夫的小天地 二、帝国悲剧:梅耶林的枪声 三、矛盾大爆发:难以控制的危机 四、你方唱罢我登场:走马灯式的首相 五、千年纪念:必然的分离倾向 第十五章 世纪之交:不幸与有幸 一、斐迪南:不受欢迎的新皇储 二、上帝选民:风口浪尖的犹太人 三、剪不断、理还乱:纷繁复杂的民族矛盾 四、国家不幸诗家幸:辉煌的奥地利文明 第十六章 暴力的终结:战争与灭亡 一、静极思动:两位硬汉的动作 二、老调重弹:鲜有改观的内政 三、巴尔干战争:世界崩溃的前奏 四、萨拉热窝:斐迪南的不归路 五、世界大战:奥匈帝国的解体 后记 参考书目 序言 青山巍巍、碧水蜿蜒的 奥地利在今日是一个平静而 富足、悠然而美丽的共和国 ,帝国时代的光辉像是失落 的宝石,只在华彩的乐章与 史诗般的建筑中熠熠生辉。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使奥 地利文化的精华大量流失, 多瑙河畔的历史更添几分悲 剧色彩。 悲剧是人类真实的生存 状况。帝国时代的奥地利的 悲剧,首先在于没有形成一 个明确的“奥地利”概念。 1804年,在拿破仑一世叱 咤风云的时代,神圣罗马帝 国皇帝弗朗茨二世宣布自己 兼任“奥地利皇帝”,代表欧 洲旧势力向拿破仑挑战。挑 战失败之后,拿破仑建立了 莱茵联邦,神圣罗马帝国在 1806年寿终正寝。因此,“ 奥地利帝国”完全是在外部 威胁之下诞生的,又因为欧 洲势力均衡的需要而得以留 存,其版图包括今天的奥地 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 克、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 等国以及意大利、波兰、罗 马尼亚的一些地区,其民族 构成极为复杂,主要是德意 志人、马扎尔人、捷克人、 斯洛文尼亚人、小俄罗斯人 、意大利人、克罗地亚人、 塞尔维亚人、斯洛伐克人、 波兰人、罗马尼亚人等,还 有不少犹太人。19世纪,民 族主义大潮席卷欧洲,哈布 斯堡君主国成了一个牺牲品 。每一个政治上觉醒了的民 族都在争取自己的权利,如 果没有历史依据,就去凭空 制造一个,然后为着臆想中 的权利争夺不休,甚至超民 族的哈布斯堡皇帝,也把自 己首先视为一个高贵的德意 志亲王,“奥地利人”因此成 为一个空洞的概念。 如果说拿破仑是真正缔 造“奥地利帝国”的力量的话 ,俾斯麦则更有意促成“奥 匈帝国”的建立。普鲁士获 得1866年战争的胜利,意 味着奥地利被剥夺了德意志 邦联的领导权,作为战败后 向马扎尔人妥协的产物,奥 匈帝国产生了。但是,“奥 地利”的概念在这个不平衡 的二元君主国内同样没有得 到体现,政治经验丰富的马 扎尔人人口不占优势,却成 为匈牙利王国地位稳固的主 导民族,并与帝国的另一半 形成对峙之势。这个“另一 半”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文化灿烂,却没有正式的名 称,从其性质而言,是“共 同君主国除匈牙利之外的部 分”,有时被非正式地称为“ 内莱塔尼亚”,意指莱塔河 的这一边。奥地利在正式场 合下仅见于国家名称“奥地 利—匈牙利君主国”和君主 称号“奥地利皇帝兼匈牙利 国王”。 在这个不平衡的二元制 之内,马扎尔人得到了最多 实惠,他们的胜利更刺激了 其他民族以往往是臆造的历 史为根据的权利诉求。“圣 文采斯拉斯王冠”就是捷克 人用以要求自治和获得国家 权力的旗帜,克罗地亚文化 在斯特罗斯迈尔主教的努力 之下,获得了显著的复兴, 斯特罗斯迈尔的南部斯拉夫 统一理想希望能够将塞尔维 亚人、门的内哥罗人、保加 利亚人吸引过来。所有这些 都冲击着古老的哈布斯堡王 朝——在没有一个广受认可 的“奥地利人”概念的情况下 ,如果各民族都渴望建立自 己的国家,首要任务就是摧 毁哈布斯堡王朝。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应 当为奥匈帝国最终的命运负 责。他在一个古老王朝丧失 创造力和生命力的阶段出生 ,被保守势力用过时的内容 和方式教育成为一个尽职尽 责、严格自律却缺乏想象力 的继承人。他的天资不甚聪 颖,拘泥于细节,不信任那 些聪明能干有主见的大臣。 在他统治的大部分时间里, 他都像一个高明的导演一样 ,操纵政治舞台上来来往往 的演员,最终决策时却只相 信自己的判断。在一个各种 理想大行其道的时代,他恰 恰是一个没有理念的人,或 许出于本能,他最关心的就 是保住自己继承到的东西, 一点也不肯放松,结果最后 把它们全都弄丢了。他不相 信君主制有力量在民众革命 的年代里长存,总有一天, 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帝会从尊 贵的皇位上走下来,但在那 悲剧性的时刻到来之前,他 依然会像缀网劳蛛一样,履 行着自己的职责。许多人指 责他淡而无味的个性、冷漠 克制的待人方式和时而犹豫 不决、时而草率行事的前后 矛盾之处,但是,总的来说 ,他可以算是一个勤奋认真 的公务员、一个天性宽厚的 统治者。 作为旧势力的代表,他 在1848年革命风云变幻的 时候被将军们拥上皇位,当 时年仅18岁。这一年的经历 使他坚信,忠实的军人会在 危难之时拯救国家。终其一 生,他都把自己首先视作一 名军人。但是,正像他自己 抱怨的那样,他在战场上总 是不走运。1859年在索尔 费里诺和1866年在柯尼希 格雷茨的两次失败,使他失 去了在意大利和德意志的重 要权益,直到1908年吞并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省 ,才使他第一次成功地扩张 了帝国的领土,但这却激化 了与塞尔维亚的矛盾,最终 走向了导致哈布斯堡王朝分 崩离析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与政治军事上的逐步衰 落恰成对比,弗朗茨?约瑟 夫时代的哈布斯堡君主国是 一个经济繁荣、生活相对自 由的国家。推行中央集权使 奥地利井井有条,自上而下 的官僚体系行政效率很高, 废除农奴制和建立自由贸易 区解除了经济发展的束缚, 生产与财富同步增长。同时 ,虽然皇帝本人对 导语 没有奥匈人的艺术,欧洲的文明会黯然失色。 茜茜公主和奥地利皇帝浪漫又悲情的故事似乎是帝国命运的缩影。 历史的洪流中,为什么是这个充满浪漫的国度引燃了生灵涂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作者以女性的视角,细腻、真实地再现了当时困在政治生活阴影下的柔弱的爱情之花。 后记 奥匈帝国不是一个善于 征伐的国家,那片风情迥异 的土地是我们所熟知却并不 了解的,在本书所涉及的历 史阶段中,美、英、德等现 代化强国的身影可能会遮住 中欧为自由主义、民族主义 理想而做出的努力。两次世 界大战之后,欧洲的光彩暗 淡了下去,两大阵营的对峙 使中欧这个概念一度消失, 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又重 新恢复。由是之故,对“中 欧”历史文化的研究也明显 滞后,本书应该是第一部由 中国人撰写的奥匈帝国史, 内容、体例等方面粗陋之处 难免,但如能起到激发兴趣 、抛砖引玉之功效,作者将 倍感欣慰。 尽管有种种外表形态( 或可称“国情”)上的不同, 但作者相信,一旦有了深入 的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在 本质上其实是一致的,了解 是达至宽容的必由之路,应 当尝试在他者的世界中观照 自我。奥匈帝国在面临现代 化、民族主义的挑战时所经 历的彷徨、郁闷和不懈努力 ,使它的结局更具有浓重的 悲剧色彩。面对同样的历史 任务,了解一点中欧历史或 许会令我们更多几分理智与 从容,少一点喧嚣与盲目。 作者的导师、北京大学 社会学系刘世定先生的言传 身教使作者受益匪浅,他的 关注与鼓励使本书的写作成 为一个单纯而愉快的过程。 在搜集资料、酝酿思考 的阶段,新加坡TSM资源股 份有限公司总裁陈昌成先生 及夫人蔡婵辉女士给予作者 以善意而热诚的帮助。 最后,谨以此书献给我 的父母和我的丈夫,他们使 我的存在有了意义。 书评(媒体评论) 让别人去打仗吧,你, 幸福的奥地利,结婚去吧! 战神屿尔斯给别人的东西, 爱神维纳斯会赐给你。 ——哈布斯堡家族格言 精彩页 第一章 王朝荣光:帝国与人民 一、哈布斯堡:中欧的主宰 绵延久远的哈布斯堡王室梦想着征服世界,使帝国的荣光遍及全球。1522年,这个家族分裂为西班牙系和奥地利系,后者抵御并战胜了土耳其人的进攻,于是发展成为欧洲强国。如何来形容它那广大的领土呢?如果说,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着美丽富饶的多瑙河谷地,那么这一描述无论如何也包括不了荷兰、布赖斯高及北意大利,还应加上加利西亚、波斯尼亚、布科维纳以及波希米亚。从民族来看,哈布斯堡家族原本是日耳曼王室,后来相继加入了西班牙和意大利成分,这使王室本身带有某种世界性视野和宏大帝国的野心,但相应地,却没有一种民族能够在帝国境内占有绝对优势,王室的日耳曼特色在它所栖居的维也纳表现浓厚,其他地区则呈现出色彩斑斓的民族特点。在欧洲,没有哪个王室产生过如此长期而深刻的影响,中欧的历史是一部围绕着哈布斯堡王朝的历史。 这个王朝同样以善于结盟和联姻建立帝国而著称。奥地利大公、德意志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1493—1519)使哈布斯堡王室统治了16世纪的欧洲,他通过自己的婚姻取得尼德兰,通过继承条约和军事压力取得匈牙利和波希米亚,靠儿子菲力普的婚姻得到西班牙及其帝国。一位匈牙利国王曾说过这么一句常被引用的话:“让别人去发动战争吧,你,幸福的奥地利,结婚去吧!战神马尔斯给别人的东西,爱神维纳斯会赐给你。”其中的讽刺与无奈显而易见,但对于人民而言,他们恰恰更喜欢关注民生、进行国内建设的统治者。人们喜爱建成圣史蒂芬大教堂的弗里德里希三世,破例把他葬在大教堂里,他的座右铭正是“奥地利帝国就是我们的天地”。哈布斯堡王朝最受人爱戴的统治者玛丽亚?特蕾西亚郑重宣布:“宁可要中庸的和平,不愿要光荣的战争。” 哈布斯堡家族同样以赞助艺术知名,维也纳在辉煌灿烂的巴洛克时代大兴土木,巨大的建筑物拔地而起,可以与凡尔赛宫相媲美;启蒙时代,高扬理性与人性的人文主义也在这里传播开来,“改革帝王”约瑟夫二世谋求实施行政、司法、经济和宗教改革,下令废除农奴制,确立宗教平等,允许新闻自由,致力于教育与科学的发展,推进境内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新的生活方式;生性宽容而愉快的维也纳人吸引了欧洲各地的艺术大师,使自己的家园成为艺术与美的源泉,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古典音乐大师的作品被认为是人文主义精神的最高表现。 但是,处在东西强国之间,哈布斯堡王朝在每一个时代都必须承担起它的“使命”:在东方,先是土耳其人的进攻,后是俄国沙皇的野心;在西方,拿破仑帝国金戈铁马,势如破竹,19世纪中期以后又有以统一德意志为业的普鲁士咄咄逼人。因此,虽然哈布斯堡王朝并不以军事强力著称,但是在来自东、西两方面的欧洲强国的共同压力之下,即使是生性善良慈爱的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王,甫登基就不得不进行一场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其后,在俄、普的策划之下,奥地利又参与了数次瓜分波兰的行动。 1793年,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王的女儿、法王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奈特被送上断头台,自此厄运降临哈布斯堡王朝。拿破仑当上法兰西帝国皇帝称霸欧洲的时候,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王的孙子、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预见到神圣罗马帝国的没落,哈布斯堡需要更明确的权力范围,乃于1804年宣布自己兼任奥地利皇帝,称弗朗茨一世。他代表欧洲的旧势力向拿破仑挑战,但奥斯特里茨战役的惨败彻底粉碎了奥地利称雄的野心。在拿破仑建立莱茵联邦之后,弗朗茨放弃帝国皇位,1806年8月,神圣罗马帝国寿终正寝。1809年,奥地利试图作为独立国家的努力被拿破仑轻易击碎,只是由于俄国与法国在瓜分战利品时出现分歧,出于欧洲势力均衡的需要,奥地利才得以留存下来。或者说,俄、法认为,与其混战出英雄,不如将被分割过的领土仍然交给这个已在历史的长河中耗尽其创造力的王朝。1809年,梅特涅出任奥地利外交大臣,他巧妙地促成弗朗茨一世的女儿玛丽?路易丝与拿破仑的婚事,因此,联姻再度发挥作用,使奥地利获得了行动的自由,其国土范围得到承认,成为除俄国以外欧洲最大的国家。对梅特涅个人而言,他得以掌握奥地利的外交政策,并以其出色的外交技巧和个人魅力影响到整个欧洲,因此,1815年至1848年被称为“梅特涅时代”。但是,在梅特涅眼中,奥地利是一个只存在于外交领域的词语。他本人是来自莱茵区的德国人,其教养和观念都是西欧式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确信在一个变动不定的世界中可以建立有秩序的均衡社会。欧洲需要奥地利,奥地利也需要确认自己在欧洲的存在,而不能执行一种孤立的政策。 梅特涅的成就是使奥地利安然度过了1809年以后最困难的时光。拿破仑垮台之后,他主持了维也纳会议,使奥地利和他本人都成为欧洲秩序重建的中心,其个人品格力量保证了奥地利在德意志邦联中的主导地位。哈布斯堡王室的收获十分可观: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